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脸检测是智能人机接口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在人脸识别、表情识别、人脸合成和人脸编码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针对复杂背景下的彩色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肤色模型、人脸平面旋转角度检测和正面人脸结构特征的人脸检测算法.该方法首先建立了一个人脸肤色分布模型;其次采用神经网络计算和瞳孔定位操作,实现了由粗到精的人脸平面旋转角检测;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的正面人脸检测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适应不同的光照环境,可以检测不同大小、不同平面旋转角的人脸.  相似文献   

2.
针对AdaBoost算法对多姿态人脸检测效果不理想和肤色模型对复杂背景下的图像误检率高的问题,本文将基于肤色的人脸检测与基于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结合,提出一种由偏到正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旋转图片,使人脸分类器不会因为角度问题产生漏检,然后根据分类器检测出的两眼,计算两眼之间的位置关系,判断人脸是否处于正面位...  相似文献   

3.
一种多视角人脸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的人脸检测方法多是针对正面人脸,而对于多视角人脸检测还存在很大困难,有效的方法还不多。本文考虑到人脸检测中旋转人脸和侧面人脸两种多视角情况,提出了一种多视角人脸检测方法。针对平面内旋转的问题,在YCbCr色彩空间内建立肤色模型,经过处理确定人脸椭圆区域,利用基于灰度加权的主成分分析算法进行人脸的角度校正,得到偏转校正后的人脸图像。针对侧面人脸的问题,通过上下和左右2个方向的人脸旋转样本库来训练分类器,然后组合成并联分类器,再对偏转校正后的人脸图像进行人脸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任意视角的人脸进行有效的检测,且有较高的检测率。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基于不同颜色空间的人脸检测算法,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较强光照条件下或肤色与背景色比较接近时检测算法可能会将人脸检测为背景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肤色和发色的人脸检测自适应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较强光照条件下或肤色与背景比较接近时,该算法一样能准确地检测到正面或略有倾斜的人脸。  相似文献   

5.
针对复杂背景下的正面人脸检测问题,提出一种三级级联快速正面人脸检测算法:第一级使用 HSV 肤色模型,通过分析最大肤色连通区,快速排除非人脸区域;第二级采用 Haar-like 特征结合 AdaBoost 算法定位人脸区域;最后提出基于局部特征点加权的改进主动形状模型(W-ASM)算法匹配人脸的特征点坐标,通过68个特征点位置判断当前人脸图像是否是正面人脸。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准确识别出垂直于图像旋转不超过±5°的正面人脸,每幅图像(640×480)平均用时仅52ms,满足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奇异值特征和隐马尔可夫模型的人脸检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基于奇异值特征和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的人脸检测方法,首先提出了基于奇异值特征和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正面端正人脸检测方法;然后将该算法扩展到检测任意旋转角度的人脸,其中正向端正人脸检测算法是通过隐马尔可夫模型来识别人脸/非人脸的奇异值特征,从而达到人脸检测的目的;扩展算法首无计算当前位置子图象窗口的奇异值特征向量,然后利用识别各个旋转角度人脸的HMM模型对之进行分类,以得到该子图象窗口的旋转角度,再经过旋正,重新再与识别正面端正人脸的HMM模型对, 此确定该子图象窗口是否为人脸,通过对一个由51幅集体照片组成的图象集进行测试,其中,正面端正人脸检测率为85.1%,而任意旋转角度的人脸检测率只有72.2%。  相似文献   

7.
针对常规基于肤色检测的AdaBoost算法的不足,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算法包括人体肤色模型、人脸运动检测模型、改进的背景提取方法、针对人脸区域的光照增强方法。算法综合利用了人体肤色信息和人脸运动信息,能有效缩小搜索范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常规基于肤色检测的AdaBoost方法相比,在保证检测性能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检测速度。  相似文献   

8.
由于外貌、肤色、表情等不同,会导致较高的人脸检测漏检率和误检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肤色模型和中线定位的多姿态人脸检测算法。利用肤色特征快速排除大部分背景区域,根据人脸的显性特征分割出人脸候选区域,并对边缘检测后的图像进行投影,使用中线定位法实现多姿态人脸的检测与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实现多姿态人脸的快速检测,黑发单个人脸检测的检测率达93.3%,鲁棒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基于轮廓信息的人脸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彩色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肤色模型、脸部轮廓信息以及眼睛特征的人脸检测算法.采用基于YCbCr色彩空间的肤色分割模型,初步筛选人脸的候选区域;在此基础上进行边缘检测,获得人脸轮廓信息,并利用遗传算法拟合脸部的椭圆;在椭圆的水平方向根据眼睛的几何特征来检测"眼睛对",再根据"三停五眼"来定位人脸,并利用左右对称性验证人脸.实验表明,该算法对于彩色图像的正面人脸检测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彩色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肤色模型、脸部轮廓信息以及眼睛特征的人脸检测算法。采用基于YCbCr色彩空间的肤色分割模型,初步筛选人脸的候选区域;在此基础上进行边缘检测,获得人脸轮廓信息,并利用遗传算法拟合脸部的椭圆;在椭圆的水平方向根据眼睛的几何特征来检测“眼睛对”,再根据“三停五眼”来定位人脸,并利用左右对称性验证人脸。实验表明,该算法对于彩色图像的正面人脸检测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从一般人脸模型到特定人脸模型的修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算机模拟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三维人脸的模拟工作对许多研究者来说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如何在人脸复杂的、不规则的表面上建模以及如何反映出特定人脸间的个体差异是实现真实人脸模拟的两大主要困难所在。本文针对后者,在已知一般人脸中性模型与一般人基本表情模型基础上,根据特定人脸的不同特征,经过整体与局部两种变换,完成从一般人脸中性模型到特定人脸中性模型的修改。随后,本文设计了矢量空间位移变换法,并应用该方法生成特定人基本表情模型。为解决特定人脸的真实模拟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13.
提出了一种利用肤色信息,建立YCbCr肤色模型空间作为人脸检测的预处理手段,利用小波分解和BP神经网绝作为检测方法;对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肤色模型空间对光线、遮挡以及姿态有很好的robust特性;本检测方法达到较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杜晓旭  钱沄涛 《计算机工程》2005,31(22):164-166
在很多应用中,组合使用多个分类器可以降低分类错误率。该文就是基于这个思想提出了新的人脸识别算法,即加强概率推理模型。在该算法中,将分类任务划分成多个子分类器,每个子分类器集中于一些难分类的样本,然后组合这些子分类器形成一个强的分类器。试验结果表明算法的识别率比原来的概率推理模型的识别率提高了1.8%。  相似文献   

15.
对于人脸识别系统来说,人脸图像的特征提取和匹配是决定人脸识别系统性能的关键所在。文中提出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根据人脸的特点建立马尔科夫模型,然后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再利用采样窗对人脸图像进行采样并进行离散余弦变换,提取变换后的系数作为观察向量。最后对人脸图像进行HMM训练,训练结束后即建立了一个人的HMM。基于DCT系数的二维隐马尔科夫模型由于充分利用了人脸图像的二维统计特性,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实验结果证明此方法在准确性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人脸检测中的肤色提取问题,针对常用的肤色模型提取法提取效果较差、去除背景较少的缺点,逐个分析常用肤色模型的优缺点,提出综合肤色模型提取法(CCM),并结合AdaBoost算法进行人脸检测.试验论证,上述方法去除复杂背景效果好,使肤色区域能够准确的从非肤色背景中分离出来.人脸检测过程中,通过调整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中的检测窗口的放大倍数和移动步长,加快了检测速度.检测数据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检测率,减少了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17.
用Harris算子提取被测人脸上受表情影响较小的几个关键特征点,由这些特征点的相对座标位置与正面人脸模型中对应点的相对座标位置之间的转化关系估计出被测人脸的姿态向量,用此姿态向量与提取的点建立一个综合人脸轮廓模型。由于所提取的特征点受人脸表情变化影响很小,在模型中又正确估计了人脸姿态,因此,此模型可以很好地抑制人脸表情和姿态变化的影响,适合于作为识别人脸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的人脸姿态估计方法易受“自遮挡”影响,采用改进的ASM 算法 提取人脸特征点,并利用人脸形态的几何统计知识来估计人脸特征点的深度值。以人脸主要 特征点建立人脸稀疏模型,在利用相关人脸特征点近似估计人脸姿态后,通过最小二乘法精 确估计三维人脸空间姿态。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自遮挡”情况,该方法仍有较好的估计结果, 与同类方法比较具有良好的姿态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改进的LSA模型进行人脸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改进的LSA模型并将其用于人脸识别处理。首先利用该模型建立不同尺度图像间的映射关系;其次使用原始图像及其小波分解结果得到模型中的参数以确定这种映射关系;最后根据该映射关系由低分辨率图像估计高分辨率图像。通过比较被测试图像的模型参数和训练集图像的模型参数确定被测试图像的类别。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模型估计得到的图像更加接近目标图像,以该模型为基础的人脸识别系统对光照的鲁棒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