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低价肉类原料掺入高价肉制品是一种典型的肉类掺假方式,为准确鉴别牛肉及牛肉制品的真伪,建立一种基于双重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的牛源性成分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对14 种动物的Beta-actin单拷贝基因序列进行分析,设计牛源性特异性引物、探针与动物源性成分通用引物、探针并建立双重ddPCR体系,推导出牛源性成分质量与其特异性扩增拷贝数之间的计算公式,对牛源性成分进行定量检测该方法得到牛源性成分质量M牛(mg)与其特异性扩增拷贝数浓度C牛(copies/μL)之间的计算公式为M牛=0.033C牛+2.37,对已知牛肉质量的混合肉样品与不同部位的牛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牛肉定量检测值与实际质量基本一致。同时拷贝数相对含量可辅助判断肉制品中是否存在非牛源性的其他动物源性成分掺假。对市售样品的检测发现,存在目标肉样含量不达标以及不同程度的动物源性成分等掺假现象,说明该检测方法可为牛肉制品掺假量化判定和混合源性产品分级鉴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分析牦牛肉的“膻味”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提取制样,通过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对熟牦牛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共检测出72种化合物,其中酯类4种、羰基化合物31种、醇类6种、烃类13种、醚类1种,酚类2种、杂环化合物7种,含硫化合物6种、未知化合物2种。通过嗅闻仪检测表明:异丁酸、丁酸、1-戊烯-3-酮、2,3-戊二酮4种化合物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牦牛肉腥膻味的形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乔晓玲 《中国食品》2011,(11):50-53
营养配餐,就是按照人们身体的需要,根据食品中各营养物质的含量,设计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的食谱,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几大营养素比例合理,达到均衡膳食。而大城市现代化营养配餐是指以产业化的方式生产营养配餐,通过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动物源性成分定量检测,打击市场上的"掺杂使假"行为,本实验从初始取样量、裂解时间、沉淀时间和RNA酶作用四方面对CTAB法提取肉类DNA进行研究。综合考虑方法的快速、高效性,最终确定初始取样量应该小于0.05g,裂解时间和沉淀时间均为0.5h,不需添加RNA酶。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2)和稳定性(标准差为0.18),是一种快速、准确、规范的肉类总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5.
电子鼻对酱牛肉煮制过程中老汤风味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电子鼻对酱牛肉煮制过程中的老汤进行风味分析,煮制时间4 h,每1 h取样1次,进行电子鼻风味检测。结果表明:随着煮制时间增加,老汤中的醇、醛、酮类及氮氧化物、硫化物成分升高,这些成分也是酱牛肉的主要风味物质来源。后将其数据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线性判别式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发现LDA分析效果优于PCA。采用负荷加载分析判别不同传感器对于第一、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及相关性,R2、R6、R7、R8、R9等可作为优选传感器应用于分析老汤风味变化。因此电子鼻系统用于监控酱牛肉加工过程中老汤的风味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以乳化肠为研究对象,分析中温杀菌与低温、高温杀菌带来的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对80℃低温杀菌、95℃中温杀菌、105℃中温杀菌和121℃高温杀菌的乳化肠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4种热杀菌的乳化肠分别鉴定出39、39、41、3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不同的热杀菌方式会导致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发生变化;对中温乳化肠风味贡献较大的化合物有:己醛、壬醛、1-辛烯-3-醇、2-戊基呋喃和2-甲氧基-4-(2-丙烯基)-苯酚。  相似文献   
7.
反复冻融牛肉肉品质和流失汁液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模拟牛肉在贮存不当,经历反复冻融的情况下,对牛肉肉品质和流失汁液的性质进行分析。牛通脊分割为8块,置于-20℃,冷冻8 h,分别对样品进行1~8次反复冻融,取出样品进行解冻后,测定牛通脊的pH值和微生物菌落总数,并对流失汁液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热变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牛通脊的pH值呈现下降、微生物菌落总数增加、汁液流失率和溶解性蛋白损失增加,以及溶解性蛋白的变性温度也有变化。反复冻融会使得肉品性质发生变化,影响牛肉的食用品质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市内收集生鲜羊通脊肉样品98个,研究应用便携式近红外仪快速无损检测生鲜羊通脊肉嫩度,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建立可以快速无损检测生鲜羊通脊肉嫩度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型。在建模过程中,研究了平滑、求导和信号校正等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光谱预处理方法为均值中心化、Savitzky-Golay(SG)一阶导数、SG平滑和正交信号校正。应用偏最小二乘法建模所得模型的校正集标准偏差0.90、验证集标准偏差2.39、校正集相关系数(R c)=0.94、验证集相关系数(R p)=0.64、主因子数为4,说明模型具备较好的预测准确性,可应用于生鲜羊通脊肉嫩度的快速无损检测中。  相似文献   
9.
尼辛对常温条件下“月盛斋”酱牛肉货架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切片的酱牛内分别浸入4种防腐液(A液为2%醋酸,B液为A液+2%尼辛,C液为B液+1%壳聚糖,D液为C+5%山梨酸)中30~40秒,取出沥干2~3分钟,真空包装,贮藏在30℃,观察不同防腐液对酱牛肉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B、C、D3种防腐液均可明显降低肉表面的杂菌(P<0.05)。延长酱牛肉的货架期、其中尤以D液抑茵效果最好(P<0.05)。分析不同防腐液处理的肉上腐败菌系表明;4种防腐液对牛肉的优势腐败菌葡萄球菌、肠杆菌科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效果,但不能抑制乳酸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电子鼻和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新鲜牛肉及不同解冻温度处理牛肉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种类及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气味活度值计算与分析,牛肉的主体特征风味主要由醛、醇、酮及烯烃类化合物构成;与新鲜牛肉相比,冻结、解冻处理后的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明显降低;随着解冻温度的升高,牛肉中的醇类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醛类物质含量先升高后又下降,酮类和酯类物质含量有升高的趋势;15 ℃解冻牛肉样品的烯烃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胺类物质随着解冻温度的升高开始出现,且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