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肖优  王洪亮 《包装工程》2020,41(20):228-233
目的 研究地方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旨在开发地方文化旅游标志,提升旅游产品的市场价值与品味;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索适合经济欠发达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文创产品设计模式。方法 对地方文化元素及旅游文创产品的概念与特征进行综述,分析地方文化元素融入文创产品设计的意义,探索产品设计创新的突破口;结合永州地方文化中的自然景观、特色建筑、方言文化、民族文化等元素进行实例分析,提出文创产品设计的途径与方法。结论 在符合产品设计观赏性、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将文化元素应用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能够有效提升文创产品传承地方文化和实现区域特色发展的潜力,所提出的产品设计案例为同类型区域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鲁宁 《包装工程》2021,42(18):380-387
目的 以乡村振兴政策下的通道侗族文创产品设计创新研发为目的,从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文创设计发展现状入手,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分析通道侗族地域文化与设计融合的价值与意义,探索通道侗族特色文创产品设计的思路方法.方法 通过阅读和梳理大量的通道侗族文献,归纳整理通道侗族文化形式,针对通道侗族文创产品发展现状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探索侗族民俗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以及潮文化融入通道侗族文创产品设计的路径模式,分析侗族元素应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方法,完成了通道侗族文创产品设计实践.结论 通过侗文化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完成了具有通道侗族特色的文创产品设计系列,对乡村振兴以及当地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通道侗族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郑君  王炳江 《包装工程》2023,44(10):340-346
目的 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为切入点,分析海南多种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海南地域文化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从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应用及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出将海南经典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融合,对海南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并具体论述海南旅游特色文创产品与黎族文化元素、海南特有坡鹿文化元素的融合设计应用;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构思、产品受众、创意形式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对此进一步提出海南本地特色文化应与当地旅游文创产品深度结合发展的建设性意见。结论 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并聚焦其有价值的元素,对此展开深度的挖掘,给予文创更多的地域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海南地域文化元素的特征。将海南当地黎族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创新应用,有利于推动旅游文创产品及创新设计,可以让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独特性。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并以人们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赢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云彦  张少楠  邢博 《包装工程》2024,45(2):397-405
目的 深入研究殷商青铜鼎文化,对其文化气韵进行可视化,并应用到殷商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中,促进殷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法 首先基于中国的太极文化、气韵生动理论,从“虚”“实”两个方面对殷商青铜鼎文化气韵进行可视化,深挖殷商文化基因,构建文化基因库;其次,运用形态矩阵法,将殷商文化要素、文创产品功能与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类别相结合,提出文化基因与产品创新设计的融合方法,详细列举产品设计的诸多可能性,为文创产品设计带来丰富的创新方案。结果 构建了殷商青铜鼎文化气韵可视化模型,阐述了基于形态矩阵法的地域性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进行了殷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应用。结论 通过对殷商青铜鼎文化进行可视化解构,并将其转化成设计元素,进行地域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促进殷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发展,最终通过案例设计验证方法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叶德辉  牛君 《包装工程》2023,44(14):380-389
目的 通过研发广西过山瑶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探析并整合过山瑶特色文化资源。方法 以过山瑶民族文化为核心,对过山瑶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模态分类;研究文创产品的设计层次,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提出“表—行—神”的设计方法;构建以过山瑶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文创产品设计模型,并以具体设计案例进行实践。结果 通过对过山瑶文化资源进行分类,转化提炼了文创产品的设计层次,提出了过山瑶文创产品设计方法,并构建设计模型,为过山瑶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参考。结论 从产品外形到内涵进行设计,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提升民族文创价值,为过山瑶文创的民族性特色呈现提供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也对过山瑶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赵勤  回璇 《包装工程》2022,43(4):364-375
目的 致力于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产品的“活态化”设计研究,提出具有创新性的鄱阳湖文创产品设计方法,从而提升产品文化内涵,弘扬鄱阳湖地域文化。方法 建立了与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产品对应的设计模型图,并以具体的设计实例进行了展示和验证,使文创产品既拥有优质的视觉效果时又兼具产品的日常使用价值和良好的使用体验感,既具有文化艺术性又注重了“以用为本”的设计理念。着眼于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文创产品“活态化”视角,遵循寻找活态化转换的契合点、注重鄱阳湖地域文化原味的传达、重建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传播观的设计原则,通过案例的结合运用为鄱阳湖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法策略。结论 以鄱阳湖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实践论证,为当今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使鄱阳湖物质文化得以保全,非物质文化得以“活化”,最终实现文化传承与文创产品创新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陈惠 《包装工程》2020,41(18):302-305
目的 以往乡村扶贫主要是通过政策和产业的导入进行实施,而设计扶贫也是其中比较新颖的策略。运用产品设计的方法为乡村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文化创意产品,以增加乡村地区的经济收入,为农村脱贫提供帮助。方法 开发农村旅游文创产品应根据地方特色,采用相应的设计策略,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对当地的传统手工艺进行创新,使其适应当前市场需求;二是充分挖掘地方的各种文化资料,并将其融入相关的文创产品中;三是对当地的民俗进行重构,选择其中有益的元素进行开发设计;四是把农村的景观名胜进行图形化,使之成为文创产品的设计资源。结论 将农村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料作为文创产品的重要灵感之源,通过设计使之转变为深受市场欢迎的旅游文化商品,并真正实现设计扶贫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将不同文化元素应用于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同时给其他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师以设计启发。方法通过分析博物馆文创产业市场现状以及故宫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并结合文创产品的文化性特征,探究基于文化元素的故宫文创产品设计。结果故宫文创产品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既要立足地域文化,凸显北京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又要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同时更要与时代文化相适应,满足当代人的文化需求。结论文创产品设计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设计,设计师需要深入挖掘故宫文化,在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的碰撞中,不断寻求故宫文创的价值所在,从而吸引广大消费者,并创造更高的文创产品设计附加值。  相似文献   

9.
刘晓彬  朱庆祥 《包装工程》2022,43(6):329-335
目的 在文创产品趋于同质化的背景下探索五感理念在文创产品创新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以五感理念为基本理论依据,通过分析文创产品设计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五感理念设计要素进行探究,总结出五感设计模型构架,提出沉浸式品味唤醒感知、互动式参与触发情感、体验式感受引发联想等基于五感理念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其进行创新性解析。结果 指出文创产品应采用“五感”设计理念,提升用户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方面的体验,以期优化用户体验感,增强文创产品的创新力。结论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研究系统性的“五感”体验理论,构建“五感”设计理论模型,总结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为五感体验理论在文创产品领域的应用提供极具价值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奇勇  王一仁  余果  李冠达 《包装工程》2023,44(12):391-399
目的 针对目前我国消费者对文创产品需求量的加大和对其品质要求的提高,在设计者对情感体验的理解实验基础上,以最真实和客观的角度构建出文创产品设计模型,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理论支撑,并结合武夷山当地的文化内涵,设计出新型的武夷山文创产品。方法 通过分析武夷山文创产品设计现状,对文创产品设计可用因素进行调查,并结合关于文创产品创新及福建文旅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找出目前武夷山文创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以文化和产品深度融合的视角出发并结合实地考察,构建新的文创产品设计框架和思路。结果 研究发现,武夷山文创产品的设计在发挥设计者创造力的同时也要对当地的生态资源及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做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为满足大众对文创产品的需求,通过文化底蕴分析及设计方案构建,运用地域性文创产品情景构建理论与叙事设计理论设计出武夷山特色倒流香炉,运用文化构成到产品设计转化理论与叙事设计理论设计出创新型茶壶和创意茶叶罐。结论 文创产品区别于其他旅游产品的特征在于其创意价值与文化价值高,在设计文创产品时要先对当地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利用一切有利于产品设计的因素后,设计者再基于自身对文化的情感体验发挥创造力,才能最终形成具有吸引力并且能够传播当地优秀文化的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11.
荆伟 《包装工程》2021,42(16):79-84, 93
目的 当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深刻变革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并逐步渗入到设计产业领域,产生颠覆传统业态的新样态,探索研究人工智能对当下设计产业发展的价值引导与融合创新.方法 智能互联时代的设计模式、专业属性和产业发展将超越固有的形态和承载媒介,呈现出数字化、定制化、模式化、系统化与个性化等样态.本文针对人工智能的独有特点和设计产业链造物模式的创新,厘清设计产业架构面对智能时代优化升级的路径;设计从业者的程序化工作内容逐渐被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所取代,也迫使设计师进一步拓展创意维度,参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学习,深化交叉学科的专业融合.结论 通过人工智能对创意思维、设计创作、设计专业属性和学科融合的有效促进,充分论证了针对人工智能优势的合理开发,能够促进设计产业模式创新升级,对设计产业的发展理念、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和组织架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技能培养提供了合理有效的发展预见.  相似文献   

12.
林霜  黄若涵 《包装工程》2023,44(12):321-327, 331
目的 设计产业价值网模式为设计产业转型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明确设计产业价值网的内涵、要素和运行特征,为研究和实践设计产业价值挖掘和拓展提供理论参考;探索设计产业价值网的共创机制,为设计驱动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互利共赢提供有效思路。方法 从经济学价值网的视角出发,剖析和总结不同时期设计价值的形成与发展模式,厘清设计产业价值网形成的内外价值网络结构和主体构成要素,并分析各要素在价值网内部参与价值创造的具体任务,总结设计产业价值网的运行特征,进而探索设计产业价值共创机制。结论 设计产业从价值链向价值网演进是智能互联时代的必然趋势,价值共创是设计产业价值网发展的最终目标。群智设计、平台赋能和资源整合的运行特征决定了设计产业价值网群智创新、交互反馈和价值创造的共创机制,调节和保证了内外部价值网络中多要素、多节点之间的利益关系,确保实现多方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  相似文献   

13.
张姝  张子璇 《包装工程》2022,43(16):347-354
目的 探究传统文化遗产在新文创理念下传承和发展的新方法,寻求传统文化价值与文化产业价值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激发文化产业新活力,塑造我国具有影响力的传统文化符号,进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方法 从新文创理念的视角出发,分析目前以传统文化遗产为内容的IP建设发展现状,结合生态系统理论,参考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构建在现代文化产业中传统文化遗产IP生态链模型。结合以唐卡艺术为主题的设计实践验证传统文化遗产IP生态链模型,并完成设计应用。结论 在新文创理念下,构建传统文化遗产IP生态链,对我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打造、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和传承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娟  陈香 《包装工程》2020,41(8):160-165
目的针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同质化、地域性文化元素识别性特征较弱以及文创产品与用户、市场需求脱节等现状,围绕传统文化正确传承与产品设计创意创新2个重点,寻找中小型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的出路,激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创新潜能。方法以符号学为理论基础,从语义学、语构学、语用学3个维度对无锡博物院馆藏文化以及现有文创产品进行分析,提取地域特色文化符号融入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文创产品设计中。结论总结出基于符号学理论的产品设计方法要素,提出一种符合地域性文化应用方式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即"提取语义—解剖语构—改善语用",以达成博物馆文创产品内容创新、功能创新以及设计创新。以无锡博物院泥人"阿福阿喜"为例导出产品设计,为地方性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璐瑶  周雨卉  李永春 《包装工程》2022,43(18):320-326
目的 准确探究消费者对博物馆文创设计属性的偏好特征,有效地对博物院文创产品创新路径进行探索。方法 通过层次分析法从物境、情境、意境三个层次提取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特征属性,引入模糊Kano模型分析用户对各个层次及各个特征的偏好程度。结果 建立了博物馆文创设计评价体系,定量分析了不同特征属性的相关喜爱度和相关必要度的差异。结论 指出未来博物馆文创设计开发的多层次、深层次发展的定位,提出重点–亮点–基本点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中国设计产业的定义与分类进行专项梳理和分析,研究适合本土设计产业发展之策。方法 以全球设计产业发展衍进为研究基础,详细梳理了设计产业的整体衍进态势及世界各国设计产业的不同发展模式,从“文化产业+数字创意产业+制造业”的角度阐述了设计产业的三重产业内涵,对中国设计产业发展的策略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 构建了设计产业MUDP分类模型,把设计产业划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密置层、关联层四个层次。结论 自20世纪以来,设计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如火如荼,但关于其定义和分类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探索。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提出了MUDP分类模型,在推动设计产业持续创新衍进、实现设计产业的社会价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磨炼 《包装工程》2023,44(2):358-364
目的 从理性视角理解文创产品,探索文创产品在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进而提供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思路与参考。方法 以词源的方式理解“文创”及其发展变化,帮助更好地理解文创。基于人为事物科学理论就文创产品在设计时应考虑的视角、维度与要素展开讨论,结合相关案例解读当下大家的关注与忽视。结论 文创产品不应是简单符号化的简易贴图处理,设计师需要构建一种链接关系。这种关系将会赋予产品更多意义、为生活带来更多价值,同时亦让大家对文创有更深的认识。这些将对设计理论研究和文创产品设计创新带来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建构设计市场学与产业化战略设计体系,揭示设计学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创新本质,提升设计在产业链中的战略级价值与地位,破解企业产品打造、品牌塑造、业绩增长、融资上市等核心难题,驱动“政.企.学”融合创新升级。方法 基于设计学与金融科技、经济管理等学科以及“农.工.商”等产业融合进行研究,凝练28年“产.学.研”实践探索与学术理论研究成果,通过调研提炼与应用验证,建构设计产业化核心体系。结论 基于设计市场学原理、设计产业化战略理论,提出并阐明了“上市产业链、上市沸腾器、产业.企业IPO战略设计、产业战略标准‘芯片’、星云战略设计与资源系统”的核心概念与内涵,总结了“以终为始、领域细分、科技聚核、文化铸魂、集群创孵”战略设计原理,升级了“顶层战略标准制定、科技产品创新打造、文化品牌设计塑造、产业创孵平台建构”战略设计方法,构建了“设计市场学-产业化-上市链-IPO战略-标准”理论与实践体系,对探索“政产学研科教文”全域融合创新发展具有导向性意义与战略级价值。  相似文献   

19.
程辉 《包装工程》2019,40(24):65-71
目的理清国内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方法通过对博物馆文创产品集中展示的各类展览会的实地走访,并综合运用实地观察、访谈询问、网络搜索、统计分析等市场调研方法,完成对国内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轨迹的跟踪;通过对材料的整理与分析,理清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结论博物馆文创产业在系列化开发、授权机制、商品包装、体验设计、商品品类、营销推广等六个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同质化现象严重、地域发展差异明显、商品化程度不高等。为了促进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健康发展,最后提出了如正确认识文创产品、构建产品开发体系、打造文创设计孵化器等对策建议,以解决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蓉  赵丽  康华西 《包装工程》2023,44(14):401-410
目的 对巴文化要素进行梳理和分析,构建文化要素模型。方法 以巴文化资源为研究基础,从设计出发将巴文化与文创融合,在物态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分类中进行设计元素提取与转化。提出文创设计载体选择需遵循相似性、相关性、匹配性与融合性原则,基于此进行外部接触层、中间行为层、内部感知层的设计元素转译,并针对不同文化层级的特征提出静态、动态、动静结合的三维度设计表达方式,以此完成文创设计应用。结果 研究发现巴文化要素模型的构建有利于地域文化特征提取和原始创新,同时运用文化结构层次更能有效驱动巴地文创产品创新发展,为地域文化相关设计活动提供借鉴。结论 在文化需求与日俱增的现代社会语境下,文化模型构建有利于在最大程度地保留文化底蕴的同时,高效实现文创设计从“文”到“创”的创新性转化,对地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