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熊熙  乔少杰  吴涛  吴越  韩楠  张海清 《自动化学报》2018,44(12):2290-2299
社交网络用户情绪传播与用户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跨度有关,并且受到多种交互机制的影响.从大规模社交网络数据中提取情绪传播的时空特征,研究用户行为对情绪传播的影响,对预测情绪传播趋势具有实际意义.利用线性回归获取的各行为子层的情绪传输率之间存在差异.提出一种基于多层社交网络的情绪传播模型,被称为ECM模型(Emotional contagion model).该模型包括三个行为子层,每层的拓扑结构各不相同,由该行为的交互历史决定.在真实数据上对ECM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可以获得社交网络中情绪传播的过程与规律:1)中性情绪用户所占比例随时间逐渐增大,接近57.1%,而正向情绪与负向情绪比例始终接近.2)情绪传输率越大,用户情绪更容易受到其他用户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初始情绪越中立的用户,在演化过程中情绪波动越小,而初始情绪极性越大的用户情绪波动越大.此外,通过实验对比该模型与其他情绪传播模型,表明ECM模型更加接近真实数据,对社交网络中情绪传播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预测准确率相比其他模型可以提高1.8%~7.8%.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媒体相比,社交网络在传播新闻、思想、观点等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同时也是传播谣言、虚假新闻等负面信息的最佳途径.因此,对网络舆情演化趋势的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话题.目前,大多数研究从理论建模的角度对网络舆情事件的演化特性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基于用户行为特征的信息传播演化趋势预测模型的建模及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虑到信息传播过程中用户之间的相互影响,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方法,旨在探究社交网络中用户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影响来预测信息的传播趋势.首先,利用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t-Term Memory,LSTM)的网络架构来获取信息传播的轨迹特征.其次,考虑到信息传播和用户行为的复杂性,利用注意力机制挖掘用户之间的依赖性来预测真实的信息传播过程.最后,综合考虑影响信息传播的驱动因素,得到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信息传播演化趋势预测模型(At-tention Diffusion Neural Network,ADNN).在4个对比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显示,ADNN模型优于流行的序列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利用驱动因素对信息传播的影响,更准确地预测社交网络中信息的传播趋势.  相似文献   

3.
社交网络现已成为现实世界中信息传播与扩散的主要媒介,对其中的热点信息进行建模和预测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商业价值,比如进行信息传播挖掘、广告推荐和用户行为分析等.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利用特征和时间序列进行建模,但是并没有考虑到社交网络中用户的社交圈层对于信息传播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社交圈层和注意力机制的热度预测模型SCAP(Social Circle and Attention based Popularity Prediction),首先对社交圈层进行定义,通过自动编码器提取用户历史文本序列的特征,对不同用户的社交圈层进行聚类划分,得到社交圈层特征.进而对于一条新发布的文本信息,通过长短期记忆网络与嵌入层提取其文本特征、用户特征和时序特征,并基于注意力机制,捕获到不同社交圈层对于该文本信息的影响程度,得到社交圈层注意力特征.最后将文本特征、用户特征、时序特征和社交圈层注意力特征进行特征融合,并通过两个全连接层进行建模学习,对社交信息的热度进行预测.在推特、微博和豆瓣等四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SCAP模型的预测表现相比于多个对比模型总体呈优,在不同数据集上均方误差(MSE)分别降低了0.017,0.022,0.021和0.031,F1分数分别提升0.034,0.021,0.034和0.025,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社交信息的热度.本文同时探究了不同实验参数对于模型的影响效果,如用户历史文本序列的数量、社交圈层的数量和时间序列的长度,最后验证了模型输入的各个特征和注意力机制的引入对于模型预测性能提升的有效性,在推特数据集中,引入社交圈层和注意力机制,模型的MSE指标分别降低了0.065和0.019.  相似文献   

4.
根据在线社交网络中用户的历史行为进行信息传播的预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传统的传播模型仅解释了信息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规律,不具备信息传播预测能力。Jaewan Yang和Jwe Leskovec根据未激活的用户会受到激活用户的影响,提出了线性影响力模型LIM(Linear Influence Model),但是LIM模型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只考虑了时间因素,忽略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空间因素,即用户间的相互关系。首先引入社交网络中用户间距离的度量,并结合距离的度量对LIM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基于距离正则化的LIM模型,即d-LIM模型。真实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表明,d-LIM模型能获得更准确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冯朔  申德荣  聂铁铮  寇月  于戈 《软件学报》2019,30(7):2175-2187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各类社交网络走进人们的视野,用户为满足不同的服务需求,往往不会局限于单一社交网络中,因此,跨社交网络环境下的用户识别问题成为研究者的热门话题.主要利用网络结构信息,针对社交网络对齐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包含以下研究点:首先,将网络对齐问题抽象为最大公共子图问题(α-MCS),并提出求解自适应参数α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基于启发式定义参数α的方法,该方法可有效区分不同类型网络中匹配用户与非匹配用户;其次,为快速而准确地解决α-MCS,提出了基于最大公共子图的迭代式网络对齐算法MCS_INA(α-MCS based iterative network alignment algorithm),该算法每次迭代过程主要包含两个阶段.第1个阶段,分别在两个社交网络中选取各自的候选匹配用户,第2个阶段,针对候选匹配用户进行识别.相比于其他算法,MCS_INA时间代价低,且依据不同网络特征,通过参数估计,可保证较高的识别精度;最后,在真实数据集和合成数据集中验证了算法MCS_INA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社交网络中消息的流行度预测问题在很多应用领域都有着重要意义。传统的流行度预测方法包括基于特征的方法和基于点过程的方法。基于点过程的方法无法利用历史消息的信息,而基于特征的方法则使用一个统一的模型来对所有的消息进行预测,没有考虑消息的特异性。因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消息的流行度预测方法。对于待预测微博,我们从历史消息选取出与之最相似的前K条消息来进行预测。在计算消息相似度时,我们借助了文档建模领域的LDA模型来学习消息的表示。在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发现在传播模式上与待预测消息相似的历史消息,并在流行度预测任务上取得了比对比模型更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7.
社交网络中的消息流行度预测问题对于信息推荐和病毒式营销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播模拟的消息流行度预测方法,首先使用最大熵模型学习并预测用户转发消息的概率,然后使用独立级联传播模型在真实的社会网络上模拟消息的传播过程,从而完成消息流行度的预测。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更充分的利用了社会网络的结构和用户特征信息。该文在Twitter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基准方法,该文提出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在基于活动的社交网络(EBSN)中,群组中聚集了具有相似兴趣的用户,并为用户组织并举办线下活动,在社区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理解用户加入群组的原因和群组形成的过程在社交网络的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本文通过基于活动的社交网络中的一些相关内容信息,比如社交网络中的标签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来辅助推荐系统更好地为用户预测对于群组的偏好.本文提出了SEGELER (pair-wiSE Geo-social Event-based LatEnt factoR)模型,并使用这些社交网络中的信息,来为用户的兴趣进行预测.通过在真实的EBSN数据集上进行实验与验证,本文的模型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对于用户偏好的预测,也可以缓解冷启动问题.  相似文献   

9.
经典的消息传播模型没有充分考虑在线社交网络的复杂性以及网络节点间的拓扑结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一种基于PageRank的在线社交网络的消息传播模型P-SIR。该模型利用节点的PageRank值作为节点权威度并考虑在线社交网络传播机理,刻画不同类型节点随着时间变化的状态演化关系,反映消息传播过程受到网络拓扑结构和传播机理的影响。该模型还考虑在线社交网络中影响消息传播过程中的一些实际因素,动态指定节点的权威度以适应非均质网络,并考虑外部社会加强效应。采用3种不同类型的网络模拟消息传播过程,通过仿真实验验证P-SIR模型可以有效反映在线社交网络中的消息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万梅  曹琳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21,38(7):258-264,331
传统基于社交网络的推荐系统均假设社交网络为静态的拓扑结构,而实际社交网络存在动态演化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嵌入和社交网络动态演化的新闻推荐算法.采用神经网络嵌入模型学习用户在时间域和社交网络域的动态表示;利用核映射将高维的动态表示映射至低维的向量空间;从时域和网络拓扑两个上下文识别局部的核心.基于新浪微博数据完成了新闻推荐实验,结果表明,引入用户时域行为信息能够增强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社交网络中用户转发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研究用户转发模式和信息传播规律,将有利于在网络话题传播过程中进行监控和抑制。现有的建模研究中,存在模型通常缺少时效性,用户行为难以准确刻画的问题。因此,着重分析了社交网络用户行为模式,基于用户连接强度和邻居节点的影响改进了转发概率计算,其次在经典的传染病动力学SCIR模型中,引入在线和离线状态的节点,通过用户在线比率控制网络活跃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相较传统SCIR模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更高的覆盖率,节点属性变化走势更加接近真实网络,可以较好地模拟社交网络中的热点话题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2.
The propagation of information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s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modern life, and thus has been studied broadly. Researchers have proposed a series of propagation models, generally, which use a single transition probability or consider factors such as content and time to describe the way how a user activates her/his neighbors. However, th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how social ties between users play roles in propagation process is still limited. Specifically,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factors which affect user’s decision whether to share neighbor’s content was lacked in existing works, so that the existing models failed to clearly describe the process a user be activated by a neighbor. To this end,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clos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social tie in propagation process and communication channel, thus we propose to exploit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 to describe the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process between users, and design a social tie channel (STC) model. The model can naturally incorporate many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through edges such as content topic and user preference, and thus can effectively capture the user behavior and relationship characteristics which indicate the property of a social tie. Extensive experiments conducted on two real-world datase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model on content sharing prediction between users.  相似文献   

13.
廖列法  孟祥茂 《计算机应用》2014,34(11):3254-3257
针对传染病传播模型缺乏多感染阶段的不足,结合SIR和SEIR两种传播模型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具有多感染阶段的SIR传染病传播模型(即SInR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不同感染阶段的非均匀感染力对不同网络结构上传染病传播及传播阈值的影响;同时引入相对感染力及传播时间尺度的概念,从网络结构、网络规模及相对感染力方面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中无标度网络采用BA模型的生成算法,而小世界网络采用WS模型的生成算法。由仿真可知,感染节点在整个感染过程中大致服从泊松分布,因此在SInR模型下无标度网络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相对感染力对于传染病的大规模爆发存在着一个阈值,当感染力大于阈值时传染病才能大范围地爆发传播,而小于阈值时传染病只会局域小范围传播直至消失,无标度网络的感染力阈值为0.2,小世界网络的感染力阈值为0.24;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传播时间尺度也在增大,相应的传播速度就会降低。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下无标度网络传染病传播速度更快且影响范围更大;无标度网络的相对传染力的传播阈值小于小世界网络,设置合理阈值有利于降低传染病的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薛海涛  王莉  杨延杰  廉飚 《计算机应用》2021,41(12):3540-3545
针对社交媒体平台上消息内容普遍很短、传播结构中存在大量空转发、用户角色与内容间的失配等条件约束,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播网络中的用户属性信息和消息内容的谣言检测模型GMB_GMU。首先以用户属性为节点、传播链为边构建用户传播网络,并引入图注意力网络(GAT)得到用户属性的增强表示;同时,基于此用户传播网络,利用node2vec得到用户的结构表征,并使用互注意机制对其进行增强。另外,引入BERT建立源帖内容表征。最后,利用多模态门控单元(GMU)对用户属性表征、结构表征和源帖内容表征进行融合,从而得到消息的最终表征。实验结果表明,GMB_GMU模型在公开的Weibo数据上的准确率达到0.952,能够有效识别谣言事件,效果明显优于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和其他神经网络基准模型的传播算法。  相似文献   

15.
区块链的出现使得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模式发生了改变,如用户信任度、信息传播的转发概率等。因此,在传统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用户行为模式的着重分析,基于用户信任度和经济激励等影响因素优化了转发概率;新增了合约状态节点解释用户的理智性,基于此提出区块链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理论与仿真分析表明,该模型在区块链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敏感性,节点属性变化走势更加接近真实网络,能够较好地模拟区块链环境下社交网络中信息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基于文档信息的推荐任务中,传统基于文档的混合推荐算法仍依赖于浅层的线性模型,当评分数据变得庞大且复杂时,其推荐性能往往不太理想。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深度融合模型(DeepFM),该模型能够在完全捕获文本信息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处理复杂且稀疏的评分数据。DeepFM由两个并行的神经网络组成,其中一路神经网络使用多层感知器提取评分矩阵的行向量信息从而获得用户的潜在特征向量,另一路则使用MLP和卷积神经网络(CNN)共同建模从而提取额外有关项目的文本信息得到项目潜在特征向量。最后,通过构建融合层将用户特征向量和项目特征向量进行融合得出预测评分。实验结果表明,DeepFM在MovieLens数据集和亚马逊数据集上的性能优于主流的推荐模型。  相似文献   

17.
Opportunistic networks are a generalization of DTNs in which disconnections are frequent and encounter patterns between mobile devices are unpredictable. In such scenarios, message routing is a fundamental issue. Social-based routing protocols usually exploit the social information extracted from the history of encounters between mobile devices to find an appropriate message relay. Protocols based on encounter history, however, take time to build up a knowledge database from which to take routing decisions. While contact information changes constantly and it takes time to identify strong social ties, other types of ties remain rather stable and could be exploited to augment available partial contact information. In this paper, we start defining a multi-layer social network model combining the social network detected through encounters with other social networks 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social network layers in terms of node centrality, community structure, tie strength and link predic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analysis is to better understand user behavior in a multi-layered complex network combining online and offline social relationships. Then, we propose a novel opportunistic routing approach ML-SOR (Multi-layer Social Network based Routing) which extracts social network information from such a model to perform routing decisions. To select an effective forwarding node, ML-SOR measures the forwarding capability of a node when compared to an encountered node in terms of node centrality, tie strength and link prediction. Trace driven simulations show that a routing metric combining social information extracted from multiple social network layers allows users to achieve good routing performance with low overhead cost.  相似文献   

18.
推荐系统中的辅助信息可以为推荐提供有用的帮助,而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在计算用户相似度时对辅助信息的利用率低,数据稀疏性大,导致推荐的精度偏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用户偏好和多交互网络的协同过滤算法(NIAP-CF).该算法首先根据评分矩阵和项目属性特征矩阵挖掘出用户的项目属性偏好信息,然后使用SBM方法计算用户间的项目属性偏好相似度,并用其改进用户相似度计算公式.在进行评分预测时,构建融合用户-项目属性偏好信息的多交互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使用动态权衡参数综合由用户相似度计算出的预测评分和模型的预测评分来进行项目推荐.本文使用MovieLens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够提高推荐的精度,降低评分预测的MAE和RMSE值.  相似文献   

19.
社交网络影响力最大化问题是基于特定的传播模型,在网络中寻找一组初始传播节点集合,通过其产生最终传播影响范围最大的一种最优化问题。已有的相关研究大多只是针对单关系社交网络,即在社交网络中只存在一种关系。但在现实中,社交网络的用户之间往往存在着多种关系,并且这多种关系共同影响着网络信息传播及其最终影响范围。在线性阈值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网络节点间存在的多种关系,提出MRLT传播模型来建模节点间的影响力传播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反向可达集的MR-RRset算法,解决了传统影响力最大化问题研究过程中由于使用贪心算法所导致的计算性能较低的问题。最后通过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对比,表明所提方法具有更好的影响力传播范围及较大的计算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