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纳米复合材料——石墨层间化合物(GICs)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调研了纳米复合材料——GICs(石墨层间化合物)结构的主要研究方法、原理及模型,并介绍了在GICs结构研究中用到的现代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2.
张倩  高欣宝  高敏  朱艳辉 《材料导报》2006,20(Z1):193-195
介绍了纳米复合材料--石墨层间化合物(GICs)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GIC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机理,总结了GICs纳米复合材料的膨化方法及其应用领域,并对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调研了纳米复合材料─GICs(石墨层间化合物)的电化学法合成GICs的各种研究方法及利用水溶液进行电化学插层的可行性等.分析了GICs的性能,并阐明了当前可膨胀石墨的电化学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调研了纳米复合材料─GICs(石墨层间化合物)的电化学法合成GICs的各种研究方法及利用水溶液进行电化学插层的可行性等.分析了GICs的性能,并阐明了当前可膨胀石墨的电化学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功能材料》2021,52(6)
离子键型石墨层间化合物(GICs)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层状材料,因其具有高的电子传导率、较好的热稳定性以及较大的层间空间而广泛应用于储能、催化、吸附、超导等领域。离子键型GICs分为供电子型GICs和受电子型GICs,这两类离子键型GICs的典型代表分别是碱金属-GICs和金属氯化物-GICs。近年来,碱金属/金属氯化物-GICs在二次电池领域不断取得新的应用突破。围绕碱金属(Li, Na, K)-GICs的形成过程和金属氯化物-GICs对碱金属离子(Li~+,Na~+,K~+)的存储机制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前者通过比较三种碱金属离子(Li~+,Na~+,K~+)嵌入石墨的插层行为,阐明碱金属客体(Li, Na, K)与石墨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后者通过讨论金属氯化物-GICs应用于碱金属离子(Li~+,Na~+,K~+)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的优良表现和修饰改性后电化学性能的提高,指出金属氯化物-GICs在储能领域面临的挑战。最后,对离子键型GICs的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以微粉石墨为主体材料合成出不同阶结构的FeCl3-NiCl2-GICs.应用XRD、SEM对产物的晶体结构与表面形貌进行分析表征.采用范德保法测量产物在常温常态下的电阻率,用MODEL9600振动磁强计测量GICs在0~7.958×105A/m磁场强度下的磁化强度、磁化率.测量数据表明异类原子FeCl3、NiCl2插入石黑层间后,GICs的电导率增加1.3~2.9倍,其磁性由石墨的抗磁性转变为顺磁性.  相似文献   

7.
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石墨烯材料是近两年的一个研究热点.简要回顾了石墨分离的历史,着重介绍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GICs插层法、还原氧化石墨法、微机械剥离法和化学沉积法,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特点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概述了石墨烯的不同表征方法以及应用,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宿主,FeCl3、NiCl2为插层剂,通过熔盐法制备了不同阶结构的三元FeCl3-NiCl2-GICs.采用XRD、SEM、EDS等对GICs的阶结构、表面形貌及成分进行了分析,试样的导电性和微波吸收性能分别由粉末电阻率测定仪和网络矢量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插层过程中宿主石墨沿c轴方向膨胀并在层面边缘留下侵蚀痕迹,随着阶数的升高边缘侵蚀程度逐渐减弱.不同阶结构的三元FeCl3-NiCl2-GICs中Cl元素在石墨层间均匀分布,而Fe、Ni元素在单个鳞片内则旱不均匀分布,Fe元素的相对百分含量由鳞片边缘向中心呈上升趋势,而Ni元素则完全相反.FeCl3-NiCl2-GICs的电阻率低于宿主石墨,且随着阶数的升高先降低后增大,二阶FeCl3-NiCl2-GICs的导电性最好.FeCl3-NiCl2-GICs具有较好的微波吸收性能,其最大反射损耗量随阶数增大先减小后增大.一阶FeCl3-NiCl2-GICs反射损耗最最大,在试样厚度为2mm时,其最大反射损耗量为-10.3dB.  相似文献   

9.
结构振动疲劳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工程结构振动疲劳问题.首先从工程中存在的结构振动疲劳现象出发,论述了开展结构振动疲劳研究的重大意义,并对结构振动疲劳的定义及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而后从结构振动疲劳寿命分析和结构疲劳损伤的振动诊断两方面回顾了结构振动疲劳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同时介绍了有关结构振动疲劳耦合分析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周莉 《中国科技博览》2010,(23):170-170
针对建筑和结构抗火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国内外混凝土建筑抗火和结构抗火性能研究的现状,预测了建筑和结构抗火研究的发展趋势,建议了今后我国混凝土建筑和结构抗火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石墨层间化合物GICs的形成机理探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将GICs形成过程划分为熔融、活化、扩散和成键等阶段,分析了各阶段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氯化铜、氯化镍、GICs的合成实验为基础,根据SEM对石墨膨胀前后,插层后的形貌分析,以及膨胀石墨合成GICs反应前后体积变化分析,认为GICs的形成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机制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层间化合物制备载Pt催化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利用Pt(IV)-GICs和Pt(IV)乙炔黑层间化合物来制备应用于甲醇电氧化石墨和乙炔黑载铂催化剂。具体过程如下在惰性气氛下,利用H  相似文献   

13.
在浓硝酸溶液(13mol/dm^3)中,通过恒电流电解,成功地进行了中间相沥青和聚丙烯腈基两种炭纤维(MPCF,PANCF)的硝酸插层。虽经水洗和干燥后有部分被分解成残余化合物,但从其层间距增至0.78nm左右这一现象证实已形成了层间化合物。经急剧加热至100℃后,观察到了显著的形貌变化,单根纤维沿着纤轴被劈裂开,转变成一束微纤维。低结晶度PAN-CF经急热处理后,被观察到了这种膨化现象。对经2000℃左右处理的MPCF,在两个阶段,电解时CF的电势明显增加:1500℃处理的MPCF电解电势逐渐增加,而1150℃处理的MPCF,此值几无上升。  相似文献   

14.
第 1 0届国际层间化合物会议于 1 999年 5月3 0日至 6月 3日在日本的冈崎市举行。会议主席为东京工业大学的木夏敏明 (T.Enoki)教授 ,副主席为信州大学的远藤守信 (M.Endo)教授。本次会议论文集中共收录了 2 93篇论文 (其中 95篇为口头报告 )。与前两届会议的论文数相比 ,本届会议论文总数和口头报告数都有明显增加 ,如 1 995年在加拿大举行的第 8届会议上共收录了 1 2 8篇论文 (其中 56篇为口头报告 ) ;1 997年在法国举行的第 9届会议上共发表了 2 2 0篇论文 (其中 66篇为口头报告 )。由此可见从事层间化合物研究的单位和人员都增加不少…  相似文献   

15.
第11届层间化合物国际会议(11^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rcalation Compounds,简称ISIC11)于2001年5月27日至31日在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学举行。该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上次是在日本的冈崎市举行的。本次会议主席为莫斯科大学化学系的Dmitry E.Sklovsky博士和Viktor V.Avdeev教授。会议论文集中共收录了192篇论文,其中57篇为口头报告。共有来自14个国家的144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东道主俄罗斯的代表占半数以上,为80名,其次为法国和日本,分别为17和14名。与上届会议的293篇论文相比,本届会议论文总数明显下降,与会议表人数也比上届少,笔者认为主要原因的俄罗斯签证比较难办,再加上距美国和西欧路途较远,共费较大,愿意投稿和参会的代表就少,美国只来了两位代表佐证。  相似文献   

16.
高岭土-聚丙烯酰胺夹层复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化学分析、IR、XRD等手段研究了高岭土一聚丙烯酰胺夹层复合物的合成过程。通过对高岭土一DMSO(二甲亚砜)中间复合物的置换反应,将丙烯酰胺单体引入高岭土层间。IR谱显示出有机物分子与高岭土的外羟基可能以氢键形式相互作用;XRD谱表明夹入有机分子后,高岭上层间距d001值增大。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实现了丙烯酰胺单体在高岭土层间的聚合,增强了复合物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钾-石墨层间化合物3阶向2阶转化的理想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借助于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钾-石墨层间化合物3阶与2阶相互转化时出现长程有序叫间过渡相(2-4)阶,(2-4)阶是由一个单位的“2阶”和一个单位的“4阶”组成,其结构重复周期是3阶结构重复周期的两倍。在发现该中间过渡相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由3阶化合物向2阶转化的结构模型。利用我们提出的模型推测3阶钾-石墨层间化合物向2阶转化过程中碳层堆积顺序的演变,从理论上推测出的2阶钾-石墨层间化合物碳层堆积顺  相似文献   

18.
高岭土-聚丙烯酰胺夹层复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化学分析、IR、XRD等手段研究了高岭土一聚丙烯酰胺夹层复合物的合成过程。通过对高岭土一DMSO(二甲亚砜)中间复合物的置换反应,将丙烯酰胺单体引入高岭土层间。IR谱显示出有机物分子与高岭土的外羟基可能以氢键形式相互作用;XRD谱表明夹入有机分子后,高岭上层间距d_(001)值增大。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实现了丙烯酰胺单体在高岭土层间的聚合,增强了复合物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