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在对喉及下咽部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正常健康人群和20例喉及咽部经病理证实病变的患者行CT仿真内窥镜(3.0mm层厚、1.0mm间隔、1.0螺距)成像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对喉及下咽部病变的检查准确率约为90.0%,与临床病理组织检查相比Χ2=1.0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仿真内窥镜对喉及下咽部疾病患者的成像处理,可对异常及正常的喉部及下咽部情况进行反馈,属于非侵袭性的、新型的检查方式,具有广阔的临床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黄海波 《影像技术》2012,24(5):28-29
目的:对多层螺旋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分析我院近三年收治的30例经CT诊断肺癌并经手术证实的患者,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经SCTA后处理,另一组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CT检查,对两组的诊断效率进行比较.结果:经SCTA后处理的患者有7例左肺病变和8例右肺病变患者,分别占46.67%和53.33%.对照组患者中有9例左肺病变和6例右肺病变患者,分别占60%和40%.SCTA后处理组的诊断正确率高达100%,对照组则为50%.结论:肺癌诊断中多层螺旋CT检查加SCTA后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螺旋CT、动态MR及US在小肝癌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动态MR及US检查,观察不同检查方法的应用情况。结果:螺旋CT检查病灶检出率为94.8%,动态MR检查病灶检出率为96.6%,US检查病灶检出率为79.3%,螺旋CT检查和动态MR检查的病灶检出率比较(P0.05),与US检查比较,螺旋CT检查和动态MR检查的病灶检出率比较(P0.05)。螺旋CT检查准确率为94.5%,动态MR检查准确率为94.6%,US检查准确率为80.4%,螺旋CT和动态MR检查的准确率比较(P0.05),与US检查比较,螺旋CT和动态MR检查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动态MR在小肝癌诊断中的诊断率较高,优于US诊断,但是三者检查方法均有不同的优势,因此,联合检查在小肝癌的诊断中诊断的准确率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观察对象选自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治疗的50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所有病例均接受CT检查和普通放射检查,以明确患者病症。结果:CT检查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6.00%和88.00%,普通放射检查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78.00%和82.00%,两种检查在敏感度上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在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中的应用价值高于普放检查,且诊断准确率更高,误诊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64排螺旋CT多期相血管成像与冠脉造影诊断心肌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98例心肌桥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和冠脉造影检查),按检查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心肌桥诊断的一致性、心肌桥长度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情况。结果:两种检查方式在心肌桥诊断中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1.00);研究组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检查肌桥长度与对照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多期相血管成像与冠脉造影诊断心肌桥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64排螺旋CT对心肌桥长度诊断更具优越性,临床应用现实意义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的CT诊断及鉴别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开展CT检查,观察诊断效果。结果:32例患者经手术探查和病理检查,均确诊为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32例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分别应用肠镜检查和CT诊断,CT诊断准确率93.8%,肠镜检查准确率71.9%,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T检查能够有效观察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的肿瘤体积及病变情况,诊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在肠梗阻中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肠梗阻患者78例,采用数字标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X线腹部平片进行检测诊断,观察组39例,则在X线腹部平片检测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螺旋CT配合诊断,对比两组肠梗阻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检查诊断肠梗阻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0.8593,P=0.00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检查肠梗阻病症中应用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具有极大的诊断价值,两种检查方式配合诊断促进了对梗阻位置、原因、性质等正确判断,利用临床医生及时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降低了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螺旋CT和MRI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运用价值分析。方法:收集26例ICC患者做研究对象,分别使用MRI与螺旋CT对本组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不同方法对ICC诊断准确性。结果:经数据分析,与螺旋CT检查比较,使用MRI检查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ICC患者使用MRI早期病灶诊断准确率比螺旋CT检查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乳腺钼靶X线影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142例,均通过乳腺钼靶X线影像检查,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观察,探析钼靶X线技术在病灶形态、部位、类型以及BI-RADS分型诊断的准确率。结果:钼靶X线检查准确情况发现,乳腺退化型检查准确率为81.25%(26/32),中间混合型检查准确率为51.32%(39/76),乳腺致密型检查准确率为55.88%(19/34)。142例乳腺病变患者均通过钼靶X线检查BI-RADS分型,Ⅰ型与病理诊断对比准确率为28.57%(2/7);Ⅱ型准确率为33.33%(2/6);Ⅲ型准确率为75.00%(2/8);Ⅳ型准确率为57.14%(32/56);Ⅴ型准确率100%(32/32)。结论:乳腺病变的早期诊断可利用钼靶X线技术,影像清晰,可明确病灶位置,其检查准确率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联合MRI在子宫颈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了解联合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手术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采用了多层螺旋CT、MRI、多层螺旋CT联合MRI等检查方法将其分为三组。通过影像学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对比,分别了解三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并且进行三者间的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为60.0%(24/40),MRI诊断的准确率为77.5%(31/40),多层螺旋CT联合MRI诊断的准确率为95.0%(38/40)。进行三者间的比较,发现各组诊断的准确率具有差异(P0.05),进一步做多组间的两两比较发现三次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联合MR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诊断的准确率较单独应用其中一种影像学方法诊断时的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更深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6排CT与腹部X线平片对肠梗阻诊断准确率。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8例行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检查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4例,CT组给予16排CT检查,X线组给予腹部X线平片检查。结果:CT组准确率为91.17%,优于X线组的79.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患者检测梗阻原因、梗阻部位、绞窄准确率分别为82.35%、91.17%、80.0%,明显优于X线组的67.64%、73.52%、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16排CT检测诊断肠梗阻患者准确率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超声影像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的应用。方法:选取时间段2018年6月-2019年1月,以同期收治的妇产科急腹症患者62例为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经腹部超声检查)和观察组(经阴道超声检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参照组诊断准确率74.19%,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3.55%,两组比较数据差异P0.05。结论: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采用经阴道影像检查技术诊断准确率高,为后期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初诊食管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30例初诊食管癌患者,术前分别采用CT及MRI成像检查,术后行病理分析,观察对比CT、MRI检查及联合检查T、N分期准确率。结果:MRI检查T3-T4分期准确率为84.62%,高于CT检查准确率30.77%(P0.05);联合检查T3-T4分期、N0-N1分期准确率高于CT检查准确率(P0.05)。结论:MRI检查在T1-T2分期中应用价值更高,CT与MRI联合检查在N0-N1分期具有显著优势,可指导临床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部DR与CT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放射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均采用胸部DR与CT诊断,比较2种方式诊断准确率。结果:CT诊断阳性率为72.5%,明显高于DR之36.3%(P0.05);CT对肺癌病理类型诊断率也高于DR(P0.05)。结论:胸部CT诊断肺癌相较于DR临床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CT及X线在股骨头坏死分期中的诊断准确性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6例确诊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T及X线检查,行CT检查的为CT组,行X线检查的为X线组。比较两组患者股骨头坏死的阳性检出率及0期、I期、II期、III期、IV期分期诊断检出率。结果:CT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82.6%)显著高于X线组(63.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9,P0.05);且CT组患者在0期、I期、II期股骨头坏死检出率高于X线组(均P0.05),而在III期、IV期的检出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T对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较X线高,且在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中较占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部CT检查对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选择4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前均行X线腹部平片及腹部CT检查,分析比较两种影像检查方式对明确梗阻诊断的正确率、梗阻部位准确率及影片质量的差异。结果:腹部CT检查对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正确率、梗阻部位准确率及影片质量均高于X线平片。结论:腹部CT检查对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观察核磁共振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技术要点。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CT检查诊断,观察组给予CT与核磁共振检查诊断,对比两组检查诊断中的价值及技术要点。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较高,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磁共振形态学征像中,乳腺癌患者与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的病灶早期增强、周围血管增粗迂曲、皮下脂肪间隙模糊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明显增强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磁共振检查在临床中有着重要价值,在诊断当中准确率较高,能够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磁共振检查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造影在肝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6例肝肿瘤患者,依据术前彩超、增强CT或MRI、术中超声造影检查方法,分为术前超声(Pre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PUS)、CT、术中超声造影(Intraoperativ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ICEUS)。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直径肝肿瘤的敏感度,筛选出漏诊率低的检查方法;同时比较术中超声造影与术前常规检查对肝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并观察肝脏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类型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ICEUS对于肝肿瘤数目的检出率为96.08%,显著高于PUS(79.41%)及CT(8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现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微小及小病灶肿瘤方面;但与术前检查比较,ICEUS对肝肿瘤性质的判断无明显优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个恶性肿瘤病灶中,肿瘤超声造影类型与肿瘤大小存在明显相关性(X~2=24.022,P=0.000),与肿瘤分化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X~2=23.236,P=0.001)。结论:术中超声造影能发现新的肿瘤病灶,有效补充术前检查不能发现的较小肿瘤病灶,能多角度显示肿瘤和管道的立体结构,保障手术精准操作,减少术后肿瘤残留及复发,而且发现超声造影类型为肿瘤分化程度提供有效依据,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CT扫描用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分析及对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50例,均采用CT及腹部彩超检测,分析比较各自的准确率、CT淋巴结转移数及CT三分区转移情况。结果:CT的总检出率(87.33%)远远高于彩超的总检出率(68.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中胸上段准确率最高,而彩超中胸下段准确率最高;且CT转移数2和CT三分区转移的患者术后生存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较高,CT转移数和CT三分区转移能够有效评估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6例,先进行64排CT扫描(CTA),后再进行数字减影检查(DSA),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准确性和血管病变检查情况。结果:CTA对下肢血管病变准确范围、部位等显示清晰。其检测的敏感性显著高于DSA,P<0.05。且前者特异性、准确性均优于后者。DSA发现狭窄或闭塞血管76段,CTA发现狭窄或闭塞血管84段,其中包括31例轻度狭窄,25例中度狭窄,16例重度狭窄,12例完全闭塞(有侧枝循环血管形成)。结论:CTA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有效地检测诊断,与DSA相比较,能提高检测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