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聚集运算是传感器网络查询处理中最重要的一个运算.现有计算Max和Min的聚集算法中,大多是簇内节点把当前采集到的值发送到簇头节点,然后由簇头节点做聚集运算,选出本簇的Max或Min值.提出了一种能量有效的网内聚集算法PIA(power-efficient in-network aggregation).在PIA中,首先利用基于域的分布式数据汇聚模型DDAM(distributed data aggregation model)把传感器网络按域划分来构建连通核,查询只需在连通核中寻径,因而能明显减少寻径时间复杂度并且具有更好的分布性.在PIA中,核心节点把当前路径中的Max和Min值传送到节点上,如果节点的值不符合要求就放弃本次传送,因而能够明显减少数据的传送次数,从而达到节省能量的目的.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该算法较传统算法在节省能量上有更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能量有效的区域连接算法PTRJ(power-effective two region join).在PTRJ中,首先利用基于域的分布式数据汇聚模型DDAM(distributed data aggregation model)把传感器网络按域划分来构建连通核,查询只需在连通核中寻径,因而能明显减少寻径时间复杂度并且具有更好的分布性.在区域连接算法中,借鉴分布式数据库中半连接的思想,只是把连接属性中的元组投送到路径中的某个区域进行匹配运算,并不需要把整个连接表在网络中进行发送,因而能够更好地节省能量.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该算法较传统算法在节省能量上有更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数据压缩的汇聚算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结合传感器网络的节点特性和位置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连通支配集的传感器网络定向传播模型,以及一种基于"域"的分布式数据汇聚模型DDAM(distributed data aggregation model).DDAM把传感器网络按"域"划分来构建连通核,传感节点只需在连通核中寻径,因而可明显减少寻径时间复杂度并且具有更好的分布性;然后在该定向传播与数据汇聚模型基础上,考虑传感器网络的数据特性及小波变换在流数据压缩方面的良好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小波变换的混合熵数据压缩方法.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对比传统的DC算法-DD路由算法相结合的算法,新算法能对传感器网络中的流数据进行有效压缩,可更大程度地降低传感器节点数据传输的能耗,从而进一步延长整个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4.
谢志军  王雷  陈红 《软件学报》2009,20(4):1014-1022
提出了一种传感器网络中分布式多分辨率数据压缩算法.在分布式域剖分模型DDPM(distributed domain partition model)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分辨率的数据压缩模型MDCM(multiscale data compress model),DDPM 把传感器网络按域划分来构建连通核,传感节点只需在连通核中寻径,因而能够明显减少寻径时间复杂度并且具有更好的分布性;MDCM 利用Voronoi 网格来对DDPM所形成的域中的节点进行划分,然后采用多分辨率方法构建数据压缩模型.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结果表明,MDCM 具有很好的逼近性能,并且能够对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进行有效压缩,可以更大程度地降低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量.  相似文献   

5.
数据聚集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项重要的支撑技术.在数据聚集技术基础上,提出基于移动代理中间件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聚集方案.以层簇式拓扑结构,分析了节点能量的消耗,给出实现数据查询任务的派发算法和数据查询结果的收集算法.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案能有效的节省网络能量耗损,延长网络生存周期.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多查询的节能优化方案。该方案通过建立相似查询判断算法把多查询中的相似查询分为一组,并在每一组找一个能使传输能耗达到最小的中继节点作为处理节点。组内节点的数据都传送到该处理节点,并由该节点利用数据处理函数处理数据,然后再传到基站。这样就减少了网络中数据的传输量,从而有效地节省了网络的能量,达到能量的最大化利用。  相似文献   

7.
现有传感器网络聚集查询隐私保护方法采用加解密的形式保护节点感知数据,且需要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参与查询处理。过多加解密操作会大量消耗节点能量,且用户可能只对其中部分区域的聚集结果感兴趣。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抗窃听攻击的传感器网络空间范围聚集查询处理算法PCPDA。该算法沿着既定路线,一边查询一边聚集,使得算法不依赖于预先构造好的拓扑结构,适用于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的传感器网络,节省了维护拓扑结构的开销。该算法在未采用任何加密措施情况下保证了节点感知数据的隐私性。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PCPDA在能量损耗和隐私保护方面都优于现有算法。  相似文献   

8.
李平  林亚平  吴佳英 《计算机工程》2008,34(21):150-15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规则网络的密钥预置方案具有预置开销小、寻径快等特点,但这类方案直接对偶密钥建立的概率较低。该文基于已经存在的节点连通集团,针对传感器网络对偶密钥连通图,提出层次连通框架,定义节点层次连通度,给出节点本地搜索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提高节点的平均密钥连通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中节点能量有限、节点能耗不均衡导致网络生命周期较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测量数据相似性的分簇路由算法CRMDS(A WSN Clustering Routing Method based on Measured Data Similarity)。在分簇阶段,设计自适应聚类算法,将测量值相似性高的节点分为一簇,在每个簇中选择一个节点传送数据,簇内其他节点进入睡眠模式以节省网络能量。在数据传输阶段,根据节点的剩余能量和传送能耗动态地更替簇头节点,并设计传送次数因子和相对距离因子生成簇头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平衡节点能耗。仿真结果表明,CRMDS算法相较于现有算法能够有效节省网络能量,延长网络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连通核的高效Skyline查询算法CCBS(Connected Core Based Skyline),算法首先在网络中构建连通核,联通核由网络中的簇头节点和网关节点组成,这可以极大地减少传输代价;查询和结果只在连通核里的节点间进行转发和收集,查询算法设立了簇和元组两级过滤器,用来过滤掉被支配的感知元组。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都表明,该算法能够大大减少网络的平均通信量,对网络的规模扩展、节点密度变化以及维度变化并不敏感,具有更好的执行性能。  相似文献   

11.
对传感器网络中一类新查询--节点个数约束查询,提出能量有效的查询处理算法.算法主要由查询下发和结果回收两部分构成.查询下发算法首先根据节点个数约束查询的特点提出相关节点选择以及基于Steiner树的查询下发算法.然后对该下发算法以及一种基于洪泛的能量有效查询下发算法的能量消耗进行分析,并对比两种算法的能量消耗从中选择适当的下发算法.结果回收算法提出直接和间接两种结果回收方式,并给出两种方式在进行结果回收时能够节省能量的条件.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能量有效节点个数约束查询处理算法能够在满足用户查询精度的同时,使其能量消耗低于其他查询处理算法.  相似文献   

12.
查询处理作为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智能服务的一个重要操作,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对网络中的感知数据进行检索和回传.然而,部署在恶劣环境中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容易遭受外力破坏,或者自身资源(能量、存储等)有限,可能会导致节点发生位移和故障,从而造成网络拓扑不断改变以及部分节点的感知数据失效.同时,由于节点感知数据容量大、传输带宽有限以及网络链路不可靠等情况,可能会造成网络通信时延大大增加.这些因素使得快速、可靠的数据查询处理成为无线传感网中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提出一种动态网络中低延迟高可靠的数据查询机制.该机制是一种非聚合随机查询方式,通过将传感节点划分为源节点和查询节点来实现数据查询.首先,根据监测事件将网络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中的源节点相互协作,并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轮流监听该区域的事件信息;接着,源节点根据预估的平均节点故障概率,计算出一个合理的备份数量,并将源数据按照该数量存储到邻居节点中,以降低源数据的失效概率;然后,为了加快数据查询速度,源节点定期对源数据块进行编码压缩,并选取剩余能量和存储空间较小的多个邻居节点作为下一跳接收节点.这些接收节点基于局部区域中节点个数大小,决定是否接收存储该报文.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压缩数据均匀地分布在网络中.另一方面,查询节点接收到查询请求时,也使用负载均衡多路分发方式将查询请求传输到部分节点上.为了避免目标数据的冗余回传,当查询请求成功查询到目标数据时,目标节点先修改访问位,再选取与查询节点距离最近的邻居节点作为下一跳接收节点,迭代执行上述操作,直到用户获得所需要的事件信息.在以上过程中,为了节省节点能量,在保证高成功查询率的条件下,建立通信能耗最小化的优化模型,计算出最优的压缩数据副本数和查询消息副本数,之后,源节点和查询节点分别按照该数量进行副本数据分发.最后,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与其它四种查询算法相比,提出的查询机制具有更高的查询成功率、更低的通信能耗和通信时延.  相似文献   

13.
A sensor graph network is a sensor network model organized according to graph network structure. Structural unit and signal propagation of core nodes ar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ensor graph networks. In sensor networks, network structure recognition is the basis for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and effective prediction and control of node states.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difficult global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and poor interpretability in complex sensor graph network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nsor networks, a method is proposed to firstly unitize the graph network structure and then expand the unit based on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path of the core node. This method which builds on unit patulousness and core node signal propagation (called p-law) can rapidly and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global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of a sensor graph network.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graph network structure recognition algorithms such as modularity maximization and spectral clustering, the proposed method reveals the natural evolution process and law of graph network subgroup gener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confirm the effectiveness, accuracy and rationa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suggest that our method can be a new approach for graph network global structure recognition.  相似文献   

14.
Spatial index trees constructed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ensors which can participate the query accurately and quickly. Most of index trees are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parent--child node relation in network structure like routing tree, in which message sending for parent node selection will consume more energy. Due to energy being the important factor considered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e design an energy-efficient index tree based on grid division and minimum energy merging principle in the skewness distribution of sensor nodes. Multi-region aggregation queries are carried on in our proposed index tree, which mainly focuses on region re-combin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for multi-region aggregation queries are reduced compared to the original index tree.  相似文献   

15.
The recent evolution in sensor node location technology has spurred the development of a special type of in-network processing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 called spatial query processing. These queries require data from nodes within a region (called region of interest) defined by the users.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spatial query processing considers, in general, that nodes are always on. However, nodes can go to sleep mode (turn off the radio in duty cycles) in order to save energy. This work proposes an energy-efficient in-network spatial query processing mechanism that assumes nodes having no knowledge about their neighbors. The proposed mechanism is able to process spatial queries without the necessity of periodic beacon transmissions for neighbor table updates or for synchronization. Hence, it can work properly over different types of duty cycle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大部分距离无关算法能以改善锚节点比例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引入虚拟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极限学习机(ELM)定位算法.通过引入的虚拟节点,寻找合适的未知节点升级为次锚节点,以增加锚节点比例,提高了定位精度.将ELM应用于节点定位,有效提高了定位的速度和精度,并因其强大的泛化性能,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提供了新的思路.仿真结果表明:引入ELM定位算法和虚拟节点,有效提高了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7.
传感器节点能量有限且通常不可补给,有效的路由协议有助于降低网络的能量消耗,延长网络寿命。提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骨架的路由协议,在仅利用连接信息的基础上,首先提取出传感器网络的骨架,然后利用骨架对每个传感器节点命名,利用节点名称就可以实现源节点与目标节点间的路由。仿真实验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可信地查询网络中所有节点的监测数据.目前,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节点之间的时空相关性,节省能量地查询感知数据.但是这些方法的查询结果不能满足某些应用对数据的高可信要求,也不能适用于节点之间不存在空间相关性或空间相关性不稳定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拟合的可信近似查询处理方法.该方法在感知数据集合上寻找具有最小数据传输比的拟合模型,通过传输模型及其参数来代替传输实际的监测数据.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证明,基于模型拟合的可信近似查询处理方法不仅能够节省大量能源而且能够返回满足用户精度要求的可信查询结果.  相似文献   

19.
异构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能量有效成簇算法   总被引:55,自引:3,他引:55  
卿利  朱清新  王明文 《软件学报》2006,17(3):481-489
为了延长网络的生存时间,需要设计能量有效的协议,以适应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成簇算法是传感器网络中减少能量消耗的一种关键技术,它能够增强网络的扩展性和延长网络的生存时间.研究了异构传感器网络中成簇算法在节省能量方面的性能,提出一种适应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能量有效的成簇方案.此方案基于节点剩余能量与网络节点的平均能量的比例来选举簇头节点.较高初始能量和剩余能量的节点比低能量节点拥有更多的机会成为簇头节点,从而使网络能量均匀消耗,延长网络的生存时间.模拟实验结果显示,与现有的重要成簇方案相比,新的成簇算法在异构网络下提供了更长的网络生存时间和更大的网络有效吞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