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交酯(LA)开环聚合时同时引入功能性单体合成含活性基团的可降解聚合物,是目前对聚乳酸(PLA)类材料进行改性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文中首先以聚乙二醇(PEG)和马来酸酐(MAh)为原料,采用溶液缩聚法制得聚乙二醇与马来酸酐的交替预聚物(MAh-PEG)n;然后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MAh-PEG)n为引发剂,引发D,L-丙交酯(D,L-LA)开环聚合,制得聚(D,L-乳酸)(PDLLA)与(MAh-PEG)n的共聚物PDLLA-(MAh-PEG)n-PDLLA。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傅里叶红外(FT-IR)、核磁共振(NMR)等方法对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MAh-PEG)n用量的增加,共聚物的分子量有所下降。这种聚合物的主链含有不饱和双键和亲水性的链段,预计将成为一种新的生物可降解材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甲基丙烯酰氯的表面改性,在电气石表面引入带双键的有机官能团制备了可聚合的有机化改性电气石,然后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进行共聚合反应,成功地将电气石引入到了聚合物分子结构中,制备了含电气石的功能聚合物p(TMC/BA/MMA)。结果表明,表面改性没有影响电气石的功能特性,所得的改性电气石及其功能聚合物均具有优良的负离子释放和远红外辐射性能,电气石在共聚物中分散稳定性良好,且该含电气石共聚物膜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聚硅氧烷侧链高分子液晶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烯丙氧基苯甲酸对甲氧基苯酚酯(ABPM)和烯丙基胆甾醚(ACE),用NMR及MS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通过上述两种化合物的末端双键与含氢硅油的Si-H进行催化加成反应,得到了含侧链的聚硅氧烷,红外光谱证明,大部分Si-H已参加了反应。聚合物具有液晶性,聚物和共聚物的液晶相具有不同的特点,分属于向列型,近晶型和胆甾型。  相似文献   

4.
一种pH敏感性智能水凝胶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二胺四乙酸酐(EDTAh)和丁二胺(BDA)为原料,通过高温溶液聚合形成含多元环状酰亚胺的共聚物(pEDTAh-BDA-Imide),最后以丁二胺为交联剂,与pEDTAh-BDA-Imide中的酰亚胺发生N-酰化开环反应,生成了侧链含氨基的网络聚合物(BDA-crosslinked-EDTAh-BDA)。该网络聚合物可望成为一种集完全可降解、pH敏感性和生物相容性于一体的新型药物释放水凝胶。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各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水凝胶的表面形貌。pH敏感性测试表明,BDA-crosslinked-EDTAh-BDA表现出明显的pH响应性。  相似文献   

5.
以羟基或氨基封端的丁二酸-丁二醇-尿素(Poly(butylene-succinate-urea),PBSu)聚酯酰脲共聚物与己二酸-丁二醇-尿素(Poly(butyleneadipate-urea),PBAu)聚酯酰脲共聚物为预聚物,借助甲苯-2,4-二异氰酸酯(Toluene-2,4-diisocyanate,TDI)对两种预聚物进行扩链反应,得到一种新的含PBSu和PBAu链段的可降解嵌段聚酯酰脲共聚物(PBSu-b-PBAu)。改变扩链时间、扩链温度、扩链剂含量进行了该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实验,并采用单因素选择法得到TDI扩链合成嵌段共聚物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GPC、旋转流变仪、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下合成的不同进料比的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和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含PBSu和PBAu链段的可降解嵌段聚酯酰脲共聚物具有比PBSu和PBAu更高的黏度和更好的弹性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综述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聚乳酸(PBAT/PLA)共混体系反应性增容机理的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归纳PBAT/PLA体系的4类反应性增容机理,即催化酯交换反应,引发支化和交联反应,端羟基与酸酐反应,端羧基与氨基反应。比较各类反应性增容方式的优缺点,展望PBAT/PLA体系反应性增容的发展前景。结果 采用多种反应性增容方式可有效提高相容性,但其增容机理各不相同。酯交换催化剂可催化PBAT与PLA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PBAT?PLA共聚物,达到增容的目的。过氧化物可分解为活性自由基,引发生成PBAT?PLA共聚物。含有二酸酐基团或多氨基的增容剂,可分别与聚酯的端羟基、端羧基反应生成PBAT?PLA共聚酯。结论 这些增容剂与聚酯的端基发生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热降解造成的分子量降低。在过量添加带有多个活性官能团的增容剂时,还可能发生支化、交联反应。在反应性增容过程中,还伴随着热老化、水解、酯化、酯交换等不可控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t-BBiB)为引发剂,二乙烯苯(DVB)为支化单体,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用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多角激光散射(GPC-MALLS)和黏度测试方法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物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初期生成带有悬垂双键的初级链,在单体转化率达到40%后悬垂双键参加反应生成支化聚合物;随着单体转化率的提高,支化结构更为完善,聚合产物Zimm支化因子变小;同一聚合物样品中,分子质量较高的组分具有相对较高的支化程度,表现出相对更小的Zimm支化因子。  相似文献   

8.
通过己内酯(CL)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共聚合成可降解大分子交联剂,将其应用于高内相乳液聚合制备可降解聚合物多孔材料。在此基础上,引入端双键的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大分子单体共聚,制备含功能链段的可降解聚合物多孔材料。用核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对大分子交联剂、大分子单体及多孔材料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大分子交联剂相对分子质量为8100,残留双键含量为GMA结构单元的20%。当大分子交联剂含量为单体质量的1/10时,体系可以形成稳定的高内相乳液,经聚合可得到内部孔洞丰富、泡孔直径为20~22μm的可降解聚合物多孔材料。引入端双键的PDMAEMA大分子单体后,所得聚合物多孔材料孔壁泡孔直径为10~15μm,微孔尺寸为5~8μm,其可在碱性溶液中水解。  相似文献   

9.
通过己内酯(CL)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共聚合成可降解大分子交联剂,将其应用于高内相乳液聚合制备可降解聚合物多孔材料。在此基础上,引入端双键的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大分子单体共聚,制备含功能链段的可降解聚合物多孔材料。用核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对大分子交联剂、大分子单体及多孔材料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大分子交联剂相对分子质量为8100,残留双键含量为GMA结构单元的20%。当大分子交联剂含量为单体质量的1/10时,体系可以形成稳定的高内相乳液,经聚合可得到内部孔洞丰富、泡孔直径为20~22μm的可降解聚合物多孔材料。引入端双键的PDMAEMA大分子单体后,所得聚合物多孔材料孔壁泡孔直径为10~15μm,微孔尺寸为5~8μm,其可在碱性溶液中水解。  相似文献   

10.
在丙交酯与聚乙二醇开环共聚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聚合,利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赖氨酸对聚乳酸/聚乙二醇低聚物进行改性,制备出了赖氨酸改性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X射线衍射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凝胶渗透色谱和接触角测量仪分析比较了聚乳酸、聚乳酸/聚乙二醇和赖氨酸改性聚乳酸/聚乙二醇3种聚合物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实验成功合成了赖氨酸改性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赖氨酸(L-lys)的引入使得共聚物的热焓(ΔH)和熔点(T_m)分别由纯PLLA的81.57 J/g和177.34℃降到46.02 J/g和151.34℃,有效地改善了分子链的柔性和结晶度;聚合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_n)也由纯PLLA的7.7×10~4降到了3.2×10~4,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但亲水性却得到大幅提高,有望适用于组织工程领域。  相似文献   

11.
以无水氯化稀土/环氧氯丙烷为催化剂,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所得聚己内酯可通过大分子改性在分子链中引入离子液体,从而制备两亲性可降解生物材料。系统地探讨了不同稀土氯化物,环氧氯丙烷/稀土氯化物比值,聚合温度,时间及单体浓度等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用FT-IR、GPC、1H-NMR和热分析等对聚合物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ε-己内酯开环聚合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含PCL和PBST链段聚酯聚氨酯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PBS基脂肪族聚酯的综合性能,通过ε-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制备了端羟基的聚己内酯(PCL-OH),再通过熔融缩聚法制备了端羟基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无规共聚物(PBST-OH),用氢化MDI(H12MDI)作为扩链剂,制得了可生物降解的聚酯聚氧酯(PPCLBST).采用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确定了PP...  相似文献   

13.
首先将桐油与甲醇经过酯交换反应制备桐酸甲酯,然后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将其与过氧化氢和乙酸反应,制备环氧桐酸甲酯,最后以阳离子光引发剂(三芳基硫鎓盐)为催化剂,在UV光照条件下催化环氧桐酸甲酯与二乙醇胺进行光化学开环反应,制备桐油基多元醇。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波谱、凝胶色谱等方法来鉴定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在UV光下三芳基硫鎓盐可以催化环氧桐酸甲酯开环制备桐油基多元醇,其羟基值为599.54mg KOH/g,平均分子量为544。  相似文献   

14.
反应挤出制备接枝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反应挤出法进行聚合物接枝是制备新型聚合物和聚合物改性的新方法,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综述了近年来用此法制备接枝共聚物的进展状况,并对接枝机理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5.
通过酯交换反应和熔融缩聚法制备了系列主链含磷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的多嵌段共聚物,并对其化学结构、相对分子质量、热稳定性、阻燃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嵌段共聚酯具有膨胀型阻燃特性,随着主链中磷含量的增加,嵌段共聚酯初始分解温度降低,但残炭量和极限氧指数逐渐增加,含磷组分引入到大分子链提高了共聚酯的阻燃性能。由于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下降,阻燃共聚酯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随着磷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以丁二酸、1,4-丁二醇、1,3-丙二醇和尿素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制备低分子量的聚酯酰胺预聚体,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为扩链剂对聚酯酰胺预聚体进行扩链,得到了一系列Mw为1.0×105~1.7×105的新型可降解丁二酸-1,4-丁二醇-1,3丙二醇-尿素共聚物(聚酯酰胺),并采用流延法制备了聚酯酰胺薄膜。考察了尿素含量对聚酯酰胺热性能、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1H NMR、GPC、TG、DSC和XRD等对聚酯酰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尿素含量的增加,聚酯酰胺的熔点和热稳定性下降。尿素的加入未改变聚酯酰胺中聚酯相的晶型,但破坏了聚酯链段的规整性,使其结晶度降低。随着尿素的加入,聚酯酰胺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系列聚己内酯-b-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PCL-b-PEG-b-PCL,PECL)三嵌段共聚物。将4-羟基肉桂酸制备成反应活性更高的4-乙酰基肉桂酰氯,并将其引入PECL末端。表征结果表明,共聚物的结构明确,随着己内酯用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熔点呈现增加的趋势,共聚物具有可逆的光敏性,302 nm的紫外光照射会使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4-乙酰基肉桂酰基的π-π堆叠作用限制了热分解过程中的酯交换反应,增加了共聚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烯烃配位共聚合的方法制备了支链末端带羟基的功能化聚乙烯大分子引发剂,然后采用缩水甘油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线性-超支化接枝共聚物(LHGCs),并对聚合物末端进行功能化,获得末端为苯酯基的线性-超支化接枝共聚物(LHGCs-Bz)。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分析表征了所合成聚合物的结构。采用TGA、DSC对聚合物热性能进行研究,表明接枝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XRD测试表明端基和超支化支链对线性聚乙烯链的结晶性能有一定影响。通过将LHGCs-Bz作为增容剂加入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己内酯(LLDPE/PCL)共混体系,证明了LHGCs-Bz这种同时拥有非极性聚乙烯主链和极性超支化聚醚支链的聚合物有一定的增容性,共混体系的相尺寸随增容剂的加入而减小,并且与极性/非极性的嵌段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9.
叶酸受体靶向的聚乳酸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氨基被保护的4-羟基-脯氨酸与L-丙交酯共聚合,得到含有活性氨基作为侧基的聚合物主链(PLLA-Hpr),通过DDC将叶酸与聚合物中的氨基反应,制得叶酸偶联的脯氨酸一乳酸共聚物(FA-PLLA-Hpr).采用1H-NMR、FT-IR确证了共聚物的结构,对比研究了共聚物的亲水性.结果表明成功地制备了叶酸受体靶向的聚乳酸共聚物.这种共聚物有望作为药物缓释领域的肿瘤靶向材料.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开环聚合(ROP)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不同嵌段结构的嵌段共聚物PCL-b-PMMA,使用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嵌段共聚物薄膜的微相分离形貌。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发生了微相分离,聚ε-己内酯(PCL)链段形成柱状微区;PCL链段体积分数较低时,薄膜表面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链段聚集为主,但未在PCL柱状微区上方形成覆盖,从而在薄膜表面形成孔洞;随PCL链段体积分数增加及PMMA链段分子量下降,PCL柱状微区面积增加,向薄膜表面迁移并逐渐形成覆盖,造成薄膜表面孔洞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