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为确保需求侧管理能够在智能电网建设的大背景下得到有效实施,本文深入分析了需求侧响应的激励方法,包括基于价格的需求侧响应和基于激励的需求侧响应。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美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需求侧响应的实施情况,对美国南加州需求侧响应的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需求侧响应的概念和内容,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论述需求侧响应机制在电力市场中的作用,提出适合我国近期或未来引入需求侧响应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德国需求侧资源利用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德国能源转型和电力市场2.0的背景下,需求侧响应作为电力系统中的可控资源,能够有效降低峰值负荷、平滑负荷曲线,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灵活性。首先介绍德国电力系统中典型的需求侧响应设备,分析德国需求侧资源的典型应用场景,最后结合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背景,总结归纳了德国电力体制改革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并进一步提出了我国需求侧资源利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主动配电网是提高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智能电网用电的有效手段,而需求侧响应机制能够显著提高配电网的灵活性。着重介绍国外最新需求侧管理技术在主动配电网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包括需求侧管理技术对配电网规划、网络一体化的影响以及欧洲的需求侧管理项目实践。  相似文献   

5.
需求侧响应在电力批发市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需求侧响应就是运用系统可靠性项目或基于市场的价格去影响需求的时间和水平。总结介绍了需求侧响应在美国东北部3个电力市场(PJM、纽约州和新英格兰)以及在实行NETA前后英格兰威尔士电力市场的应用机制,提出了我国在建立批发市场前,可以先行建立需求侧参与辅助服务投标机制;在建立批发市场时,可以同时引入实时电价用户群机制,以及时发掘需求侧响应资源。  相似文献   

6.
需求响应广义地指在电力市场中的售电环节引入竞争.介绍了各国电力市场中正在运行的需求响应实践.并从参与主能量市场竞争和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竞争的需求响应研究2个方面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其中参与主能量市场竞争的需求响应研究热点在于引入需求响应对主能量交易市场竞争的影响和主能量市场中需求竞价及需求侧竞价策略的研究2个方面;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竞争的需求响应主要有3种,即可中断负荷参与备用服务提供,用户提出不同的可靠性需求并为此支付不同的可靠性费用,以及用户也可以和备用容量供应商就备用容量进行双边交易.此外,针对我国电力市场发展的现状,研究需求侧管理和需求响应在我国电力市场运行中的结合点即完善需求侧管理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改变目前需求侧管理主要由政府推动的现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以政府推动加市场主导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南对加州电力危机的分析引出需求响应对电力市场良性发展的重要性.介绍了需求响应的概念、分类和实施机制--需求侧竞价,以及国外的响应运行机制.描述了需求响应的重要意义以及国外所进行的响应实践,并提出我国在实践需求响应方面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赵岩  李博嵩  蒋传文 《电力建设》2016,37(3):112-116
需求响应在维持系统的经济稳定运行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响应速度快、环保效益好等特点。需求侧资源的应用和管理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需求侧资源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电力市场的发展,售电侧开放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概述我国目前的需求侧资源和需求响应现状,并分析了售电侧开放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在借鉴国外需求侧资源应用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技术和政策3个方面提出了售电侧开放条件下我国需求侧资源参与电力市场的相关运营机制建议,指出应在加强对需求侧资源特性的研究和智能电网设备建设的同时,对需求侧资源给予政策性激励以鼓励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9.
需求响应是需求侧管理在电力市场中的最新发展.对提高电力市场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国外电力需求侧响应的发展经验,为辽宁电力需求响应的实施提供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智能电网元件引入配电网和市场系统,对电网需求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智能电网国家实验室LAB+i已经拥有必要的基础设施进行智能电网的案例研究,其中包括电力需求侧管理。介绍了哥伦比亚国立大学的应用案例,在LAB+i平台实施基于3种需求响应技术的自动化管理系统,能够为校区每个建筑找到最佳负荷曲线。  相似文献   

11.
需求侧响应在电力零售市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力需求侧响应就是运用系统可靠性项目或基于市场的价格去影响需求的时间和水平。总结介绍了需求侧响应在零售市场的几种应用形式,即可中断负荷项目、电量回购项目和动态电价项目,并对几个成功案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提出了需求侧响应尤其是动态电价项目在我国的设计机制.  相似文献   

12.
需求侧管理技术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庆  吴捷  张庆云 《广东电力》2002,15(1):21-25
需求侧管理在节能和降低损耗以及减少环境污染方向有很好的成效,为此,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和国外需求侧管理技术应用的现状和介绍了现有的部分研究成果,并指出了在我国实施需求侧管理项目过程中所遇到的机制障碍,结论中针对中国的国情,对需求侧管理技术在中国的开展进行了展望,也对解决现有障碍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需求侧响应能够有效增加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提升系统的稳定性。但是我国电力需求市场仍然处于发展阶段,目前还没有将需求侧响应与电力市场建设相融合,导致需求侧响应的发展十分缓慢。针对上述情况,首先描述了电力市场需求侧的发展现状,然后分别介绍了不同类型需求侧响应项目的潜在价值,选取典型算例,仿真分析可响应需求侧不同占比对电力系统灵敏性的影响,最后分析不同阶段新电改条件下电力市场需求侧响应项目的交易模式,并且给出具体的运营计划,实现新电改条件下电力市场需求侧响应交易机制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从需求侧管理到需求侧响应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7  
需求侧响应是近几年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会员国研究和实践的一个新型课题。介绍了需求侧响应的内涵及其与需求侧管理的关系,重点分析了需求侧响应对电力市场稳定有效运行和对消费者选择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在我国建立实时电价用户群的方案。该方案在现阶段可以起到利用市场来理顺电价、传递成本、平衡利益、化解纷争的作用,同时能与下一阶段的双边开放模式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5.
激励型需求侧响应在美国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电力需求侧响应就是运用系统可靠性程序或基于市场的价格去影响需求的时问和水平。按照需求侧所面对的响应信号性质不同,可分为激励型需求侧响应和价格型需求侧响应。目前美国是世界上实施需求侧响应项目最多、种类最齐全的国家。对美国在激励型需求侧响应.包括直接负荷控制、可中断负荷、需求侧投标和同购、容量及辅助服务市场等的项目设计和实施情况做一个全景介绍,以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和需求响应的概念,以及我国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及需求响应的现状,分析了电力需求侧管理与需求响应的实现方式以及两者对电力供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适合需求侧主动响应的中国电力市场机制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求侧主动响应的市场机制在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中占重要的地位。针对我国如何逐步建立适合需求侧主动响应的市场机制,首先分析了需求侧主动响应与已推行的需求侧管理的区别,然后探讨了市场角度下需求侧主动响应的互动模式,包括价格机制、激励机制以及适用于我国的增值服务补偿机制,并提出了利用多维度模糊描述法对需求侧的多重属性进行描述,最后结合国外电力市场实践经验,调研了我国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适合需求侧主动响应的市场机制发展机遇,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需求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在电力市场竞争中引入需求响应可以抑制市场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市场的良性稳定运行。介绍了需求响应的基本概念,论述了需求响应措施的战略作用,并对一种需求响应措施的效果评估和实施过程做了详细说明,最后给出了需求响应计划在中国电力工业中的发展设想,指出在我国电力市场设计中,应充分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需求响应。  相似文献   

19.
智能建筑电力需求侧能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在智能建筑基础上引入需求响应机制,建立了一个基于建筑侧需求响应的能源管理平台。该平台可使用户就地或远程地对分布于智能建筑内的不同功能的智能化子系统进行能耗跟踪及节能控制,以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供需资源的协同、优化、整合。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风电快速发展的背景,分析了当前我国风电并网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需求侧响应机制的实施特性,阐述了在风电并网管理中引入需求侧响应机制的重要意义;最后,针对我国市场初级阶段、过渡阶段、完善阶段的系统运行控制技术水平和市场环境,分别提出了以上三个市场发展阶段计及风电大规模并网的需求侧响应实施模式,以期为我国风电并网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