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探讨了凝汽式电厂改造为热电联产电厂的四种方法;开非调整抽汽口,利用抽汽供热;低真空运行,利用循环水供热;改为抽汽凝汽式汽轮机组,利用抽汽供热,改为背压式汽轮机组,利用排汽供热,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100 MW机组经过通流部分和抽凝式供热改造后抽汽能力达不到原设计要求,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热负荷需求,提出该机组低真空改造技术方案。该方案采用低压缸双背压双转子互换循环水供热改造技术,在不同的进汽量下,选择不同的抽汽量以维持低压缸排汽流量基本不变,对应的运行背压为43.6kPa,排汽温度不超过80℃,重新设计低压2×3级通流,选取合适的低压通流面积,以满足冬季高背压运行的要求。改造后该机组增大了供热能力,并降低了供电煤耗,每年可节约标煤约20 670t。  相似文献   

3.
嘉峪关宏晟电热公司2×300 MW纯凝机组是甘肃省内首家通过采用就地PLC与DEH协同控制低压抽汽蝶阀.实现纯凝机组增加抽汽供热功能的大型机组.300 MW纯凝机组改造为供热机组,其控制方式可能存在不合理及不完善的地方,会对主机造成安全隐患.通过修改低压抽汽蝶阀、快关阀等控制逻辑,增加"中压缸排汽压力大"及"高压缸排汽温度高"主机保护,经多次静态和动态试验对纯凝机组增加抽汽供热功能的投入进行论证考核,证明新的控制策略能够保证机组在增加抽汽供热功能后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4.
针对北方纯凝机组的供热改造需求,提出将直接空冷纯凝机组进行高背压供热改造,利用品位较低的低压缸排汽进行供热,回收乏汽的冷源损失,从而提高机组的效率。选取某电厂600 MW直接空冷纯凝机组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供热改造建模,计算在相同机组功率和供热负荷下,高背压供热方案与抽汽供热方案的热经济性,分析认为和抽汽供热方案相比,高背压供热方案具有更好的热力性能,其发电标准煤耗率降低26.79 g/kWh,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于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将常规供热系统与吸收式热泵系统有效结合,实现能量的阶梯利用,回收乏汽余热。以山西古交电厂2×600 MW供热机组的实际供热工况为例进行设计,得出供热最大化工况下对应的汽轮机抽汽量与排汽量,以及不同的热泵出水温度对应的抽汽量、排汽量与最大供热量的曲线关系。结果表明,对应于每一个吸收式热泵出水温度,均存在最佳的汽轮机抽汽量,而且随着吸收式热泵出水温度的变化,对外最大供热量基本不变,但抽汽量减少较为明显,电厂收益增加。  相似文献   

6.
山西漳泽电力蒲洲发电分公司2×300MW空冷机组是山西省内通过采用就地PLC与DEH协同控制低压抽汽蝶阀,实现空冷机组增加抽汽供热功能的大型机组。300MW空冷机组改造为供热机组,其控制方式可能存在不合理及不完善的地方,会对主机造成安全隐患。通过修改低压抽汽蝶阀、快关阀等控制逻辑,增加防止抽汽调整蝶阀全关的各种限制保护,经多次静态和动态试验对空冷机组增加抽汽供热功能的投入进行论证考核,证明新的技术改造能够保证机组在增加抽汽供热功能后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7.
抽凝供热机组抽汽参数往往高于热网所需,热损失大。高背压供热机组利用排汽余热供热,增加供热能力,减少供热抽汽量。单转子运行和双转子互换是大型汽轮机高背压供热改造的2种主流方式,为研究不同方式的经济性和适用性,以某350 MW机组为例,采用Ebsilon仿真软件建立高背压供热汽轮机变工况计算模型。结合单耗理论进行不同改造方式下供热季与非供热季经济性及能耗对比。结果表明:和单转子方式相比,双转子互换方式在供热季发电量多200万 kW·h,平均发电煤耗低0.24 g/( kW·h),最大供热量少6.48 MW,非供热季其火用效率高于单转子方式。但考虑到双转子互换方式供热季优势并不明显,且每年需要2次更换转子,因此对于大型热电联产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首选单转子方式,以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8.
国电双辽发电有限公司1号机组通流部分改造过程中,在中低压缸连通管上加装三通管路,实现中排抽汽至首站供热,抽汽管路后加装逆止门、液动快关阀,在分散控制系统(DCS)内进行操作及联锁保护控制,抽汽管后至低压缸连通管加装抽汽蝶阀,在1号机组DCS内控制抽汽蝶阀开度控制抽汽压力,实现了300MW纯凝机组向供热机组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吕红缨  朱宁 《热力发电》2007,36(1):51-53
探讨秦皇岛热电厂二期2×300 MW凝汽式机组改为供热机组的两种改造方案的可行性,论证结果认为:二期运行的300 MW凝汽式机组的供热改造方案不可行。为实施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建议电厂扩建时采用定型的300 MW抽汽式机组。  相似文献   

10.
某热电厂有中温中压背压式和抽汽凝汽式机组,由于背压式机组的排汽压力较低,不能满足热用户需求,因此长期停运.冬季高负荷期间,外供抽汽流量及厂自用汽流量均较大,将抽凝式机组回热系统中高压加热器、除氧器用汽及厂自用汽改由背压式机组提供.对改造前后的机组热力系统进行热力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改造是可行的,可为热电厂技术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可提升机组的供热能力,提高机组深度调峰和快速启停能力,降低机组的发电煤耗。低压转子光轴改造和蓄热技术作为灵活性改造的重要手段被推广。对东北地区某亚临界300 MW机组低压转子光轴技术改造、蓄热技术改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对300 MW机组进行低压缸光轴技术改造和蓄热技术改造是可行的,可大大提高机组供热能力和调峰能力,降低机组运行煤耗。  相似文献   

12.
通常,许多燃气热电机组采用低压缸空载供热改造以保障冬季供热。为分析在有限天然气量、不同背压下低压缸空载的供热性能,以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直接空冷机组为例,通过计算不同背压下低压缸的最小进汽量,确定空载供热的安全调节范围;并建立包含供热量、低压缸功量、冷源损失及辅助设备耗电量的能量系统㶲分析模型,评价低压缸空载工况的供热经济性。结果表明,降低背压有利于增加燃气机组的最大供热出力、低电负荷下的热调峰能力及低压缸能量系统的㶲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缓解火电厂发电利用小时少的问题,部分供热机组进行了灵活性切缸供热节能改造。为确保抽出更多高压蒸汽和低压乏汽用于扩大供热需求和提高灵活性调峰能力,机组需要在冬季更低设计背压3 kPa运行,已有机组的空冷系统抽真空管道不能满足要求,通过对抽真空系统在不同管段处的管径进行调整和方案组合,经阻力计算比较后,得出一组满足抽真空泵入口处压力需求的方案,以此确定出合理的抽真空系统管径和阻力范围,以供选用。  相似文献   

14.
以某亚临界纯凝汽式330 MW机组为例进行了供热方案的设计计算,阐述了基于"以热定电"的设计思路和"保电供热"的运行需求之间的矛盾,分析了不同供热改造方案的供热能力以及对机组性能的影响,对凝汽式机组通过供热改造满足当地用热需求方式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周国强  孙显明 《中国电力》2019,52(11):134-137,184
传统的热电联产抽汽供热方式供热能力低、电量损失大、机组综合能耗高、(火用)效率低。采用湿冷机组低位能分级加热供暖技术对350 MW超临界供热机组进行节能改造。运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主蒸汽量条件下,改造后供热能力增加35%、发电功率增加8%以上;在年供暖量增加188.65万GJ的同时,供热期发电量增加83.9 GW·h,供热期效益年增长约9 341.6万元。改造后社会节煤12.69万t,CO2减排33万t。  相似文献   

16.
三北地区风电装机容量大,同时供热机组占比高,供热期风电和供热机组运行矛盾突出。三北地区供热改造机组规模大,未来其容量将会进一步增长,研究供热改造机组的调峰能力对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热电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抽汽供热、高背压供热、耦合热泵供热改造机组进行调峰特性分析,以某300 MW 供热改造机组为例进行调峰能力计算,对提升调峰能力的几种供热改造方式优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供热改造方式优化在保证供热需求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系统的调峰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相似文献   

17.
简要概述了热电机组负荷最优分配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全厂和机组运行工况表描述供电、供热能耗特性曲线,通过最优工况动态寻优方法求解负荷优化分配问题,提高了方法的工程适用性。以某2×200 MW+2×300 MW热电厂的全厂热电负荷分配问题为实例,取得日标煤消耗量下降36.91 t的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18.
大型汽轮机组采用高背压方式进行供热能够尽可能多利用排汽余热,节能效果显著,在热负荷允许的条件下,已成为越来越多火电厂供热改造的首选。针对某电厂2×330 MW高背压抽汽热电联产机组进行建模,分析其理论供热能力,结合热网供回水温度分析其调峰能力与经济性投运条件,研究了采用抽凝-抽背方式(EC-EHBP)、双抽凝方式(EC-EC)运行时的抽汽与负荷分配问题,确定了抽汽分配和电负荷分配原则,明确了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背压运行方式。研究结果对电厂实际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型汽轮机组采用高背压方式进行供热能够尽可能多利用排汽余热,节能效果显著,在热负荷允许的条件下,已成为越来越多火电厂供热改造的首选。针对某电厂2×330 MW高背压抽汽热电联产机组进行建模,分析其理论供热能力,结合热网供回水温度分析其调峰能力与经济性投运条件,研究了采用抽凝-抽背方式(EC-EHBP)、双抽凝方式(EC-EC)运行时的抽汽与负荷分配问题,确定了抽汽分配和电负荷分配原则,明确了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背压运行方式。研究结果对电厂实际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介绍某发电厂发生的一起超临界机组低压转子末级叶片损坏事故,宏观检查发现是因为反向第6级蜂窝汽封跌落引起的。进一步开展材质分析、力学性能试验、金相试验,并对蜂窝汽封的加工工艺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钎焊工艺影响了汽封体的原始热处理状态,使汽封体的综合机械性能下降,而且汽封体结构不合理,加上运行蒸汽的冲击,导致汽封体跌落断裂,造成末级叶片损坏。分析结论对汽轮机的检修、改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