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检查技术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别对其使用X线平片、CT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进行检测,并将其检测结果与同期临床症状进行对比。结果:64例患者经X线检测结果为4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经CT扫描检测结果为5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经磁共振成像检测结果为6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并且有21例患者属于早期病变。经过对比,磁共振成像检测技术的检查结果最好,X线平片最差。三种检测技术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磁共振成像检测能够有效的多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进行检查,并且能够发现其早期病变状况。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检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急性肠梗阻方面的诊断价值与相关应用。方法:抽取选取2003年2月-2010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114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男64例,女50例。本组20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都采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平扫,扫描层厚5-10mm,根据一系列的CT影像,如仿真内窥镜、重建影像、多平面图像等,临床诊断根据随访、病理、手术探查、体征、病史、影像学检查(包括MRI、CT、X线平片、超声等)、实验室检验等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得出。结果:本组的114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中,有104例患者的临床诊断与CT影像诊断相同,无统计学差异比较意义,P=0.0142,这充分说明临床诊断与CT影像诊断基本是相一致。结论: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为及时、准确诊断急性肠梗阻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属于首选诊断急性肠梗阻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中耳听骨链病变中应用CT仿真内镜和后处理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到2014年6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100例行耳部检查的患者展开研究,分别对其采取常规CT检查以及CT仿真内镜和后处理技术检查,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准确率。结果:以手术活检为标准,两种检查方式在对患者行检查后,听力正常比较χ2=11.0000(p=0.0009),听骨链畸形检查准确率比较χ2=100.2481(p=0.0000),中耳乳突炎检查准确率比较χ2=59.4416(p=0.0000),胆脂瘤检查准确率比较χ2=11.5820(p=0.0007),外耳道癌侵袭中耳检查准确率比较χ2=100.2481(p=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仿真内镜和后处理技术运用于中耳听骨连接病变的诊断中可对耳部各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的反馈,结合传统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T检查在霉菌性鼻窦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CT扫描并均经病理证实为霉菌性鼻窦炎患者60例,分析这些患者的CT检查影像资料,主要观察患者CT显示的霉菌性鼻窦炎的病变范围、病变区的密度、病变部位鼻窦骨壁的骨质情况。结果:霉菌性鼻窦炎CT影像学表现的主要为:病变部位主要好发于上颌窦,常局限于单侧;鼻窦腔内的软组织影像呈现斑点状的钙化散在的影像;病变一侧的鼻窦窦口较对侧增大,使受累侧的正常组织结构受压移位;病变部位鼻窦骨壁的骨质增厚、硬化,骨质被破坏。结论:霉菌性鼻窦炎具有一定的CT影像学特征,CT检查可有效的诊断霉菌性鼻窦炎,可确定病变范围及病变程度,并有助于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对临床上诊断该病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军 《影像技术》2014,(1):11-12
目的:对螺旋CT尿路成像在肾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肾结核患者23例,对其分别采取静脉肾盂造影和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而后以病理结果为依据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CT尿路成像诊断与病理符合率较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发生显著升高(P<0.05),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后较单独使用时诊断符合率发生明显升高(P<0.05)。结论:螺旋CT尿路成像在肾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显著,诊断符合率较高,将多种技术进行有效联合可使诊断率得到显著提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黄海波 《影像技术》2012,24(5):28-29
目的:对多层螺旋CT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分析我院近三年收治的30例经CT诊断肺癌并经手术证实的患者,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经SCTA后处理,另一组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CT检查,对两组的诊断效率进行比较.结果:经SCTA后处理的患者有7例左肺病变和8例右肺病变患者,分别占46.67%和53.33%.对照组患者中有9例左肺病变和6例右肺病变患者,分别占60%和40%.SCTA后处理组的诊断正确率高达100%,对照组则为50%.结论:肺癌诊断中多层螺旋CT检查加SCTA后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梁爽  萧惠欢  万芸 《影像技术》2014,26(4):12-13
目的:观察分析MR增强技术在乳腺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占位病变80例患者的MR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评价MR增强技术诊断乳腺病变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准确性。结果:80例患者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恶性病变48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9例(60.4%),浸润性小叶癌15例(31.25%),导管原位癌4例(8.3%),良性病变32例,其中纤维腺瘤20例,乳腺囊肿10例(31.25%),乳腺囊性增生2例(6.25%)。MR动态增强扫描对恶性乳腺病变的诊断特异性、灵敏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87.5%、89.6%、88.75%。结论:MR动态增强技术在乳腺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多方位的显示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对于恶性病变的灵敏性及准确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收的164例急腹症患者诊疗资料,分析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对于各种急腹症检出情况以及其成像特点。结果:164例临床诊断为急腹症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测以及后期病理诊疗共检出153例,其中多层螺旋CT检出率为9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师根据急腹症患者临床症状,结合多层螺旋CT影像学成像特点进行鉴别诊断,能有效提高急腹症患者检出率,对确定临床治疗,遏制患者病情恶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急腹症患者的首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初诊食管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30例初诊食管癌患者,术前分别采用CT及MRI成像检查,术后行病理分析,观察对比CT、MRI检查及联合检查T、N分期准确率。结果:MRI检查T3-T4分期准确率为84.62%,高于CT检查准确率30.77%(P0.05);联合检查T3-T4分期、N0-N1分期准确率高于CT检查准确率(P0.05)。结论:MRI检查在T1-T2分期中应用价值更高,CT与MRI联合检查在N0-N1分期具有显著优势,可指导临床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血管显影技术(CDFI)结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E)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6月期间79例共126个甲状腺结节,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血管成像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统计分析几种检查技术与病理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与常规超声相比,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对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不高,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对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甲状腺结节诊断准确率更高,差别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断没有太多价值,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结合常规超声和多普勒超声进行综合性诊断,基本上可见代替穿刺活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闭塞患者的64排螺旋CT脑团注成像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37例,然后再选取健康志愿者10名,对所有患者进行头颅螺旋CT平扫,脑团注成像以及CT血管成像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平扫结果显示,37例患者中16例患者无明显异常,21例患者有腔隙性脑梗塞或陈旧脑梗死,28例患者脑团注成像结果存在不同程度延迟,9例患者正常。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脑团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可有效诊出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等血管疾病,值得在临床上被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脑梗死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共5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n=30)采用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而对照组患者(n=28)则采用颈部血管彩超技术进行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检出颈动脉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14例,重度狭窄或闭塞5例,总检出率为93.33%(28/30),而对照组检出颈动脉轻度狭窄6例,中度狭窄10例,重度狭窄或闭塞4例,总检出率为71.43%(20/28),两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CT血管联合造影技术可准确评估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狭窄情况,其检出率显著优于颈部血管彩超技术,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乳腺钼靶CR摄影技术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08例临床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所有患者均给予乳腺钼靶CR摄影技术检查诊断,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08例患者病理证实良性病变46例,恶性肿瘤62例。乳腺钼靶CR摄影技术确诊良性病变和恶性肿瘤分别为48例、60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2%,96.8%。结论:乳腺钼靶CR摄影技术对乳腺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有利于鉴别乳腺疾病患者的良恶性,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在颅内肿瘤临床诊断中的效果差异。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曾在我院放射科检查后经外院穿刺检查或手术病理确诊为颅内肿瘤的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MRI与CT成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与CT诊断准确性及肿瘤定位方面的差异。结果:经病理检查诊断出恶性肿瘤29例,良性肿瘤31例,观MRI检查方法的灵敏度要高于CT诊断,假阴性率低于CT诊断法,结果差异相比P0.05;MRI检查中良性肿瘤表现为T1WI的等信号、低信号或高信号影像,而T2WI呈现高信号或等信号影像,在进行增强扫描后均呈现强化特征。在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现高信号或混杂信号的情况下,实施增强扫描后存在有花环状、斑片状、不规则结节样的强化影像则为恶性肿瘤影像;在CT检查中良性肿瘤的形态主要为圆形或类圆形,一般边界清楚,如成像结果显示存在高密度的块状或混杂密度块状影像,瘤体呈现低密度改变,实质块影像或伴随散在的钙化灶影像,边界不清晰,则诊断为恶性肿瘤。结论:MRI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更低的误诊率,在颅内肿瘤临床诊断应用中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4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喉部占位病变,全部病例做了B型超声显像检查,其中31例做了喉X线断层,17例做了CT扫描。作者将三种方法与手术后结果对照比较,超声对喉内占位病变的检出率为91.6%,CT为88.0%,喉部X线断层为63.0%。认为超声对喉部占位病变的诊断有很实用的价值,不但其敏感性高,可弥补其它检查的不足,而且可对喉癌进行分期、分型,对临床术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设计有实际意义。我们将喉部做四个基本切面。即:1.会厌切面2.假声带切面3.真声带切面门4.声切下面。依据上述四个基本切面对肿瘤进行分型即声门上型、声门型及声门下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20例胃肠道外间质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20例患者均采用临床CT进行诊断,然后观察其CT诊断的结果以及影像特征,分析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价值。结果:20例患者的病理诊断中良性肿瘤者有10例,恶性肿瘤有6例,交界性肿瘤有4例;20例患者经过CT诊断均可确定其病变位置,敏感度达到100.0%,但经病理诊断仅为10例,确诊率为50.0%,剩下的10例患者当中有7例无法判断其病灶性质,有3例出现误诊,误诊率15.0%,CT扫描确诊率明显优于临床病理学诊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胃肠道外间质瘤患者的疾病采取CT扫描影像诊断效果显著,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CT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4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与观察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各72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进行CT及磁共振检查。结果:经检查发现CT检查出的异常及早期病变例数明显低于磁共振检查出的异常及早期病变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CT的诊断效果,但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采用CT及磁共振检查方法能够更有助于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诊断,避免患者错过最佳治疗阶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对肩袖损伤患者实施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予以分析。方法:选择57例我院所收治的疑似肩袖损伤患者,纳入时间为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均实施CT检查与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其磁共振成像与CT检查诊断结果,对比2种检查诊断结果准确性。结果:疑似肩袖损伤患者确诊结果阳性47例(82.46%)、阴性10例(17.54%);CT检查阳性37例(64.91%)、阴性20例(35.09%);磁共振成像检查阳性46例(80.70%)、阴性11例(19.30%)。与CT检查(59.57%、10.00%、50.88%)诊断结果相比,疑似肩袖损伤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结果灵敏度(93.62%)、特异度(80.00%)、准确性(91.23%)较高,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肩袖损伤患者实施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准确性较高,应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早期腕关节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截取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接收治疗的确诊为早期腕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38例列为观察对象,全部观察对象均分别行CT检查与MRI检查,并分析比较两种检查结果中的异常征象。结果:经比较发现,CT与MRI对诊断早期手腕RA患者腕关节、掌手关节及近端指关节的骨质或软骨侵蚀破坏、骨髓水肿及关节腔积液等病症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但MRI对滑膜增厚、血管翳强化及肌腱炎等病症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结论:MRI对于RA所致腕关节骨质病变与软组织病变均有着较好灵敏度与特异度,可用于腕关节RA的早期诊断,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肝硬化结节应用CT与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54例肝硬化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予以CT与MRI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对肝硬化结节诊断价值。结果:CT显示,15例尾叶比正常肝脏大,25例尾叶比正常肝脏小,30例左叶整体比正常肝脏小,10例右叶比正常肝脏大;MRI:肝硬化结节直径6.51-21.35mm,RN17例,直径10mm以内;DN9例,直径3-10mm;28例SHCC直径大于10mm,包括19例T1信号低,5例相等,4例信号高,26例T2高信号,2例低信号。结论:CT与MRI诊断肝硬化结节价值相当,但两者在诊断中各具优势,临床可结合两种检查手段以提升确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