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干燥的柞树枝用无水乙醇浸泡提取,浸出液减压浓缩依次用正己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制得正己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通过硅胶柱色谱、高压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1)、(-)-表松脂醇(2)、β-谷甾醇葡萄糖苷(3)、(-)-表儿茶素(4)、β-谷甾醇(5)、水杨酸(6)和高根二醇(7)。化合物1、2、4、6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利用正相与反相硅胶柱色谱法,从金刚纂(Euphorbia antiquorum)的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共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13β—hydroxy-3,15-dioxoatis-16-ene(1),ent-16d,17-dihydroxykauran-3-one(2),ent-16α,17-dihvdroxvatisan-3-one(3),ent-3β(13S),17-dihydroxyatisan-16-en-14-one(4),6,7,8-trimethoxyl—coumarin(5)和β—sitosterol(6).化合物2为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1、3和4为阿替生烷型二萜,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研究乳浆大戟EuphorbiaesulaL.的化学成分。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乳浆大戟乙酸乙酯提取物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2)、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  相似文献   

4.
红花资源丰富且有悠久的民间用药历史,为了寻找其活性成分,丰富红花化合物的类型,对红花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用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红花,所得浸膏以水稀释,再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对氯仿和乙酸乙酯部分浓缩所得浸膏以各种硅胶柱色谱和分离纯化,利用溶解性、颜色反应等理化性质以及红外光谱、质谱及氢(1)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确定了所得物质的结构.从红花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为:3(3′,4′二甲氧基苯基)7羟基8(3甲基丁基)香豆素(1),1(2吡啶基)3戊酮(2),α甲氧基苯乙酸1十一烷基十二烷酯(3).这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研究还阳参的化学成分。采用无水乙醇浸泡提取制得浸膏,再将浸膏加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制得各层提取物。用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得到5种单体化合物,经^1HNMR、^13CNMR确定单体化合物为叶绿素、蒲公英甾醇乙酸酯、葡萄糖、伪蒲公英甾醇乙酸酯、萨谷甾醇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6.
荩草资源丰富且有悠久的民间用药历史,为了寻找其活性成分,丰富荩草中化合物的类型,对荩草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用80%乙醇提取荩草地上部分,所得浸膏加水稀释后,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对氯仿和乙酸乙酯部分浸膏采用各种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熔点,溶解性,颜色反应等理化性质和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以及氢(1)与碳(13)核磁共振以及二维核磁共振技术无畸变极化转移增强-135,杂核多键相关和杂核单键相关等波谱数据确定了分离所得物质的结构.从荩草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3,5,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1)、去氢紫堇碱(2)、△5,22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3)、正十四烷(4)、正十五烷(5)、正十八烷(6)、正十九烷(7)、正二十二烷(8)、正二十四烷(9)、二十五烷(10).这10个化合物中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采用无水乙醇浸泡提取制得浸膏,再将浸膏加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制得几种提取物。用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得到3种单体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为β-谷甾醇、叶绿素和秽酬。  相似文献   

8.
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依次对枇杷果渣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对得到的4种不同溶剂的提取物采用滤纸片法分别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酵母菌4种菌的抑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枇杷果渣的4种提取物对4种实验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乙酸乙酯相提取物抑菌活性最强,正丁醇相次之,石油醚相最小,水相抑菌活性不明显;抑菌作用最强的乙酸乙酯相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3.125,6.25,3.125mg.mL-1。  相似文献   

9.
从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果实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5种黄酮类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芒果苷(1)、芫花素(2)、南荛素(3)、芫花素5-O-β-D-樱草糖苷(4)、芫花素5-O-β-D-葡萄糖苷(5),化合物(1),(3)~(5)为首次从白木香果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东紫苏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紫苏(Elsholtiza bodinieri Vaniot)的75%丙酮水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Massonianoside B(1)、Icariside E4(2)、1R,2R,4R-三羟基薄荷烷(1R,2R,4R-trihydroxy-menthane,3)、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4)、迷迭香酸甲酯(Rosmarinic acid methyl ester,5)、迷迭香酸乙酯(Rosmarinic acid ethyl ester,6)、Nepetoidin B (7)、咖啡酸(Caffeic acid,8)、咖啡酸甲酯(Methyl caffeate,9)、Oresbinsin A(10)、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11)和3,4-二羟基-5-甲氧基苯甲醛(3,4-dihydroxy-5-methoxy-benzaldehyd,12).其中化合物1-3和5-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牌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质联机对2种不同品牌郫县豆瓣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牌的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的差别比较大,如川花牌豆瓣酱鉴定出86种,丹丹牌78种;2种品牌豆瓣酱挥发性成分都是酯类最多,其次是醇类,然后是醛酮类等,其中含量较大的成分有3-甲基丁醇、糠醇、芳樟醇、苯乙醇、3-甲基丁醛、糠醛、苯乙醛、3-羟基-2-丁酮、乙酸乙酯、十六碳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十八碳酸乙酯、4-乙基苯酚、4-乙基-2-甲氧基苯酚和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等.  相似文献   

12.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技术(SDE)提取不同等级传统郫县豆瓣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进行分离鉴定。在3类传统郫县豆瓣中,共检测出挥发性风味化合物109种,主要为酯类、醇类、醛类和酮类等化合物。在特级豆瓣中,油酸甲酯(14.54%)、异戊醇(10.34%)、苯乙醇(3.54%)、异戊醛(8.30%)相对含量较高,且2-羟基-3-戊酮(12.25%)仅在此等级被检出;一级豆瓣中,油酸甲酯(8.27%)、异戊醇(4.96%)、芳樟醇(1.57%)、异戊醛(3.07%)、4-乙基-2-甲氧基苯酚(3.56%)相对含量较高;二级豆瓣中,乙酸乙酯(15.22%)、异戊醇(4.73%)、2-甲基丙醇(1.21%)、异戊醛(4.20%)相对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从西藏牛皮消(Cynanchum saccatum)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出13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乙酮(1)、3,4-二羟基苯乙酮(2)、2,4-二羟基苯乙酮(3)、2,5-二羟基苯乙酮(4)、白首乌二苯酮(5)、3,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6)、对羟基苯甲酸(7)、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8)、3,3'-二甲氧基-4,9,9'-三羟基-苯并呋喃木脂素-7'-烯-9-O-β-D-吡喃葡萄糖苷(9)、加加明3-O-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苷(10)、青阳参苷元3-O-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苷(11)、β-谷甾醇(12)和β-胡萝卜苷(13).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鹅绒藤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8、10、1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从贡山三尖杉枝叶中通过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等方法分得7个化合物。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11-hydroxyhainanolidol(1),fortunolide A(2),p-hydroxybenzaldehyde(3),3-methoxy-4-hydroxybenzaldehyde(4),sitosteryl-3β-glucoside-6'-Opalmitate(5),β-sitosterol(6),daucosterol(7),化合物1~5系首次从贡山三尖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2-[1-(2-吡啶)乙氧基]乙酰胺衍生物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使用2-乙基吡啶为起始原料,经Whol-ziegler反应得到2-(1-溴乙基)吡啶(2),再与羟基乙酸乙酯的醇钠盐缩合得到2-[1-(2-吡啶)乙氧基]乙酸乙酯(3);化合物3经氨解得到其酰胺(4-9);化合物3在碱性条件下经水解,得到2-[1-(2-吡啶)乙氧基]乙酸(10);化合物10经氯化亚砜处理后分别与取代苯胺反应,得到2-[1-(2-吡啶)乙氧基]乙酰胺类化合物(12-13).实验设计合成的化合物中,其中8个是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等确证.药理实验表明采用通道式水迷宫法测定化合物的促小鼠学习记忆活性时,化合物8具有良好的促小鼠学习记忆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伊亚甲基苯乙醇合成工艺中反应条件较苛刻、操作较复杂、产物难分离纯化和总收率偏低的问题,以苯乙醛为原料,经亚甲基化反应和均相氢转移还原反应两步合成了β-亚甲基苯乙醇.分别考察了两步反应投料比、催化剂的用量和反应温度等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甲基化反应在50℃,投料比为n(苯乙醛):”(甲醛):n(二甲胺盐酸盐)-1:1.2:0.2的条件下反应16h最佳,反应液经减压蒸出甲醛、异丙醇和水,中间产物无需进一步纯化,直接用于还原反应;氢转移还原反应于60~65。C下反应12h,投料比”(a-亚甲基苯乙醛):n(异丙醇铝)=1:0.1,反应液用乙酸乙酯和水萃取、纯化,得到伊亚甲基苯乙醇.产物的总收率可达86%,纯度98.5%以上,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确认.该合成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物易于分离和纯化、收率高,具有一定的工、Ip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