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碳化钼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MoO3为前体, CH4/H2为还原碳化气, 经程序升温还原碳化反应制备了Mo2C样品, 并用TG-DTA、XRD、BET、SEM、XPS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MoO3在CH4/H2气氛中的还原碳化历程为MoO3→MoO2→MoOxCy→Mo2C, 适宜的还原碳化温度为675℃. 实验条件下制得的碳化钼晶相为β-Mo2C, 表面呈现出形状规整、大小相对均一的片状颗粒, 平均粒径约3.9μm. 碳化钼表面有两种不同价态的钼原子, 分别归属于Mo--C 物种的Mo2+和Mo--O物种的Moδ+ , 以前者为主; 碳物种由四种不同价态的碳原子组成, 分别归属于C--Mo、C--C、C--H和C--O物种, 以前者为主. 随还原碳化反应温度的升高, 制备的碳化钼颗粒增大, 比表面积下降, C--C物种和C--H物种增加, 表面积炭增多. 由于积炭的覆盖和保护作用, 碳化钼表面的Mo原子主要以Mo2+ 的Mo--C物种存在, 只有少部分被氧钝化.  相似文献   

2.
纳米BaTiO3的制备及其负载Ni基催化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BaTiO3,用纳米BaTiO3粉体作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出Ni/BaTiO3催化剂,并将其用于CO2重整CH4制合成气反应,纳米BaTiO3粉体粒径为25~60nm,颗粒外貌近似球形,其最佳制备条件为:水解用水量10mL,混合溶液pH=4~5,凝胶化温度343K,973K下煅烧处理,在反应温度为1073K,空速12000mL/(h·g·cat)下,Ni/BaTiO3催化剂可使重整反应的CH4和CO2转化率分别达到94.4%和93.3%。  相似文献   

3.
钙钛磷酸盐微晶玻璃的过析晶作用及其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Na2O-20TiO2-32P2O5-43CaO系统玻璃在690℃核化和730℃晶体生长的热处理后,可以得到CaTi_4(PO4)6和Ca3(PO4)2两种晶相,经酸滤去Ca3(PO4)2相后,可获得主晶相为CaTi4(PO4)6的多孔微晶玻璃.本文介绍了一种扩大孔径的方法,在该组成玻璃微晶化后及酸滤析之前,在更高的温度880℃下作过析晶处理,此两析晶相能自发地进行固相反应,生成TiO2和Ca2P2O7,后者容易被酸滤析,使得更多的钙和磷自微晶玻璃体中被酸溶出,从而增大了多孔微晶玻璃的孔径.本文还应用热力学第一近似方程,对过析晶过程中的固相反应的自由焓变化作了估算,其数值为-1394kJ/mol,说明在过析晶温度下,固相反应能自发地进行,试样在过析晶前后的XRD物相分析的结果验证了此固相反应机理.本文还利用Johnson-Avirami-Mehl公式对析晶的动力学参数作了近似估算.其析晶活化能为584.7kJ/mol,晶化指数为3.2,说明试样的析晶是以整体析晶的方式进行.此计算的结果也符合试样形貌的SEM观察,即过析晶过程使得整体微晶玻璃的孔径增大.  相似文献   

4.
微孔二氧化硅膜的制备、氢气分离以及水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Υ-Al2O3/α-Al2O3多孔支撑体上合成了微孔二氧化硅膜,并用IR、TG、FESEM、N2吸附以及气体渗透等手段对二氧化硅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时H2的渗透率达到2.3×10-7mol·m-2·Pa-1·s-1,H2/CO2的分离系数为8.0,然而当二氧化硅膜长期暴露于潮湿环境时,由于水气与孔表面羟基相互作用引起二氧化硅膜孔结构的崩溃,最终导致H2渗透率和H2/CO2分离系数剧烈下降.  相似文献   

5.
KDP晶体包裹体的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显微拉曼光谱对KDP晶体包裹体研究发现,相邻锥扇界附近的球形溶液包裹体串只有水溶液,而柱面扩展包藏和含高密度散射颗粒的KDP晶体都存在CO2和H2S等杂质分子.我们推断,柱、锥面包裹体成分的不同与晶体不同面的生长特征有关,CO2等杂质气体分子的存在是柱面包裹体和散射颗粒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微波酸消解α-Al2O3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MARS-5微波高压消解系统采用HCI或HNO3成功地溶解了α-Al2O3样品,指出当溶剂温度上升至240℃时,HCI或HNO_3对α-Al2O3样品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当溶剂量固定时,样品量的大小与溶样时间大致成正比关系. Al2O3样品中α相比率越高,消解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7.
酸对合成二氧化钛介孔材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硫酸和乙酸为酸度调节试剂,采用Sol-Gel过程和水热处理结合,在没有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作模板剂的条件下,通过钛酸丁酯(TBOT)在酸性体系中的控制水解和自组装制备TiO2介孔材料.产物采用XRD、N2吸附-脱附等温线、TG-DSC进行分析表征.通过选择酸的种类和控制酸的浓度,添加配位抑制剂TEA减缓Ti的水解速率,可合成介孔纯TiO2材料.使用硫酸(H2SO4∶TBOT=1∶1,摩尔比)和TEA制备出比表面积为176m2/g,孔容为0.222cm3/g,平均孔径约5nm,孔径分布窄,热稳定性较好的TiO2介孔材料.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新型的陶瓷先驱 体混杂聚硼硅氮烷(H-PBSZ), 分析了其结构, 并采用TG-DTA、FT-IR、XRD以及SEM等分析手段对其裂解过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H-PBSZ结构中含有B-N、Si-N、B-H、N-H、Si-H等化学键, 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 含氢键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最终得到BN和Si3N4的混合物. 在裂解过程中, 失重主要发生在100~400℃之间, 陶瓷产率约为83wt%. 裂解产物的结晶程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强, 800℃的产物基本上为无定形态, 微观形貌主要以球形颗粒为主; 1600℃的产物则已经晶化, 可以观察到层片状结构的h-BN及少量的α-Si3N4晶粒.  相似文献   

9.
憎水二氧化硅膜的制备、表征及水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代替部分正硅酸乙酯(TEOS)作为前驱物,通过共水解缩聚反应可制得甲基修饰的二氧化硅膜.通过TGA、FTIR以及气体渗透等测试手段对甲基修饰的SiO2膜进行研究,发现随着MTES/TEOS摩尔比例的增大,二氧化硅膜的憎水性能逐渐增强,当MTES/TEOS达到0.8时,二氧化硅膜的孔表面几乎不再吸附水气.氢气在MTES/TEOS为1的支撑体二氧化硅膜的输运受温度的控制,200℃时H2的渗透率达到6.0×10-7mol·m-2.Pa-1·s-1,H2/CO2分离系数达到6.0,于200℃以及水蒸气压力为3564Pa的环境中陈化近110h后H2渗透率基本保持不变,H2/CO2分离系数有所增大,说明经过甲基修饰的二氧化硅膜比纯二氧化硅膜具有更好的水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Zeta电位、粘度、沉降等测试,研究了添加剂含量、pH值、固含量和球磨时间对ZnO-Al2O3混合粉体水基悬浮液的稳定性、流动性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H值为9左右,聚丙烯酸添加质量分数为0.20%时,悬浮液粘度最低、稳定性最好.可制得固相体积分数55%的悬浮液.聚乙二醇添加量的增加,使悬浮液粘度增大、稳定性下降.该实验条件下,球磨时间以40h为佳.  相似文献   

11.
两种重要形貌的碳酸钙的可控合成及生长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碳化法,在改进了气体分布器的自制鼓泡搅拌釜中,以MgCl2和ZnSO4为晶型控制剂制备了不同形貌的碳酸钙。主要讨论了晶型控制剂、碳化温度、CO2流速等因素对碳酸钙形貌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自的生长机理。产品用SEM、XRD进行形貌观察和晶型分析,结果显示当以MgCl2作为晶型控制剂时,需在高温、低CO2流速的条件下才能制备出结晶度好、文石相含量高的针状碳酸钙;而当采用ZnSO4作为晶型控制剂时,需在低温、高CO2流速条件下才能制备出单一方解石相的立方状纳米级碳酸钙。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针状碳酸钙的粒径为0.5~2μm,长径比为10~20;制备的立方状碳酸钙的粒径为30~80nm。  相似文献   

12.
CaCO3/SiO2复合粒子涂层的表面结构及其疏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机械高速搅拌法制备了具有草莓结构的CaCO3/SiO2复合粒子,并对其进行了表面修饰改性.利用聚硅氧烷的自组装功能,将制备的复合粒子与硅氧烷一起制备了具有“荷叶效应”的超疏水涂层,静态水接触角达169°,滚动角约为2°.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涂层的表面微观形貌,发现该涂层具有微米-纳米相结合的双层粗糙结构.微米凸起的粒径在2~3μm左右,纳米凸起的粒径约为200nm左右,与荷叶具有类似的结构排布方式.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和接触角的测试,探讨了表面微观结构、涂层粗糙度和涂层疏水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复合粒子构成的非均相界面的水接触角符合Cassie模型.复合粒子赋予涂层的双微观粗糙结构与自组装成膜硅氧烷的低表面能的协同效应,使涂层具有了优良的超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13.
应用TG、DTA、IR、XRD和CO-TPD等技术对用。cellulose吸附法合成La0.8Sr0.2CoO3(LSCO)粉体的过程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制备过程中cellulose首先起着一种金属离子吸附剂的作用.在焙烧的前期阶段,cellulose先被部分氧化而在其骨架上出现了羧酸基团,并与金属离子发生螫合形成螯合离子.优化条件下,在低温合成了纯相LSCO粉体.然而若焙烧过程中产生的CO不能及时地排出,会导致体相中碳酸盐的形成,从而需要高于800℃的再焙烧才能获得纯相的LSCO粉体.  相似文献   

14.
液相法合成针状镁铝水滑石纳米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合成条件(原料种类、加料次序、NaOH浓度和合成温度)对液相法制备镁铝水滑石试样的相组成的影响.以MgCl2为镁源、NaAlO2为铝源、NaCO3和NaOH为沉淀剂,在常压下采用液相法制备了长度约100nm、直径约10nm的Mg6Al2(OH)16CO3-4H2O针状纳米晶体.并且发现:可溶性原料的选取、最后加入MgCl2的加料次序、>45℃的合成温度和保证反应溶液的pH>12,是瞬间生成镁铝水滑石纳米晶的充分必要条件.提出镁铝水滑石纳米晶核形成的过程是:均匀分布于溶液中的Al13(OH)327+迅速吸附于带羟基OH-的无定型态的Mg(OH)2表面,并进行Al3+扩散,为平衡电价,CO32-也扩散进入Mg(OH)2,从而在瞬间完成镁铝水滑石晶核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卤化银多晶光纤传输CO2激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高真空熔炼、反应气氛下区域融熔和高真空石英安瓿内单晶生长等特殊工艺方法对卤化银原料进行提纯,并用热挤压成型方法制得卤化银光纤.本文研究了卤化银原料的提纯和光纤成型工艺对损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提纯次数可降低卤化银光纤预制棒的吸收系数.通过合理控制工艺参数,提纯后的卤化银原料制成的光纤预制棒,经CO激光量热计法测量在10.6μm处的吸收系数<5×10-4cm-1,热挤压成型的光纤在10.6μm处的损耗为0.3~0.5dB/m,直径φ10mm、长度1.64m的光纤可传输CO激光功率>20W.  相似文献   

16.
高纯原料的制备是制造高品质光纤最重要的环节,本文采用氯气氛下水平区熔法生长单晶的提纯方法对卤化银原料进行超提纯.区域熔融提纯后的卤化银原料红外吸收光谱测量显示在800~4000cm-1范围内吸收随波长的增加而降低.经CO2激光量热计法测量提纯后的卤化银原料在10.6μm处的吸收系数为5×10-4Cm-1,较提纯前降低两个数量级,制成的光纤传输损耗03~0.5dB/m  相似文献   

17.
采用Bi(OH)3原料和KOH矿化剂,在120~220℃和0.5~10h的水热条件下,制备出单斜结构的α-Bi2O3;研究了原料种类、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Bi2O3粉体形貌的影响,获得了分散性好、无团聚、长度4~70μm和长径比5~16的Bi2O3晶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