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二次纤维配抄新闻纸对彩报印刷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介绍了新闻纸的印刷适性,并分析影响二次纤维新闻纸印刷适性的因素,通过实验得出二次纤维新闻纸影响印刷质量的研究参数,指出从造纸技术和印刷工艺相结合的情况下提高二次纤维新闻纸印刷质量的工艺方法,对报纸印刷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陈威  薛国新  周丽虹 《包装工程》2008,29(6):205-208
探讨了国内外关于废旧新闻纸回用抄造新闻纸的印刷性能的研究进展,表明其影响因素有回用次数、脱墨过程、油墨种类及印刷方式,并阐述了加填对新闻纸印刷性能的影响.改善新闻纸印刷性能的措施,选择合适的浆料品种及配比、打浆度、纸机和抄造过程,施胶、涂布和添加化学助剂等.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目前常用的新闻纸的基本性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从实验数据分析了新闻纸贮存条件对新闻纸性能的影响,得出温、湿度的波动对新闻纸的印刷适性影响很大,低温低湿有利于新闻纸的保管,纸张仓库保持温度在18~25℃,相对湿度在60%~70%对新闻纸较合适的结论,为实现报纸印刷工艺的标准化、数据化和规范化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二次纤维配抄的新闻纸为研究对象,结合目前彩报正反两面都需印刷的特点,研究了反面印刷对正面印刷色彩再现的影响,绘制了色域图、双面印刷后正面密度变化趋势线.结果表明,双面印刷后新闻纸正面色域范围扩大,色偏严重.实验数据可为实现报纸印前分色工艺的标准化、数据化和规范化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1986年世界纸的消费量达到二亿吨,其中15%为新闻纸,25%为印刷与书写用纸,59%为纸与纸板。1986年发展中国家纸的总产量为三千万吨,其中新闻纸占7%,印刷与书写用纸占29%,纸与纸板占64%。年增长率为7%。纸的总消费量为三千五百万吨,其中新闻纸占11%,印刷与书写用纸占25%,纸与纸板占64%。  相似文献   

6.
二次纤维新闻纸最佳实地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课题的目的是寻找二次纤维新闻纸的最佳印刷实地密度的实验方法,实现对彩色报纸印刷品图像再现质量的控制.分析了实地密度与图像再现的关系,根据印刷相对反差和色彩反差与实地密度的间接关系,求出二次纤维新闻纸的最佳实地密度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实地部位的密度和色彩与网点覆盖率为共同构成影响报纸印刷图像再现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海外视野     
<正>北美纸业市场依旧低迷印刷书写纸需求降低蒙特利尔纸与纸浆产品理事会(PPPC)近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11月,北美地区新闻纸市场需求依然低迷,印刷书写纸市场需求同比减少3.7%。数据表明,当期北美地区新闻纸总体市场需求同比减少6%,但由于加拿大市场需求同比减少达10%,因此也加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两性淀粉、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CPAM/膨润土3种助留助滤体系对再生新闻纸印刷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较合适的助留助滤荆用量,并比较了3种助留助滤体系时改善新闻纸印刷性能的效果.结果表明,CPAM/膨润土体系使浆料留着率和滤水性能大大提高,纸页平滑度和表面强度改善较为明显,减小了两面差,油墨吸收性能和裂断长有一定增加,成纸匀度较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包装》2012,(2):75-75
据中国造纸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生产的新闻纸质量上已经比肩世界了。现在最好的新闻纸生产设备、最大的新闻纸生产企业都在中国,如期优良的业绩,国产新闻纸的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不过,近期随着互联网的普遍性,很多人士都通过网络查询最近发生的新闻,因此看报纸的人逐  相似文献   

10.
据有关部门指出:今年中国的纸业市场将比去年有所回升,但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且由于外资企业的兴起,许多大型纸机都将在今年上半年前陆续开工投产,因此纸业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在新闻用纸方面,据新华社指出,1999年由于中国部分报纸扩版,发行量上升,新闻纸需求将有所增加,但幅度不会很大。而去年水患以来,已全面禁止采伐天然林,这对新闻纸的生产将产生影响。尤其如宜宾纸厂、岳阳纸厂等影响最大,故预计新闻纸将保持一定数量的进口。近年来大陆书刊印刷用纸发展很快。但印尼金鹰集团在江苏常熟新建的年产三十万吨印刷纸项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某型号火箭筒托架零件一体化成形及工况载荷下的结构轻量化设计方法。方法 提出了基于3D打印制造的铝合金一体化快速成形方法,并结合有限元分析和理论公式,得出了一体化托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强度评估方法,进行了变形、应变及应力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托架进行了轻量化优化设计。结果 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一体化托架相对传统成形整体质量减轻了153.535 g,减少了41.76%,效果明显。结论 实现了托架的一体化成形,完成了托架的轻量化设计,研究结果为火箭筒零件一体化成形及冲击载荷下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Using a monthly data between 2008 and 20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ho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echnologies has shaped the consumer consumption pattern of different types of paper products in China during this period. In detail, this study covers four major types of paper products in the Chinese market: newsprint, printing paper, household paper, and packaging paper. The developments of Internet technologies were decomposed into two aspects: th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T) and the software platform technology (PT). Granger causality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consumption pattern of paper products was affec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Furthermore, impulse-response analyses were utilized to measure how the consumption pattern of each paper product was shap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aspect of Internet technologies, i.e., CT or PT. The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Internet developments are causing the consumption patterns shifts of all four paper products. Specifically, the consumptions of newsprint and printing paper were driven by both CT and PT. However, the consumptions of packaging paper and household paper were driven by the PT only. Compar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T, we found that the quick evolution of PT plays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shifting people's consumption of paper products in China. The empirical results revealed by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valuable economic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to both academia and relevant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3.
多孔陶瓷内部含有大量三维孔隙,具有轻质、高强、高比表面积、低导热系数等特性,但是多孔陶瓷的传统制备工艺对结构和性能的可控性较低,很难满足先进能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发展对多功能高性能材料的需求。直写成型工艺是一种制造成本低、材料使用性广、技术可拓展性高的3D打印工艺,不仅可以直接制备具有轻量化特点的多孔陶瓷,而且结合其他工艺可以实现多孔陶瓷的层级结构和多功能化,有望实现设计与制造、材料与器件、结构与功能的一体化。介绍了直写成型法3D打印多孔陶瓷的工艺原理,综述了直写成型法直接制备多孔陶瓷、直写成型结合乳液/泡沫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层级多孔陶瓷的研究进展。由于工艺柔性高,直写成型法能够与其他方法良好融合,以制备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多孔材料,尤其是兼顾高强度、高孔隙率和形状可控性的层级多孔陶瓷。最后,总结了目前直写成型工艺制备多孔陶瓷的优势和不足,并对打印材料性能、打印设备和主要应用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Cao  Min  Liu  Senping  Zhu  Qingli  Wang  Ya  Ma  Jingyu  Li  Zeshen  Chang  Dan  Zhu  Enhui  Ming  Xin  Puchtler  Florian  Breu  Josef  Wu  Ziliang  Liu  Yingjun  Jiang  Yanqiu  Xu  Zhen  Gao  Chao 《纳微快报(英文)》2022,14(1):1-14
Nano-Micro Letters - Ultrathin, lightweight, and flexible align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SWCNT) films are fabricated by a facil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scalable printing...  相似文献   

15.
侯利业 《包装工程》2019,40(14):41-44
目的 给处于发展瓶颈中的工业产品企业和传统工艺作坊,提供产品形态创新发展的思路。方法 以部分行业领域的3D打印创新作品为例,通过对案例中的3D打印技术创新进行介绍与其社会价值进行分析,得出3D打印工业产品形态的主体框架一体化趋势、产品形态轻量化趋势和产品造型多样化趋势。 结论 未来的定制化3D打印工业产品,将会呈现出更多个性化的形态,对于处于发展瓶颈的工业产品企业与传统手工艺作坊来说,需要用互联网思维认识和思考3D打印技术对产品形态的影响,结合民生需求,通过3D打印技术创新,赋予产品更多的形态可能,从而焕发新生。  相似文献   

16.
新闻纸酶法脱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江 《包装工程》2014,35(11):109-112
目的研究生物酶对新闻纸的脱墨效果,提高废纸再生质量。方法采用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脂肪酶等3种生物酶制剂对废旧新闻纸进行脱墨对比试验,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新闻纸生物酶脱墨流程,制备了脱墨试样。以白度和油墨残余面积百分比为评价参数,对试样脱墨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了单组份和多组分复配条件下不同种类酶试剂对新闻纸脱墨质量的影响。结果在单组份脱墨试验中,脂肪酶脱墨效果最好,脱墨试样白度达到55.33%,油墨残余量为2.11%;在复配脱墨试验中,维素酶与脂肪酶的混合酶液能够体现一定的协同作用,处理效果最好,脱墨试样白度值达到55.69%,油墨残余量为1.85%。结论 3种酶制剂均能起到脱墨作用,复配时脱墨效果有一定的增强。  相似文献   

17.
基于柔性版最大印刷压力的数字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付尧建  钱军浩 《包装工程》2013,34(17):113-116
为了更好地控制柔性版印刷中的印刷压力,通过在压力中心区安装一个薄的电阻应变压力传感器,对印刷过程中压力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柔性版印刷的压力计算模型,进而得出了柔性版印刷中最佳印刷质量所需的最大印刷压力。最后通过实验分析了最大印刷压力与软、硬质印版特性的关系,从而为柔性版印刷过程中软、硬质印版选用不同的印刷压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热转移印刷中承印物热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思慧  钱军浩 《包装工程》2013,34(1):119-122
热转移印刷中温度及压力是影响印刷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对热转移印刷中承印物的热力学性能研究,分析了承印物在高温条件下的蠕变曲线,以及热转移印刷中转印温度、转印时间及印刷压力对热转移印刷质量的影响,为实际印刷操作中转印温度的控制,转印时间及印刷压力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PZ1650橡皮滚筒受力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橡皮滚筒的几何模型与有限元模型,对其静态性能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印版、橡皮、压印三滚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得出橡皮滚筒在印刷过程中的弯曲变形情况,并分析研究了印刷过程中,由于空档的存在使滚筒之间存在的交变振动冲击.  相似文献   

20.
郑亮  周颖梅 《包装工程》2011,32(11):76-80,107
通过分析相变喷墨工作的原理,同时根据ISO 13660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及计算方法,选取记录点直径、圆整度、长宽比,线条宽度、线条边缘模糊度、线条边缘粗糙度等,作为质量检测要素。利用CCD捕获图像质量要素并使用图像质量分析与评价软件,客观、定量地分析了相变喷墨打印质量。测量结果表明:相变喷墨在普通纸张上可以实现高质量的打印结果;记录介质表面平滑度对相变喷墨打印的线条质量有一定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