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Android应用风险评估,提出基于权限特征的Android应用风险的一种评估策略。该策略对应用的风险评估由三个方面进行展开:由系统权限所带来的风险,自定义权限漏洞所带来的风险以及恶意权限组合所带来的风险。采用权限树集合的方式对系统权限进行风险评估,提出恶意权限组和对自定义权限漏洞所带来的风险,最终计算出应用实际的风险评估值。实验结果表明,与Androguard静态分析工具检测得出的应用风险值相比较,该方法更能精确评估应用风险值。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Android系统总共165个权限的基础上,提炼出30个理论上可以获取Android系统隐私资源的恶意权限组合。提出一种针对应用类别的基于恶意权限组合的恶意值、待测应用恶意权值、恶意阈值的窃取隐私恶意应用检测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准确率,并在Android系统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现有的Android应用程序风险评估根据经验直接指定因素的权重,通过统计少量因素的使用频率来计算安全风险。提出一种新的Android应用风险评估方法,能够同时提供定量和定性评估。该方法融合系统权限、API调用、Intent Filter的action属性以及数据流等多种风险因素,基于因素的风险分类与加成进行风险赋值,基于层次聚类对因素子集进行权重分配。实验表明,评估结果能够有效地反映Android应用程序的真实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4.
针对Android平台恶意软件数量的日益增多,提出一种基于类别以及权限的Android恶意程序检测方法。以Google Play划分的类为依据,统计每一个类别应用程序权限使用情况,利用应用程序的访问权限,计算该类别恶意阈值。安装应用程序时,利用序列最小优化算法给应用程序正确分类,分析应用程序使用的权限,计算该程序恶意值,与该类别的恶意阈值进行比较,给用户提供建议,帮助用户判断该程序是否是恶意的。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Android手机应用程序存在的安全问题,对恶意应用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权限特征的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方法。方法中设计了一种挖掘权限频繁项集的算法——Droid FP-Growth。在构建权限关系特征库时,利用该算法挖掘样本集的权限频繁项集,获得检测规则。该算法仅需扫描两次样本集便可获得权限频繁项集,有效地提高了构建权限关系特征库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最终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对恶意应用的检测率达到81.2%,准确率达到83.6%,对比同类方法也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
当前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在传播环节缺乏有效的识别手段,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化测试技术和动态分析技术的Android恶意行为检测方法。 通过自动化测试技术触发Android应用程序的行为,同时构建虚拟的沙箱监控这些行为。设计了一种组合事件行为触发模型——DroidRunner,提高了Android应用程序的代码覆盖率、恶意行为的触发率以及Android恶意应用的检测率。经过实际部署测试,该方法对未知恶意应用具有较高的检测率,能帮助用户发现和分析未知恶意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Android平台恶意应用的检测技术,提出一种基于集成学习投票算法的Android恶意程序检测方法MASV(Soft-Voting Algorithm),以有效地对未知应用程序进行分类。从已知开源的数据集中获取了实验的基础数据,使用的应用程序集包含213 256个良性应用程序以及18 363个恶意应用程序。使用SVM-RFE特征选择算法对特征进行降维。使用多个分类器的集合,即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K]-NN[(K]-Nearest Neighbor)、NB(Na?ve Bayes)、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和RF(Random Forest),以检测恶意应用程序和良性应用程序。使用梯度上升算法确定集成学习软投票的基分类器权重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恶意应用程序检测中达到了99.27%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应用程序的行为语义在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区分应用的行为语义,文中提出适合用于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的特征和方法。首先定义广义敏感API,强调要考虑广义敏感API的触发点是否与UI事件相关,并且要结合应用实际使用的权限。该方法将广义敏感API及其触发点抽象为语义特征,将应用实际使用的权限作为语法特征,再利用机器学习分类方法自动检测应用是否具有恶意性。在13226个样本上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分析速度快且开销小,选取的特征集使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得到很好的结果;经机器学习分类技术的比较,我们选择随机森林作为检测方案中的分类技术,所提特征策略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6.5%,AUC达到0.99,恶意应用的分类精度达到98.8%。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建的静态检测系统主要用于检测Android平台未知恶意应用程序.首先,对待检测应用程序进行预处理,从Android Manifest.xml文件中提取权限申请信息作为一类特征属性;如待检测应用程序存在动态共享库,则提取从第三方调用的函数名作为另一类特征属性.对选取的两类特征属性分别选择最优分类算法,最后根据上述的两个最优分类算法对待检测应用程序的分类结果判定待检测应用程序是否为恶意应用程序.实验结果表明:该静态检测系统能够有效地检测出Android未知恶意应用程序,准确率达到95.4%,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由于智能手机使用率持续上升促使移动恶意软件在规模和复杂性方面发展更加迅速。作为免费和开源的系统,目前Android已经超越其他移动平台成为最流行的操作系统,使得针对Android平台的恶意软件数量也显著增加。针对Android平台应用软件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协作决策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对Android 应用程序进行分析、提取特征属性以及根据机器学习模型和分类算法判断其是否为恶意软件。通过实验表明,使用该方法对Android应用软件数据集进行分类后,相比其他分类器或算法分类的结果,其各项评估指标均大幅提高。因此,提出的基于多特征协作决策的方式来对Android恶意软件进行检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对未知应用的恶意性进行检测,避免恶意应用对用户所造成的损害等。  相似文献   

11.
Android应用普遍具有比所属类型更多的功能,需要获取更多的权限,过多的权限可能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这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元信息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对Android应用程序描述进行LDA主题提取,实现数据降维,使用K-means聚类算法按照功能类型对应用程序分组;然后,对属于同一功能类型的所有应用程序提取其权限信息,以权限特征为研究对象,使用KNN算法进行Android恶意软件的分类检测。实验结果获得94.81%的平均准确率,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Android 系统在应用程序安装时仅给予粗略的权限提示界面,此界面不仅权限条目不全,而且解释异常粗略,普通用户完全看不懂,但基于使用需要,只能盲目确定授权。市面上的一些例如手机金山卫士,腾讯手机管家等管理软件,对于应用权限信息的查询要么权限条目远少于实际申请,要么权限解释一样粗略难懂,要么干脆就是直接调用 Android 系统 settings 下的粗略权限列表。〈br〉 通过研究 Android 的安全机制,在分析了上述现象可能导致的潜在安全隐患的基础上,文章设计开发了一种结合电脑端和手机端,能够对未安装的 APK 文件和已安装的 APP 应用程序进行深入权限检测系统。此系统可以检测出应用软件所申请的精确的权限个数和详细的权限列表,并通过建立数据库的方法给每条权限以及可能引起的安全问题辅以详尽、易懂的说明,使无专业知识的普通用户也可以弄懂所申请权限的作用,提高应用程序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此外,此系统还能提供用户针对某条敏感权限进行应用筛选,即列出手机内使用该敏感权限的所有应用,协助用户排查恶意软件,保护系统安全。〈br〉 针对 Android 平台开放性带来的用户隐私泄露和财产损失的问题,文章通过对 Android 安全机制的分析,给出了一种在电脑端和手机端的基于权限分析的 Android 应用程序检测系统。该系统能检测出各种应用的权限信息,也能检测出具有某条敏感权限的所有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再判断的机会,可以更全面的保障用户信息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一种扩展的Android应用权限管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鲍可进  彭钊 《计算机工程》2012,38(18):57-60
现有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不支持用户自由分配已安装的应用权限。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细粒度的Android应用权限管理模型。该模型在保证系统安全性的前提下,对现有Android应用权限机制的框架层和应用层进行修改和扩展,使用户可以通过GUI界面按需分配系统中已安装的应用权限。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满足用户的Android应用权限管理需求,并且系统性能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14.
由于Android系统的开放性,恶意软件通过实施各种恶意行为对Android设备用户构成威胁。针对目前大部分现有工作只研究粗粒度的恶意应用检测,却没有对恶意应用的具体行为类别进行划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态行为特征的细粒度恶意行为分类方法。该方法提取多维度的行为特征,包括API调用、权限、意图和包间依赖关系,并进行了特征优化,而后采用随机森林的方法实现恶意行为分类。在来自于多个应用市场的隶属于73个恶意软件家族的24 553个恶意Android应用程序样本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细粒度恶意应用分类的准确率达95.88%,综合性能优于其它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成为困扰终端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当前市场大部分安全软件不能够实现对应用行为的实时监控,极少安全软件需要root权限才能实现应用行为实时的监控。文章基于Android应用框架层的定制,利用Android系统Permission机制的动态检查模式实现应用运行时行为的检测。Android应用通过〈user-permission〉申请所需权限,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调用对应的API或者访问系统数据时,会发生系统权限检查,从而实现对应用行为的监控。相对在应用层进行应用行为的监控要更简洁有效,通过在框架层的定制更好地实现了对应用行为的监控,同时带给系统的损耗更小。  相似文献   

16.
张锐  杨吉云 《计算机应用》2014,34(5):1322-1325
针对Android平台恶意软件检测需求和Android权限特征冗余的问题,提出一套从权限相关性角度快速检测恶意软件的方案。采用卡方检验计算各权限属性对于分类结果的影响大小,去除冗余权限特征,再对权限属性聚类,提取代表性权限特征,进一步减少冗余。最后利用基于不同权限特征权重的改进朴素贝叶斯算法进行软件分类。在收集的2000个软件样本上进行了实验,恶意软件漏检率为10.33%,总体预测准确率达到88.98%。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利用少量权限特征,能够初步检测Android应用软件是否有恶意倾向,为深入判断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Zhu  Hui-Juan  Jiang  Tong-Hai  Ma  Bo  You  Zhu-Hong  Shi  Wei-Lei  Cheng  Li 《Neural computing & applications》2018,30(11):3353-3361

Mobile phones are rapidly becoming the most widespread and popular form of communication; thus, they are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attack target of malware. The amount of malware in mobile phones is increasing exponentially and poses a serious security threat. Google’s Android is the most popular smart phone platforms in the world and the mechanisms of permission declaration access control cannot identify the malware.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d an ensemble machine learning system for the detection of malware on Android devices. More specifically, four groups of features including permissions, monitoring system events, sensitive API and permission rate are extracted to characterize each Android application (app). Then an ensemble random forest classifier is learned to detect whether an app is potentially malicious or not. The performance of our proposed method is evaluated on the actual data set using tenfold cross-valid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achieve a highly accuracy of 89.91%. For further assessing the performance of our method, we compared it with the state-of-the-art support vector machine classifier. Comparis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xtremely promising and could provide a cost-effective alternative for Android malware detection.

  相似文献   

18.
We introduce Papilio, a new visualization technique for visualizing permissions of real‐world Android applications. We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layouts that exploit the directed acyclic nature of Android application permission data to develop a new explicit layout technique that incorporates aspects of set membership, node‐link diagrams and matrix layouts. By grouping applications based on sets of requested permissions, a structure can be formed with partially ordered relations. The Papilio layout shows sets of applications centrally, the relations among applications on one side and application permissions, as the reason behind the existence of the partial order, on the other side. Using Papilio to explore a set of Android applications as a case study has led to new security findings regarding permission usage by Android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随着Android智能平台的普及,其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在底层安全方面,部分root工具已经实现了对最新版本Android的root提权,从而给恶意软件滥用权限造成可乘之机;在上层应用安全方面,目前还没有能够在应用权限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基于安全策略的思想,提出了一种Android应用权限动态管理机制,利用安全策略对授权进行描述,在Android框架层设置权限检查点,并调用请求评估算法进行授权评估,从而实现对应用行为的监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管理Android应用权限的正常调用,约束非法调用,并且系统开销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