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线手写签名认证是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将VDDTW算法应用于在线手写签名认证,该算法改进了DTW中局部匹配距离的计算方法,考虑了时间序列局部曲线的变化趋势,使得时间序列的局部点到点的对正更加合理。在采用有训练的伪造样本的情况下,对累积匹配距离进行时间加权,加大了真伪签名的区分度。实验结果表明了VDDTW算法用于在线签名认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空中签名序列长,为了解决传统的全局匹配方法造成的匹配慢、签名的局部信息丢失的问题,提出了对签名数据进行极值点分段再进行距离度量的方法。并针对传统DTW算法在极值点匹配中产生的不同极性极值点错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值点匹配的改进DTW算法,约束DTW算法的匹配路径规则,避免错误匹配情况。在本地数据库上,系统的误拒率FRR和误纳率FAR分别达到了4.15%和3.82%。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全局匹配算法相比,先分段再进行相似度度量的方法使系统的认证精度和效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3.
刘莉  詹恩奇  郑建彬  汪阳 《计算机应用》2018,38(4):1046-1050
针对在线签名认证过程中出现的误匹配问题和曲线的缩放、旋转、位移以及采样不均匀导致的匹配距离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曲线分段相似匹配的方法。在进行在线签名认证时,首先对两签名曲线进行分段粗匹配,主要应用了一种基于窗口累计差异矩阵的动态规划算法得到匹配关系。然后,对匹配对计算相似距离和加权累加和,主要方法是对曲线段进行拟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相似变换,对其重采样并计算匹配对的欧氏距离。最后,取测试签名和所有模板签名的相似距离的平均值作为认证距离,将其与训练的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判定真伪。在公开数据库SUSIG的Visual数据集和Blind数据集对该方法进行了测试,使用个性化阈值时分别可以得到3.56%和2.44%的等误率。所提方法在Blind数据集上的等误率比传统的动态时间规划(DTW)方法降低了约14.4%。实验结果表明,对熟练伪造签名和随机伪造签名的认证效果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王珂敏 《自动化信息》2010,(7):50-52,71
在线手写签名验证是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为提高签名验证的效率,该文介绍了一种改进的在线签名识别算法。它优化了传统的动态时间弯折算法结构,提出了对最佳匹配路径的动态规划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在线签名识别系统中。在模板较多时对匹配距离将适当限制,从而减少了系统运算量,提高了模板匹配速率。随着待识别模板数目的增多,该算法的效率优势更加明显。试验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的运算效率高,误拒率和误纳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庞永春  孙子文  王尧 《计算机应用》2015,35(6):1780-1784
针对智能手机所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手机触摸屏传感器的多点触摸身份认证方法。首先由触摸屏传感器采集手指滑动原始数据序列,通过平滑去噪、位置及长度归一化预处理;然后提取手势运动一阶、二阶归一化导数序列及运动方向为身份验证特征序列;最后采用模板匹配方法,使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匹配比较注册模板特征序列与测试特征序列,判断用户身份真实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对不同用户身份认证的平均错误拒绝率和错误接受率分别为3.83%和2.07%,与使用径向基函数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分布估计(SVDE)算法相比,平均错误拒绝率和错误接受率分别降低1.81%和2.35%。经性能分析,所提算法能明显提高身份认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流形学习的用户身份认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等距映射(ISOMAP)非线性降维算法,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用户击键特征的用户身份认证算法, 该算法用测地距离代替传统的欧氏距离, 作为样本向量之间的距离度量,在用户击键特征向量空间中挖掘嵌入的低维黎曼流形,进行用户识别。用采集到的1500个击键模式数据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文的算法性能优于现有的同类算法,其错误拒绝率(FRR)和错误通过率(FAR)分别是1.65%和0%,低于现有的同类算法。  相似文献   

7.
王晅  陈伟伟  马建峰 《计算机应用》2007,27(5):1054-1057
基于用户击键特征的身份认证比传统的基于口令的身份认证方法有更高的安全性,现有研究方法中基于神经网络、数据挖掘等算法计算复杂度高,而基于特征向量、贝叶斯统计模型等算法识别精度较低。为了在提高识别精度的同时有效降低计算复杂度,在研究现有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与灰色关联分析的击键特征识别算法。该算法利用遗传算法根据用户训练样本确定表征用户击键特征的标准特征序列,通过对当前用户击键特征序列与标准特征序列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实现用户身份认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识别精度达到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算法的较高水平,错误拒绝率与错误接受率分别为0%与1.5%。且计算复杂度低,与基于特征向量的算法相近。  相似文献   

8.
针对车辆到电网(Vehicle-to-Grid,V2G)网络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分析了V2G多域网络架构,给出了一个适用于该架构的网络信任模型。基于联盟区块链提出一种V2G网络跨管理域认证方案,通过本域用户与外地域服务器以及外地域服务器与其域内用户的认证实现域间用户双向认证。该方案利用区块链所具有的不易篡改特性,在数字身份验证环节采用哈希算法减少方案中的签名与验证次数,提高了方案的效率和可扩展性。该认证方案中的签名采用基于身份的密码算法SM9,在适应性选择消息攻击下具有存在性不可伪造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智能手机敏感信息的安全性,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手机内置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三维手势认证方案。在手势端点检测部分,在定性分析手势加速度信号能量分布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熵的新方法实现有效手势截取。进一步设计基于欧式距离的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对截取后的手势序列信号进行匹配认证,当他人模仿手势错误接受率趋近0%时,本人认证手势错误拒绝率维持在7%左右,从而实现智能手机用户身份识别。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交互频繁的密码体制之间不能实现不同密码体制安全高效的跨域认证(公共密钥基础设施(PKI)↔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CLC))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云环境下基于签密的异构跨域身份认证的方法。该方法重新构建了异构系统跨域身份认证模型,设计了用户(U)与云服务提供商(CSP)两个不同的密码体制PKI↔CLC,去除所属域管理中心的跨域认证计算,引入了第三方云间认证中心(CA)来完成U和CSP的交互信息认证,采用签密算法对不同安全域内的U签密,完成了异构系统的双向实体跨域身份认证并降低了U的计算开销。实验结果表明,与匿名认证、代理重签名方法相比,所提跨域认证的效率分别提高了53.5%和23.2%。该方法实现了不同密码体制U身份的合法性、真实性、安全性,具有抵抗重放攻击、替换攻击和中间人攻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杂凑算法是密码学中最基本的模块之一,可广泛应用于密码协议、数字签名、消息鉴别等领域。我国国家密码管理局在2010年发布了SM3密码杂凑算法,该算法适用于商用密码应用中的数字签名和验证、消息认证码的生成与验证以及随机数的生成等。该文重点研究SM3密码杂凑算法的软件快速实现,根据算法本身的特点,尤其是压缩函数的特点,给出一种更加适用于软件的快速实现方式。实验表明利用此方法可以将算法的效率提升60%左右。  相似文献   

12.
张丽平  吴仲城 《计算机应用》2006,26(10):2496-2498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认证算法,首先对F-Tablet手写力平台获取的签名书写过程中的三维力信息和二维坐标信息,使用小波变换的方法来提取这些信息中的关键点,得到五维特征序列,使用聚类方法动态生成多个模板,然后通过多数投票方案融合各个特征序列的决策值得到认证结果。在基于F-Tablet平台构建的签名样本库上对此算法进行了实验,平均等错误率为2.83%。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可以减少签名数据存储量,而且能够缩短认证过程的持续时间,增加认证过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视频手写签名认证的准确率,确保身份认证的严谨性,需要对隐马尔可夫(Hidden Markov Models,HMM)模型下视频手写签名认证算法进行改进设计;使用当前算法对视频手写签名进行认证时,存在认证判断误差大、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HMM模型下视频手写签名认证算法;该算法将使用Wacom手写板采集手写签名特征点及压力数据,对采集到的手写签名特征与压力数据进行预处理,消除采集过程中环境和手写板产生的影响,并且规范采集的视频手写签名特征位置、尺寸,提取手写签名特征与压力数据,再以HMM模型对已提取的视频手写签名特征点与压力数据进行认证与计算,确定签名的真实度;实验仿真证明,所提算法提高了视频签名认证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刘丹  石润华  仲红  张顺  崔杰  许艳 《计算机应用》2015,35(5):1385-1392
针对车载自组织网(VANET)中身份认证的隐私保护问题,提出了一种车载网中条件隐私保护认证方案.首先,引入短签名技术,构造了一个新的基于身份的短签名方案.与主流方案CPAS相比,该方案降低了签名和验证过程所需的计算开销,提高了通信效率; 其次,将签名者的私钥分成相互关联的两部分,有效地解决密钥托管问题,适合于车载自组织网环境; 进而基于新的签名方案,提出了一种车载网中条件隐私保护认证方案,实现了条件隐私保护的身份认证功能.经理论和效率分析表明,所提方案在签名过程只需3次点乘运算,而在验证过程只需1次点乘和2次配对运算,所耗计算量少.特别地,所提方案使用加入小系数检测的批认证方法,不仅提高了认证速度还降低了误接受率.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a wavelet-based off-line handwritten signature verification system is proposed. The proposed system can automatically identify useful and common features which consistently exist within different signatures of the same person and, based on these features, verify whether a signature is a forgery or not. The system starts with a closed-contour tracing algorithm. The curvature data of the traced closed contours are decomposed into multiresolutional signals using wavelet transforms. Then the zero-crossings corresponding to the curvature data are extracted as features for matching. Moreover, a statistical measurement is devised to decide systematically which closed contours and their associated frequency data of a writer are most stable and discriminating. Based on these data, the optimal threshold value which controls the accuracy of the feature extraction process is calculated.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be applied to both on-line and off-line signature verification system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success rates for English signatures and Chinese signatures are 92.57% and 93.68%,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提取拐点的手写签名认证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手写签名进行准确认证 ,介绍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用于提取手写签名笔划坐标 -时间曲线拐点的手写签名认证方法 ,该方法首先采用以高斯函数的二阶导数作为小波基的小波变换技术来进行拐点提取 ,由于变换后的曲线可以近似认为是原函数的二次导数曲线 ,它不仅能够从签名笔划曲线中准确可靠地提取出具有特殊意义的拐点 ,并具有分辨尺度可调的优点 ,从而提高了认证的普适性 ;然后以该方法为基础 ,进行不同签名之间拐点序列的匹配 ;最后再利用提取的拐点来对签名进行分段和段 -段对应处理 .若由于利用拐点分段能体现出各分段局部相似性与稳定性不同的特点 ,因而拉开了真伪签名之间的差距 ,若进一步与动态时间弯曲算法相结合 ,即可取得比较满意的认证效果 .  相似文献   

17.
Gravitational search algorithm (GSA) is a newly developed and promising algorithm based on the law of gravity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masses. This paper proposes an improved gravitational search algorithm (IGSA)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GSA, and first applies it to the field of dynamic neural network identification. The IGSA uses trial-and-error method to update the optimal agent during the whole search process. And in the late period of the search, it changes the orbit of the poor agent and searches the optimal agent’s position further using the coordinate descent method. For the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both GSA and IGSA are testified on a suite of four well-known benchmark functions and their complexities are compared. It is shown that IGSA has much better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precision, convergence rate and robustness than GSA. Thereafter, the IGSA is applied to the nonlinear autoregressive exogenous (NARX)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identification for a magnetic levitation system. Compared with the system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gravitational search algorithm neural network (GSANN) and other conventional methods like BPNN and GANN, the proposed algorithm shows the best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