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设计采用无线方式控制LED系统字模显示,依托PC机串口通信,并通过无线发射模块远程无线控制点阵显示屏系统,实现对显示信息进行更新和显示速度控制等操作,完成远程无线控制LED显示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套全自主机器人多机通信系统,该系统以IEEE 802.11b标准的无线局域网为基础,采用了C/S网络通信模式,并设计了适合于全自主机器人通信的全双工通信协议,用Socket网络编程并通过PC机模拟实现了多机通信。通过实验证明,该系统数据传输可靠,实时性较高,能够满足全自主机器人通信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针对冲压送料机器人设计了PC+数据采集卡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了PC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及数据采集卡的数据输入输出功能,成功地实现了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实时、多任务的控制功能要求,且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4.
基于DSP的GR—Ⅱ机器人控制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分析和研究GR-Ⅱ教学机器人原控制器的基础上,设计了1种能在机器人上研究、实现不同轨迹规划方法和控制算法的工于DSP的新型机器人控制器。该控制器以通用PC作为上位计算机,用6个DSP对机器人6个关节运动进行插补计算和伺服控制,采用高速CAN总线进行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讯,实现上位机和下位机的双速率运行,以适应复杂控制算法对诸 机器人运行性能与精度对高伺服频率的要求。同时,通过软件设计在上位机进行运动学、动力学计算,并据此修正下位机控制算法的PID参数,实现动力学近似补偿。  相似文献   

5.
基于GSM/MODEM无线通信的自动抄表系统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远程抄表系统的组成、硬件软件设计、功能及技术性能进行了论述。该系统通过下位机(MCU)和无线收发模块(PTR200)收集、整理数据,通过无线MODEM模块经GSM网与上位机通信,控制中心通过上位机(PC机)收集数据,实现远程无线自动抄表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无线上网,免去PC机之间繁琐的导线连接.可采用遵守无线局域网协议的无线网卡和微波收发器.但现有大多数PC机配置的是有线局域网网卡,这里利用现有的有线网网卡,和无线红外光传输方式同样实现了PC机在有线局域网中的无线上网,而且较之微波方式,具有免电磁干扰、免频率使用申请、价格便宜、安全性高等优点.在室内漫反射的无线红外光作为信息载体,使用大面积PIN探测器和高灵敏度接收电路制作的无线光接收器,和已有的有线局域网中的10M网卡,能够获得10 M传输速度的无线上网,同时接收器具有一定的漫游性,可以在室内进行移动通信.文中分析无线光接收器的灵敏度和带宽,并给出利用该接收器无线上网后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Android系统是现在使用最多的移动操作系统,能够弥补传统基于PC端的工业控制的诸多缺陷,基于此, 本文面向电力系统GIS设备检修任务提出一种基于Android端的GIS巡检机器人新型控制系统,设计机器人的硬件控 制系统,开发Android软件人机交互平台,在Android移动设备上实现机器人的远程控制。同时,对所设计的GIS巡 检机器人控制系统进行调试与结果分析。实验测试结果验证了基于Android端的机器人控制系统能够满足电力系统 GIS设备的巡检作业需求。最后,通过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机械系统集成设计开发出电力GIS巡检机器人物理样 机,相比传统的基于PC端的机器人控制系统,基于Android端的机器人控制系统工程实用性更强、通用性更好,便 于二次开发,具有较强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机器人控制对视觉的实时性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TMS320C6416图像处理平台的嵌入式机器人视觉系统.介绍了以VC 6.0开发的操作界面控制DSP对图像的采集、处理和目标识别,此后DSP把识别的结果传送给主机,从而为机器人手臂的轨迹规划提供目标物体信息.给出了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方案(包括PC机和DSP端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世界范围的崛起,网络不可阻挡地进入了家庭,对家庭网络的研究已经成为新世纪网络技术的研究热点.介绍了如何采用无线收发芯片nRF401构建家庭网络,实现以PC机为主控机和多个单片机为从机的子系统之间的无线数据通信.该设计能够有效地进行数据传输,可以用于家电联网.  相似文献   

10.
基于ZigBee和蓝牙的无线视力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和蓝牙技术的无线视力测试系统方案,首先介绍了该方案中显示、无线通信、CPU、和电源相应模块的硬件设计原理,然后描述了该方案中手机应用、主程序、Zigbee网络和PC机后台监控的软件设计流程。此设计利用蓝牙实现测试数据的无线输入,利用ZigBee网络实现测试成绩的无线传输,利用PC机后台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种具有直接力矩补偿和自学习功能的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方法,该法简便、直观,并且实时处理能力较好。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法所引起的机器人手部位置误差也较小。  相似文献   

12.
矿井救灾机器人通信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救灾人员与机器人间的遥控以及数据(包括视频、音频等)的采集和传输,设计一个实用、可靠的通信平台.该平台能同时利用光纤和无线电波两种传输媒质实现双向通信,以提高系统可靠性和灵活性.具体讨论了通信系统的功能和构成,设计了接口电路,完成了数据复接和分接.该研究提出的无线多跳链路的全节点按比例定时交替传输方法,能实现传输速率比例可调的双向不对称传输.  相似文献   

13.
针对管道焊接机器人设计了一个双处理器的参数调节、实时控制功能的交互式控制系统.其中包括以PIC为控制核心,由中文液晶显示模块、覆膜键盘和专家系统等组成的遥控盒系统;以DSP为核心,控制焊接机器人各电机、电焊机的控制箱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硬件构成和软件设计方案,讨论了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实际试用表明此系统具有焊接精度高、操作便利、人机交互界面友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一种具有动态可调的最优极点配置机器人的控制问题,首先,给出机器人具有非线性前馈补偿的线性摄动方程,并给出多变量系统最优极点配置的递推计算公式。然后,讨论机器在K时刻进行单步希望极点配置的控制方案,从而实现整个控制过程极点可调.后,给出一典型两连杆机器人的设计实例及计算机数字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5.
并联机器人设计理论及其关键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并联机器人采用了一种“知识密集”型并联机构,国际上公认并联机构的设计是较困难的热点问题.本文论述了国内外有关并联机器人研究的现状,讨论了并联机器人设计理论和创新方法以及在六维力传感器、六维鼠标、六自由度并联微操作机器人、五轴并联机床等方面的应用.本文对并联机器人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外无线串行通信适配卡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无线计算机局域网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研究方向。红外无线数字通信技术与其它无线通信方式相比有宽带、高速、安全性高等特点。本文从红外无线数字通信所遵循的协议标准出发 ,给出了一种红外无线串行通信适配卡的设计方案。红外无线串行通信适配卡有四个模块 :总线接口模块 ,逻辑控制模块 ,调制解调模块 ,发射接收模块。文中给出了各个模块的原理图并进行了详细的功能分析。最后给出了系统的运行结果和性能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无线人体互动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实现方法.该系统硬件部分包括人体红外传感器,无线射频模块,作为处理器的单片机,逻辑控制门等.该系统可作为互动控制的前端部分适用于需要检测人体是否存在的自动控制场合中.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工业机器人的研究进展,以组太网为基础,突出上位机的作用,着重分析了基于WiFi的机器人的利用方法和界定,进行了WiFi接口设计及机器人终端控制研究,探讨了网络模式下多机器人系统的研究方法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协作机器人柔顺交互控制问题,本文对机器人的零力控制和碰撞检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将逆运动学问题转化为(Newton-MP)广义逆和牛顿下山法的迭代求解问题。其次,针对协作机器人的零力控制问题,建立了基于速度三次摩擦力模型的完全动力学方程。对摩擦力模型进行遗传算法多参数辨识。再次,提出了基于One-Class卷积神经网络的碰撞检测方法,构建了无碰撞数据集,解决了传统碰撞检测方法建模不准确的问题。最后,通过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Newton-MP优化方法具有良好的性能,绝对误差达到0.00013mm。与理想摩擦力模型进行对比,采用基于速度的三次摩擦力模型拟合出的摩擦力能够更好适用于零力控制。将外力矩观测器与One-Class卷积神经网络碰撞检测进行优缺点分析,可以证明One-Class卷积神经网络可以在不依靠模型的情况下,准确地检测机器人的异常碰撞。  相似文献   

20.
一种基于无线数传平台的无线网络协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采用现有的无线数传模块实现无线组网的几个难点问题,介绍了目前在工业控制场合中常用的一种无线网络拓扑结构.并在无线数传模块的硬件平台上.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该拓扑结构的无线网络协议.重点对网络编址、冲突避免、出错重传/超时重试等方面的设计思路进行了阐述,给出了设计所用的状态图以及为提高系统稳定性而采取的软件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