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MD结构的H∞优化控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栋栋  俞启浩 《工程力学》1997,(A01):564-569
西方在AMD结构主动控制系统中应用H∞优化控制理论,使闭环庆结构第一自振频率附近范围达到优化控制,因而优于LQG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层钢结构地震反应控制的MTLD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高层钢结构MTLD地震反应控制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建立了结 构-MTLD系统的动力方程。根据导出的结构-MTLD系统动力放大系数计算公式,通过数值分 析,研究了MTLD系统各设计参数之间的关系,给出了MTLD系统最优设计参数。给出了 MTLD系统优化设计步骤和结构-MTLD抗震设计具体方法。最后给出了30层钢结构MTLD 地震反应控制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南京电视塔这个工程实例,系统地介绍了悬吊TMD(TunedMassDamper)对高柔结构脉动风振反应半主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计算方法。文中,在建立悬吊TMD和结构受控响应运动方程的基础上,应用随机振动和等价线性化的方法得到了TMD装置中环型质量MT,弹簧刚度KT和阻尼器参数CT的求取方法。同时,根据可调阻尼器所产生的半主动阻尼力应尽量接近最优主动控制力的原理,得到了可调阻尼器阀门阻尼系数的调整公式。依据上述结果,在设计了悬吊TMD参数的基础上,对悬吊TMD对南京电视塔的风振控制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悬吊TMD对高柔电视塔风振反应的半主动控制有很好的效果,它使太空舱的风振加速度响应减小了38%。  相似文献   

4.
动态有限元模型修正中灵敏度分析的迭代LANCZOS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提出了特征向量导数计算的选代Lanczos方法,与截断Lanczos方法相比,大大提高了灵敏度分析的效率。文中给出了FORK和3D—FRAME两种结构为实例的计算机仿真,证明本方法不仅能充分保证精度,而且提高了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5.
报导了采用全MOCVD生长的1.55μm的单片集成DFB=LD/EA组件的 在DWDM系统上的传输测试结果,出纤功率Pf≥2.5mW@If=75mA,边模抑制比SMSR〉35dB,调制器反向偏压为2.5V时的消光比为14dB,该发射模块在2.5Gb/sDWDM系统上进行了传输试验,传输240Km后无误码,其通道代价≤1dB@BER=10^-12。  相似文献   

6.
高层钢结构MIMD地震反应控制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数值分析,得出了MIMD系统最优设计参数。提出了MIMD系统优化设计步骤和结构-MIMD系统抗震设计方法。设计算例说明了本文方法的应用及MIMD对结构地震反应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地震激励下高层建筑TLD控制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森林  李忠献 《工程力学》1997,(A03):124-131
本文研究了地震激励下高层建筑多重TLD的控制方法及其参数的优化,首先,阐述了TLD系统的工作原理和MTLDs(即多重TLD)系统的参数;其次给出了单自由度结构MTLDs体系的运动方程;分析了MTLDs系统的参数对结构反应的影响以及参数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地震激励,研究了MTLDs系统对多层体地震反应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CIM-OSA中集成基础结构应用服务器在建模设计和运行阶段功能的研究,建立了应用服务器原型系统。基于《CIM-OSA部分通用参考模型》(1.0版)中关于需求定义层功能视图的建模描述,具体实现了应用服务器在建模设计阶段的仿真功能,以此验证企业功能视图模型建立的合理性,从而为其它视图的生成和专用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该原型系统是在WINDOWS3.0环境下,利用SDK和MicrosoftC语言以及DEST1.0专家系统工具开发的。最后给出了车间自动化领域的一个经营过程的仿真实例。  相似文献   

9.
李春祥 《工程力学》1998,(A03):175-179
本文研究了非线性结构振动及其控制系统的ARMA模型的建立问题,对结构施行等效性化处理,结状态变量的观测,仅测量结构的前几个位移,将随机激励和观测噪声等维化处理后,建立了等效结构振动及其控制系统的多维ARMA模型,最后可得到结构受风与地震作用下的ARMA模型和模态分析的ARMA模型。  相似文献   

10.
报导了最新开发的MOCVD热力学分析软件-MOCVDTA,它是一个采用目前比较 VCS算法对MOCVD的稳态系统进行单参数及双参数分析的软件。介绍了其功能,特点,使用方法以及适用条件,并且以As-H系统及Ga-As-C-H系统为例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很好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1.
结构—MTMD系统的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李春祥  熊学玉 《振动与冲击》1999,18(4):50-54,21
对受在底加速度激励时结构-MTMD系统动力特性进行了探讨。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MTMD系统各设计参数之间的关系,给出了MTMD系统最优参数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现有微机参数化机械设计CAD系统入手,指出了该类系统在进行的所谓参数化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推出了一项的参数化CAD系统的设计技术-基于Windows应用间动态数据交换DDE技术的参数化机械设计CAD系统开发软件技术,文中阐述了基于DDE技术的参数化CAD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和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主动变刚度/阻尼系统的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主动变刚度/阻尼(AVSD)控制系统的理论模型,分析这一半主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变结构控制理论(VSC)推导了AVSD控制系统全状态输出反馈控制律,还从实际工作应用出发,提出了一种只需观测系统部分状态的直接输出反馈的开关控制律。  相似文献   

14.
李宏男  王苏岩 《工程力学》1997,(A03):136-140
本文研究了高层建筑利用TMD(TunedMassDamper)减小地震反应问题,首次提出了利用TMD减小高层建筑多个振型反应的方法,文中给出一具有不同布置方式的TMD-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力学模型及振动方程,利用振动叠加法探讨不同的TMD布置方式对高层建筑减震效果的影响,给出了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参考意义结果。  相似文献   

15.
结构主动控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季  宋根由 《工程力学》1996,(A01):543-547
结构主动控制是结构振动控制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方式,属土木工程中的高科技领域,目前国内外对结构主动控制理论和算法已有一些研究,其试验研究很少,美国国家Buffalo地震工程研究中心T.T.Soong教授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结构主动控制试验,本试验是我国第一个结构主动控制试验。本文针对五层钢框架(1:4)模型设计建立了主动质量阻尼(AMD)主动控制系统,成功地完成了AMD主动控制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16.
PET/HDPE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IR、SEM、DSC和力学测试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熔融接枝高密度聚乙烯(HDPE-g-MA)和界面改性剂(IM)对PET/HDPE共混物形态结构、界面偶联状况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在明,HDPE-g-MA改善了PET与HDPE的相容性,使HDPE较均匀地分散在PET基体中,但并未检测到PET/HDPE-g-MA界面有化学反应发生。界面改性剂的作用在于,一方面通过提高PET基体的粘度,并接近HDPE相的粘度而使分散相细化;另一方面通过与HDPE-g-MA和PET的偶联反应而增强了PET/HDPE-g-MA界面粘结,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共混物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Formaster-F热膨胀仪测定了4Cr3Mo2NiVNb热作模具钢等温转变曲线,并与HD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HD钢相比,HD2钢的Acl,Ms下降,C曲线右移。该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合金的价电子结构所引起。  相似文献   

18.
曲线测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联合CAD、CMM两种技术手段解决曲线测量问题的一种途径-用ACAD设计曲线并将曲线分割成等分点,使用Autolisp语言对分割后的曲线生成名义数据文件,然后使用CMM测量实际曲线并依据名义数据对实际曲线进行误差评价。文中给出了具体操作方法及部分源程序。  相似文献   

19.
PU软段结构对PU/PMMA IPN中两组分相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同步法合成了4种聚氨酯/聚甲基两烯酸甲酯互穿聚合物网络/(PU/PMMA IPN)利用DDC、TEM和动态力学谱(DMS)等手段综合研究了IPN中两组分的相容性和相态结构,用基团贡献加和方法计算了各种PU和PMMA的溶度参数δ,结合PU软段链结构讨论了各种IPNK呈现不同相容性和相态结构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采用TEM,EDS,HREM等测试手段,对液体压力浸渗法制备的Al2O3-SiO2(sf)/ZL109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以及界面反应机理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多晶Al2O3-SiO2纤维和基体金属在复合材料的高温制备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尖晶石MgAl2O4;MgAl2O4沿复合材料界面呈颗粒状分布,形成了非连续分布的反应结果型界面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