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然交互和多感官体验使虚拟现实动画进入前所未有的艺术感知阶段,其交互方式与策略、交互反馈的感官体验亟需进行理论梳理和发现新的规律.分析了"交互-感知"模式、自然交互方式、交互反馈在虚拟现实动画中的应用,论证了自然交互方式、多感官体验给动画创作提供一种新的创作形式,并对未来虚拟现实动画的交互形式和体验形式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针对儿童这一游客群体,来进行相关景区导向系统设计方法的探索与构建。通过对儿童的认知系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分析,就儿童公园导向系统的设计原则及可能性的拓展纬度等进行了思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天津地域文化的信息传播需求,对相关数字化图书的多元化阅读模式、阅读体验进行深入的设计分析。以多感官的用户体验为基础,结合视觉设计、音效设计、动效设计等多元化阅读形式的设计探究,实现数字化图书的开发与App界面中交互设计体验的有效结合,它能更加生动地展示阅读内容。文章在充分考虑用户体验的设计实践中,阐述了"俗画天津"数字化读物App创意设计的思路,提出如何运用交互式的操作界面设计,实现互动参与、阅读讨论和分享兴趣圈等多元化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4.
智能手机上,动效无处不在,是手机操作过程中呈现和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之一.针对智能手机动效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准则展开研究,就动效设计的体验价值和商业价值,围绕人与智能手机之间的自然交互问题进行了综合探讨.通过智能手机经典动效交互的案例研究,分析了多场景下的人机自然交互的动效设计体验,探讨了基于用户对智能手机动效设计的需求来建立相应的人机自然交互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表明,所提出的动效设计准则便于交互、信息准确、用户友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提出"怎样的网站设计能提供消费者良好的品牌体验"之问题,阐述了关于网络品牌体验的相关概念,并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分类,分析了品牌网站针对闲逛漫游型、求知探访型、购买目的型、价值认同型四种不同类型消费者可进行怎样的体验设计。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与网络》2012,(24):24-25
Windows 8通过全新的"开始"屏幕、全景应用界面、分屏浏览使用等等,这些在用户界面上的重塑以及全新概念的引入,给用户带来了更加便捷的使用体验,让消费者们再也不用在办公和娱乐之间做出艰难抉择。Windows 8的办公实力自然不在话下,而且带来了比以往更为强大的娱乐体验。而除了操作系统本身,对于用户体验改善最大的,便是全新设计的Windows应用商店中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安装便捷的应用程序和游戏。  相似文献   

7.
祁红媛作品     
正作品名称:十二屋·兰院——云浮南江流域兰寨村民宿建筑及景观设计设计说明:为了践行"美丽乡村"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本案设计的宗旨:传承云浮地区大屋的建筑特色和岭南园林的造园特点,使民宿与自然、人文环境协调共生,以满足广大游客体验原生态乡野生活的需求。本案设计的直接目的:尊重、保护兰寨村原有的  相似文献   

8.
李建南 《网友世界》2014,(5):126-126
正1.引言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已经成为提高用户体验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的设计理念已经从产品本身转变到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比如"无障碍"、"通用设计"以及"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1]。通过用户体验的满意度调研来了解用户的需求,可以让我们在设计中更好的理解用户行为。此类为提高用户体验所做的努力属于典型的在收益被意识到之前投入的成本。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个性化包装设计的体验心理入手,论述"体验"被纳入到"个性化包装设计"活动并成为核心内容后,其在目标市场与目标消费者体验之间的关系问题。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旨在明确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在体验"为我设计"的产品包装时环境的重要作用,文章最后得出了个性化包装设计呈现出的优势特征,认为这是市场经济发展与完善的消费者服务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人类已跨入"体验经济"时代,体验设计是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企业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而环境作为"布景",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本文将从中国饮食文化中寻找契合体验设计中"主题化"元素,并阐述如何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来带给用餐者不同的体验。  相似文献   

11.
面向用户体验的手持移动设备软件界面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进一步探索手持移动设备中的界面设计问题,提出面向用户体验的界面设计方法.通过对用户体验设计进行分析,提出界面提供者与界面接受者之间的映射模型;将界面分为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并建立界面隐性要素的显性化设计模型.针对全新的软件设计,通过知识在需求分析、开发设计和设计测试之间的传递与转化,构建了面向用户体验的界面设计过程模型.以"奥运伴我行"手机电视的软件开发为例,让用户参与设计全过程,采用设计人类学方法进行了用户研究和需求分析,通过迭代设计完成了原型设计、测试评估和开发设计,建立了系统原型并完成了可用性测试评估,验证了面向用户体验的界面设计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产品的"满意度"为切入点,介绍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以及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产品"满意度"设计的内涵所带给用户的价值;旨在通过研究"满意度"的设计评价达到完善用户体验设计的目的,实现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体验为王的时代已经开启,好的体验设计成为占领市场、赢得用户的关键。文章为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指出对用户而言,好的体验设计应该是"节省用户的时间","不让用户思考","对用户体贴入微"。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索多模态的原理以及应用范围,分析数字体验设计中的多模态体验层级,进而探究多模态交互在数字体验设计中的应用意义。通过对现有数字体验装置的分析,提出了数字体验设计中的多模态体验层级,认为在设计中需要三个阶段层层递进,以进一步激发起体验者更深层次的思考。总结出在多模态交互中设计者应使体验者真正理解设计者的想法,并融入体验者自身对数字体验的理解,从而产生全新的感悟。对未来数字体验的发展提出新的展望,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达到让体验者在生理、精神上的双重满足。  相似文献   

15.
"星巴克出售的是体验"--这是星巴克对自己的诠释。因此,摩卡或者拿铁是一种体验,无线上网是一种体验,咖啡店里的音乐自然也是一种诱人的体验。最近星巴克在开设的新门店中推行"音乐为主、咖啡为辅"也就没有什么矛盾了。 10月份,这家举世闻名的连锁咖啡店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和伯克利开设了最早的两家"Hear Music Coffee Houses(听音乐咖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索多感官体验下适老智能穿戴产品设计要点,为未来适老智能穿戴产品的研发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探讨老年人多感官特征,分析目前市场上适老智能产品的现状与不足,以设计学研究中的"多感官体验"为导向对老年人的感官需求进行分析,结合相关产品进行例证。总结出适老智能穿戴产品的设计要点,即极简化、功能化、人性化和美观适宜。  相似文献   

17.
自然景区越来越成为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所向往的圣洁之地。随着自然景区被人们广泛的接触从而导致了"天然景观人为化"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旅游自然景区下旅游行为归纳分析以达到对设计行为的认知,并根据对九寨沟和黄龙景区的考察及调查的相关资料,对旅游自然景区下的设计行为进行解析用以说明"设计"对自然景区内天然景观与人为景观的重要性,以及应用设计的手段来解决"天然景观人为化"的问题,保持人为景观与天然景观的平衡。为今后旅游自然景区的设计活动拓展思路,提供新的设计视角。  相似文献   

18.
VERS服装专卖店以"体验式设计"为空间设计理念,激发顾客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体验感受,通过建立空间与顾客的情感交流和互动来创新展示空间设计。文章提炼了多处可圈可点的体验式设计,阐述其设计思路和具体做法,以"解决问题"的态度对待设计,从现实出发,回答店面设计"怎么做"的核心问题,并在文章最后总结了"体验设计"所反映出来的现代设计理念,表明其具有无限发展前景的认识观点。  相似文献   

19.
敏捷用户体验设计越来越受到互联网企业的关注。文章通过整理归纳敏捷设计的方法与思想,将敏捷设计方法结合到智能硬件类产品移动端App的用户体验设计流程之中。基于美国用户体验设计师Corey Stern提出的CUBI用户体验模型,将智能硬件类产品移动端App归纳为用户研究、内容规划、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四个层次,将划分好的层次依次对应与之相匹配的敏捷设计方法,建立全新的敏捷用户体验设计模型,完善智能硬件类产品用户体验设计的理论。将理论研究与具体的设计实践相结合,在扫地机器人移动端App迭代设计实践中运用敏捷用户体验设计模型,使新版"石头"扫地机器人移动端App不论从功能上还是从视觉设计上都较旧版有大幅提升,同时也验证了设计模型的敏捷性,对智能硬件移动端App的快速迭代与高效开发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然风格的设计纯粹生动,从自然风格的设计中往往透漏出人的情感。这种情感有的时候是设计师自我的表达,有时是用户需求的反映。本文由自然风格的设计入手,从中探求情感的表达形式和表达特点:从新艺术运动中对自然中植物纹样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到宜家系列化的家居用品的自然风格的精良设计,以生动的实际设计探究自然风格中的情感表达。通过分析看到自然风格的设计中对人情感的关注及注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