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图像去雾算法清晰化效果客观评价方法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郭璠  蔡自兴 《自动化学报》2012,38(9):1410-1419
针对目前去雾效果评价方法少和已有评价方法存在局限性等问题, 提出了两种图像清晰化效果评价方法.一种借助由环境渲染或光路传播图所模拟的雾 环境图像,采用全参考方式评估算法的去雾效果;一种从人类视觉感知的角度出发,采 用无参考方式构建综合评价体系以全面衡量算法的去雾性能.实验证明两种方法均能 有效地评价各算法的清晰化效果,且评估结果与人眼的主观感受相一致.本文所提评 价方法分别从构建模拟雾环境和人类视觉感知两方面考虑,与已有评价方法相比,在 获得全方面评估结论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色调匹配的图像检索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中,颜色作为图像的一种重要视觉信息已得到广泛应用。主色调可以反映一幅图像的基本面貌,其实质就是用较少的颜色来表示原图像,并且在视觉上与原图像相似。由此,利用人眼对颜色的感知进行相似色区间的划分,从而实现对颜色的量化,并利用量化后得到的图像直方图进行图像的相似度匹配,取得了满意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3.
现有图像去雾方法在网络训练时没有考虑去雾后的图像是否满足人类视觉感知;其次以编解码结构为主要结构的去雾网络,不可避免丢失细节信息,去雾后的图像存在纹理模糊、颜色失真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感知监督和多层次特征融合的图像去雾网络。在网络结构中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特征融合模块。在编码阶段设计分辨率层次特征复用与融合模块,更好地提取不同尺度下表达能力更强的特征,为重建高质量图像提供更多细节信息;特征转换阶段设计空间上下文层次特征提取与融合模块,提取与融合不同感受野的空间上下文的特征,以提供更加精准的图像结构信息;解码阶段设计自适应特征融合模块,自适应地融合下采样阶段生成的不同分辨率层次的特征及特征转换阶段输出的不同空间上下文层次的特征;其次在训练阶段的损失函数中引入感知损失和多尺度结构相似度损失,引导网络学习更多的视觉感知属性。与当前主流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在定量和定性指标得到明显提升的同时提高了对去雾图像的视觉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RESIDE合成数据集以及真实有雾图像上取得显著的去雾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对图像去雾效果评价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评价彩色图像去雾效果的方法。该方法同时考虑了对图像边缘的评价以及对颜色失真的评价,基于图像雾化的大气散射模型,通过将原始图像转换到相对色彩空间,提出了度量颜色失真的标准;结合对比度增强的评价方式,提出了一个统一的评价指标,从而实现很好地给出一个符合人眼视觉判断的客观评价结果。实验中基于多种去雾算法的去雾结果,对基于可见边比的评估方法、CNC评价指标和本文提出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改进的评价标准能更好地体现去雾的质量,获得与视觉判定更加接近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主色调匹配的图像检索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中,颜色作为图像的一种重要视觉信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色调可以反映一幅图像的基本面貌,其实质就是用较少的颜色来表示原图像,并且在视觉上与原图像相似,由此,在均匀颜色空间中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色彩聚类为几种主要颜色,从而实现对颜色的量化,并利用直方图表示主色信息,最后采用直方图交叉算法进行图像的相似度匹配,取得了满意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6.
丁泳钧  黄山 《计算机工程》2022,48(6):207-212
雾霾天气会使计算机视觉相关系统获取到的图像质量下降并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传统图像去雾算法通过分析大量图像建立模型,并找出清晰图像与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但该类算法大多存在颜色失真和图像失真的问题,且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可能失效。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去雾算法得到的图像质量相对较好,但是该类算法对数据集要求较高,普遍需要成对数据进行训练,而获取同一时刻和场景下的有雾图像与无雾图像难度较高。提出一种基于循环生成对抗网络(CycleGAN)的改进图像去雾算法,该算法无需使用成对的数据进行训练。通过优化生成器生成的无雾图像与真实无雾图像之间的颜色损失,使得生成器能够生成与无雾图像具有相同颜色分布的图像。同时,通过向2个生成器中分别添加对应目标域图像的输入并引入特征损失函数,以解决经典CycleGAN在图像转换时存在的图像失真问题,从而更好地还原原始图像的细节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相较DCP、CycleGAN、AOD-Net、Cycle-dehaze等算法,该算法的结构相似度提高4.3%~23.0%,峰值信噪比提高2.3%~36.9%,其能取得更好的去雾效果。  相似文献   

7.
雾霾图像不仅影响视觉效果,而且模糊不清晰的图像容易为后续识别、理解等高层次任务带来困难。雾霾图像清晰化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不适定问题,其成像过程难以精确建模,消除图像中的雾霾面临巨大的挑战。近年来,研究者提出大量的图像去雾算法克服雾霾引起的图像降质退化,为全面认识和理解图像清晰化算法,论文对其进行梳理和综述。首先,对雾霾图像清晰化算法进行整理,根据雾霾退化过程是否有模型支持,将清晰化算法分为基于Retinex模型、大气散射模型去雾算法和无模型图像去雾算法。大气散射模型是有模型算法中主流模型,本文详细剖析了模型成像机理,并根据其成像机制揭示大气散射模型容易受大气浓度均匀分布假设的限制,较难处理非均匀雾霾图像问题。基于深度学习的无模型图像去雾算法则不仅可以应对非均匀雾霾图像,而且去雾性能获得了极大地提升。其次,本文汇总了近年来常用去雾数据集,从数据集适应范围、规模、可扩展性等多个维度进行总结。并根据雾霾图像形成方式,对人工合成雾霾数据集和真实拍摄数据集分别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探讨了数据集对图像去雾算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已有的去雾算法在雾天道路图像的处理上易造成近处路面区域和远处天空区域亮度过低、处理程度偏强,而中远处区域去雾程度较低、亮度过高等问题,以基于深度学习去雾算法为基础提出一种结合雾天道路图像场景深度和道路图像特点的去雾算法。首先基于深度学习的去雾算法原理,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求取场景透射率;然后基于大气散射模型和透射率估计出图像深度图,且构造两个参数:上阈值和下阈值来将深度图分为中、远、近三个区域;再基于深度图的不同区域构造增强函数,来确定图像处理的增强幅度照;最后在传统的大气散射模型基础上结合增强幅度照来调节不同区域的复原强度得到优化后的处理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在保证良好去雾效果的前提下增强道路图像的中远处区域,有效解决了去雾后雾天道路图像近处路面和远处天空的色彩失真、对比度过低问题,提升复原图像的视觉效果,并且与暗原色先验算法、均匀与非均匀雾的视觉增强算法以及典型的基于深度学习去雾算法相比具有更好的图像清晰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颜色复杂度的加权颜色直方图图像检索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于颜色直方图的图像检索系统工作效率,以人眼视觉感知特性为基础,结合局部图像相关性,提出一种基于颜色复杂度的加权颜色直方图图像检索新方法.该方法计算反映局部区域变化的像素点颜色复杂度,利用颜色复杂度对每个像素点进行加权处理,构造能有效反映视觉感知特性的加权颜色直方图并进行图像检索.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准确和高效地查找出用户所需内容的彩色图像,并且具有较好的查准率和查全率.  相似文献   

10.
图像去雾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吴迪  朱青松 《自动化学报》2015,41(2):221-239
随着计算机视觉系统的发展及其在军事、交通以及安全监控等领域的发展, 图像去雾已成为计算机视觉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雾、霾之类的恶劣天气下采集的图像会由于大气散射的作用而被严重降质, 使图像颜色偏灰白色, 对比度降低, 物体特征难以辨认, 不仅使视觉效果变差, 图像观赏性降低, 还会影响图像后期的处理, 更会影响各类依赖于光学成像仪器的系统工作, 如卫星遥感系统、航拍系统、室外监控和目标识别系统等. 因此, 需要图像去雾技术来增强或修复, 以改善视觉效果和方便后期处理. 本文归纳总结了两大类图像去雾方法:基于图像增强和基于物理模型的方法, 深入探讨了其中的典型算法和研究成果, 并对这些算法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比较, 最后总结了图像去雾技术目前的研究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图像去雾算法中存在因介质透射率估计不准确而造成色彩失真、去雾不完全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改进残差神经网络的图像去雾算法. 首先采用并行多尺度卷积层提取雾图像特征. 然后通过引入了深度可分离卷积层的残差网络学习介质透射率, 并利用加权引导滤波细化介质透射率. 最后根据大气散射模型反演得到无雾清晰图像. 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与其他去雾算法相比在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 PSNR)和结构相似度(structural similarity, SSIM)指标上取得了一定的提高, 并且去雾图像在主观视觉上也取得了较好表现.  相似文献   

12.

The single image dehazing is performed using atmospheric scattering model (ASM). The ASM is based on transmission and atmospheric light. Thus, accurate estimation of transmission is essential for quality single image dehazing. Single image dehazing is of prime focus in research nowadays. The proposed work presents a fast and accurate method for single image dehazing. The proposed method works in two folds; (i) An adaptive dehazing control factor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accurate transmission, which is based on difference of maximum and minimum color channel of hazy image, and (ii)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compute probability of a pixel to be at short distance is presented, which is utilized to locate haziest region of the image to compute the value of atmospheric light. The proposed method obtains visually compelling results, and recovers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such as structural similarity, color, and visibility) accurately. The computation speed and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proved us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comparison of results with state of the art dehazing methods.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去雾方法存在雾残留、颜色失真等问题, 结合生成对抗网络在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的优势, 提出基于通道注意力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图像去雾算法(CGAN-ECA). 网络基于编码-解码结构, 生成器设计多尺度残差模块(multi-scale residual block, MRBlk)和高效通道注意力模块(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 ECA)扩大感受野, 提取多尺度特征, 动态调整不同通道权重, 提高特征利用率. 使用马尔可夫判别器分块评价图像, 提高图像判别准确率. 损失函数增加内容损失, 减少去雾图像的像素和特征级损失, 保留图像更多的细节信息, 实现高质量的图像去雾. 在公开数据集RESIDE实验结果表明, 提出的模型相比于DCP、AOD-Net、DehazeNet和GCANet方法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性分别平均提高36.36%, 8.80%, 改善了颜色失真和去雾不彻底的现象, 是一种有效的图像去雾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雾霾天气使图像降质,严重影响军事、交通和安全监控等领域信息系统的正常运作,因此图像去雾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目前主流的单幅图像去雾算法主要利用各种与雾相关的颜色特征实现,但不同的颜色先验知识往往存在各自的场景局限性。为提高图像去雾的普适性,提出一种特征学习的单幅图像去雾方法。方法 首先通过稀疏自动编码机对有雾图像进行多尺度的纹理结构特征提取,同时抽取各种与雾相关的颜色特征。然后采用多层神经网络进行样本训练,得到雾天条件下纹理结构特征及颜色特征与场景深度间的映射关系,并估算出有雾图像的场景深度图。最后结合大气散射模型,根据场景深度图复原无雾图像。结果 与主流去雾算法的结果定性对比,复原后的图像细节更清晰,颜色更自然。采用均方误差和结构相似度定量评价各算法去雾结果与真实无雾图像的相似度,本文算法结果与真实无雾场景间的相似度最高,达到99.9%。结论 对实验结果的定性及定量分析表明,本文算法能有效获取有雾图像的场景深度,复原出视觉效果理想的无雾图像,且具有很好的场景普适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彩色图像质量无法实时评价及优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K-均值聚类的彩色图像质量评价及优化算法。首先利用K-均值聚类的方式构建样本数据集;然后通过待评价图像与聚类数据集之间的相似性来构建特征集;之后再将待优化图像与聚类数据集之间进行融合,对融合后的矩阵进行PCA变换实现了图像质量的优化;通过实验证明,所提评价算法与人眼主观视觉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还能通过评价结果实现图像质量的自适应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图像去雾是计算机视觉的重要研究方向,既获得高质量的去雾图像,又保证较低的时间复杂度一直是图像去雾面临的挑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雾天图像降质模型的优化去雾方法。方法 根据雾天图像降质模型,暗原色作为先验知识,对模型的两个物理量大气光值和透射率进行优化。传统优化算法中通常都是固定其一,优化另一个物理量,与传统方法不同,考虑到大气光和透射率的相关性,采用多元优化策略,将这两个物理量作为互相影响的整体,利用迭代算法进行优化。为保持去雾图像颜色真实、自然,基于对无雾图像的统计特性,多阈值融合的约束条件作为迭代停止的条件,控制优化去雾程度,复原高质量去雾图像。结果 本文方法与其他去雾方法相比,在视觉效果上,图像结构更加清晰,细节更加丰富,色彩更加真实。在客观数据方面,本文方法获得图像的彩色直方图与有雾图像的彩色直方图在形状上更相似,同时在Cones、Herzeliya、House、Dolls对比图像中,本文方法结果图像的信息熵值都比较高,分别为13.801 270、15.490 912、15.395 014、16.276 838,且时间复杂度较He方法(使用软抠图算法优化透射率)降低了3~5倍。结论 本文去雾方法利用迭代算法对大气光和透射率进行多元优化,同时采用多阈值融合约束条件控制优化去雾程度。本文方法在色彩保真度、细节恢复等方面都优于经典算法,同时获得了较好的客观评价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达到主客观都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Images captured in hazy or foggy weather conditions can be seriously degraded by scattering of atmospheric particles, which reduces the contrast, changes the color, and makes the object features difficult to identify by human vision and by some outdoor computer vision systems. Therefore image dehazing is an important issue and has been widely researched in the field of computer vision. The role of image dehazing is to remove the influence of weather facto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visual effects of the image and provide benefit to post-processing.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in techniques of image dehazing that have been developed over the past decade. Firstly, we innovatively divide a number of approaches into three categories: image enhancement based methods, image fusion based methods and image restoration based methods. All methods are analyzed and corresponding sub-categories are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istics. Various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are then described, sorted and discussed in detail. Finally, research progress is summarized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8.
针对暗通道先验去雾算法在图像灰白色或天空区域会产生颜色畸变及图像比较暗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暗通道先验改进的算法。该算法通过修正导致颜色畸变的透射率计算问题,从而提高图像的视觉效果。同时,通过降低3个颜色通道的高亮度值,并采用均值方法来得到增强的无雾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去雾图像明亮区域的颜色畸变现象且有更好的颜色恢复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