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针对隐马尔可夫模型传统训练算法易收敛于局部极值的问题,提出一种带极值扰动的自适应调整惯性权重和加速系数的粒子群算法,将改进后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引入到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训练中,分别对隐马尔可夫模型的状态数与参数进优化.通过对手写数字识别的实验说明,提出的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隐马尔可夫模型训练算法与传统隐马尔可夫模型训练算法Baum-Welch算法相比,能有效地跳出局部极值,从而使训练后的隐马尔可夫模型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模板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文本信息抽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训练数据来源的多样化,难以通过学习得到最优的模型参数,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板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文本信息抽取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文本排版格式和分隔符等信息,对文本进行分块;然后在分块的基础上,对训练数据进行聚类以形成多个形式的模板(多模板),并对多模板数据训练得到隐马尔可夫初始概率及转移概率参数;最后,用被训练的数据统一训练释放概率参数,结合初始概率、转移概率以及释放概率参数对文本信息进行抽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精确度和召回率指标上比简单隐马尔可夫模型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原媛  卓东风 《微机发展》2014,(1):184-187,191
剩余寿命预测是作出正确的状态维修决策的基础和前提,是设备退化状态识别的重要内容。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是一种具有较强模式分类能力的统计分析算法,但是它不能直接用于剩余寿命的预测,而且考虑到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局限性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可解释性,应用隐半马尔可夫模型(HSMM)进行建模和预测。针对HSMM的训练算法极易陷人局部极值点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微粒群优化算法(MPSO)进行修正。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在设备剩余寿命预测研究上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隐马尔可夫模型在进行设备健康诊断时与实际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似幂关系加速退化为核心的改进退化隐马尔可夫模型(DGHMM).首先,引入退化因子描述设备衰退过程,提出的似幂关系加速退化较常规指数式加速退化而言,能更好地描述设备服役期间随着役龄增加性能的逐步下降.其次,以全局搜索能力相对较强的改进遗传算法代替常规EM算法进行参数估计,克服了EM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局限性.同时,针对隐马尔可夫模型时间上须服从指数分布而不能直接用于寿命预测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了一种以近似算法与Viterbi算法为基础的贪婪近似法,以寻求最大概率剩余观测为目的,动态地寻求最大概率剩余状态路径,对设备剩余寿命进行预测.最后,通过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液压泵数据集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评价.结果表明,基于改进退化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设备健康诊断与寿命预测方法在描绘设备退化、设备状态诊断准确率方面更加有效,在剩余寿命预测上亦为可行.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二维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图像分类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图像分块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提出一种基于二维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图像分类算 法。该算法将一维隐马尔可夫模型扩展成二维隐马尔可夫模型,模型中相邻的图像分块在平面两个 方向上按条件转移概率进行状态转换,反应出两个维上的依赖关系。隐马尔可夫模型参数通过期望 最大化算法(EM)来估计。同时,本文利用二维Viterbi算法,在训练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基础上,实现 对图像进行最优分类。文件图像分割的应用表明,隐马尔可夫算法优于CART算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车辆电源系统状态趋势问题,提出了一种加权隐马尔可夫模型的状态预测方法。通过建立电源系统的隐马尔可夫模型,利用加权预测思想对隐马尔可夫模型中隐状态序列进行预测,将最大概率隐状态利用观测概率密度计算出状态观测值。通过对电压调节脉宽信号的导通率进行预测,并与BP神经网络和自回归(AR)模型对相同序列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系统的状态变化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于周期变动明显的数据,本文通过引入周期状态转移矩阵,提出了一种基于周期的一阶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并给出了该模型的似然计算、隐状态估计和模型训练算法。最后的数值实验表明,该模型能有效提高预测的精确度和模型的似然度,并加快模型训练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8.
故障预测是设备实施基于状态维修的1个重要内容,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精确维修的前提和基础。隐马尔可夫模型(HMM)作为1种统计分析算法,在设备的故障诊断中获得了成功应用。但对于故障的预测,传统隐马尔可夫模型存在很多缺陷,因此研究相关的改进算法,构建了基于隐马尔可夫的故障诊断和预测框架,使设备的故障诊断和预测能够同时进行。最后通过对滚动轴承实测数据的仿真验证,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故障识别率并且对设备的剩余寿命能进行有效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二次k-均值聚类算法并实现了对基因序列数据的建模与聚类。算法首先引入了同源基因序列核苷酸比率趋向于一致的生物学特征来对基 因序列数据进行初次k-均值聚类,然后利用第一次聚类结果训练出表征序列特征的隐马尔可夫模型,最后采用基于模型的k-均值方法再次聚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并且具有较好的聚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声纹识别中,提出基于隐马尔可夫-通用背景模型的识别算法。针对声纹密码中每个人的注册语音数据量很少的问题,提出使用大量其他人数据先建立话者无关的声韵母隐马尔可夫模型作为通用背景模型,再根据最大后验概率准则,以通用背景模型为基础使用训练语音自适应获得说话人模型。该方法解决在声纹密码识别中训练数据不足的问题。在讯飞桌面数据库Ⅱ上,采用该算法的系统的等错误率为6。8%。  相似文献   

11.
车辆通过某一路网的时间是测算交通拥堵程度的重要指标。为提高车辆通过时间的预测精度,不仅要考虑数据采集精度的影响还要考虑模型的选择。本文提出多模型融合的车辆通过时间预测方法,发现多模型融合的预测精度较高。以某高速公路3个交叉口路段的车辆通行监测数据作为实证数据,用模型融合算法与单一模型进行对比,说明多模型融合算法在交通拥堵治理领域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为减轻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实现智能交通管控,给交通流诱导和交通出行提供准确实时的交通流预测数据,设计了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和BP神经网络结合的LSTM-BP组合模型算法.挖掘已知交通流数据的特征因子,建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框架,借助Matlab完成从数据的处理到模型的仿真,实现基于LSTM-BP的短时交通流精确预测.通过与LSTM\BP\WNN三种预测网络模型的对比,结果表明LSTM-BP预测的时间序列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该模型的搭建,可对交通分布的预测、交通方式的划分、实时交通流的分配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道路旅行时间计算一直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准确高效的旅行时间计算可以有效地帮助道路管控,减少交通拥挤.然而面对巨大而且快速增长的城市道路交通检测数据,如何将分布式计算模式融合到传统的旅行时间计算问题中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基于海量道路车牌识别数据,设计了基于MapReduce编程模型的城市道路旅行时间实测计算的算法.并利用Hadoop环境进行了实现,可以支持对自定义路段集下不同时间段道路旅行时间的计算.通过实验证明,相对于传统的旅行时间计算方式,在计算时间上基于MapReduce的旅行时间计算模式可以提高十倍以上.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时变路网条件下的低碳车辆路径问题,首先,分析车辆离散行驶速度与连续行驶时间之间的关系,依据“先进先出”准则设计基于时间段划分的路段行驶时间计算方法,引入考虑车辆速度、实时载重、行驶距离与道路坡度因素的碳排放计算函数;然后,在此基础上以所有车辆的碳排放量最小为目标构建低碳时变车辆路径问题数学模型;最后,引入交通拥堵指数,设计交通拥堵规避方法,并根据模型特点设计一种改进蚁群算法求解.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能有效规避交通拥堵、缩短车辆行驶时间、减少车辆碳排放,促进物流配送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短时交通流的预测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优化RBF神经网络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利用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确定RBF网络隐含层的中心值以及隐含层单元数,然后训练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某城市4天的短时交通流量数据的验证。将实验结果与传统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了比较。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短时交通流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小路网的总行程时间和提高路网运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实时车速的交通控制与诱导协同模型。利用惩罚函数将有约束遗传算法转化为无约束遗传算法对所建立的协同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佳的控制方案和诱导方案。在Vissim微观交通仿真软件中建立包含4个交叉口的小型路网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路网总行程时间,提高路网运行效率。   相似文献   

17.
城市短时交通流预测可以帮助人们选择出行最优路线,提高出行效率,其研究在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今天十分必要.受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短时交通流的精确预测比较困难,为改善短时交通流预测的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ANFIS)的混合模型.该混合模型用周期性知识模型及残差数据驱动ANFIS模型集成得到.为验证所提出的混合模型的性能,与倒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和普通ANFIS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明混合模型在交通流预测方面有更好的适用性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The realization of road traffic prediction not only provides real-time and effective information for travelers, but also helps them select the optimal route to reduce travel time. Road traffic prediction offers traffic guidance for travelers and relieves traffic jams. In this paper, a real-time road traffic state prediction based on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 and the Kalman filter is proposed. First, an ARIMA model of road traffic data in a time series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historical road traffic data. Second, this ARIMA model is combined with the Kalman filter to construct a road traffic state prediction algorithm, which can acquire the state, measurement, and updating equations of the Kalman filter. Third, the optimal parameters of the algorithm a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historical road traffic data. Finally, four road segments in Beijing are adopted for case studie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al-time road traffic state prediction based on ARIMA and the Kalman filter is feasible and can achieve high accuracy.  相似文献   

19.
柯赟 《计算机仿真》2012,29(1):335-338
研究道路安全预测精确度问题,由于随机波动性较大的样本数据序列预测精度较差,传统的道路交通安全预测灰色预测理论算法难以解决交通拥塞和道路交通不平衡状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交通状态监测安全预测方法,主要采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道路的交通情况,依据搜集的交通信息设计安全预警指标,建立灰色理论道路交通安全预测模型,并在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二维马尔科夫链时空模型,建立一种新的二维马尔科夫理论的灰色扩展交通安全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新的预测方法能够有效地预测道路交通安全风险以及隐患,预测的精确度要比传统的灰色理论预测模型更高,为交通安全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机动车数量快速增加,使得现有路网容量难以满足交通运输需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等问题与日俱增。准确高效的交通流预测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能够有效解决交通出行和管理方面的问题。现有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研究往往基于浅层的模型方法,不能充分反映交通流特性。文中针对复杂的交通网络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DCGRU-RF(Diffusion Convolu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Random Forest)模型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首先,使用DCGRU(Diffusion Convolu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网络刻画交通流时间序列数据中的时空相关性特征;在获取数据中的依赖关系和潜在特征后,选择RF(Random Forest)模型作为预测器,以抽取的特征为基础构建非线性预测模型,得出最终的预测结果。实验以两条城市道路中的38个检测器为实验对象,选取了5周工作日的交通流数据,并将所提方法与其他常见交通流量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DCGRU-RF模型能够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准确度可达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