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当今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电网已经不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为实现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互交互联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国家电网提出发展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战略目标。首先以清洁能源、能源需求为背景,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概念、基本构架进行详细阐述。然后对电力能耗监测管理系统构架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说明。最后以华北电力大学扬中智能电气研究中心的电力能耗监测管理系统为实例,阐述泛在电力物联网基本应用情况,为其它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发展及关键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找新型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当今人类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地面太阳能技术是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一。与现有地面太阳能技术相比,空间太阳能电站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发电、效率高、零排放等优点。多年来,许多国家和组织的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通过不同的途径证明太阳能发电卫星这一方案的可行性,已经取得一些成就,但仍然面临成本、技术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从太阳能发电卫星技术的研发背景、研究现状以及关键技术等方面阐述相关内容,分析建立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可行性,为未来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智能电网环境下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新功能需求,搭建了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满足公共建筑用户将分布式电源、储能等无缝接入和参与智能电网相关业务的要求,重点研究基于智能电网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需求响应、优化调度等关键技术,为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电力市场营销体制的要求,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衍生出许多新功能,并发展成为地区电力需求侧监控服务与管理系统。该系统全面采集客户用电信息和运行状况,为计量监测、营业抄收、高压用电检查、线损管理等工作提供丰富的电网和用电参数。为电力生产和市场营销提供强大的数据服务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电力行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作为能源系统与信息系统信息-物理深度融合的庞大网络,能源互联网"开放共享"的特征对用户侧能源的接入、控制和传输提出了挑战。针对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用户侧综合能源管理问题,首先提出了能源互联网接入设备的概念,指明了其区别于能源路由器的特征,并从规划调度、运行管理和能源服务3个维度详细介绍了能源互联网接入设备的应用领域。然后,重点介绍了设备特征识别、需求响应、区块链、大数据、综合能源管理和电力市场等6项关键技术,并深入阐述了能源互联网接入设备与这些关键技术的紧密联系。最后,简要介绍了能源互联网接入设备的实施方案和未来挑战,以期为未来能源互联网下用户设备高效便捷入网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力》2020,53(9):8-8
正高压电缆系统是高压输电技术的关键装备,具有实现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电力传输的优势,可解决长距离、大容量电力传输中的损耗问题,提升城市化进程中输电网络增容的电缆化改造安全性,增强电网抵抗自然灾害危害的能力和安全运行可靠性。因此高压直流电缆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保障电力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电力物联网是智能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关键环节,承载电力物联网新业务的电力通信网是沟通整个能源互联网生态圈的桥梁。为了适应电力物联网新业务的发展,对电力通信网的需求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先综述了电力物联网的研究现状,接下来结合电力通信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应电力物联网的电力通信网新架构。然后以典型业务为例,分析了电力物联网的通信需求,从面向电力物联网新业务的电力通信网关键技术应用和电力通信网发展趋势2个方面对电力通信网的发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建筑能源管理现状以及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发展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建筑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系统通过对能耗的实时监测、统计分析和优化管理,实现需求侧负荷曲线优化和节能管理。以上海某科技园内两幢建筑为例,介绍了基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建筑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说明系统在建筑节能、需求侧管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高压直流电缆是构建直流电网的物理基础,是能源互联的核心装备。±500kV直流电缆将在张北工程应用,德国-挪威将建设±525kV直流电缆输电工程,这些代表目前挤包绝缘直流电缆的国际最高水平,其传输功率密度超过±320kV直流电缆的2倍,可满足新能源规模化利用和区域互联中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电力传输的需求,已成为当前国际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研发领域的前沿热点,也是制约我国大电网柔性互联的技术瓶颈之一。因此,发展高压直流电缆关键技术,对保障我国电力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正处于推进能源互联网发展和电力改革的重要时期,能源互联网下的电力商业模式探索是度过这一时期的关键方式。首先对能源互联网的典型架构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能源互联网关键产业链;其次,从"物联网+"、"互联网+"和"能源+"3个方面提出了能源互联网下的电力商业模式;最后研究了推动能源互联网下的电力商业模式发展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及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传统能源系统的用户侧逐步积累海量的用能数据及各类信息,采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发掘数据的真实价值成为用户迫切的需求。详细阐述用户侧能源大数据的分类,根据能源管理系统的作用,从基础功能、辅助功能两方面分析了系统的功能需求,总结出适用于用户侧的能源管理系统大数据平台的总体架构,分析了数据集成、存储、分析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几种大数据在用户侧能源管理中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2.
大规模清洁能源并网和传输的需求推动了新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以高比例清洁能源并网和远距离传输为背景,分别从世界各国的顶层技术方案研究、工程研发与应用、具体新型输电技术研究、核心器件与材料研制、二次系统控制保护技术开发等领域对新型直流电网进行整理性研究,总结得出未来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网可能成为满足清洁能源并网和传输需求的电网的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与远距离消纳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多个地区和国家能源与电力发展的新格局,也被看作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基本形式。这种格局对电能的多点并网、多点消纳及多区域交流电网间的互联提出了新的要求。多端高压直流输电及大范围(广域)高压直流电网具有输送容量大和控制灵活等优点,为上述需求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智能电网的建设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首先分析了智能电网技术下电力需求侧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指出需求侧智能用电管理系统是未来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趋势。根据智能用电的需求,详细介绍了建设需求侧智能用电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结构框架和功能配置。  相似文献   

15.
根据“’97空间太阳能电站国际研讨会”资料分析,综合概述当前国际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发展现状,包括空间太阳能电站项目的论证和实施情况,相关技术的进展概况,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的困难、机遇和任务目标等。总之,世界空间太阳能电站项目的发展虽然进展缓慢,但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和世界环境需求使其发展时机越来越成熟。目前存在的困难在于缺少研究资金的投入,今后的主要工作是取得公众的理解和政府的积极支持。  相似文献   

16.
正高压直流输电(HVDC)具有运行损耗小、输电调节快、输送容量大等优异特性,为我国的远距离能源输送提供了技术途径。但与此同时,由于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加之来自生态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以及特殊地理区域的空间限制,以架空线路为主的传统电力传输通道也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为支撑我国当前和未来的大规模电能输送需求,在输电通道方面亟需解决三个关键问题:(1)当前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走廊紧缺与空间限制问题,如复杂地理环境的大容量水电送出,大都市的电力集中接入,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在能源互联网形势下,针对电力行业大数据应用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种电力大数据技术框架和关键技术体系,并定义了其适用的场景和应用模式,助力电力大数据的发展研究,提出适用于能源互联网环境的能源公共数据服务平台,作为未来能源互联网的"分析应用中枢",为整个能源网的运行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对于大规模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的主动配电网,双向潮流、海量数据处理、通信阻塞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传统配电网发展起来的配电管理系统难以应对主动配电网的信息模型和数据管理需求。本文首先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配电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信息模型与通信、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主动优化控制方法、动态组网技术等4个主动配电网管理所需要的关键技术,然后进一步论述了国内第一个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中采用的主动配电管理系统对于相关关键技术的功能实现方法,最后提出了主动配电管理系统三层控制架构,通过控制维、时间维和空间维之间不同层次间的配合,实现分层协调控制,解决了主动配电网中海量数据处理和通信阻塞问题,可为后续主动配电网管理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能源互联网下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势对于推进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阐述了国内外电力市场发展现状,采用SWOT分析法,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系统研究了能源互联网下我国电力市场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能源互联网下我国电力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国网浙江电力为适应国家能源转型和电网发展需要,开展多元融合的高弹性电网建设。电力需求响应是实现源荷互动的重要手段,能够缓解区域电力供需紧平衡态势,以强交互能力支撑电网弹性。从浙江高弹性电网发展需求出发,结合电力需求响应实践历程,总结了浙江开展需求响应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深化需求响应的发展方向,为我国需求响应技术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