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针对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曲流河砂体,应用岩芯、测井和生产资料,采用"模式预测,分级控制"的砂体内部构型研究方法,由沉积单元、沉积微相、单一河道砂体、单一河道内部点坝砂体以及点坝内部构型5个层次分级描述,精细研究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型,建立了点坝砂体侧积夹层的规模、产状等内部构型定量分布模式,利用国内外现代沉积和野外露头资料总结了砂体宽厚比与侧积夹层倾角的关系,确定了描述侧积夹层产状的倾向、倾角、延伸和水平间距4个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序贯指示模拟与人机交互再处理的方法建立了小网格三维储层构型模型,提高了三维储层构型地质建模的效率.根据研究区内部构型与注采井之间的关系,采取不同的挖潜对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3种不同开采措施挖潜曲流河砂体点坝内部剩余油,取得了较好的挖潜效果.  相似文献   

2.
曲流河河道迁移频繁导致点坝及点坝砂体内部侧积层发育复杂化,不同尺度构型单元的分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增加了地质建模的难度.该文通过对现代沉积实例开展剖析并与精细地质研究相结合,确定了研究区曲流河构型发育模式,建立不同尺度发育的构型单元地质知识库,提出构型模式控制下的多尺度地质建模方法——分两个级次开展多点地质统计建模.首先针对点坝砂体级次建模,利用基于过程的非条件模拟手段获取和筛选与研究区储层发育认识相匹配的训练图像,建立全区模型;然后针对点坝砂体内部级次建模,选取密井网井区,采用不同位置处的旋转方位角约束控制侧积层的发育程度,建立局部模型.最后,利用井点数据吻合度以及生产动态数据,开展模型的可靠性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好地建立与井点相匹配的多尺度随机地质模型,实现了井间点坝和侧积层分布的合理预测,模型吻合度提高至92.7%,研究成果对国内外类似油田的构型地质建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曲流河的过程沉积学研究,在大量曲流河内部结构定量描述研究成果以及现有密集井网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一套曲流河道沉积演化过程的恢复方法实现对曲流河道沉积过程恢复.首先利用"初末流线包络线法",完成对点坝的宏观界定和识别,并借鉴以前成熟的曲流定量表征方法,对识别出的点坝逐一进行结构解剖,并使之达到侧积体层次,然后对相邻点坝的同期侧积体进行组合,并对组合好的同期侧积体,按曲流河蛇曲演化的顺序,依次累加叠覆,直至最后一期河道.叠覆的过程,就是再现曲流河沉积演化过程.利用上述方法对吉林油田杨大城子油层组q4-17小层曲流河沉积恢复.结果表明:q4-17小层平面发育有7个点坝,由南至北呈串珠交错展布,其中,Z20井区点坝估算的长度约为668m,宽度约69m,侧积倾角平均为10°,侧积夹层间距约32.8m.沉积期平面上主要发育8期次曲流演化过程,并使砂体侧向有规律地分异.通过对点坝侧积体形成过程的恢复,可以有效指导河流相砂体平面预测,并且为油田布井、调剖等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正演模拟的曲流河构型层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曲流河砂体沉积模式指导下,结合测井数据与地震资料的分析,采用正演模拟方法对大井距条件下的秦皇岛32-6油田明化镇组下段NmⅡ-4小层的曲流河砂体构型进行了层次分析.通过上述研究,明确了曲流河砂体构型边界的正演识别条件,建立了不同级次曲流河砂体构型边界的正演概念模型,总结了河道砂体顶面高程差异、天然堤沉积和废弃河道等曲流河砂体构型边界的波形特征,并指导地下实例区进行曲流河砂体构型解剖,最终实现了大井距条件下不同级次曲流河砂体构型边界的精细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地震波主频介于55~60 Hz,应用正演模拟方法进行大井距间的曲流河构型层次研究,能有效提高大井距条件下单一曲流带和单一点坝砂体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辫状河三角洲油气储层的开发很多已经进入高含水期,但对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的研究并不多,影响了该类储层剩余油的挖潜。以胜利油田永8断块沙二段辫状河三角洲厚层砂体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岩芯、测井、地震和开发资料,通过隔夹层划分,将主力层段划分为5级界面限制的三角洲前缘复合沉积体和4级界面限制的单一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单一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道周缘溢岸砂体、河口坝主体、河口坝周缘、分流间湾等构型单元。通过综合利用曲线形态差异、砂体侧向厚度变化、砂体间泥质沉积、隔夹层数目差异等进行砂体边界与叠置关系的划分,确定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单一沉积体的平面和剖面构型样式,揭示了单一沉积体各构型单元逐层进积的基本过程,明确了该区辫状河三角洲具有河窄坝宽、河薄坝厚、河顺坝横的特点。研究区沙二段辫状河三角洲河口坝宽度为分流河道宽度的2.23~8.95倍,河口坝厚度为分流河道厚度的1.25~2.50倍。  相似文献   

6.
八面河地区沙四段滩坝砂体发育,呈现储层横向变化快,分布规律复杂等特征,对砂体的展布难以准确描述。通过对八面河地区沙四段滩坝砂的研究,建立了古地貌结合沉积特点分析储层分布区、地震属性分析描述滩坝砂体、成藏分析确定目标的滩坝砂体描述技术与方法,在面138等多个区块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储层研究中资料分散、联系不紧密、定量化标准和一致规律性缺乏等问题,应用储层地质知识库理论,以大庆长垣油田喇萨区块葡一组辫状河储层为例,利用密井网测井、沉积、物性分析和卫星照片等资料,分析储层砂体层次类型和规模,对比辫状河和心滩坝的充填样式和定量规模;根据辫状河道砂体储层构型要素和几何特征,构建辫状河储层地质知识库.结果表明:大庆长垣喇萨区块葡一组辫状河储层分为古河床范围砂体带(五级)、辫状河单砂体(四级)和落淤层(三级)3个构型单元级次;按照充填样式、定量规模和物性特征,划分辫状河单砂体的辫状河道和心滩坝2个构型要素.该研究结果获得辫状河沉积储层不同级次的构型要素与砂体的规模、方向、几何形态及厚度等定量地质知识,为提供类似区块辫状河储层地质建模和预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喀拉扎背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发育侏罗系油砂。在喀拉扎背斜侏罗系头屯河组首次发现6个油砂露头点,并实施地质调查井1口(喀油砂1井),揭示油砂储层累计厚度超过30 m。通过钻井岩芯编录、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铸体薄片观察和测井等方法,对油砂储层的沉积环境、岩性、物性和储集空间类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砂储层位于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主要包括中细砂岩油砂储层和粗砂—细砾岩油砂储层;中细砂岩油砂储层为厚层沉积岩储层,沉积相属于曲流河相河床亚相的边滩沉积微相,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中—高孔、高渗范畴;粗砂—细砾岩油砂储层为特厚层沉积岩储层,沉积相属于曲流河相河床亚相的河床滞留沉积微相,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中孔、中渗范畴。总之,喀拉扎背斜侏罗系头屯河组储层有利于油砂的富集与储存,是准噶尔盆地油砂资源新的潜力区。  相似文献   

9.
窄河道型河流相砂体是陆相含油气盆地的重要储层类型,其储层沉积特征研究成果尚不多见。为了揭示明下段储层发育特征及其与含油气的关系,本文在岩心观察基础上,结合不同层段测井特征及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开展层序划分、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分析、高分辨率储层反演以及砂体平面展布分析对其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明下段沉积时期,该区主要为曲流河沉积特征,沉积微相主要发育末期河道、边滩、决口扇、废弃河道、泛滥平原等,河道在平面上呈枝状分布。沉积微相上边滩及边滩内部侧积层的发育,对油气分布起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可为渤海海域相似地质条件和资料条件的窄河道曲流河储层精细描述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海上浅水三角洲相油田储层展布的复杂现象,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分析浅水三角洲砂体的储层构型,确定该地区地层对比的稳定分布标志层。通过五级构型分析认为,发育的浅水体三角洲砂体模式包括:连片状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模式;条带状分流河道与天然堤组合模式。通过四级构型分析认为,连片状的砂体均由多期次单河道砂体组成。同时,根据单一分流河道识别标志分析,识别出单一分流河道。  相似文献   

11.
籍家岭砂岩露头为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的泉头组组粒曲流河河道砂体。通过对该砂岩露头精细描述和沉积构形分析,阐明了粗粒曲流河砂体的内部构成。其岩性相类型有块状或层状砂砾岩相;槽状交错层理含砾中、粗砂岩相;板状交错层理含砾中、粗砂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低角度交错层理砂岩相及泥砾岩相等,这6种岩性相构成了侧向加积砂坝、顺流加积砂坝、河道边部浅滩、滞留沉积及小冲沟冲刷充填物等五种构成要素。砂体内部可识别出四个  相似文献   

12.
点坝砂体作为曲流河沉积体系中的砂体骨架部分,其独特的沉积作用导致砂体内部非均质性极其严重。在对渤海盆地高弯度曲流河各微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剖了点坝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并总结出了一套研究方法。针对点坝砂体的特点,提出了通过水平井技术提高剩余油挖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利用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岩石相与测井相转换技术对泉一段-泉三段气藏储层岩石学特征、岩石颜色、沉积构造、测井相等相标志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伏龙泉气田FL11井区泉一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泉二段-泉三段为曲流河沉积环境,并研究其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红柳泉地区E13储层岩心、地震资料解释、有利区E13储层段实施多井约束地震反演处理,揭示出E13储层段为红柳泉地区自下而上经历了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湖—浅湖—半深湖沉积亚相,并进一步细分为河道砂、点砂坝、河口坝和沿岸滩坝等沉积微相。指出E13储层段河道砂、点砂坝、河口坝砂体为最有利的砂体,且具有一定的工业油流,是下一步滚动开发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八面河油田面22区沙四段1砂组滩坝砂储层由于非均质性强,油井产能差异大且影响因素不明确等,效益调整难度大。为了精细描述滩坝砂储层特征,将储层地质细分、储层预测技术与测井参数重建技术相结合,刻画了细分小层的砂体展布及物性特征,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储层分类评价标准,量化细分小层差异,并实施适配差异调整技术,实现了低油价下老区的效益调整。  相似文献   

16.
构型研究是目前储层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领域之一。依据国内外储层构型研究的成果,对河流、三角洲、冲积扇等3类沉积体系构型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对目前构型研究的常用方法及其局限性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构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浅水三角洲现代沉积考察分析,结合探地雷达(GPR)资料,对浅水三角洲分类方案和对应的沉积模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根据分流河道弯曲指数和分叉参数,将浅水三角洲分为分叉平直河三角洲、分叉曲流河三角洲、分汇曲流河三角洲和分汇辫状河三角洲4种类型,并建立了各类型的沉积模式; 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的控制因素是分流河道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的强度。将该沉积模式应用于渤海南部海域BZ25-1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砂体内部构型的研究认为:明化镇组下段4油层组2小层(NmⅣ2)时期是低位体系域早期,发育分汇曲流河三角洲,河道间为侧积隔夹层; 明化镇组下段4油层组1小层(NmⅣ1)时期湖平面上升,发育分汇辫状河三角洲,河道间为垂积隔夹层。这为下一步的开发方案设计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岩心、录井、测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沙四段滩坝储层按岩性划分为砂质滩坝、粒屑碳酸盐岩滩坝及生物碎屑滩坝三种类型,并分析了其展布规律和控制因素。沙四段6砂组到4砂组沉积时期整体为水进过程,早期发育大量砂质滩坝,晚期局部发育粒屑碳酸盐岩滩坝;3砂组到1砂组沉积时期整体为水退过程,晚期发育大量生物碎屑滩坝。通过分析滩坝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认为古物源控制了滩坝储层的成因类型,古地貌控制了滩坝储层的平面发育范围,古基准面控制了滩坝储层的纵向发育规模。  相似文献   

19.
滩坝砂岩性油藏是八面河油田近年来主要的产建接替阵地,但储层灰质含量重,非均质性强等因素制约开发效果。采用"AC-BL"交会图法识别滩坝砂体复杂岩性,以"COND-VLIM"交会图法识别油、水、同层及干层,制定识别岩性和流体的解释标准,掌握单砂体的储层展布规律,开展储层分类并优选出有利区,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和矿场实践经验,制定开发技术对策,落实可有效动用的地质储量。  相似文献   

20.
陕甘宁盆地南部侏罗系属河流-湖沼相沉积,储层岩石以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及次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为次生溶孔-粒间孔网络结构,根据毛管压力曲线可划分出3种储集层类型。指出储层的发育分布、结构和物性明显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同时也受成岩作用改造的影响,有机酸的溶解作用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曲流河边滩相砂体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