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采用原位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复合乳液。分析了软硬单体比例对WPUA乳液粒径、粘度,对胶膜的凝胶率、吸水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WPUA乳液对纸张的增强作用。研究表明,随着m(MMA)增大,胶粒粒径增大,乳液粘度下降,胶膜凝胶率上升,吸水率先下降后上升,且当m(MMA)为14.37%时,胶膜力学性能最佳。以质量分数为1%的WPUA乳液进行表面施胶,施胶度达37.47s,湿强度达31.61%。当m(MMA)为8.64%时,耐折度达54次。  相似文献   

2.
新型支化有机硅单体的合成及其硅丙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 PS)的烷氧基与氯硅烷(CM S)的取代反应,合成了具有支化结构的高硅含量反应性有机硅单体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三甲基硅氧基)硅烷(M ATS),并用1H-NM R、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M ATS为功能性单体,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合,制得了稳定的高硅含量硅丙乳液。对乳液聚合物的力学性能、表面接触角、吸水率等的测试结果表明,M ATS分子中的支化型大体积疏水基团能有效提高共聚物的有机硅含量,显著降低聚合物的表面能,提高其耐水性和力学性能,可制得一类具有优良疏水性及低表面能的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3.
氟碳丙烯酸酯(氟丙)乳液是水乳胶涂料的主要成膜物质之一。为了提高其耐水性、附着力等性能,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将叔碳酸酯(VC)和氟碳丙烯酸酯(FA)功能单体引入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制备了核壳型叔碳改性氟丙乳液,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耐水性、附着力等对乳液及乳胶膜进行了测试表征,并考察了氟碳单体用量、叔碳单体加料方式及用量、核壳质量比对乳液聚合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氟碳单体用量为8%,叔碳单体加入壳中且用量为6%,核壳质量比为1∶1时,制备的乳液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乳胶膜接触角可达105.5°,吸水率仅为3.7%,附着力为1级。  相似文献   

4.
《塑料包装》2009,19(1):48-4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包装干式复合水性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水性胶黏剂可用于塑料与塑料间的复合。该水性胶黏剂制备方法如下:在聚氨酯自乳化水分散液中进行丙烯酸酯乳液聚合,丙烯酸单体混合物一部分直接与聚氨酯水分散液混合,另一部分在反应过程中滴加,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  相似文献   

5.
水性油墨用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塑料包装薄膜印刷水性油墨用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工艺。方法选用可聚合乳化剂,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丙烯酸酯乳液,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乳液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采用适宜的可聚合乳化剂复配,以及引入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均可提高涂膜的耐水性。改变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硬单体)与丙烯酸丁酯(软单体)的比例,可以调整乳液涂膜的耐水性和附着力。结论当乳化剂质量分数为单体量的2.5%,软硬单体质量比为1∶1,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质量分数为单体量的8%时,所得乳液涂膜以及该乳液配制的油墨在聚酯薄膜上均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水性。  相似文献   

6.
硅-丙共聚物微胶乳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平均粒径59.8 nm、粒径分布窄、固含量达42%的硅-丙微胶乳。考察了聚合温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功能性单体用量对乳液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FT-IR分析表明,丙烯酸酯和有机硅发生共聚;反应温度为80℃~85℃时,得到的乳液的乳胶粒较小,而胶膜的吸水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功能性单体M AA用量增加,胶膜吸水率增大;乳化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4%、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375%、M AA用量占单体质量的1%~2%时,乳液粒径最小;适量M AA的加入,可有效抑制反应过程中凝聚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自生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为主链,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共聚制备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预乳化时的相比、种子乳液的含量、反应保温时间、硬单体St与MMA的比例、功能单体用量以及软硬单体比例等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乳化油水比为1.8∶1、种子乳液质量为预乳化液的1/3、m(St)/m(MMA)=1∶5.5、AA占单体总量为3%时能得到稳定性好、粒径较小且分布较窄、胶膜吸水率低的乳液。通过拉伸测试、差示扫描量热、红外光谱及凝胶渗透色谱等方法,本实验发现随着软硬单体配比增加,乳胶膜的拉伸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逐渐下降,断裂伸长率逐渐提高。最终得到了粒径分布在114 nm~290 nm之间,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为1.679的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8.
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氟醇和乙烯基硅氧烷为原料合成的氟硅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进行乳液聚合制备氟硅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考察了乳液离心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通过TEM及AFM对乳胶粒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发现乳胶粒呈规整的球形结构,且分布较为均一;研究了氟硅单体、乳化剂及引发剂的用量对乳胶膜吸水率的影响;采用Wilhelmy方法测定了乳胶膜对水的接触角,结果表明乳胶膜对水的抗浸润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硅溶胶和丙烯酸酯单体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备纳米二氧化硅/丙烯酸酯复合高分子乳液。考察了聚合过程中硅溶胶量对于单体转化率和聚合物粒子粒径的影响,并用GPC、XPS表征所得的复合乳液。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硅的引入提高了聚合反应速率,增加聚合物的分子量并使分子量分布变窄;在复合乳液粒子中,二氧化硅主要以分散相分布在连续的丙烯酸酯相内部;复合乳液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不含二氧化硅的纯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  相似文献   

10.
以丙烯酸正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共聚单体制备了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搅拌速率、单体比例、乳化剂和引发剂用量对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搅拌速率为400 r/min,m(BA)∶m(MMA)=30∶70,OP-10和AIBI质量分别为单体质量的4.5%和1%时,制备的乳液及膜性能最佳。进一步研究了阳离子丙烯酸酯膜用作贴壁材料对微藻培养的影响,实验发现,培养10 d后膜材料保持完整,强度韧性较好,微藻在膜上附着生长迅速,其生长量与膜表面粗糙度、带电荷量等表面参数呈正相关。其研究结果为寻求和制备具有潜质的微藻培养贴壁材料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α-甲基丙烯酸和3-巯基己醇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了链转移剂单体α-甲基丙烯酸-3-巯基己酯(MMH)。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MMH存在下进行苯乙烯的常规自由基聚合反应。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三检测凝胶渗透色谱(TD-GPC)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链转移剂单体、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链转移剂单体MMH的纯度可以达95%以上,以MMH为支化单体,可以通过常规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支化聚苯乙烯,得到的支化聚苯乙烯不但具有相对较高的分子量和相对较窄的分子量分布(-Mw.MALLS=370300,-Mw/-Mn=6.9),而且具有较高的支化程度因而表现出较低的特性黏度(g′=0.427)。  相似文献   

12.
绿色乳化剂在丙烯酸酯类乳液聚合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聚丙烯酸醋类乳液,在聚合过程中以环保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A-102)、失水山梨醇油酸酯聚氧乙烯醚(Tween 80)替代传统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D)乳化剂,并探讨了不同乳化剂对聚合物乳液粘度、残单量、分子量、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  相似文献   

13.
水性室温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的流变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两种加料方法合成了含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功能单体的聚丙烯酸酯乳液,添加己二酰肼,获得单组分室温可固化乳液,并对两种乳液的流变性作了研究。研究发现,乳液的表观黏度(aη)、稠度系数(K)、零剪切黏度(0η)随DAAM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流动指数(n)则减小;两段均预乳化法的aη、K、0η均大于仅一段预乳化法。  相似文献   

14.
水性室温自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采用预乳化和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水性室温自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AACPA)。作为对比,合成了相应的常规聚丙烯酸酯乳液(CPA)。对两种乳液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形态结构,两种乳胶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及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对比。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室温下交联剂与功能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发生了交联反应;透射电镜(TEM)和动态激光光散射(DLS)表明,两种乳胶粒子均呈球状,但AACPA乳胶粒子的粒径更小,分布更窄。此外,相比于未交联的CPA膜,AACPA乳胶膜具有更高的Tg及更优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化学交联及物理缔合对聚丙烯酸增稠剂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类增稠剂,比较了交联型单体及疏水型共聚单体对聚合产物在水中粘度及耐电解质的影响。结果指出,一定量的交联型单体及疏水型长链单体都能明显增加粘度。疏水单体中甲基丙烯酸十六酯(HM)的影响大于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的影响。含疏水型长链单体的缔合型交联增稠剂比非缔合型交联增稠剂的性能更优良。此外,还研究了两种类型的聚合物浓度及反相剂对粘度的影响以及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  相似文献   

16.
在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讨论了相关的分子设计基础上,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高聚物,经后处理形成具有离子-偶极作用的离聚体系减阻剂.给出了构成离聚体系减阻剂单体的选择和合成方法,并对反应体积倍增与产物收率的工艺进行了实验分析;采用DAWN HELEOS 18角度激光光散射仪测试了离聚体系的流体力学半径...  相似文献   

17.
利用自主设计的微层共挤出设备,制备了具有交替微层结构的炭黑填充聚丙烯/聚丙烯(PPCB/PP)导电复合材料。PPCB层和PP层均为连续相,炭黑仅选择性分散在PPCB层内,形成一种特殊的双逾渗现象。电性能测试表明,微层共挤出技术可显著降低微层PPCB/PP复合材料的逾渗阈值和电阻率,其导电性能与材料层数相关。此外,微层共挤出方法能明显改善材料的韧性。  相似文献   

18.
聚吡咯的溶解性较差,为其光学性能研究带来了诸多困难.将吡咯类和苯甲醛类单体通过缩聚反应可制备出具有较好溶解性的聚吡咯甲烷发光材料.以吡咯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为原料,对苯二甲醛为支化单体,采用溶液共缩聚法制备了不同原料比的支化聚吡咯甲烷,并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支化聚吡咯甲烷的热稳定性较好,高于300℃后出现...  相似文献   

19.
以丙三醇与十一烯酸和油酸为原料,制备了聚(2-十一烯甘油酯)二羧酸钠和聚(2-油酸甘油酯)二羧酸钠两种阴离子型高分子沥青乳化剂。采用红外光谱、近红外和核磁对样品结构予以鉴定,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仪对其-Mn进行测定,分别进行硬水稳定性、拌合稳定度和其他国家标准的测试,并对它们的乳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物质为目标产物;-Mn分别为3200 g/mol和4100 g/mol;硬水稳定性分别为4级和3级;二者均为慢裂型沥青乳化剂;由于分子结构中亲水基含有大量氧原子,在乳化沥青中与水分子形成大量氢键使乳化沥青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