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ndroid 系统在应用程序安装时仅给予粗略的权限提示界面,此界面不仅权限条目不全,而且解释异常粗略,普通用户完全看不懂,但基于使用需要,只能盲目确定授权。市面上的一些例如手机金山卫士,腾讯手机管家等管理软件,对于应用权限信息的查询要么权限条目远少于实际申请,要么权限解释一样粗略难懂,要么干脆就是直接调用 Android 系统 settings 下的粗略权限列表。〈br〉 通过研究 Android 的安全机制,在分析了上述现象可能导致的潜在安全隐患的基础上,文章设计开发了一种结合电脑端和手机端,能够对未安装的 APK 文件和已安装的 APP 应用程序进行深入权限检测系统。此系统可以检测出应用软件所申请的精确的权限个数和详细的权限列表,并通过建立数据库的方法给每条权限以及可能引起的安全问题辅以详尽、易懂的说明,使无专业知识的普通用户也可以弄懂所申请权限的作用,提高应用程序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此外,此系统还能提供用户针对某条敏感权限进行应用筛选,即列出手机内使用该敏感权限的所有应用,协助用户排查恶意软件,保护系统安全。〈br〉 针对 Android 平台开放性带来的用户隐私泄露和财产损失的问题,文章通过对 Android 安全机制的分析,给出了一种在电脑端和手机端的基于权限分析的 Android 应用程序检测系统。该系统能检测出各种应用的权限信息,也能检测出具有某条敏感权限的所有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再判断的机会,可以更全面的保障用户信息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Android系统使用权限机制对应用程序进行控制,即应用程序需要使用哪些系统资源就必须提前声明相应的权限。为了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应用程序声明权限时应该满足最小特权原则,即只声明其所需要使用到的最少权限,但现实中有很多应用存在权限过度声明的现象,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提出了一种Android应用程序权限自动裁剪系统PTailor,通过对Android应用程序安装文件(APK文件)进行分析和修改,使其满足最小特权原则。PTailor首先从APK文件中提取程序所调用的所有系统API,并在预先生成的API权限映射表中查找该API所对应的系统权限,从而得到应用程序实际使用到的最少权限列表。然后根据该权限列表对程序的权限声明文件进行修改,裁剪掉已声明但未使用的权限。最后将裁剪过的权限声明文件与程序的其他部分重新合并成新的APK文件,新的APK文件中除了所声明权限满足最小特权原则外,其结构和语义都没有发生改变。使用PTailor对现实中的1 246个Android应用进行权限裁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PTailor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权限分析和裁剪,而且大多数被裁剪的程序都能够正确运行。  相似文献   

3.
一种扩展的Android应用权限管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鲍可进  彭钊 《计算机工程》2012,38(18):57-60
现有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不支持用户自由分配已安装的应用权限。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细粒度的Android应用权限管理模型。该模型在保证系统安全性的前提下,对现有Android应用权限机制的框架层和应用层进行修改和扩展,使用户可以通过GUI界面按需分配系统中已安装的应用权限。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满足用户的Android应用权限管理需求,并且系统性能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4.
权限机制是Android安全机制的核心,在对权限提升攻击原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权限提升攻击检测方案.充分利用组件间权限传递、通信连接的特点,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实现,其中基于缺陷的检测率高达78.7%,基于组件检测率也超过50%.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对提权攻击的有效检测,为解决提权攻击检测模型的可靠性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Android平台的恶意软件数量几乎以几何式的速度增长,故提出一种恶意软件检测方法是必要的.本文利用现如今疯涨的Android恶意样本量和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分类预测模型实现对恶意软件的静态检测.首先,通过反编译APK文件获取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中权限特征,baksmali工具反编译class.dex成smali文件得到危险API特征.然后运用机器学习中多种分类和预处理算法比较每一特征和联合特征检测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联合特征检测准确率高于单独特征,准确率达到97.5%.  相似文献   

6.
针对Android平台恶意软件数量的日益增多,提出一种基于类别以及权限的Android恶意程序检测方法。以Google Play划分的类为依据,统计每一个类别应用程序权限使用情况,利用应用程序的访问权限,计算该类别恶意阈值。安装应用程序时,利用序列最小优化算法给应用程序正确分类,分析应用程序使用的权限,计算该程序恶意值,与该类别的恶意阈值进行比较,给用户提供建议,帮助用户判断该程序是否是恶意的。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正面临着快速增长的恶意软件的威胁。如何快速高效地检测出Android恶意软件对保证用户手机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从Android软件的权限出发,统计了4000多个恶意应用和2000多个正常应用的权限分布情况,依据特征权限在恶意应用和正常应用中的分布规律,设计了一种轻量级的快速检测方法 LWD(Light Weight Detection)。LWD根据特征权限在恶意应用中的使用频率和在正常应用中的使用频率的不同来定量分析特征权限恶意程度值,并以此计算每个样本的恶意程度值是否超过规定阈值来判断该样本是否属于恶意应用。实验结果表明,与市场上主流的杀毒软件相比,LWD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率。而且LWD是基于单一的权限特征对恶意软件进行检测,因此具有较高的时间效率。作为一种轻量级检测方法,LWD可以为更进一步深入检测恶意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限制应用软件的行为,Android系统设计了权限机制.然而对于用户授予的权限,Android应用软件却可以不受权限机制的约束,任意使用这些权限,造成潜在的权限滥用攻击.为检测应用是否存在权限滥用行为,提出了一种基于关联分析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动态检测应用的敏感行为与用户的操作,并获得两者的关联程度.通过比较待检测应用与良性应用的关联程度的差别,得到检测结果.基于上述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DroidDect.实验结果表明,DroidDect可以有效检测出Android应用的权限滥用行为,并具有系统额外开销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魏松杰  杨铃 《计算机科学》2015,42(1):155-158,179
针对Android APK的静态描述,目前主要是采用权限、数据以及API调用序列的方法,而忽视了代码本身的层级结构,因此无法有效地通过这些静态特征来揭示应用程序的可能行为和恶意属性.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代码层次结构的系统API调用描述方法,其主要是提取APK文件中API调用在应用包、对象类、类函数层面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以树形结构表示,通过将不同应用程序的描述树进行逐层对比来计算相似度,揭示恶意应用程序由于在类型和族群上的差异所带来的API调用特征上的区别,从而为Android应用程序的特征描述和恶意检测提供新的视角.实验采用真实多样的已知Android恶意程序来验证描述方法的正确性和系统实现的效果,分析了不同层次和检测情况下该方法的利弊以及可能的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0.
针对Android手机应用商店对大规模软件的安全性检测问题,提出了一套轻量级恶意软件检测方案。该方案首先分析大量恶意软件和正常软件样本的权限信息,再对权限频率特征去冗余,最后利用最小距离分类器进行软件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的可行性,通过与其他方案对比,在方案复杂度和检测效果上表现出优越性,可以应用于大规模恶意软件的初步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