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海涛  李世勋  徐鹤  李鹏 《计算机教育》2021,(4):107-110,115
以江苏省精品在线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为例,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慕课课程学习成效分析。首先通过构建学生的个体知识图谱来分析课程认知成绩;然后对线上行为数据和线上测试成绩进行统计,构建学习效果综合模型;最后设计可视化学生学习成效分析系统,以便更加直观地展示学生的学习进展,方便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相似文献   

2.
上期我们对《课程整合的核心:转变教学结构理论与案例分析》中的理论基础部分进行了刊载,本期我们为大家展现的是全文的第二部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秀案例分析,以供广大一线教师借鉴。《课程整合的核心:转变教学结构理论与案例分析》全文在分析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的基础上,建设性地提出其核心是教学结构的转变。在对教学结构中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相互关系的论述中,结合正反两方面的案例,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进行分析,为广大一线教师及教学设计者提出了可参考的设计思路和要点。下期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刊载第三部分:误区案例分析篇。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越来越重要,这对高师学生信息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对盐城师院师范生调研和教师访谈,调查高师教育对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培养的重视程度、课程开设状况、学生的重视程度及学习效果,提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对策。  相似文献   

4.
《课程整合的核心:转变教学结构理论与案例分析》全文在分析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的基础上,建设性地提出其核心是教学结构的转变。在对教学结构中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相互关系的论述中,结合正反两方面的案例,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进行分析,为广大一线教师及教学设计者提出了可参考的设计思路和要点。上两期我们分别对全文的理论基础部分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秀案例分析部分进行了刊载。本期为大家展现第三部分:误区案例分析篇。[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信息技术类人才的需要,提高信息技术类人才的社会满意度、学生就业率、考研率以及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和发展潜力,提出了信息技术教育类课程群及案例教学模块的具体建立及实施方法,给出了信息技术教育类课程群及案例教学模块间的关系、信息技术教育类课程群案例教学模块的建立过程、信息技术教育类课程群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类课程群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培养学生逻辑编程能力的基本课程之一,但目前普遍反映出学生对此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浓,对程序设计与实现的逻辑思维混乱不清,学习效果较差。如何脱离编程语言本身,运用模拟现实生活的思维训练模型来形象地展示编程的原理与逻辑流程,以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作为电子类和自动化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protel制图课程需要结合课程特点,从学生学习效果出发,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目前,由于protel制图课程缺乏有效地指导理论,在教学中存在较多效率低下的教学方法,影响了protel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且,protel课程教学由于缺乏实践而导致学生学习后应用能力低下,离企业要求应用掌握的熟练程度有较大差距。本文通过分析当今protel制图教学现状,找出了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经验,从学生需求出发,提出了提高学生protel制图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为我国protel制图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就《医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开发的设计原则、关键技术、所能实现的相关功能及学习效果进行了系统阐述。网络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学生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及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建构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总趋势和潮流。它将建构出新的教学结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建构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科教学过程中。在进行高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建构时,要对其有深刻的认知,才可以促进教育的信息化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有意义的学习是一种理想的学习方式,本文通过对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阐释与分析,指出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如何以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为理论基础,构建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分析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建立教学模式的模型,实现相关的测量,通过对测得数据的挖掘以及根据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学资源情况,实现了教学模式的自动优化和调度,提高了教学系统因材施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就是在学科课程中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及师生互动的方式得以变革,为学生的学创造多样化的认知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资源的工具。本文结合初中现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由理论型课程和应用型课程组成。理论型基础课程,如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与软件工程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觉枯燥无味,目标茫然,进而产生厌学行为,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针对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吴展遥 《网友世界》2013,(23):79-80
本文从五年制高职电子类课程教学现状出发,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五年制高职电子类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并通过教学实践,探讨了电子类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际问题,分析了电子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方面等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网络教育游戏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是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既可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又可保持游戏的娱乐性和可玩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持续。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高职实施游戏与课程整合进行可行性分析,构建基于MMORPG的网络游戏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型,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进行了游戏及任务设计。  相似文献   

16.
《软件》2017,(4):43-46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根据专业、学生及课程内容特点,设计了适合培养学生构思和创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了适合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的教学模型,有益于减轻学生集中学习的压力,有利于碎片化学习,符合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专业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的涵义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就是在生物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变革教学行为的工具,提供课程资源,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以及支撑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和谐互动的课程整体.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怎样才能使微型课程能够充分发挥其优点,并能有效地防止其负面效应,本设计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的微课教学平台的分析,比较不同的微课平台的优缺点,结合各自的优点,设计和开发了一套完整、系统、交互性的微型课程平台,满足高校对网络教学的需求。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对高校电子商务移动教学平台进行开发与设计,针对电子商务移动教学资源平台的移动教学平台研究现状、移动教学平台分析与设计、学习课程资源库框架构建、教学平台技术实现、学习效果影响与对策几部分进行表述,使学习者能够在不造成认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条件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人工情绪的智能情感网络教学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时传统智能网络教学系统在情感教学方面的缺陷,基于人工情绪技术提出了一种Web环境下的智能情感网络教学系统结构.该系统由学习情绪模型、情绪教学模型、认知教学模型和学生模型等主要模块所构成,可以获取和识别每个学生的学习表情,并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实现认知和情感相互协调的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20.
王华阁  何建营 《福建电脑》2013,29(7):177-178
高等数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门基础课程,学生普遍感觉比较抽象难懂,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本文从信息技术应用在高等数学课堂中的效果,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网络在高等数学教和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