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针对总线互连电路,提出了一种基于电路并行结构的电路方程建立方法.该方法所建立的方程的系数矩阵均具有对称带状特性,且矩阵带宽大小等于互连线数目的两倍加一.与传统的改进节点电压方法相比,该方法显著地提高了总线互连电路分析的效率,可以被方便地运用到现有的电路模拟工具中.来提高互连电路的分析速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煤矿井下监控装置主要受中低频段电磁干扰影响的问题,采用示波器和频谱分析仪对煤矿井下动力电缆浪涌干扰、电力变频器干扰、接地网干扰、电动机及电气设备辐射干扰、架线电机车干扰、漏泄通信系统干扰等主要的中低频段电磁干扰源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动力电缆浪涌干扰、电力变频器干扰、电动机及电气设备辐射干扰较大;接地网干扰、架线电机车干扰次之;漏泄通信系统干扰和动力电缆的工频干扰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有限长平行线的场线耦合分析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连电缆通常是通信、电力、电子等系统中电磁兼容性能较为薄弱的环节,研究其对外部环境电磁场的耦合机理,对于系统电磁防护及电磁兼容分析有着重要意义;采用Agrawal模型对场线耦合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外部电磁场对有限长平行双线耦合的感应电流与散射电压频域计算公式,同时应用该方法分析了线缆长度、线间距、电导率、外场入射角等参数对场线耦合的影响;仿真与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对工程实践和电磁兼容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IC制造技术先后进入亚微米、VDSM和LIDSM工艺,互连线延迟关注随之逐渐增强.事实上,互连线延迟早已超过了器件延迟,使IC设计重点转移到以互连线设计为核心.在对互连延迟模型、延迟影响因素、互连线延迟优化以及互连线延迟对IC设计的影响作简要分析基础上,给出了有价值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集成电路系统的仿真时,如何加快含有互连线寄生效应所产生的延时信息的计算变得尤为重要。采用模型降阶的方式对具有互连线寄生效应的电路系统系数矩阵进行降阶,以达到加快含有互连线延时信息的互连电路仿真速度的目的。通过泰勒级数展开的高阶逼近技术,将传递函数中的e-sτ项进行多项式展开逼近,而后采用高阶Arnoldi算法进行降阶,所以降阶算法继承了传统矩匹配算法的保持无源性和结构性的优点,又能保证一定的精确度。算法最初的目标降阶数采用Hankel奇异值决定,减少了降阶的迭代次数,大大缩减了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6.
用光互连取代电互连实现多处理机系统的互连通信具有潜在的优势。本文提出了互连网络逻辑名结构的矩阵表示形式,并采用互连网络拓扑等价的图分析法获得了简化数据变换网络与全交叉网络拓扑等价的四套逻辑名矩阵,为拓展光互连简化数据变换网络系统的互连功能,提高其性能价格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Wang氏RC互连线模型的状态方程避免了矩阵求逆,传递函数采用巧妙的递归算法,使互连线的高阶仿真得以可行。但是在用MalLab做高阶仿真中,当在传递函数向状态方程转换以及用传递函数作阶跃响应和波特图时还是会发生困难。研究表明,困难来自互连线电容C值太小以及仿真阶数过高。对于高阶仿真,增大电容C值是解决发生困难的唯一途径。经过证明,增大电容C值等同于对频率进行尺度变换。电容C值扩大后,对阶跃响应图的时间轴进行同比例缩小或波特图的频率轴进行同比例扩大,即可得到原图。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缆接头线芯的温度无法直接测量的问题,应用有限元法建立了电缆接头稳态温度场分布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其温度场分布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电缆接头线芯温度和表面温度的关系;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场的电缆接头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给出了系统中供电电源和数据处理的设计,为工程中监测电缆接头温度、电缆运行状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电磁干扰的危害效应入手,着重介绍电磁干扰的抑制与防护措施之一即屏蔽技术,并针对机载电子设备机箱接缝和电缆采取的屏蔽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集成电路互连线寿命的工艺缺陷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亚微米和超深亚微米集成电路中,互连线失效是影响集成电路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在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存在着缺陷,缺陷的出现导致了集成电路可靠性的下降,尤其是出现在互连线上的丢失物缺陷加剧了互连线的电迁移效应,因此电迁移失效依然是其主要的失效模式,文中讨论了电路的互连线的寿命模型,分析了丢失物缺陷以及刻蚀工艺的扰动对互连线宽度的影响,提出了新的互连线寿命估计模型.该模型还考虑了线宽、线长和缺陷峰值粒径等因素对导线寿命的影响.利用该模型可以估算出受丢失物缺陷以及刻蚀工艺扰动影响的互连线的寿命变化情况,这对IC电路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文中还利用模拟实验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时间域航空电磁探测研究中得到的海量电磁响应数据呈现出“衰减指数和”的变化趋势.针对该变化特点,采用了矩阵束法从响应数据中提取极点等特征量,并完成了数据的降秩、重构处理.算法分析和实测结果表明:无噪声干扰时,该算法表现出了较好的重构精度;加噪后,在较大信噪比变化范围内,重构精度呈现了较小的波动,体现了该算法较高的抗噪性和稳定性.因此,该算法适合应用于航空电磁响应数据分析中.  相似文献   

12.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为了研究雷电对于碳纤维材料的间接效应,以民用客机为应用背景,使用CST2017软件,选择TLM(传输线矩阵)时域求解器,对带有缝隙的立方体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雷电流分量A波和H波作用下,航空铝合金材料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模型的表面电流分布、内部电磁场分布以及内部三类电缆的电磁耦合规律。结果表明,碳纤维材料较之金属材料的屏蔽效能较小,线缆感应电流大小受雷电流参数影响显著,扭绞和屏蔽能有效减少电磁干扰。这些结果可以为飞机雷电间接效应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煤矿井下电磁干扰源及抗干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煤矿井下电磁环境恶劣而导致安全监控系统经常出现误报警、误断电现象的问题,分析了煤矿井下电磁干扰源种类,并对某矿安全监控系统发生误报警的区域进行了电磁干扰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矿3213工作面腰巷、风巷动力电缆和测试电线并行长度约为150m时,沿线水泵、钻机启动时产生的对外线路感应浪涌信号的干扰强度峰峰值达190V,干扰强度较大,说明变频器和钻机同时启动时产生了强烈的信号干扰源,导致瓦斯传感器出现误报警现象。根据测试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抗干扰措施,解决了瓦斯传感器的误报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严重的电磁干扰问题,对系统传导电磁干扰进行了预测分析。通过分析传导EMI传播途径,建立整流器差模干扰等效电路和共模干扰等效电路,并以此为例建立了系统电网侧差模干扰模型、电网侧共模干扰模型、电机侧差模干扰模型和电机侧共模干扰模型。提出了基于双重傅里叶积分法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波形解析建模方法,提高了电磁干扰预测分析精度,并考虑了电机高频模型的影响。最后,通过对一功率为10MW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传导电磁干扰仿真,对系统传导电磁干扰进行了预测分析,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型模型验证机机载系统设计中出现的电磁干扰现象,分析了系统中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讨论了系统设计中的屏蔽技术、滤波和接地防护技术,以及各子系统间的布局、布线方法对系统电磁兼容性能的影响,详细讨论了电磁干扰抑制方法在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通过飞行试验验证表明,所采取的电磁干扰抑制设计方法很好地避免了不同电子系统之间的电磁干扰,有效地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模型验证机飞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开关电源因体积小、功率因数较大等优点而在通信、控制、计算机等领域广泛应用,但其产生的电磁干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使用。文中简单介绍了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开关电源电磁干扰产生的机理,介绍了实施开关电源电磁兼容的方法,并结合实际实用,介绍了开关电源目前常用的抑制干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便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和分析舰艇编队中雷达电磁互扰的区域, 利用等值面的分界特性, 通过使用能流密度和干扰余量来表现舰艇编队中雷达电磁互扰的程度, 提出使用递进式栅格采样的极值八叉树快速重构等值面的方法, 还提出使用等值面差别显示的方法建立实时交互的三维显示图和俯视、前视、侧视的动态切面图, 来动态显示舰艇编队雷达电磁互扰的仿真结果。通过对6艘舰艇共16部单脉冲雷达的仿真,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该方法还可以应用到其他电磁环境的实时三维可视化中, 也可以应用在研究和预防无人机被雷达电磁干扰的三维仿真中。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无人机燃油流量检查过程中,发动机在低转速下试车,燃油流量测量结果与理论值相差甚远。为定位并分析故障产生原因,基于simulink建立了燃油涡轮流量传感器数学逻辑模型进行故障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外界磁场通过燃油涡轮流量传感器内部线圈耦合产生干扰信号,进而转换为干扰脉冲,使得脉冲频率增大。在燃油测试台上利用线圈瞬间通/断电模拟外界磁场干扰进行验证试验,进一步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对磁-电式涡轮流量传感器排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吉丽萍 《工矿自动化》2011,37(10):124-126
针对某带钢厂精轧区PLC控制系统由于处在强电电路和强电设备产生的各种干扰中而存在网线连接困难、影响设备启动等问题,分析了干扰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抗干扰措施。应用结果表明,采取的抗干扰措施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Computer analysis of foldable structur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n approach is presented for the computer analysis of foldable structures. This approach is based on the concepts of the standard stiffness method, where the element stiffness matrix for the basic components of such structures, namely, the uniplets, is derived from the stiffness matrix for a three-noded beam. The derivation of the uniplet stiffness matrix is a process of condensing the rotational degrees of freedom of the three-noded beam. A foldable structure may incorporate other elements such as cables and bars, so an iterative scheme for dealing with cables is described. Two examples are provided to illustrate the basic procedure evol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