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新型防雷保护装置——带环形电极外串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给出了其在10kV架空绝缘线路上的安装方法,对比了安装前后线路的运行情况,并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结果显示,在10kV架空绝缘线路上使用带环形电极外串间隙避雷器能有效减少雷害且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10 kV配电架空线路故障中,雷击是造成配电架空线路故障的主要因素,配电架空线路跳闸以遭受感应雷击为主.在10 kV配电架空线路中应用了复合绝缘横担进行防雷,其各项性能测试均满足线路防雷和安全运行的要求.复合绝缘横担结构简单、免维护,能够有效解决配网架空线路雷击跳闸问题,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10 kV线路防雷装置...  相似文献   

3.
对10kV架空绝缘导线的断线机理进行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降低雷害事故发生。利用ANSYS软件仿真分析了防雷保护间隙与绝缘子配合时遭雷击时的过电压放电过程及电压等级分布,确定了防雷保护间隙的大小,保证线路在雷电过电压下的安全运行。10kV油田配电网防雷技术成果具有普遍性,对其他供电区防雷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南方电网两起500 kV 输电线路架空绝缘地线(简称架空地线,下同)掉线事故进行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线路设计间隙不足以及绝缘子老化导致.针对设计、运行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防止架空地线掉线、改进防雷性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35kV架空送电线路防雷并联间隙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电力公司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紧密合作,研制了35kV架空送电线路用的防雷并联间隙,并在试验室进行了大电流燃弧试验、不同接地方式下单相接地故障方式下的电弧自灭特性试验,率先将防雷并联间隙安装于运行的35kV输电线路上,论述了35kV架空送电线路现场应用中防雷间隙安装布置方式的选择,以及在35kV试验线路上试运行并联间隙所取得的防雷保护效果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配电网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设施,我国配电网线路中10 kV配电线路占据重要部分,10 kV配电线路分布范围广泛,绝缘水平相对较低,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容易发生雷击事故,影响配电网线路的安全运行.首先分析了某地区10 kV配电架空线路现状,然后介绍了常见的防雷措施,最后对该地区10 kV配电架空线路防雷具体措施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7.
结合架空配电线路在实际运行中的雷害情况及典型事例,对目前架空配电线路防雷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认为配电线路在绝缘水平、绝缘配合、防雷措施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针对此,提出提高架空配电线路绝缘水平、安装可调式过电压保护间隙、优化中性点接地方式、在特定地点安装避雷器、拆除不合理防雷设备、对架空线路进行运行维护等关键防雷措施,以提高架空配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及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对蒙东地区500 kV输电线路绝缘架空地线并联间隙放电原因进行了分析,因在设计阶段理论计算得出耐张段小于1 km的线路感应电压最大值为388 V,未在该耐张段绝缘地线设计单点接地,而是全绝缘。但现场实际电压值远超过25 cm并联间隙所能承受的击穿电压值,造成了不间断放电。暴露出线路设计只考虑了单一线路理论计算,没有考虑同廊道多回线路复杂的电磁场环境对绝缘地线感应电压的影响等问题。为确保架空绝缘地线安全运行,提出对500 kV绝缘架空地线采取防范措施:开展同廊道、复杂运行环境绝缘架空电线不同接地形式下感应电压理论计算,以满足运行要求;开展并联间隙距离、绝缘子零值检测,红外测温,及时消除缺陷,防止绝缘地线间隙放电造成地线脱落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应伟国  周宙龙 《供用电》2008,25(3):46-48
分析了10 kV架空绝缘导线遭雷击后断线的机理,结合线路检修接地保护的需要,研制开发了架空绝缘导线穿刺防雷击断线燃弧金具。这种金具集穿刺式雷击放电间隙和检修接地保护的功能,能有效地杜绝绝缘导线遭雷击后断线,又便于在线路检修中挂设检修接地线。介绍了燃弧金具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安装。经实践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华东电力》2013,(7):1560-1561
提出了一种绝缘子、避雷器、外部串联间隙一体化设计的思路,并开发了新型10 kV绝缘导线防雷复合绝缘子。当线路遭受雷击时,通过放电间隙放电,导通下部避雷器,凭借内部氧化锌电阻片的限压限流作用,防止防雷复合绝缘子的贯穿性闪络并阻止放电后工频电流(续流)的形成,为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起到作用,增强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阳江供电局10kV绝缘架空导线的配电线路近几年受雷击断线的统计,结合运行经验分析其雷击断线的原因和以前的防雷措施不到位的原因,提出一种从系统上解决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2.
何平  胡超强 《电气技术》2013,(7):91-93,97
分析了阳江供电局10kV绝缘架空导线的配电线路近几年受雷击断线的统计,结合运行经验分析其雷击断线的原因和以前的防雷措施不到位的原因,提出一种从系统上解决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20kV架空绝缘电缆防雷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 kV电压等级作为一种新型的配电电压等级,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可以取代10 kV电压等级。工程应用表明,20 kV线路多采用架空绝缘电缆,但架空绝缘电缆的雷击事故率却明显高于传统的架空裸导线。针对上述状况,全面分析了架空绝缘电缆雷击事故的特点,计算了20 kV线路多种情况下的感应雷过电压幅值。计算结果表明,感应雷过电压幅值可大于450 kV,超过现有20 kV线路的绝缘水平。基于10 kV线路以往的防雷经验和措施,分析并提出综合运用氧化锌避雷器、过电压保护器、屏蔽分流线等防雷措施来保护20 kV架空绝缘电缆线路。该研究为20 kV配电网安全供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的以普通碳素钢为材料的并联间隙易被工频电弧烧蚀的不足,研制了一种适用于10 kV架空配电线路柱式绝缘子的新型并联间隙防雷装置.新型并联间隙防雷装置采用局部耐烧蚀结构设计,通过在电极端部采用耐高温材料,提高电极的耐电弧烧蚀能力,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并联间隙防雷装置具有接闪雷电、疏导工额电弧的能力,耐烧蚀能力强,能有效防止架空配电线路因雷击造成的绝缘子损坏及导线断线等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35kV配电线路防雷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雷击是导致35 kV配电线路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丘陵地区雷电活动频繁,对35 kV架空线路的安全运行危害极大。衡量线路防雷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有两个:一是线路雷击跳闸率;二是线路耐雷水平。分析了河南某35 kV线路防雷现状,认为线路耐雷水平不高、运行维护不到位、防雷措施不够完善是导致35 kV配电线路雷击跳闸率高的重要原因。结果表明:采取全面检测绝缘子,更换劣质绝缘子、加装带间隙的线路避雷器、提高线路的绝缘水平、采用输电线路绝缘子并联间隙技术保护改造方案、架设避雷线等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可以大幅度减少雷害事故。  相似文献   

16.
丘陵地区35kV架空线路防雷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德 《高电压技术》2006,32(11):160-162
丘陵地区雷电活动频繁,对35 kV架空线路的安全运行危害极大。为提高耐雷水平,在分析线路防雷性能后提出了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提高线路绝缘、特殊地段增设架空避雷线、安装线路避雷器、架设耦合地线等多种防雷措施。对比雷害严重的35 kV线路综合防雷措施改造前后,结果表明,丘陵地区35 kV架空线路的综合防雷措施改造能大辐度减少雷害事故。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相关规范中20kV相邻电压等级架空线路绝缘配合和交叉跨越距离的对比分析,结合电网安全运行情况,对20kV架空线路绝缘配合和交叉跨越距离进行探讨,得出推荐数值,供20kV架空线路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10 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机理和防止雷击断线的原理,设计了一种绝缘导线防雷附线装置,以有效降低绝缘导线雷击断线事故,提高10 kV架空绝缘线路供电可靠性.对防雷附线试品进行雷电冲击试验,并结合防雷附线多年现场实际应用情况,提出防雷附线能有效保护绝缘导线免于雷击断线的论点.  相似文献   

19.
在中重冰区地线覆冰将影响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地线除冰尤为重要。直流融冰是解决架空输电线路导线覆冰的有效措施,地线绝缘化是地线能够进行直流融冰的前提条件。地线绝缘化后其电气性能必须满足正常运行、融冰运行及线路防雷等的条件。笔者以500 kV威甘甲线地线绝缘化为例,介绍其地线绝缘化的方式,及地线绝缘化后绝缘子及绝缘子间隙的电气性能;利用EMTP仿真软件对地线间隙击穿与雷电流幅值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理论计算威甘甲线地线绝缘化前后其保护角及雷击跳闸率的变化,得出因融冰需要地线绝缘化后500 kV威甘甲线耐雷性能变化不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1设计背景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提出了架空线路绝缘化的技术标准,要求户外架空10 kV及低压线路推广使用绝缘导线,实现线路的完全绝缘化,进而提高供电安全系数和线路安全管理水平。但是,10 kV架空线路的全绝缘化也带来了新的线路防雷问题。在部分地区,尤其是山区,每年雷雨季节都会发生由雷电过电压导致的绝缘导线炸断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