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索中药溶液环境对小分子药效成分超滤膜过程的影响及其机理,采用系统模拟的方法,探讨黄连解毒汤中的主要药效成分小檗碱在小分子模拟溶液(模拟溶液A)、小分子+高分子模拟溶液(模拟溶液B)及复方药液中透过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形成原因.以超滤过程中相对通量变化、小分子物质吸附率、高分子物质的去除率及吸附率为指标,同时测定过程中药液的粒径分布变化、膜阻力分布以及膜表面的电镜扫描(SEM),研究小檗碱在不同溶液环境中的超滤行为,从而探究其透过率差异的形成原因.结果发现,小檗碱在模拟溶液A、模拟溶液B及复方药液中的透过率分别为:(104.68±3.16)%、(86.61±6.13)%、(82.06±6.07)%,吸附率依次为:0%、(1.46±1.09)%、(3.16±1.95)%,对于模拟溶液B和复方药液,蛋白质和果胶的去除率及吸附率无明显差别,淀粉的去除率及吸附率分别为:(68.57±15.65)%、(39.01±3.42)%、(2.8±2.01)%、(17.09±4.22)%,两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由于各药液中物质的颗粒大小及稳定性不同,膜相对通量、粒径分布、阻力分布及SEM均有所差别.对于RC5K超滤膜,影响小檗碱透过率的关键因素是高分子物质,且与其种类、颗粒大小及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无机陶瓷膜分离技术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战略的重中之重 ,其本质是寻找一种可以发挥综合药理作用的特殊的化学药物整体 ,以煎服的汤剂为主的中药剂型表现了水溶性成分的重要性 .无机陶瓷膜技术因其耐高温、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 ,可在基本保持水提取这一传统工艺的基础上 ,依据中药有效成分的分子量特征 ,对中药及其复方进行“集群筛选” ,既符合中医药理论的核心“整体观念” ,又与当今药学学科前沿“天然组合化学库”研究思路不谋而合 .  相似文献   

3.
王建华  方俊 《材料导报》2008,22(5):35-38
膜分离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分离技术,日益在中药研究中受到青睐.综述了几种常用的膜材料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不同材质膜的不同特性,指明选择膜时应考虑截留分子量和材质两方面,特别是不同材质的抗污染能力及植物不同成分、不同部位等对分离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指出应用膜分离处理中药药液时应注意预处理、考察工艺参数及膜清洗等技术要点.随着新型膜材料的研究和开发,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研究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中药复方小檗碱水溶液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分子药效物质与水分子的共存状态及相互作用.使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溶液结构的分子动力学仿真,并借助LM10纳米颗粒分析仪,将实验结果与理论数值相互联系进行推理.结果表明,发现小檗碱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纳米颗粒,获得了小檗碱溶液的"溶液结构"计算机模拟图,并分析了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相互作用的构成,水分子对于小檗碱表现出相互吸引的作用,并存在极值现象.一般而言,只有小檗碱周围的50~100个水分子才会有相互作用.对应用膜技术对中药提取液进行浓缩的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探讨预处理对中药模拟溶液膜过滤过程的影响.通过不同的预处理,以淀粉模拟体系为研究对象,以膜通量、淀粉截留率和指标性成分的转移率为考察因素,通过对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结果的分析比较,确定出最佳的膜前预处理条件.结果表明,调节pH=9时膜通量最大,而且淀粉去除率较高,指标性成分的转移率相对也较高,为最佳预处理方法.通过对淀粉模拟体系预处理后膜过程的研究,对于淀粉类物质膜污染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徐铜文教授研究团队与合作单位完成的"均相离子膜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围绕均相离子膜绿色化、低成本化生产和工业化应用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明了多硅共聚物离子膜制备技术、溴化-胺化离子膜制备技术、无溶剂原位聚合离子膜制备技术及板式(电)渗析膜组件制备技术;实现离子膜的高性能化和系列化开发;避免传统离子膜制备中氯甲醚、氯磺酸和大量溶剂的使用;形成具有  相似文献   

7.
以聚醚砜(PES)为材料通过水蒸汽辅助法制备蜂窝状多孔膜,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膜表面形貌特征.研究溶剂、铸膜液浓度和湿度等因素对形成多孔膜结构的影响,通过控制铸膜液浓度、湿度等因素来控制膜的表面形貌及其所成蜂窝状孔的大小.实验结果表明,高湿度环境和具有一定浓度的聚合物溶液是制备蜂窝状多孔膜的必要条件;溶剂的挥发性是形成规整蜂窝状孔结构的关键因素,形成蜂窝状多孔膜的最佳条件为溶剂CH_2Cl_2,相对湿度93.5%,铸膜液中PES质量分数为2%,注射量为60μL.  相似文献   

8.
采用乳化液膜法对含H2S的乙二醇溶液进行脱硫研究.膜相由膜溶剂煤油、表面活性剂、流动载体乙二胺、膜稳定剂液体石蜡组成;内相试剂为NaOH.考察了传质时间、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浓度、流动载体浓度、内相NaOH浓度、膜溶剂与内相试剂之比、乳化液与外相溶液之比、乙二醇溶液的初始硫含量以及传质搅拌速率对H2S脱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乳化液膜法用于含硫乙二醇溶液的脱硫是可行的,H2S脱除率可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9.
对聚砜(PSf)-二甲基乙酰胺(DMAc)-醇类非溶剂构成的制膜体系的热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计算出这些体系的双结点线,并用这些醇类非溶剂通过光散射法进行浊点滴定实验,浊点曲线与双结点线基本重合,验证了双结点线的计算结果.计算和实验结果均证实,不同的醇类非溶剂对PSf-DMAc溶液的沉淀能力依次为:水>丙三醇>1,2-丙二醇>乙醇>异丙醇>异丁醇>异戊醇;同时,以水及IBA作非溶剂为例,观察了所得膜的截面结构及性能:随非溶剂沉淀能力增强,膜由皮层较厚而致密的结构逐渐转变为皮层较薄的典型非对称膜结构;膜的通透率更高,选择性更低.所得膜结构和性能对双结点线和浊点实验得到的结果进行了验证.这些研究对不同组成的聚合物溶液实际成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溶剂条件下,以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膜材料,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一系列的聚乙烯丙烯酸(EAA)共混的改性PVDF膜,并通过测定改性PVDF膜的形态结构、接触角、机械强度以及蛋白质静态吸附量,考察了溶剂的种类及添加剂的加入对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AA的加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膜的亲水性及疏油性,以DMAc作为溶剂所制备的共混改性膜具有较优的亲水疏油性能.与未改性膜相比,改性膜过滤BSA溶液和SA溶液相对通量衰减率降低,通量恢复率上升,膜的抗污染性能得到提高.其中过滤BSA溶液时的通量恢复率达100%,不可逆污染指数为0.  相似文献   

11.
从天然产物创制新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展望了从天然产物中创制新药的发展趋势。单味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重点将转向瞄准质控的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进入21世纪,中国天然药物研究要在国际上占有重要位置,突破口便是中药复方现代化,其关键之一便是化学(有效)成分研究。从中草药中发现有效成分或先导物必须采用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融为一体的机制,采用高通量筛选,目标就是寻找有效成分或先导物进而创制新药。长短结合,正确处理知识创新和新药开发的关系。知识创新须体现在创制新药的应用基础研究中,是产生巨大效益的理论基础;短程开发是知识累积水平的体现,是科研经费的必要补充和保证。改革传统天然产物化学研究模式,实施以当代最先进大型谱仪为先导的天然产物研究战略。  相似文献   

12.
陶瓷膜澄清生地黄提取液的膜污染和清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陶瓷膜澄清生地黄提取液,通过阻力分析法,比较了Al2O3和ZrO2膜的抗污染性能;采用红外光谱仪(IR)、等离子发射光谱(ICP)、电镜(SEM)和能谱(EDX)等检测仪器分析了污染物位置和成分,探讨了膜污染的机理;考察了不同清洗剂的清洗效果,确定了合适的清洗方法,为陶瓷膜在中药提取液澄清过程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膜分离技术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膜分离技术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包括生物发酵制药、中药生产和现代生物技术等.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维生素和氨基酸生产中尤其常见.随着膜材料、膜组件和膜设备的不断改进,膜分离技术在制药工业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15.
廖亚龙  曹磊  王祎洋  叶朝 《材料导报》2017,31(15):133-138
从钢铁、有色金属、煤化工及磷化工等行业中的含镓物料中回收镓,需面临从含有多种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分离镓的问题。综述了含镓溶液中提取和分离镓的研究现状,分析和讨论了溶剂萃取、液膜萃取、萃淋树脂萃取等工艺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展望了研究趋势。溶剂萃取、液膜萃取及萃淋树脂萃取工艺皆能有效提取和分离溶液中的镓,其中协同萃取、液膜萃取及萃淋树脂萃取的选择性和萃取效率高,而且流程短、环境友好,应用前景好,是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17.
分级技术在中药超细粉体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超细粉体分级问题是制约机械法制备中药超细粉体技术发展的关键之一。本文中介绍了中药超细粉体的制备方法,说明了GM系列超细振动磨机在中药超细粉体生产中的生产工艺,分析了超细粉体分级技术的原理及其在中药超细粉体生产中的应用,针对超细粉体分级存在的问题,设计了适用于中药超细粉体分级的管式多级分级机。  相似文献   

18.
我国渗透汽化技术的工业化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简述渗透汽化技术在我国的产业化状况;介绍其在石油化工、医药化工、精细化工领域中的应用实例,着重描述在有机溶剂和混合溶剂脱水、恒沸体系分离、溶媒回收方面发挥的作用.说明了研发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Fu H  Fu W  Sun M  Shou Q  Zhai Y  Cheng H  Teng L  Mou X  Li Y  Wan S  Zhang S  Xu Q  Zhang X  Wang J  Zhu J  Wang X  Xu X  Lv G  Jin L  Guo W  Ke Y 《Analytical chemistry》2011,83(17):6518-6526
Natural products have always been a major source of therapeutic agents;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herbal products has been currently hampered by the lack of analytic methods suitable for both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and evaluating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Cellular processes such as proliferation, apoptosis, and toxicity are well-orchestrated in real time. Monitoring these events and their perturbation by natural products can provide high-rich information about cell physiological relevancies being involved. Here, we report a novel cell-based phenotypic profiling strategy that uses electronic impedance readouts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of cellular responses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CMs). The utility of this approach was used to screen natural herbs that have been historically documented to cure human diseases and that have been classified into seven clusters based on their mechanisms of ac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herbal medicines with similar cellular mechanisms produce similar time/dose-dependent cell response profiles (TCRPs). By comparing the TCRPs produced by the Chinese medicinal Cordyceps sinensis with similar TCRPs of chemical compounds, we explored the potential use of herbal TCRPs for predicting cellular mechanisms of action, herbal authentications, and bioactive identification. Additionally, we further compared this novel TCRP technology with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based methods for herbal origin-tracing authent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bioactive ingredients. Together,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using TCRP as an alternative to existing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can allow us to analyze natural products in a more convenient and physiologically relevant mann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