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终端移动化趋势日趋明显,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端的信息安全与数据保护等方面面临一系列新的、更严峻的挑战。文章主要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特性入手,以当前典型移动互联网应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安全威胁与风险,提出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与防护手段。  相似文献   

2.
全俊斌  孙际勇 《物联网技术》2020,(2):101-103,106
文中主要研究移动物联网终端的识别特征。通过采集分析移动物联网信令数据,讨论了终端的设备特征、接入特征、通信特征、应用特征、行为特征等识别特征,并基于移动物联网的典型应用场景,进一步验证了识别特征的通用性及准确性,为移动物联网的终端识别、运维管理、安全管控等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员已经不仅在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他们已开始使用手机、PDA和笔记本等移动终端通过公共通信网络访问单位内部的资源和应用.但是,这种通过公共网络接入也给单位网络引入了新的安全威胁,而传统的终端VPN已经满足不了现有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安全接入需求:一方面,如何保证在开放网络中保障移动终端用户身份和接入安全、数据保密性以及移动通信传输过程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等安全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移动终端容易丢失,如何保证移动终端内存储数据的安全性.因此,本文对基于Android架构的移动系统安全体系及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性、开放性、互联性,使得移动互联网终端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在深入分析移动互联网终端所面临的威胁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体化的安全防护体系.本体系从设备层、通信业务管理层、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对终端进行全面的管理和防护,从根本上解决移动终端所面临的攻击、泄密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行业部门、金融等特殊应用中,针对移动互联网通信过程中存在的数据窃取、数据篡改和移动互联网终端面临的网络攻击、隐私数据泄密等问题,设计了一套移动互联网安全通信终端设备,旨在保障敏感信息的传输安全,终端系统安全和数据存储安全.  相似文献   

6.
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罗军舟  吴文甲  杨明 《计算机学报》2011,34(11):2029-2051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然而,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国家信息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从移...  相似文献   

7.
结合云南省公安消防部队消防移动接入平台和移动终端建设、推广应用情况,文章阐述了移动接入业务系统建设实现功能和安全保障机制,并根据使用中发现的问题,总结了在建设使用移动接入系统中需注意的卢)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矿用移动安全管理系统由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推出。该系统定位于将传统的矿山生产管理系统与工业移动网络、智能移动终端相结合,从网络、数据到业务应用进行融合性拓展,并创造出多种创新性应用,实现了随时随地的移动办公。通过该系统业务平台,可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了一种移动安全接入方案,并针对移动安全接入方案中存在终端登陆、无线VPDN接入、IPSecVPN接入和应用访问等多类用户认证过程,采用基于数字证书的统一身份管理,对用户和智能手机终端进行用户信息标识,可提高移动终端安全接入系统的可管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移动应用市场前景大好,供电企业开始采用以智能移动终端为基础的移动应用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扩展。简介移动智能终端的类型,总结其在电力行业的应用现状。研究移动应用开发过程中的网络接入、软件结构、数据安全、应用开发模式等技术问题,对构建电力企业移动应用业务系统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熊静  张旭  魏建  赵鸣  吴菁  鲍世谊 《计算机应用》2008,28(2):428-431
移动代理在未来的移动商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能提供更好的灵活性和性能。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安全问题。以移动代理和SEMOPS模型为基础,结合现有的移动支付协议,抽象出移动支付系统通用的业务模块,提出了一种新的移动计算环境下通用安全移动支付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电子商务开始进入移动电子商务时代,而在移动电子商务中引入移动Agent技术具有很多的优势,它可以提高电子商务工作的效率,加快移动电子商务的普及。在分析移动Agent系统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基于移动Agent的移动电子商务功能结构和移动Agent的迁移实现。提出几种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和移动电子商务中引入移动Agent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移动客户端缓存管理是移动数据库的关键技术之一,分布式数据库缓存管理技术不适用于移动数据库。和传统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相比,移动代理有很多优点。基于移动代理技术,建立了一个移动客户机缓存管理(CCM)模型并将其实现(CCM_BM)。在模拟的移动计算环境下,通过实验,测试了该原型在支持断接操作和响应时间方面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移动Agent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概念及特点,针对嵌入式移动数据库在用户规模巨大时出现的不足,提出将移动代理应用于嵌入式移动数据库.接着分析了移动代理的特点和移动代理应用于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好处,最后详细讨论了基于移动代理的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系统模型、系统结构和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15.
移动通信科技发展为人们传递信息提供了虚拟化平台,借助移动网实现了数据信息随时随地传输操作。基于远程教育理念指导下,利用手机通信工具建立微型远程教学平台具有可行性。本文分析了基于移动网的收集教学平台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种安全的移动支付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移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前景以及对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要求,并针对当前最主流的电子支付协议3-D secure,提出了一种更为安全和有效的移动支付方法。该支付方法从密钥生成、加密处理、资金管理等多方面保证了移动支付过程的安全性,且优化了整个支付流程,使得该支付方法更适用于移动支付应用。  相似文献   

17.
移动系统可用性综合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研读国内外众多移动系统可用性的研究文献之后,从可用性维度、影响因素、测量方法和工具方面对移动系统可用性研究进行了系统概述,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个移动系统可用性的综合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8.
介绍RSVP协议基本原理,提出一种基于移动ip网络环境的动态移动RSVP扩展方案.该方案在蜂窝中通过使用移动代理,利用移动ip网络支持组播和GPS预测节点移动,根据信号传输距离计算出移动节点本地蜂窝链路可用时间,建立当前范围预留和预范围预留两条路径,自动进行数据传输切换.实验结果表明,在移动ip网络使用动态移动RSVP比移动RSVP在数据包的投递率和延迟时间方面表现更好.  相似文献   

19.
Wearable, handheld, and embedded or standalone intelligent devices are becoming quite common and can support a divers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order to simplify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s which can adapt to a variety of mobile devices, we propose an adaptation framework which includes three techniques: follow‐me, context‐aware adaptation, and remote control scheme. For the first, we construct a personal agent capable of carrying its owner's applications. Second, we design a personal agent capable of carrying applications with an adaptabl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Then, applications can be adapted approximately to the context of evices by using an attribute‐based component decision algorithm. Finally, to achieve a remote control scheme, we distribute the computational load of applications on the resource‐restricted mobile devices. An application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at can be executed on a user device and a server separately. In short, this framework facili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widespread applications for ubiquitous computing environments. Furthermore, it enables the applications to follow their owners and automatically adapt to different devices.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移动IPv6中移动节点的两种地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和便携式终端的迅速发展,在网络中实现对移动性的支持变得越来越重要.下一代网络协议IPv6因其巨大的地址空间和合理的报文结构,为节点移动性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移动IPv6充分利用了IPv6协议对移动性的内在支持.介绍了移动IPv6的基本概念和通信原理,详细分析了移动节点的本地地址和转交地址,对两种地址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移动通信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