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智能配用电园区用户侧双向互动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能楼宇、智能小区、用能分析与管理、多样化增值服务等用户侧能量管理功能的集成,对智能配用电园区综合能量管理系统的用户侧双向互动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文中分析了用户侧双向互动的技术特点和功能需求,进而提出了总体架构以及双向互动服务框架。阐述了双向互动的内容,设计了实现的技术方案,并介绍了相关关键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智能用电互动服务平台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研究国内外智能用电服务的发展现状、技术支持和试点情况,分析了建设智能服务平台的重要意义.针对智能电网条件下的用户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提出了智能服务互动平台系统方案和设备配置,重点介绍了平台系统架构、网络接口和关键设备等内容,并通过厦门智能互动社区试点项目介绍了互动服务平台的应用实践.最后对互动服务平台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智能微网运行的低碳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用电侧的能源条件和负荷需求入手,设计规划了智能微网主要发电单元的装机容量,并从经济性和低碳化两个方面分析了智能微网运行的效益形成机理,进而利用低碳经济要素将两方面效益统一,提出了低碳综合效益的概念.结合智能微网的建设成本,建立了智能微网运行的低碳综合效益分析模型,阐述了以低碳综合成本最低为目标的智能微网日前调度原则,并依据典型的智能微网设计方案所提出的模型对智能微网的投资收益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智能微网的运行方式与传统电网相比,有着很大的低碳综合效益优势;参与到电网互动的智能微网,能够发挥其成本调节作用和灵活运行能力;未来通过降低分布式能源的发电成本,优化电力市场电价系统,加快低碳经济的开展,可达成智能微网运行的经济性与低碳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4.
智能电网的建设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首先分析了智能电网技术下电力需求侧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指出需求侧智能用电管理系统是未来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趋势。根据智能用电的需求,详细介绍了建设需求侧智能用电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结构框架和功能配置。  相似文献   

5.
智能电网建设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智能电网对电力需求侧管理可提供的技术支持,分析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现状,结合电网与用户互动、先进的实时电价体系、全面的用电负荷监控、合理的分布式绿色电源上网等智能电网的技术特点,分析智能电网的建设将对电力需求侧管理能力提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灵活互动的智能用电展望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能用电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实现了电网和用户的灵活双向互动,给用电模式带来了巨大变化。文中旨在总结智能用电的关键内容,梳理智能用电的相关理论、技术和机制,分析智能用电的现状和趋势,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推动智能用电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首先从需求响应相关理论研究入手,研究需求侧资源的响应机理,探讨优化配置需求侧资源的途径;其次,分析智能用电灵活互动技术的实现,促进理论模型的工程应用;进而总结智能用电的商业运行模式,分析外部环境、政策配置、技术标准化等对智能用电的影响;最后讨论了智能用电在促进系统绿色运行和新技术融合等方面的延伸应用。  相似文献   

7.
智能电网下的用电服务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智能用电是中国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网的能源使用效率、经济运行和有序用电。基于对智能用电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本文探讨了我国用电服务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结合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从用电业务体系、量测控制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客户服务体系、需求侧管理、检验检测技术6个领域对智能用电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展望了我国智能用电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高级计量架构(AMI)对智能电网下供用电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智能电网发展趋势特别是智能用电研究现状的分析,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用电试点建设为依托,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开展了面向智能电网的高级计量架构(AMI)的研究.文章着眼于高级计量架构(AMI)建设不断深入后,对电网公司和电力用户之间供用电关系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营销工作模式、双向互动、需求侧响应、新能源接人、增值...  相似文献   

9.
微电网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典型的"源-网-荷"一体化系统,与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分布式电源等技术联系紧密,目前已经成为能源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考虑微网内源侧的不同类型分布式能源运行特点、负荷侧的不同类型需求侧响应方式以及网侧的电压约束等,建立了微网源-网-荷互动优化运行数学模型,通过滚动优化算法进行仿真分析。算例分析表明,利用本文提出需求侧响应下的管理系统模型,不仅提高了电网用电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而且降低了微网的负荷峰值和负荷冲击,提高了用电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大规模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动汽车接入配电网后发电方式和用电行为的改变,智能用电技术成为当前及未来智能电网研究的趋势。基于智能用电技术的内涵及核心特征,从需求侧响应、电能质量调控、可再生能源消纳、最优潮流控制、设备利用率提升方面,综述了配电网灵活优化运行的应用需求;考虑配电网运行与规划的相互影响,从分布式电源规划、配电网规划以及储能和电动汽车规划3个方向对当前规划思路和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结合源网荷供需灵活互动对配电网运行规划提出的挑战和未来配电网发展趋势,提出智能用电技术背景下配电网运行规划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芬兰电力系统基本情况和能源需求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芬兰近几年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包括正在实施的需求侧管理计划、基于负荷控制的动态智能计量、直接负荷控制试验、区域供热网络中的需求侧管理、需求侧能效管理、需求侧管理研发框架等。  相似文献   

12.
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大力推动智能电网建设,作为智能电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需求侧管理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文章以智能电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背景,给出了一种基于智能电表的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系统,从体系结构、主要功能、系统特点、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设计与研究,给未来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与深化应用提供了一种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先进量测技术与调控终端的支持下,智能楼宇中的电动汽车与空调负荷等需求侧灵活资源具有良好的功率实时响应潜力,可通过聚合形成虚拟电厂进而参与系统调频辅助服务。为应对参与调频辅助服务时对用户需求的影响,本文提出智能楼宇型虚拟电厂的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虚拟电厂的调频工作模式,并建立了智能楼宇型虚拟电厂的典型需求侧资源模型和虚拟储能模型。其次考虑调频信号与用户侧的不确定性,建立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日前优化调度模型。然后基于成本最优的原则,实现实时的功率分配。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虚拟电厂调频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需求侧资源的联合调度能在保障用户需求的情况下提高虚拟电厂的收益。  相似文献   

14.
赵岩  李博嵩  蒋传文 《电力建设》2016,37(3):112-116
需求响应在维持系统的经济稳定运行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响应速度快、环保效益好等特点。需求侧资源的应用和管理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需求侧资源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电力市场的发展,售电侧开放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概述我国目前的需求侧资源和需求响应现状,并分析了售电侧开放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在借鉴国外需求侧资源应用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技术和政策3个方面提出了售电侧开放条件下我国需求侧资源参与电力市场的相关运营机制建议,指出应在加强对需求侧资源特性的研究和智能电网设备建设的同时,对需求侧资源给予政策性激励以鼓励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优化运行是微电网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关键,而对储能系统灵活控制是实现优化运行的核.对微电网经济优化运行研究进行综述,主要讨论了动态优化中的多种目标函数及其处理方式;阐述了微电网系统和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各种约束条件;重点探讨了微电网中储能系统模型及其优化策略;分析了考虑需求侧管理的微电网经济优化运行;研究了电动汽车作为需求侧资源引入到微电网中对经济优化运行的影响;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  相似文献   

16.
美国电力市场发展分析及对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许子智  曾鸣 《电网技术》2011,(6):161-166
重点围绕区域市场建设、智能电网发展、清洁能源发展、需求侧响应机制,分析了美国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针对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情况,提出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快智能电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电力市场、需求侧管理和辅助服务市场。  相似文献   

17.
曾博  方伟  徐豪  孙晓燕  张建华 《电网技术》2021,45(1):292-301
针对现有配电网韧性研究未充分考虑需求侧资源价值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需求侧智能楼宇(smart building,SB)实现供电韧性的解决方案。首先,基于SB中能量转换存储设备的可调特性,分析了灾后SB对配电网的能量支撑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二阶段随机规划的需求侧资源最优开发模型。在充分计及极端天气对电网损伤不确定性影响的基础上,以系统投资运行费用及灾后负荷损失成本综合最小作为目标,通过优化智能能量表计在SB用户中安装位置,实现对需求侧分布式能源在灾后负荷恢复中的贡献作用。最后以我国东部某沿海城市实际配电网为例,分析了基于SB供能系统提升配电网韧性的效果及成本效益,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挑战   总被引:54,自引:8,他引:46  
介绍了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从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的角度重点分析了分布式发电技术和微网技术对智能配电网的影响以及应重点关注的技术问题。分布式发电技术有助于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但分布式电源大规模的并网运行将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调度运行带来一定影响;微网技术通过不同层次的结构为各种分布式电源的并网运行提供接口,是发挥分布式电源效能的有效方式;智能配电网则可通过对微网的有效管理实现分布式电源的灵活接入与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最后,通过对三者的分析对实现智能配电网的思路与技术手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罗艺灵  高岩 《陕西电力》2022,(11):62-68
实时定价是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针对目前智能电网实时定价模型没有体现发电和用电的连续性对实时定价影响的特点,提出了将发电和用电的时间连续性融入到智能电网实时定价中,建立连续的社会福利最大化模型;将数值优化问题转变为泛函极值优化问题,推导出了实时电价与发电功率、用电功率之间的关系,并设计了对应的求解算法。最后通过将仿真实验与离散的定价模型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所提连续定价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是解决社会能源利用效率低以及可再生清洁能源难以消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电力负荷与热力负荷在综合能源管理中具有相似的可调度价值,提出了一种考虑电热多种负荷综合需求响应的园区微网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模型。首先,在电力负荷价格型需求响应的基础上,分析了热力负荷具有传输延迟、供热舒适度模糊性等固有特点,可作为柔性负荷参与到优化调度中,即热力需求响应;其次建立了包含风电、光伏、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储能设备、燃气锅炉、以及电热负荷构成的热电联供型园区微网模型,以系统综合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算例仿真结果表明,综合需求响应的应用提高了园区微网热电生产的灵活性,考虑电热力多负荷综合需求响应比单一考虑需求响应可有效地减少弃风、弃光,降低需求侧用户的总能源消耗成本以及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系统环保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