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咯萘啶-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其中包合工艺优选采用正交试验法.结果表明,咯萘啶-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包合条件为:羟丙基-β-环糊精与咯萘啶分子比为5∶1,乙醇体积分数为70%,搅拌时间为1h;经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后咯萘啶的溶解度提高166.3倍,溶解度可达15.30%.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DHEA水溶性差这一缺点,利用β-环糊精(β-CD)对DHEA进行包合,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DHEA-β-CD包合物.以包合率为指标考察加热温度、加热搅拌时间及摩尔比工艺条件.通过显微镜法、薄层色谱法及红外光谱法验证DHEA-β-环糊精包合物的生成.并对DHEA形成包合物后的溶解性进行考察.通过实验得知,饱和溶液法的最优化工艺条件为:加热温度为50℃,加热搅拌时间为2h,DHEA与β-环糊精的摩尔比为1∶2.形成DHEA-β-环糊精包合物后能够明显提高DHEA的溶解度,是未加入β-环糊精溶液中DHEA浓度的2.01倍.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相共研磨法和饱和水溶液法合成β-环糊精和克百威的包合物,通过红外、紫外和荧光光谱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光谱研究了不同浓度下β-环糊精溶液对克百威溶解度的影响,绘制出相溶解曲线图以确定β-环糊精和克百威之间形成物质的量比为1∶1的包合物。利用克百威的内源荧光特性,根据包合前后以及在不同温度下荧光强度变化,结合Stern-Volmer方程,获取不同温度下β-环糊精和克百威之间的结合常数Kc;热动力学方法研究温度对包合反应的影响,根据热力学参数得出包合反应是自发熵和焓共同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芒果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优选.结果表明:芒果苷一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包合条件为芒果苷Y与HP-β-CD的分子比为1:0.5、乙醇体积分数为70%、搅拌时间为1.5h.经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后芒果苷的溶解度提高约300倍,溶解度可达35.36%.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对格列本脲的包结作用,考察了包结物的性质。通过相溶解度法确定了羟丙基-β-环糊精与格列本脲二者的包结摩尔比和包结稳定常数,采用中和法制备了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本脲固体包结物,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差式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对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本脲固体包结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格列本脲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相溶解度图为典型的AL型,两者形成了1∶1的可溶性包结物,在25℃时包结物平衡常数(K1∶1)为303 L.mol-1。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本脲包结物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本脲包结物是格列本脲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到羟丙基-β-环糊精中。包结物的水溶性实验结果表明包结后格列本脲的溶解度增加了15倍。  相似文献   

6.
通过紫外光谱法研究了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与β-环糊精的包合作用,并证实其包合比为1∶1;将该包合物应用于砂岩酸化体系,进行砂岩岩心的酸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β-CD-PBTCA包合物酸液体系可有效降低酸岩反应速度,并能阻止酸化过程中二次沉淀的生成.将环糊精包合物的缓释作用应用于砂岩油藏缓速酸化是...  相似文献   

7.
利用ONIOM (B3LYP/6-31G*:PM3)理论方法模拟了β-环糊精包合反式白藜芦醇 (trans-Resveratrol)的过程,首先分别以β-环糊精和反式白藜芦醇为单体,然后通过穿越和旋转两个包合过程探讨了反式白藜芦醇从β-环糊精大小口径穿越的稳定程度,反式白藜芦醇和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的驱动力,促进包合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在气态环境中β-环糊精与反式白藜芦醇形成包合物的驱动过程的类型。研究结果表明:β-环糊精可以包合反式白藜芦醇且反式白藜芦醇容易从β-环糊精的小口径进入形成稳定的包合物,电荷转移和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形成包合物的主要驱动力,氢键促进了包合物的稳定性,而且在298-15K和1atm的气态环境条件下,形成包合物的过程是焓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8.
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奥硝唑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采用显微镜法、红外光谱法对包舍物进行了鉴定,并评价包合物溶解性与稳定性.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奥硝唑与伊环糊精可形成可溶性包合物,可提高奥硝唑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奥硝唑:β-环糊精=1:1,包合时间为3h,包合温度为60℃.包合物收率为73.10%,包合率为24.53%.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丹参酮ⅡA在水中的溶解性,作者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β-环糊精与丹参酮ⅡA的固体包合物,使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了157倍,研究了反应物配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并用薄层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固体包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对三氟氯氰菊酯的增溶和光催化降解作用。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能增强三氟氯氰菊酯的水溶性,在20 g/L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下,三氟氯氰菊酯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提高了20.77倍,且其对三氟氯氰菊酯的光敏效率随光照时间延长而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基于饱和溶液法用醚化β-环糊精包合防蛀剂2-(硫氰基甲基硫代)苯并噻唑(TCMTB)的工艺.当醚化β-环糊精投入量为16 g时,通过考察TCMTB的加入量、包合时间、包合温度、搅拌速度的影响,得到了包合物的最佳包合条件: TCMTB加入量为0.8 g、包合时间为2 h、包合温度为45 ℃、包合搅拌速度为400 r/min.此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包封率产物,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氟苯尼考-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增加氟苯尼考的水溶性,将其制备成氟苯尼考 2 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合物。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交叉正交实验对包合条件进行优选,利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包合物的溶解度,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薄层色谱展开斑点和红外图谱对包合物进行鉴定。以包合率为指标,筛选出最佳包合条件: 包合时氟苯尼考与 2 羟丙基 β 环糊精 (HPCD)的投料比为 2 5∶1,氟苯尼考浓度为 4mg·ml-1,包合温度为 40℃,搅拌时间为 7h。结论: 经HPCD包合后氟苯尼考的溶解度增加了 35 6倍(由 1 3mg·ml-1增加到 46 3mg·ml-1 ),HPCD是氟苯尼考理想的增溶剂。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液法制备芦丁/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以提高芦丁的水溶性,并采用紫外(UV)、红外(IR)、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该包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包合物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还原力测定和Rancimat法中都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1-MCP-α-环糊精和羧甲基β-环糊精对杨梅保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 1-MCP-α-环糊精包合物和羧甲基β-环糊精处理杨梅,通过对处理前后杨梅花青素、维生素C、总糖、总酸、水分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果实衰老,提高果实的耐藏性和品质,延长保鲜期,使营养成分得到较大程度的保留.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β-环糊精包合阿司匹林的工艺条件.方法:选择阿司匹林与β-环糊精用量比、包合温度及搅拌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化包合阿司匹林的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阿司匹林与β-环糊精的用量比1 2,包合温度60℃,搅拌时间1.5 h.结论:用β-环糊精包合阿司匹林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和有效,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用β-环糊精包合阿维菌素。分别用水搅拌法、超声法和研磨法制得包合物,并采用DSC验证了包合物的生成。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3种方法的包合率,对比后选择用水搅拌法包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正交试验的因素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包合条件为主客分子投料质量比10∶1.0、包合温度35℃、包合时间8h.此条件下的包合率、收率分别为43.8%和80.4%.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β-环糊精的包埋效果和保护能力,以正庚基缩水甘油醚和伊环糊精为原料,在1.5%的氢氧化钠碱性介质中反应,合成单取代烷基缩水甘油醚伊环糊精,并用FTIR、1HNMR、TGA进行了结构表征.分别用户环糊精和2-O-(庚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对辣椒红色素进行包埋,结果表明:2-O-(庚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埋率比肛环糊精的多1倍,保护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8.
辛夷挥发油的包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声技术制备了辛夷挥发油的β-环糊精(β-CD)包合物,以包合物收率、含油率及油利用率作为工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辛夷挥发油的最佳包合工艺:油与β-CD质量比为1:6,在60 ℃下超声包合40 min,超声功率为150 W.优选工艺的包合物收率为79.80 %,含油率为8.98 %,油利用率为58.40 %.按优选的工艺条件辛夷挥发油能够与β-CD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且各项指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9.
β-CD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MC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5℃时用电导法研究了系列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MAC)、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TTAC)、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客体,与主体分子β-环糊精(β-CD)生成包合物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加入β-CD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TMAC、DTAC、TrAC、CTAC、OTAC)及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S、SDBS)胶束水溶液体系的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MC^*)随.β-CD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关系.经最小二乘法拟合,在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范围内CMC^*值符合线性增加关系的经验表达式.表面活性剂胶束水溶液体系临界胶束浓度的外推值(CMCExpt)和实验值(CMCExp)与其献值(CMCRef)相吻合.同时,详细论述了环糊精及环糊精与表面活性剂单体分子所生成的包合物与胶束形成过程的联系,以及环糊精与胶束的聚集状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将对模拟酶催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β-环糊精包合皮革防霉剂N-辛基-4-异噻唑啉-3-酮(IT)制得了缓释长效防霉剂,研究了OIT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对产物包合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包合条件,最后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缓释性能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