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朱天媛  刘江  郭渲  任维 《声学技术》2022,41(5):742-750
城市森林公园是具有生态与社会效益的重要城市绿地空间,其声景品质是影响游客游览体验的重要因素。研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公众声景感知数据,探究森林公园不同功能区中声景感知特征及差异性,并揭示游客社会、人口、行为学特征以及鸟鸣声、风吹树叶声、谈话声与交通声等4种典型声源对总体声景感知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鸟鸣声在森林景观区具有更高的声源优势度与和谐度,且在不同功能区对比中差异性最为显著;声景愉悦度在各功能区对比中表现为更显著的差异性;游客年龄、职业、教育背景以及游览频率对声源与声景总体感知影响更为明显,且鸟叫声感知受其影响最为明显,而交通声最不明显;鸟鸣声对声景愉悦度以及丰富度的积极影响最为显著,而交通声对其负面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提升不同功能区的声景品质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城市森林公园声源优化控制策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植物景观是城市公园设计的重要内容,是游客游览体验的重要媒介。通过对福州市 5个城市公园的实地调研和公众问卷调查,探究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下游客声景感知的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下,对音乐声、广播声和交通声的优势度与和谐度感知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镶嵌式和疏林式两种配置模式之间的差异最为明显。阶梯式和镶嵌式植物配置模式下,总体声景感知的愉悦度和丰富度评价较高,而疏林式最低,且受声源感知影响最为明显。音乐声感知特征、植物景观色彩度与植物群落围合度对总体声景感知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从植物景观配置角度为提升城市公园声景品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龙井村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主客观分析法对龙井村进行声景观评价并探寻其影响因素。首先对龙井村的12个点位的连续A声级测量,结果发现有8处点位平均声级过大不符合标准。然后以龙井村的游客作为调查对象,在龙井村中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目的是研究游客对龙井村声景观的主观感受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发现环境的平均声级与满意度和舒适度相关,而游客的社会特征中性别、年龄、学历及居住区域与声景观评价显著相关,而游客的居住类型及茶叶爱好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海水声是滨海空间声环境的一大特色。将滨海空间按景观构成要素分为自然类?人工类?半自然半人工类三类,各自选取典型样本进行主客观声环境的调研。通过声环境的三个感知维度(安静度?舒适度?协调度)间的关系、感知维度与声压级间的关系、感知维度与空间类型的关系,探讨滨海空间海水声感知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安静度?舒适度?协调度中,舒适度的评价最稳定,且与安静度?协调度的相关性较强;不同于其他水声,海水声具有特殊性,各个感知维度均和声压级无显著相关;不同的滨海空间类型的声环境感知存在差异,其中以自然风貌为主的滨海空间在感知评价上具有较大的优势。该研究可为滨海空间的景观规划设计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了能快速地了解湿地公园客观声环境对人主观喜好度的影响,运用声漫步实验获取如意湖湿地公园区域内声压级数据以及声景喜好度主观评分,以测点主导音为声景类型的划分依据,选择11类函数进行声压级与声景喜好度评分拟合,采用均方根误差、卡方、赤池信息量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检验模型的精度,叠加各类声景的喜好度拟合模型,构建湿地公园声景喜好度评价(Soundscape Preference Evaluation of Wetland Park, ESPWP)模型,同时通过拟合优度进行模型精度检验。结果显示:声压级与三类声景的喜好度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生物声与地球声的喜好度评分均值显著高于人工声,人工声声压级显著高于地球声和生物声(P<0.05);各声景的喜好度拟合模型中,地球声、生物声均相对倾向于二次曲线函数模型、人工声倾向于逆函数模型,拟合优度分别为0.90、0.81、0.87;地球声、生物声声压级的阈值为43~45 dB(A),人工声随着声压级增大,喜好度评分降低。ESP-WP模型的模型精度检测值R2=0.73为高性能模型,可以便捷、快速地将声压级转化为人对于声景喜好度主观评价值,为湿地公园声景观的优化和提升提供参考思路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刘祎平  赵兵 《声学技术》2019,38(6):657-664
为了考察中国游客对森林声景的喜好特征,对森林景观规划设计与旅游管理提供指导,通过设计与发放Likert量表与语义细分量表,结合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就中国游客对于森林环境中单一声源与整体声环境的偏好特征进行分类统计。研究发现,在森林环境中,自然声的整体喜好度最高,交通声最低,但针对具体的声源有不同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此外,选取20组语义评价指标对森林声环境进行7级尺度评价,发现影响森林声环境喜好的4个主要因子为休闲娱乐、空间特性、声音的音质与动态以及环境知觉。所提取的主导因子对全部指标参量的覆盖率为61.054%,结果较为理想。因此在森林景观规划设计中,需突出游客评价值较高的声源,同时重点关注对森林声环境主观感知评价起主导作用的因子,进而实现降维和简化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拓展声波团聚机理,对声波团聚过程中的声流与声涡作用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利用声流测试系统,发现在0~1 kHz低频与5 kHz高频时,团聚室内声流现象较为明显;并通过可视化测试,在7 kHz高频时观察到明显的漩涡。结果表明,流场中的声流与声涡对颗粒团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声流或声涡越强,团聚效果越好。在0~1 kHz低频与5 kHz高频时,声流产生的切应力带动气溶胶颗粒发生碰撞团聚;高频时声涡力矩较大,其产生的轨道角动量带动粒子发生圆周和自旋运动;当声压级大于132 dB时,声涡团聚开始发挥作用,与声流一起促进颗粒团聚,且声压级越大团聚效果越强;与波节相比,波腹处的声流速度更大,声涡现象更明显,团聚效果也更好。  相似文献   

8.
孙康  梁兴雨  温永慧 《声学技术》2014,33(6):526-530
交通噪声是城市主要噪声源之一,在解读了原始声景研究范畴与研究内容后,通过对道路交通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交通声景的概念,并从人、声音、环境三个角度阐述了交通声景的研究内容。通过对交通声景与建筑声景研究对象、调节手段进行比较后,对交通声景的特点进行了解析。交通声景的设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建立一个恰当的交通声景评价体系需要大量的分析与积累。  相似文献   

9.
自然界中存在着的各种各样的声音构成自然声景,人类的介入使得自然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社会声景,所有这些组成一个庞大的声景社会,但是自然声景与社会声景等诸多要素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其矛盾该如何解决?人们对声品质进行评价,也只是仅仅针对某些具体的声音事件,就整个声景而言,什么样的状态才是一个处于良性循环的声景社会?声景所追求的难道就是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么?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声音的意象设计概念.  相似文献   

10.
刘宇峰  史晓峰 《声学技术》2020,39(6):728-735
以平遥古城为例,对古城内四个不同性质功能区的声环境展开实地测量和主观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县衙博物馆和明清街声环境明显超出了我国现行声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历史文化表演声是古城特有的声源构成之一,与自然声最受人们喜爱。基于语义差别法对古城声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古城声环境的主要因子包括精神属性(舒适度)、社会属性(趣味性)和物理属性(动态性、强度、丰富度)。其中,趣味性、强度和丰富度在一天内均呈现出逐渐升高趋势,与其他声环境相比,古城声环境丰富度更高,且兼具趣味性与动态性。最后就古城声景现状提出一些改善建议,或可为古城类声景营造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玫  康健 《声学技术》2006,25(6):523-532
本文通过一系列问卷调查, 运用语义细分法, 对两个在英国谢菲尔德、两个在中国北京的四个城市公共开敞空间进行了比较研究, 旨在找出城市公共开敞空间中声景的决定因子。研究发现, 尽管城市公共开敞空间中的声景评价很复杂, 但仍有四个主要的决定性因子: 放松、交流、空间性和动态性。这四个因子在中英的案例中很相似, 不过就因子的顺序及各因子所包含的评价指标而言, 两国之间尚有一定差异。有趣的是, 这些因子涵盖了设计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声学的主要层面: 功能( 放松和交流) 、空间和时间。不过, 这四个因子仅覆盖了总变量的约 50-60%, 由此显示了城市公共开敞空间中声景的复杂特点。对不同季节及不同广场的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 上述四个决定因子仍然明显。另外, 从对英国和中国广场的声景评价中均可看出, 即使人们在公共开敞空间中感到很吵闹, 而声舒适程度仍然可能较高, 除非广场由高声级的、令人不快的声音所主导, 例如交通噪声。  相似文献   

12.
王军强 《声学技术》2023,42(1):57-61
住宅声学性能将在心理、生理和社会上影响住户,声学舒适性是高要求敏感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考虑因素。文章对比分析了中国和欧美等国家隔声指标和要求的差异,发现国内住宅空气声隔声指标比国外的指标要求低4~10 dB;楼板撞击声压级比国外的要求高3~25 dB,最大偏差达到-25 dB。考虑到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居住密度和容积率的不断增大,以及多高层居住建筑的大量应用,以预期满意度50%~67%为目标,建议住宅声学设计标准在现有的标准和规范基础上提高5 dB左右,以期改善住宅的声学品质和住户的声学满意度,而后期开展相应的声学社会调查,改善居住声学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陆晶  陈克安  马晓洁 《声学技术》2008,27(6):854-858
介绍了声景观评价量,分析目前国内外声景观研究现状,并以西安市典型公共场所声景观调查为基础,总结出城市公共场所主要声因素以及影响声景观评价的主、客观因素。通过对不同地点及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声景观调查,总结出季节、时间以及场所等因素对声景观评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声景观评价的依赖因素及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人车混行城市隧道内机动车噪声对行人的影响,文章在洞山隧道内部、口部、外部等间距布置8个测点,利用RTA840双通道实时分析仪测试了20min内的交通噪声等效声压级、频谱和车辆从行人旁边经过时3s内的交通噪声瞬时声压级、频谱。测得:(1) 隧道内部的交通噪声等效声压级为82dB(A),比隧道外等效声压级高10dB(A)。(2) 隧道外部、口部、内部的交通噪声频谱曲线特征相同,在20~2 000Hz范围内声压级较高且呈“M”形。(3) 当车辆在隧道内部从行人旁通过时,交通噪声瞬时声压级达到86dB(A);瞬时噪声频谱相比于背景噪声频谱在20~8 000Hz频段范围内声压级均有明显增大。最后结合测试结果和洞山隧道实际从吸声、隔声、管理三方面总结隧道内声环境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城市高密度发展背景下,很多中国公共空间临交通干道布置,交通噪声严重影响空间品质。侧重感知体验提升的声景营造逐渐形成共识,声景情感维度成为重要评价参量。以大连市中山公园为样本,将其划分为临干道区域和内部区域,依据ISO 12913完成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研究表明,与欧洲的研究不同,中国典型公共空间的声景情感维度依次是“事件感”“愉悦感”。临干道区域的声景情感偏于“事件感强”“不愉悦”,内部区域则偏于“事件感强”“相对愉悦”。ISO声景情感维度与传统的声压级指标之间存在较弱的相关性,说明两者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声环境特征。二者的结合,可更科学地评价城市公共空间声环境。文中的研究可为临干道公共空间的优化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