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几种不同预制脂肪替代物的性状对比实验,确定以魔芋胶、卡拉胶、卵清蛋白粉为原料制作脂肪替代物.通过正交试验,采用感官模糊综合评价来评定,确定脂肪替代物的最优配方为魔芋胶2.5%、卡拉胶2%、卵清蛋白0.5%.  相似文献   

2.
以辽河油田锦45区块22-023号井稠油和矿化水为实验原料,采用等效黏度的方法,制备了与现场性质相近的稠油水乳状液。研究了分散相微观形态对稠油水乳状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散相浓度较低时,乳状液流变性符合Bingham模型,而在高浓度时流变性符合Power law模型,分散相浓度一定时,微观粒径越小,乳状液的表观黏度越大,非牛顿流体性质越强,剪切稀释特性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γ射线辐射聚合制备木塑复合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塑复合材料(WPC)具有木材和工程塑料的优点,但其性能和生产成本取决于所采用的浸渍液中的活性单体。通过对以SM等体系为浸渍液、γ射线引发聚合制备新型WPC的研究,探讨了多种单体制备WPC的可能性,并讨论了辐射计量率、总剂量、环境介质(保护气体)以及不同添加剂对制备WPC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SM等体系,加入5%的TBC和0.04%的MA,辐射剂量率在10~35 Gy/m in、总剂量在15~30 kGy、保护气体为N2的条件下能够获得性能优良的WPC。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制备冷榨芝麻油微胶囊的乳状液乳化工艺条件及乳状液的黏度、粒径.根据乳状液的稳定性选择大豆分离蛋白和β-环糊精复合作为包埋壁材,选用蔗糖酯S-15、单甘酯作为乳化剂制备冷榨芝麻油微胶囊乳状液,得出最佳的乳化条件为:乳化温度70℃,剪切时间4 min,乳化剂复配比例为2∶1,此条件下制备的冷榨芝麻油微胶囊乳状液稳定指数均值可达98.2%.采用TA-DHR-1型流变仪研究冷榨芝麻油微胶囊乳状液的黏度表明:乳状液黏度在初始阶段发生剪切变稀,随着剪切速率不断增加,其黏度也趋向稳定.乳状液总固形物含量为17%~22%时乳化效果较好.冷榨芝麻油微胶囊乳状液的粒径测定结果表明:乳状液粒径大多分布在1~10μm的区间内,占81.93%,说明乳状液粒径大小分布较为集中、均匀.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水体积分数、搅拌速度和温度条件下制备油包水型乳状液,模拟混输过程中遇到的不同情况,分析了乳状液液滴粒径分布规律及其与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乳状液中水的体积分数小于60%时,随着搅拌速度的加快,乳状液分散相的平均粒径变小,黏度变大;随着温度的升高,乳状液分散相的平均粒径变大,黏度逐渐降低;随着水体积分数的增加,分散相液滴平均粒径变大,黏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是,当水体积分数大于60%时,随着水体积分数的增加,乳状液的黏度大幅度降低,乳状液流型发生变化。研究结果对管输的安全运行和集输工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选用富含脂肪球膜(MFGM)成分的Himlar7500乳清蛋白粉,使用大豆油制备了一种与母乳脂肪球结构相似的模型水包油乳液。贮藏实验和模拟体外消化实验比较了婴儿配方奶粉、母乳与制备乳液的氧化稳定性和消化差异。通过对粒径分布相似度比较,筛选出4%的MFGM材料、剪切速率12 000 r/min、均质压力35 MPa下和40%大豆油制备的水包油乳液,粒径呈双峰分布,与母乳粒径分布相似。60℃贮藏实验中,制备的乳液初始电位-39.36 mV,12 d后仍为-35.60 mV,变化程度小于母乳和奶粉。12 d内,粒径、过氧化物和硫代巴比妥酸值变化较小,均证明该乳液具有良好的氧化稳定性。在消化实验中,乳液的脂肪酸释放率为61.53%,虽然低于母乳(78.56%),但与奶粉(66.09%)无显著差异,并且表现出与母乳类似的脂肪酸释放规律,证明该模型乳液与母乳有很好的结构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探究马铃薯块粒径对马铃薯全粉及面条品质的影响,研究了全粉的基本理化指标、游离淀粉含量、糊化特性等,并考察了马铃薯全粉面条的蒸煮品质、色泽、质构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随着薯块粒径的增大,马铃薯全粉的淀粉含量和峰值黏度降低,脂肪含量、灰分含量增大。薯块粒径为3~4 mm时,马铃薯全粉的吸水指数达到最小值,此时马铃薯全粉面条的最大拉伸力和咀嚼性最大;薯块粒径为2~5 mm时,马铃薯全粉面条的最大拉伸力、硬度、弹性和咀嚼性没有显著变化,但粒径为3~4 mm的马铃薯全粉面条的黏附性比粒径为2~3 mm的显著降低。综合考虑,选择粒径为2~3 mm的马铃薯块制作的马铃薯全粉面条更符合人们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多谷物面条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以玉米面粉和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复配荞麦粉、黄豆粉以及小米粉,采用挤压工艺制备多谷物面条。通过单形重心设计进行混粉试验,分析了混合粉的糊化特性、面团的流变学特性以及面条的蒸煮品质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黄豆粉对混合粉的黏度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荞麦粉的添加会使混合粉的黏度逐渐增加,小米粉的添加对混合粉的黏度没有显著的影响,黄豆粉对多谷物面条的感官品质有提升作用,且同时混有3种杂粮粉的面条感官品质较高,使用含有玉米面粉45%、小麦面粉40%、荞麦粉11.667%,黄豆粉1.667%和小米粉1.667%的混合粉所制面团的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均最大。以感官品质为主要指标,参考各混合粉的糊化特性及流变学特性进行优化分析确定出多谷物面条的最佳配比:玉米面粉45%、小麦面粉40%、荞麦粉8%,黄豆粉3.5%,小米粉3.5%。为了进一步优化面条品质,采用乳清蛋白(WP)、黄原胶(XG)和谷氨酰胺转氨酶(TGase)进行改良,结果发现:XG对多谷物面条感官评价的影响最大,TGase次之,WP的效果相对较差,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并确定最佳改良配比:XG 0.3%、WP 1.5%和TGase 0.07%。  相似文献   

9.
围绕界面张力、黏度对孔板后液滴破碎程度的影响及孔板后切向、轴向、均方根速度场与粒径分布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石英玻璃制造孔板节流管,采用高速摄像仪拍摄孔板前油滴并用软件分析确定其平均粒径,采用粒子动态分析仪(PDA)检测孔板后油滴平均粒径分布及各速度场分布。结果表明,分散相黏度和界面张力越大,液滴内部恢复力越大,油滴越不容易破碎;切向速度对液滴破碎程度影响最大。切向速度梯度变化是造成液滴破碎的主要原因,而轴向速度梯度和均方根速度梯度对孔板后液滴破碎影响不大,仅造成液滴的变形。孔板后适度旋流有利于液滴的聚结。  相似文献   

10.
以纳米SiO2和NH4Cl协效聚磷酸铵(APP)作为阻燃剂制备了聚乙烯(PE)木粉复合材料(WPC),利用热重分析(TGA)、极限氧指数(LOI)、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木塑复合材料的热性能、阻燃性能、阻燃机理及炭残渣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当APP、SiO2和NH4Cl的质量比为9.8∶1.1∶1.6时,WPC的LOI值增加到29.4%;800℃时阻燃WPC的成炭量提高了170%,热性能显著提高;燃烧后木塑复合材料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阻燃WPC炭残渣表面出现鳞片状的晶体.  相似文献   

11.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酯多元醇、2,2-二羟甲基丁酸(DMBA)为主要原料,经自乳化法制备出高固含量的IPDI型水性聚氨酯乳液。研究了乳化温度、小分子二元醇、扩链剂等不同因素对乳液黏度和胶粒粒径、胶粒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MBA质量分数为5.5%、乳化温度为2℃时,制备的乳液固含量高达45%,乳液黏度较低,稳定性好;加入乙基丁基丙二醇(BEPD)或扩链剂异佛尔酮二胺(IPDA)有利于调节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而使粒径变小,乳液黏度变低;利用非离子型亲水扩链剂三羟甲基丙烷聚乙二醇单甲醚(TMPEG)与DMBA的协同效应有利于乳液稳定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检测了市场上的浓缩乳清蛋白(WPC80)和分离乳清蛋白(WPI)在储存18个月时长和凝聚后的风味及风味稳定性.凝聚和未凝聚的WPC80和WPI储存条件是21℃,相对湿度为50%.用固相微萃取法和气质联用仪一起进行挥发性成分的分析,每2个月进行一次描述性感官评定.每3或6个月测一次溶解度指数.与未凝聚的粉末相比,凝聚粉末的强度较高,脂质氧化口味(硬纸板味、葡萄干/肉汤味、黄瓜味和脂肪味)发展更快.挥发性分析结果证实了感官结果,与未聚集的粉末相比,凝聚产品中形成的醛酮更多.研究结果表明21℃时不凝聚的乳清蛋白最佳保存期限是12~ 15个月,凝聚的是9~12个月.  相似文献   

13.
黄原胶在食品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很广,但是目前有关黄原胶作膳食纤维的应用研究却较少。通过测定一种新型黄原胶(低黏度、高透明)的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阳离子交换能力等指标来评价其理化性质;同时,采用体外实验模拟人体胃和肠道p H环境下新型黄原胶对重金属离子和胆固醇的吸附去除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新型黄原胶的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为(60.13±3.42)g/g和(10.52±1.08)m L/g;对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均有吸附,吸附量分别为(2.13±0.35)g/g、(2.28±0.47)g/g;阳离子交换能力为(1.15±0.08)mmol/g;对胆酸钠吸附量随胆酸钠浓度增大而增加;在模拟胃(p H 2.0)和小肠(p H 7.0)环境下,对Cu~(2+)、Cd~(2+)、Pb~(2+)3种重金属离子和胆固醇吸附效果良好。新型黄原胶的这些特性,使其在预防和治疗便秘、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优良功效,可作为一种潜在膳食纤维原料或辅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同轴圆筒黏度计研究了不同树脂原料制备的聚氯乙烯.(PVC)增塑糊体系稳态流变性能,分析了树脂特性对增塑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增塑糊体系流动曲线特征主要取决于树脂的合成方式和树脂颗粒粒径大小和分布,体系黏度对温度的依赖性主要取决于树脂颗粒的粒径分布,粒径呈双峰分布的增塑糊体系黏度对温度更为敏感,更易于凝胶.在PVC糊开始凝胶之前,随温度的升高,所制备的增塑糊体系黏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均减小,且有向牛顿流体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冷冻熟制马铃薯烩面的品质,在马铃薯烩面冻制前对其进行了低温水洗和适度干燥处理。研究发现:对于马铃薯烩面内聚性、复煮损失和感官评价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水洗温度,水洗温度低,马铃薯烩面品质好;干燥温度对烩面内聚性和感官评价具有显著性影响,干燥时间对烩面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具有显著性影响,随着干燥时间延长,T'g显著提高。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烩面冻前预处理最佳条件为:水洗温度4℃、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9 min。该条件下制作的冷冻熟制马铃薯烩面内聚性为0.825±0.010,复煮损失为(6.39±0.37)%,感官评分为93.75±2.19,T'g为(-16.45±0.92)℃。对马铃薯烩面进行冻前预处理可以改善其部分品质,并显著提高其玻璃化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16.
分析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性与其聚集体形态间的依赖关系,阐述分子结构、表面活性剂浓度、无机盐、有机酸盐、温度等因素对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性的影响。针对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以硫酸酯盐双子表面活性剂GA12-4-12溶液为例,对阴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流变性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GA12-4-12浓度升高,溶液黏度则上升;加入质量分数小于0.04%的NaCl有一定增黏效果,而加入浓度超过0.04%的无机盐(NaCl、AlCl3.6H2O)对GA12-4-12溶液有降黏作用,加入较高浓度的CaCl2溶液对GA12-4-12溶液有增黏作用;与少量有机酸盐复合而成的GA12-4-12溶液体系黏度可以增大几倍甚至十几倍;GA12-4-12溶液黏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振动条件下水泥净浆的流变特性,解释水泥净浆流变性模型的转化机制,提出适用于振动条件下水泥净浆流变性分析的振动-剪切等效理论. 根据修正HI理论和回转黏度仪径向分层算法,计算振动条件下回转黏度仪内水泥净浆流场的剪切速率,将振动台正弦振动过程转化为对水泥净浆的剪切过程. 采用自制回转黏度仪,开展20 Hz振动频率下的HI参数标定试验和30 Hz振动频率下的水泥净浆黏度试验. 结果表明,HI参数标定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之间的误差约为7%,水泥净浆的试验黏度与数值计算的黏度之间的误差为8%并趋于收敛状态. 增大振动频率,水泥净浆的黏度逐渐减小并达到峰值,流变性模型逐渐由Bingham模型转变为Hershel-Bulkley模型,最后转变为Power-Law模型.  相似文献   

18.
以醋酸乙烯酯(VAc)作为主要的单体,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醋酸乙烯酯(PVAc),并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对PVAc的粒径等性能进行了测试。讨论了引发剂用量对PVAc性能的影响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蓝光现象的原因。结果显示: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PVAc的固含量和VAc的转化率都出现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且当引发剂的用量是单体总量的1.5%时,聚醋酸乙烯酯有比较好的性能,其产品的粒径分布较窄,相对分子量约为10~12万,黏度约为6.5 Pa.S,吸水性为2%~5%,乳液流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采用新型去屑止痒剂BDG制成的透明去屑洗发香波,通过实验研究pH值、氯化钠加入量与BDG的JJnA量对香波体系的流变性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当pH=6.0,W(氯化钠)=4.0% , (BDG)添加量为0.8%时,香波的黏度值、透明性、泡沫稳定性与产品稳定性俱佳.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矿物掺和料及其掺量,对水泥浆体的流变性及与外加剂的相容性有不同的影响.通过水泥浆体的扩展度和黏度2个指标来研究矿物掺和料对水泥浆体的流变性及与外加剂的相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掺量时,矿物掺和料对改善浆体流变性和相容性效果最好,且不同的矿物掺和料的最佳掺量区别较大.硅灰的最佳掺量为5%~10%;普通矿粉的最佳掺量为10%;2种超细矿粉和粉煤灰的最佳掺量为2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