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针对目前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而同时大批的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的现状,分析了高校软件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高校软件教育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教材、教学方法及师资培养等进行全方位改革的对策,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使高校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的需求,彻底改变学生在大学里"没学到什么有用东西"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软件工程师》2019,(1):34-36
当前各类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呈燎原之势,此教育改革产生海量的教师教学创新、学生创新活动等数据,以及频繁档案更新任务,需要有高效数据存储与处理能力的系统与之相匹配。本文重点探讨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高校创新分析系统开发设计理念,提出了解决信息处理速度和系统评价机制的软件设计方向,并运用Succinct、Spark、Mesos、SQL和Operator等技术实现设计,还给出了海量异构数据存储硬件资源方案,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质量评价、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评价构建了高效分析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前素质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的必然工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内容,如何对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方法加以改进,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评价指标进行优化,成为一大课题,文章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结合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的现状,阐述了文章基本建设思想,为高职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改进措施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VB程序设计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对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改革思路,针对VB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结合VB课程的特点,将CDIO教育理念融入VB课程的教学和评价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多方面评价学生能力的达成度。实践证明,该项改革在课程体系建设和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袁嵩  谭天 《计算机时代》2015,(1):55-56,59
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服务外包企业需求,其原因是基于理论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探索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服务外包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完善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将高等教育与工程教育相结合,能有效加强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对国内外混合式教学发展情况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校实施线上教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本校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适合高校线上课程教学的质量评价机制和优化策略,并阐述如何在信息化平台支撑下得以有效实施,以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学生能力培养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中国的高校教师,尤其是教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师,我有幸在教学生计算机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过实践能力的培训,对中国学院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有所理解和体会。中国学院教育多采用演绎思维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大多是向学生灌输大量的基本理论与概念,却很少注重这些理论与概念的实践能力,也缺少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高校学生一旦进入企业,却无法适应社会需要,从而造成了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鸿沟。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高校的教育者没有真正执行一个基本的哲学原理:理论联系实际。实际上,这一哲理是双向的…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高校转型过程中,对新工科人才的能力培养从注重知识、学术、技术能力转为知识、学术、技术和社会能 力、个人效能全方面发展。新增的社会能力和个人效能与课程思政要求不谋而合。从新工科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出发,以学生 五大核心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课程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得到层次权重总表。以自动化专业 数字逻辑电路为例,建立课程评价指标细则,从信息化教学平台和专用管理系统获取数据,进行课程的评价。该方法为高校职 能部门对学生核心能力评价和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本科计算机专业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人才培养方式方法随着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快速发展需持续改进.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和"重视能力培养"的目的,以及面对疫情等特殊时期的冲击,本文提出"整体观教学、开放式考题、阶梯式考核"的课程评价模式.该评价模式在数据库原理课程实施的考核效果显示,该课程评价模式注重各个教学环节的贯通,对培养学生工程能力非常有益,考核结果能够体现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岚  左丽丽  王丹 《网友世界》2014,(15):244-244
高校教育模式改革的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而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培养和能力的发挥上。本科生参与科研课题可以促进专业学习,提升科研素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论述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的必要性,探讨了本科生参与科研课题过程及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在高校和就业单位的无缝对接,提高就业机会,研究基于"3+1"校企合作式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在大学第4年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包括知名IT教育企业课程培训、教师到企业进修培训、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以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针对计算机应用类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企业实际需求,阐述构建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数据库应用类课程体系,提出采用三级项目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团队合作、系统研发等能力,并结合产学合作模式、能力评价导向等手段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文章从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的角度,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围绕提高学生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4个层面进行课程组织,重点强调利用三级项目引导学生对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并说明每一级项目的设计目的、内容以及企业实习培养计划,最后从教学观念、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探讨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校计算机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等,单一的总结性评价不利于促进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应用于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高校计算机课程特点,探究形成性评价在高校计算机课程应用的原则,提出促进形成性评价在高校计算机教学应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不仅能够提高效果,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升职业素养,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本文分析了培养高校计算机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通过计算机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校科研能力评价是一个多因素、非线性的复杂过程,传统评估方法存在主观性等缺点,难以对高校科研能力正确评价,导致评价准确性低.为了提高高校科研能力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在分析影响高校科研能力因素的基础上,利用Hopfield神经网络理论建立高校科研能力评价的数学模型.模型评价指标离散化,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高校科研能力水平作为神经网络输出,通过神经网络的自学能力建立输入和输出间的映射关系模型,并通过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对高校科研能力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模型提高了高校科研能力评价的准确率,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对高校科研能力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存在培养模式单一、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不明显的问题,提出高校与企业共建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的新模式,以河南大学—中科空间信息(廊坊)研究院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为例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共建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可以有效提高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计算机的实习实训可以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所以说高校建设健全的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计算机教育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为着手点,探讨了基地建设的思路及基地建设必须遵守的原则,对高校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欣  刘永喜  张鑫  赵辰 《软件》2023,(2):37-41
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从而使高等教育毕业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在高校毕业生规模每年都屡创新高的形势下,科学评价大学生就业能力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釆用SpringBoot+Vue框架搭建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并提出基于XGBoost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大学生就业预测模型,利用现有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训练后,预测精度达85%,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兆亮 《网友世界》2014,(16):217-217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众多的不可控因素,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并带来了一些网络道德问题,但同时,网络也带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形式和教育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利用网络载体打赢宣传战,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能力和强化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和道德的水平等方式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