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现有电缆拖挂单轨吊电液控制系统基础上,通过增加遥控器和无线收发器,设计了一种电缆拖挂单轨吊电液控制遥控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遥控器和无线收发器的硬件设计、系统软件设计及遥控器的具体操作方式。该系统具有原电缆拖挂单轨吊电液控制系统的功能,并可通过操作遥控器实现安全距离内的电缆拖挂单轨吊远程控制。现场应用验证了该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电费回收方式效率较低,大多供电企业都存在电费拖欠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电企业的正常生产运作。加强对电费回收问题对策的研究,是促进供电企业快速发展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基于线路分布参数模型的、可利用故障暂态信息的配网电缆单相接地故障测距方法,应用于高精度电缆测距装置上,能对电缆故障快速精确定位,缩短恢复供电时间,有效弥补传统型电缆故障测距仪器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针对液柱活塞的海水淡化能量回收装置存在浓盐水与海水混合现象,增加了反渗透系统的工作负担,导致容积利用率较低的问题。阐述了实体活塞容器模型参数和增压泄压原理;使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仿真增压泄压过程,得出了液压缸内部流域随增压过程的速度分布;探究了液压缸结构和活塞运动速度的变化对能量传递效率的影响,为海水淡化系统余压能回收液压缸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海底电缆破损准确监控问题.由于海底与陆地电缆不同,海底电缆往往具备大容量、长距离的特征,一旦发生细微的电缆表皮绝缘裂化,转化的红外表皮扫描报警信号也会较小,在长距离的海水传递中,受到海水阻塞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造成信号衰减.传统的介质损耗因数方法通过检测介质中的红外报警信号进行监控,一旦红外线信号发生衰减,会导致海底电缆破损检测准确率降低.提出了一种配合计算机视觉图像的海底电缆破损智能监控方法.运用像素补偿手段,对细微破损点进行多次迭代补偿增强,克服了传统算法中需要远距离传递信号造成衰减的弊端.实验证明,改进算法能够避免海水深度增加造成的红外线信号衰减的缺陷,提高了海底电缆破损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工矿自动化》2019,(11):93-97
为解决电缆分接头对脉冲信号的反射干扰造成故障定位困难的问题,分析了脉冲信号沿电缆传输特性:脉冲信号幅值、脉宽随传输距离的增加呈单调线性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脉冲信号传输特性的矿用电缆故障定位方法:通过向电缆中注入原始脉冲信号获得反射脉冲信号,根据反射脉冲信号的脉宽、幅值变化识别电缆故障点反射脉冲信号,从而排除电缆分接头反射脉冲信号的干扰,实现故障准确定位。搭建了矿用电缆故障定位仿真模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故障定位精度,定位误差小于1%。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复合海缆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电缆在远程供电、高压输电、通信、传输信号、保证海上平台正常工作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海底电缆一旦发生故障,将对海上钻井平台的生产与通信造成很大的影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布里渊散射原理建立分布式海底电缆监测系统,可以实现故障位置的快速准确定位,同时给出故障电缆周边的相关信息,并给出故障原因和初步处理故障的方案,进而实现海底电缆的实时监控,有益于减少海底电缆故障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理论线损是按照供电设备的运行参数及电力配网运行方式、潮流分布、负荷情况,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的损耗值,如何降低理论线损已经成为提升行业综合效益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基于同期线损与理论线损下的降损策略选择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给更多同行人士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
矿用变频器与电动机通过长线电缆连接,脉宽调制(PWM)脉冲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电压反射现象,从而引起电动机端产生尖峰电压,严重影响变频驱动系统的运行可靠性。目前,矿用隔爆变频器一般采用串联输出电抗器的方式来抑制尖峰电压,但抑制效果有限;而采用RC滤波装置和LRC滤波装置抑制尖峰电压的方法主要针对380,660 V变频器,不能满足煤矿井下1140 V变频器对尖峰电压的抑制要求。针对长线电缆远距离传输引起的尖峰现象,分析了实际应用中电动机负载、PWM上升时间及电缆长度对尖峰电压的影响:长线电缆终端反射系数对电动机负载的变化不敏感,在滤波参数的设计过程中可忽略电动机负载的影响;PWM上升时间越长,电缆长度越短,则电动机端尖峰电压越小。根据上述分析,结合电缆长度和装置功率损耗,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煤矿井下1140 V变频器的LRC滤波装置设计方案,在PWM脉冲信号传入长线电缆之前,利用该LRC滤波装置延长PWM上升时间,达到抑制尖峰电压和高du/dt的目的。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滤波装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和城市对电力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城市电力输送方式逐渐从架空线路改为电缆线路,但由于电缆隧道的环境较为复杂,隧道内的环境变化可能会对电缆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对电缆本体及隧道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根据电缆本体及隧道内的实际情况对设计一个系统根据电缆本体的温度、载流量和局部放电的数据及环境监测数据进行集合,上传平台经平台内人工进行神经网络算法后,通过对大量的数据及故障数据进行学习,及时根据监测数据对运维人员发出预警,联系运维检修人员对故障数据位置进行核查,在电缆线路发生故障前及时对线路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反射理论分析了长线电缆传输感应电机系统过电压的原因,通过电缆模型得出了RC滤波器的基本设计方法,然后建立了从PWM逆变电源,电缆到电机的传动系统模型。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比较现有动力电缆绝缘监测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煤矿井下电缆线路运行的特点,设计出了井下动力电缆绝缘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低频信号注入法,即通过电抗器中性点对电缆注入低频信号,使低频信号源、电缆的对地绝缘电阻和大地构成回路。在注入低频电压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检测注入低频电流的大小,实现对电缆绝缘情况的在线监测,较好地解决了动力电缆绝缘在线监测可靠性差和灵敏度低的问题。通过模拟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检测误差小、准确性高的特点; 既可对单条电缆绝缘进行监测,又可对多条电缆绝缘进行监测; 不仅可监测主电缆电路,同时还可监测多个分支电缆电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小卫星研制数量的增多,地面电缆的敷设数量越来越多,一旦绝缘老化而发生热击穿将造成很大的损失;卫星地面供电电缆的运行温度是一个重要参数,必须对其进行监视;为此,研制了小卫星地面供电电缆温度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T型热电偶对电缆重点监测部位进行测温,并将测温数据通过温度数采盒转换为RS-485信号进行远程传输,利用工业串口服务器和以太网交换机接入测试网络,实现测温数据的便捷访问,通过基于LabVIEW开发的温度监视软件实现温度数据实时监视以及其他综合应用;最后,为了获取小卫星地面供电用电缆载流数据,进行了该类型电缆载流试验,试验数据表明了电缆温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点位置难以确定、现有离线测距方法测距精度低的问题,分析了井下电缆供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特征,提出了一种煤矿井下电缆在线故障选线及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供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暂态零序无功功率在选线频带内的极性选出故障线路,利用有些频带的暂态高频信号与故障距离成一定映射关系的特点,将不同条件下发生故障时得到的系统母线零序电压和线路零序电流作为输入样本对小波神经网络进行故障测距训练,从而实现故障定位。Simulink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电力系统中,电缆故障定位技术主要是通过离线定位实现,导致电缆故障定位误报率较高,基于此,设计出新型电缆故障在线定位技术;利用傅里叶变换公式,采集供电系统电压脉冲,并对异常脉冲进行记录;通过异常脉冲分析结果与供电系统导体数据变化,完成电缆故障类别判定;根据电缆故障类别判定结果,采用行波计算法对故障点到电缆端点的距离展开计算,完成电缆故障定位;实验表明,该故障定位技术误报率较低,使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缆接头线芯的温度无法直接测量的问题,应用有限元法建立了电缆接头稳态温度场分布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其温度场分布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电缆接头线芯温度和表面温度的关系;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场的电缆接头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给出了系统中供电电源和数据处理的设计,为工程中监测电缆接头温度、电缆运行状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动力电缆温度监测是可以及时发现电缆线路过热点位置和检测运行线路的绝缘状态,从而保障电缆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措施。针对电缆过热事故的主要原因和特点,提出采用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对电缆沿线温度进行监测预警,给出了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的原理、组成和光缆布设方案,此系统对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对中低压配电线路的供电距离提出了原则性要求,但考虑到实际情况和技术经济合理性,电网建设实施过程中往往有所突破。以允许电压降落作为约束条件,以典型配电线路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损失系数法,推导配电线路最大供电距离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中低压配电线路在不同负荷水平下的最大供电距离。讨论了经济电流负荷水平下的最大供电距离,以及功率因数和首端运行电压对最大供电距离的影响,为配电网规划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传统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指出电量法和均方根法存在因未充分考虑负荷曲线变化而容易导致理论线损偏小、管理线损偏大的问题;提出采用改进牛顿法计算配电网理论线损的方案,根据某配电网各变电站24h的电量记录进行电量潮流计算,得出该配电网总线损;分别采用电量法、均方根法、改进牛顿法计算某10kV配电网线路的理论线损,结果表明,与传统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相比,采用改进牛顿法得出的结果更接近统计线损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