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DSC,TGA,WACD研究了系列2,5-二烷基取代聚对苯撑(DAO-PPP)的热稳定性,热氧化稳定性,相转变行为,DAO-PPP的热分解由两步组成,在热分解温度超过300℃时,首先开始发开侧链的断裂,温度超过500℃时,聚合物主要链才发生分解,实验结果表明,烷氧基的引入降低了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聚合物中的杂质和结构缺陷对其热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其SAC曲线上,没有观察到整个聚合物分子的熔点,但观察到具有较长侧链的聚合物侧链的相转变行为。  相似文献   

2.
采用半互穿网络技术制备得到不同丝胶(SS)含量的丝胶基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水凝胶。采用XRD、SEM、DSC和TGA-DTG分别考察了水凝胶的结构、相容性和热稳定性, 以及凝胶的内部孔洞形态和体积相转变行为。结果表明: 丝胶多肽链和凝胶分子链存在微弱的氢键作用力; 随着丝胶质量分数由0增加至20%, 凝胶的内部孔径增加1~2倍, 且均呈结构完好的蜂窝状结构; 丝胶分子链均匀地分散在凝胶基体中, 无相分离发生; 丝胶分子链引入使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水凝胶的体积相转变温度增加0.2~0.3℃; 最大热分解温度和DTG分解峰温度呈缓慢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等当量电荷比的大分子复合物——线型聚丙烯酸(PAA)/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MA)复合物。DSC,X射线衍射及偏光显微镜观察研究发现,在-60 ℃至复合物热分解的温度(约200 ℃)范围内该复合物有一明显的从晶相到液晶相的相转变过程(发生在约41 ℃),液晶态一直持续到复合物的热分解温度,是一很宽温度范围的热致液晶。偏光显微镜观察研究还表明,该复合物在氯仿溶液中,当浓度不低于20%(质量)时是一溶致液晶。  相似文献   

4.
钱鹰  肖国民  林保平  薛静  袁春伟 《功能材料》2005,36(6):828-831,835
采用后重氮偶合法合成了6种含偶氮发色团侧链的聚酰亚胺非线性光学材料,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进行表征,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研究了材料的热性能。研究表明这些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玻璃化温度(214~267℃)和热分解温度(315~384℃),侧基含芳香杂环的聚酰亚胺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光学透明性。  相似文献   

5.
以芳香二元胺2,6-二-4-氨基苯氧基苯甲腈(BDB)为固化交联剂,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不同预聚程度的含联苯醚腈链段的双邻苯二甲腈(2PEN-BPh)聚合物,并研究了预聚程度对其性能的影响.通过DSC和流变研究了2PEN-BPh聚合物在交联剂作用下的固化反应行为,使用TGA跟踪了聚合物不同反应阶段的热性能.结果表明,2PEN-BPh具有可交联反应活性,其交联过程可以通过控制固化交联剂BDB的含量来控制;当交联剂含量为3%(质量分数)时,2PEN-BPh的最佳预聚时间为2h.TGA结果显示2PEN-BPh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热氧稳定性,完全固化的2PEN-BPh在氮气和空气中的起始分解温度均在515℃以上,分解5%的温度超过556℃,800℃时的残炭率在氮气中达78%以上,而在空气中也仍有44%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双烯类液晶单体4-十一烯酰氧基苯甲酸-4′-烯丙氧基苯甲酸对苯二酚双酯为交联剂,通过与聚硅氧烷接枝反应,合成了系列网络聚合物P1~P5。合成的液晶单体及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均通过红外的表征,利用DSC、POM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其相行为。结果表明,网络液晶聚合物P1~P3都有液晶性能,具有较宽的液晶相范围,且随交联剂在链中含量的增加,Tg增加,Ti变化不大,当交联剂的含量超过66.7%时,液晶相取向被固定.因此,P4与P5的DSC曲线只出现玻璃化转变。  相似文献   

7.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左旋聚乳酸(PLLA)与笼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进行溶液共混制备POSS/PLLA复合材料。并通过热台偏光显微镜(POM)、DSC、XRD和TGA对POSS/PLLA复合材料和PLLA的结晶形貌、结晶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OSS/PLLA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升高到110℃左右,结晶能力提高;初始热分解温度和终止热分解温度均增大,最大热分解速率对应的温度在373~379℃之间,热稳定性提高。另外,当POSS含量较低时,成核作用占主导地位;而POSS含量较高时,POSS对PLLA分子链运动的阻碍作用逐渐增强。且POSS的阻碍作用对相对分子质量高的PLLA更明显。观察POSS/PLLA复合材料和PLLA的等温结晶形貌,可以看出明显的十字消光现象和环带球晶形貌,另外,球晶在降温过程中会产生裂纹,这与PLLA的脆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少量长链乙烯酯类单体(Va)与醋酸乙烯酯共聚后再醇解的方法制备了兼具聚乙烯醇(PVA)优良物理力学性能且可熔融加工的PVA。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研究了共聚单体对PVA熔融结晶行为及热分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少量Va单体共聚在PVA分子链上形成的长链侧基,减小了PVA分子链的结构规整性,增加了PVA相邻分子间的距离,使其结晶能力减小,熔点降低;并可屏蔽相邻羟基间的脱除,使其热分解温度提高;当Va含量为4%时,改性PVA的熔点与分解温度相差达92.8℃,获得较宽的热塑加工窗口,在不添加任何增塑剂的条件下可热塑加工,拉伸强度可达64.3MPa。  相似文献   

9.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不同侧链长度及不同取代度的纤维素高级脂肪酸酯,并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当纤维素酯梳状聚合物侧链的碳原子个数超过11的时候,可以表现出较明显的熔融/结晶转变,其熔融/结晶温度、热焓值以及分子间距随着侧链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取代度的变化对纤维素酯的熔融/结晶温度、热焓值也有一定影响,但却不会改变侧链分子间距离。纤维素酯梳状聚合物始终以层状结构排列,侧链完全伸展开并与主链相互垂直,且在温度改变时侧链会由规整的六方相排列向无定形排列转化。  相似文献   

10.
环氧沥青的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失重分析仪(TGA)研究了环氧沥青的固化行为,玻璃化转变和热稳定性,并与纯沥青进行了比较。DSC研究表明,环氧沥青的121℃等温固化反应属于自催化反应,自制的环氧沥青要比进口的环氧沥青固化速度快。经过环氧树脂固化后,沥青的玻璃化温度升高,在高温时出现的熔融峰消失。TGA结果表明,在热失重达到1%时,环氧沥青的热稳定性要高于纯沥青的热稳定性,并且自制环氧沥青的热稳定性要高于进口环氧沥青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将聚对羟甲基苯乙烯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交联,制备了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聚苯乙烯聚氨酯,并用核磁共振法(1H-NMR),红外分析法(FT-IR)对其结构作了表征。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失重法(TGA/DTG)测定了其热分解性质,发现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增大IPDI的含量,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提高。DSC和扫描电镜(SEM)测试表明,增大IPDI的含量也使聚合物微相分离程度提高。对聚合物进行紫外光照射和微生物催化水解,发现聚合物具有光降解和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胆固醇含多个手性中心,将其引入到聚苯乙烯的侧链中,合成了一系列侧基含有手性链胆固醇基团的螺旋聚合物。这些无定形聚合物都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随着柔性链上碳原子个数的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降低。表征发现所有聚合物都为手性的螺旋结构聚合物,且随着柔性链的增长,所有的CD图上的科顿效应转变为同时含有正负科顿效应,最后转变为几乎只含有负科顿效应的现象,证明了手性胆固醇上的柔性链对聚合物分子的螺旋排列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Click"反应合成了几种含芴单元的共轭聚合物。以芴为起始原料,合成了N3-Ar-N3和C≡C-Ar-C≡C类单体,分别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四氢呋喃(THF)为反应溶剂,通过Cu+催化得到聚合物。芴单元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发光效率。"Click"反应合成的含芴单元共轭聚合物在溶液中发射蓝光,在薄膜中也有一定的荧光发射。文中以不同浓度的聚合物和聚苯乙烯(PS)共混甩膜,研究聚集对发光性能的影响。新合成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在300℃以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结果显示,线性聚合物在300℃以内没有明显的相转变,保持一种稳定的无定型态,对于提高材料的发光效率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液晶分子在与聚合物嵌段、碳纳米管(CNT)和多面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等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化学受限环境下的液晶相行为。聚合物嵌段微区的受限作用使侧链液晶嵌段共聚物的液晶有序度减小,相变温度降低。由于碳纳米管的受限作用,液晶聚合物接枝CNTs的有序结构被破坏,液晶性丧失。POSS以共价键的方式引入到液晶分子中,明显提高了液晶相的稳定性。但是当POSS含量高于某临界值后使液晶分子表现出单向性液晶相行为,甚至使其丧失液晶性。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PEG)、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丙烯腈(AN)为主要原料,采用两步法先合成大分子单体(HMPEG),然后利用水相沉淀法,将大分子单体与丙烯腈(AN)以及第三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形成一种以丙烯腈和甲基丙酸甲酯聚合物P(AN-coMMA)为主链,大单体(HMPEG)为侧链的系列接枝型相变材料P(AN-co-MMA)-g-HEPEG。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TG)和X射线衍射(XRD)对大单体和共聚物的结构、相变行为、热稳定性和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大分子单体及其共聚物是一系列具有稳定的结构、良好的结晶性能、高相变焓及良好热稳定性的相变材料。当PEG分子量为4 000时(m(HMPEG)∶m(AN)=45∶45),接枝型相变材料P(AN-co-MMA)-g-HMPEG4000的熔融峰温度为52℃,结晶峰温度为26℃,热焓为31J/g,在290℃以下热稳定性良好,可用于加工或使用温度较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相变材料纳米胶囊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以正十八烷和环己烷为囊芯.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囊壁材料。原位聚合法合成了平均粒径为0.77um的相变材料纳米胶囊。并在120℃~180℃对其进行热处理30min。通过SEM、DSC、DTA和TG等手段对纳米胶囊的性能进行分析发现。pH值对纳米胶囊乳液的稳定性影响很大.并影响到纳米胶囊的外观;环己烷的加入对未经热处理的纳米胶囊的表面形貌没有影响,但对结晶成核有很大影响;热处理温度影响纳米胶囊的热稳定性。在120℃~160℃处理温度范围内.热稳定性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升高.热处理温度超过160℃后。继续提高热处理温度.热稳定性降低.其中160℃热处理获得的纳米胶囊的耐热温度在20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王基伟  张宝砚 《功能材料》2012,43(17):2421-2424
合成了两种胆甾液晶单体,4-烯丙氧基苯甲酸胆甾醇酯M1和4-{4-[(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丁氧羰基}苯甲酸胆甾醇酯M2。将两种单体按一定比例与含氢聚硅氧烷(PMHS)共聚得到了一系列侧链液晶聚合物P1-P6。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 H NMR)、差示扫描量热(DSC)、偏光显微镜(POM)和X射线等手段对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液晶性能和相行为进行了表征。通过分析表明单体M1、M2和聚合物为热致胆甾型液晶,聚合物在常温具有选择性反射现象,在升温—降温—再升温的过程中反射波长随温度升高发生蓝移,且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可逆变色性。  相似文献   

18.
用微波法快速地合成了单体方酸菁染料,并首次通过Suzuki偶联将其键合到聚芴的主链上,目标共聚物通过红外和核磁对其进行了表征。聚合物P1和P2的热分解温度分别为465.3℃和423.2℃,玻璃化温度分别为183.4℃和142.6℃,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加工性能。该类材料对太阳光的吸收在300nm~900 nm范围,覆盖了整个可见光区域和部分红外区域,电化学分析表明其具有1.46 eV和1.52 eV的低能隙。  相似文献   

19.
合成一种柔性链的热致液晶聚酯酰亚胺与二苯甲烷双马亚酰亚胺的半互穿聚合物网络(SIPN),制备了五种不同组份的SIPN。用DTA、TG表征了共聚物的固化行为及耐热性能,固化物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分解5%的温度在300℃以上,用SEM观察到注介相增强特征。  相似文献   

20.
卢凌彬  黄可龙 《功能材料》2007,38(A08):3281-3284
利用热重及示差扫描量热分析对聚[碳酸(亚丙酯-CO-γ-丁内酯)酯](PPcG)的热稳定性及热氧降解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γ-丁内酯(GBL)造成了PPCG热稳定性的降低和瓦的提高。提高PPCG的分子量有助于提高其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PPCG的Tg最高可达42.6℃,相应的起始热分解温度达到175℃。PPCG的热分解方式与其分子量大小有关。PPCG热氧分解的表观活化能为97.8~104.77kJ/mol,在空气中的热氧降解反应遵循一维的相边界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