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简述了软件无线电波形及波形组件,分析了SCA波形软件装配描述文件SAD,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通信体系结构和波形组件管理器的组件动态部署方法,并设计实现了组件管理器;使用组件管理器为组件的创建和部署提供统一接口,为波形组件的动态部署操作提供灵活方便的通用接口实现;以宽带网络波形为例,在vxWorks下进行了波形组件的部署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满足SCA波形组件的动态创建和部署要求,解决了波形组件的创建和部署操作与其它操作夹杂在一起,耦合度高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组件的可重用性、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软件无线电波形的特点及系统结构,对波形属性的控制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设计实现了基于软件通信体系结构(SCA)的波形属性管理技术,组件之间使用属性管理器作为属性操作接口,为配置和查询属性提供灵活方便的通用接口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满足所有SCA资源和设备组件中属性管理的请求操作,解决了属性管理与其它操作夹杂在一起、耦合度高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组件的可重用性、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能够有效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与效率.但在一些安全关键的领域,由于形式化模型与方法的缺乏,使得基于组件的开发方法不能成功应用.为了得到一套完整的形式化模型用于描述软件组件及其组成的系统,首先必须对软件组件的形式化语意进行定义.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代数概念的语意,使得满足接口和组件规约的组件对应于一个具体的共代数,并由此推导出了接口和组件的功能契约的形式语意以及接口依赖的共代数语意.通过对一个简单的堆栈进行规约,体现了这种方法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组件式蚁群算法的车辆路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有方法仅从蚁群算法的基本结构出发设计软件,缺少软件设计模型的有效指导,很难用来求解不同种类的优化问题.鉴于此,应用组件软件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组件式蚁群算法.该方法力求在结构上直接反映蚁群的本质思想和关键概念,最大程度降低与问题的相关性,强调以接口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大量车辆路径问题的结果表明,组件式蚁群算法性能优良,能够有效地求解车辆路径问题.该方法易于理解和使用,具有很强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为求解各类优化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起点和可持续发展的框架.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频率扫描相控阵接收组件批量测试的工程需求,介绍了一种接收组件幅相一致性自动测试平台的设计原理,包括总线接口、硬件组成及软件设计流程等,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相控阵接收组件自动测试平台,并在某多波束频率扫描相控阵系统的测试中得到实际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测试平台可以大幅提高接收组件幅相特性的测试效率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适合在频率扫描相控阵系统的测试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接口自动机--一种用于组件组合的形式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口自动机是描述基于组件系统中组件及组件间交互行为的形式化工具。接口自动机在处理组件组合问题时所使用的“乐观方法”和博弈思想是区别于其它形式化工具的关键点。本文对接口自动机、时间接口自动机和资源接口及其中的博弈思想进行综述。在同其它形式化方法比较的基础上,指出了接口自动机的长处和局限。文中总结了接口自动机在理论上和实际中的意义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大型组件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安全服务,使其集成该安全服务后,能保持原有组件应用的可扩展性和性能.首先分析了组件安全边界的拓扑结构与组件间的交互模式,为基于组件的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可扩展安全机制,并给出了一种组件间的双方认证协议,为其提供认证服务,最后对该认证协议进行了安全及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在保持原组件系统性能和可扩展性的基础上有效地提供了组件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USB接口软件自动化测试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手工测试已不能满足软件测试的要求,软件测试自动化是软件测试的发展趋势。结合USB接口软件功能测试的特点,对其进行了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确定了自动化测试的范围;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平台下,基于组件开发的思想,用C#语言开发了USB接口软件自动化测试系统。并经过测试实践,验证了该自动化测试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对手工测试和自动化测试的对比,展示了该系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组件接口变异测试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XML API的组件扩展接口变异测试方法.首先给出组件扩展接口测试的框架,建立起扩展接口的定义模型.XML API在组件内部建立处理数据集的XML校验器,实现了原组件接口的扩展.借助组件外部的XML Schema变异算子,完成了组件内部数据集的自动验证和组件接口参数的测试.该方法具有多种优点,例如可视的多功能测试接口、可跨平台的通用性的测试语言等.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应用于COM,CORBA,EJB等多种组件的测试环境.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组件结构的软件二次开发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凌坚  隋成华 《计算机工程》2002,28(2):272-274
提供二次开发手段是许多像CAD系统等应用软件的必要功能,文章提出了利用组件技术实现应用软件二次开发的接口模型。该模型结构层次清晰,各模块接口规范,易于扩充,并结合实际开发的应用系统,详细地分析了该模型中各组成部件的结构、功能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LonWorks产品只提供Neuron C指令语言编程环境的缺陷,设计开发研制成功一套提供可视化图形控制组态软件平台的LonWork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产品CS2000.文中给出了该系统产品研制过程中采用的面向Agent生命周期法的技术路线,说明了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施步骤,并具体阐述了硬件节点和控制组态软件平台的关键实现技术.该系统产品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楼宇自动化和工业自动化的工程项目中,具有产业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软件开发模型很多,基于Web的三层结构的软件设计开发模型的关键是要考虑它的并发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自动机的Web软件开发模型。该模型对有限自动机进行了扩充;将扩充后的有限自动机转换成为分层状态图;根据分层状态图转换成为多功能视图;在此基础上进行软件开发。利用这个开发模型可以方便地进行需求分析和描述;只需开发子服务组件或模块,便可进行软件开发、系统扩充以及后来的系统重构。  相似文献   

13.
如何将安全性要求高的电气自动化系统与开放性程度高的互联网实现深度融合,创造出“开放发展、安全可靠”的“互联网+电气自动化”工业互联网,一直是电气自动化工业发展的目标之一。介绍了一种通用、安全、开放的“互联网+电气自动化”工业互联网应用方法,该方法使用KEPServerEX软件与电气自动化设备通信并发布成通用OPC服务,然后通过软件和隔离装置实现自动化设备信息与互联网的正向隔离传输,最后开发移动APP实现开放安全的电气自动化工业互联网应用。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的工业仪表与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是新世纪工业战线中带有紧迫性的战略课题,而真正落实却离不开自动化。工业仪表与控制系统是工业自动化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对工业化和信息化起着关键和决定性作用。中对当前我国工业仪表与控制系统产业发展的几个重要技术: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工厂软件技术、工业以太网技术、工业仪表的智能技术以及工业仪表的应用工程技术等作了概要阐述。  相似文献   

15.
基于嵌入式 Internet技术下 ,如何才能有效快速的提高嵌入式软件的开发速度 ,使我们能够抛弃传统的嵌入式 Internet系统开发的繁琐过程 ,缩短其开发周期及时发现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从而避免对硬件造成的损坏 ,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 ,因此在嵌入式软件开发阶段需要一个前台开发工具 .同时 ,要想高效的进行嵌入式 Internet软件的开发工作也必须要有好的开发助手和一套完整的开发过程 .基于嵌入式 Internet的前台开发工具—— EIBuilder的设计与实现为工业生产自动化系统和智能家电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DCS系统在我国水泥生产自动化的应用情况以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DCS的设计方法,表明了水泥生产过程的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并对该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硬件设计、软件设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接口分组件功能测试系统是导弹总装生产线上的重要设备,为分组件测试提供了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文章介绍了某型接口分组件功能测试系统的硬件组成、功能测试项目、软件设计和利用PCI接口芯片(S5933)实现工业PC机和设备的通讯。实践结果证明该系统工作良好,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8.
基于IEC61131-3的通用工业组态软件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组态软件主要用于工业现场的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是企业实现信息化与自动化融合不可缺少的工具。针对当前市场上商业工业组态软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符合IEC61131-3国际标准的通用工业组态软件的系统设计架构。从系统整体设计、编程环境、核心数据管理、开放式设备互联、动态组态及运行支持等方面对基于IEC61131-3的通用工业组态系统进行了深入探讨。介绍的通用工业组态系统设计方案具有符合国际标准、适应性强、开放性好、易于扩展等特点,对工业组态软件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presents a technology to effort reduction in developing test suites for industrial software products based on an incremental technology. The main problems to be solved by incremental technology are full automation design of test scenarios and significant reducing of test explosion. The proposed approach provides solutions to the mentioned problems through joint co-working of the designer and the customer with usage of formal models; and through methods of symbolic verification with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test suites with the toolset VRS/TA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