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柴油机敢噪声的特点,建立了波形合成宽带同频谐波自适应消声模型;对柴油机的排气噪声进行了有源噪声的初步设计;参考柴油机实际工况,利用高速信号处理芯片TMS320C25的汇编语言进行了编程及调试;设计并进行了模拟试验,分析了试验情况,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柴油机排气噪声的特征,利用自适应有源前馈系统对噪声进行控制;对间歇性噪声的控制进行了建模分析;对柴油机的排气噪声进行了有源消声的初步设计;参考柴油机实际工况,利用高速信号处理芯片TMS320F2812进行了编程及调试;通过实测数据和DSP仿真实验验证了所采用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适应算法的有源消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采用自适应算法的有源消声模型 ,对柴油机低频排气噪声进行了实验 ,结果表明 ,此模型较为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采用自适应算法的有源消声模型,对柴油机低频排气噪声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此模型较为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柴油机排气噪声设计了一套有源消声系统,并对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为基础的控制单元进行了仿真试验,该系统采用了转速信号作为次级声源输入,并以自适应同源谐波滤波为控制模型,保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本系统有很好的消声效果。  相似文献   

6.

船艇柴油机排气噪声具有与转速强烈相关的特点,可采用以转速信号为基频合成次级声源进行噪声主动控制的方法,难点在于确定各级声源的权值。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最佳的误差权值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控制排气噪声,并能跟踪柴油机转速变化,适合于船艇推进柴油机转速经常变化的工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国外在噪声与振动的有源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目前,常用的消声与减震装置均属于“无源”(Passive)范畴。尽管在许多场合下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但在某些课题面前却束手无策。有源(Active)消声与减震则可弥补其不足。文章概述了有源控制的原理及其在抵消重复噪声(柴油机排气与同步噪声)、随机噪声(管道或风洞噪声)、空间噪声(变压器噪声)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用于某些设备实现有源减震的例子。  相似文献   

8.
为了达到船用柴油机排气净化和降噪的双重功能,对设计的一体式排气净化消声器,建立有限元模型,运用声场仿真分析软件Virtual Lab 对其消声特性进行分析,分别研究排气流速,温度,出口管反射,内插管及蜂窝载体对消声器消声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各个因素的影响机理,从而验证了一体式排气净化消声器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一、长江12型柴油机排气噪声的测量与分析 为了研究船舶主、辅柴油机排气消声器的设计和制造诸问题,首先对长江12型柴油机的排气噪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 测试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0.
罗茨真空泵的噪声机理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直排大气罗茨真空泵独特的排气噪声机理--"声波堆集"进行初步探讨,提出新的消声理论--"缝隙消声",根据该理论,设计的缝隙式复合消声器,取得了较好的消声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发动机排气噪声是拖拉机外部噪声的主要噪声源之一。在无消声装置工作时,这种噪声决定了整个声频范围的外部噪声,目前,声频范围已作了规定,首先决定于消声器的消声效果。 在发动机上面向上排气是农用拖拉机发动机排气系统的特点,这就限制了排气通道的总长度,必须在该系统安装专门的消火罩。要求驾驶座有足够的视野,又限制着消声器的外形  相似文献   

12.
针对满足国家第五阶段排放标准的排气系统,设计具有良好消声性能的消声结构。首先通过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发动机排气声源特性,发现与发动机点火频率相关的低频阶次噪声在排气噪声中占主导地位。然后基于平面波理论计算催化转化器传递损失,通过GT-Power声学仿真与阻抗管传递损失测试进行验证,分析出载体在中高频具有良好的消声性能,这种性能可以使其代替吸声棉对排气中的高频气流噪声产生很好抑制效果。基于发动机声源特性以及催化器的声学性能,设计出针对低频噪声的消声器方案,并针对长尾管的声模态共振问题,在尾管中添加穿孔管消声器,降低特定转速下的模态噪声。实验表明设计方案达到预期的消声效果,且与相同型号发动机的国四标准排气系统对比具有更低的排气背压,可提升发动机效率与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某些对安全性能要求较高场合的使用要求,需要在研究冲击作用下柴油机排气消声系统的结构响应,确保系统在地震等突发冲击作用下的可靠性。运用ANSYS/LS-DYNA分析软件,计算了某柴油机排气消声系统在核电站运行基准地震(OBE)和安全停堆地震(SSE)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和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在地震冲击作用下,排气消声系统满足抗震要求,没有特殊的应力集中,整体结构设计基本合理。通过应力分布情况给出了结构设计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一种对传统的柴油机排气消声器的改进结构,利用缓冲室降低脉动噪声,采用斜式隔板结构改善消声频谱,采用耐高温保温陶瓷纤维增加阻尼吸声,采用双通道并联结构降低排气阻力,试验消声器采用拼装结构,有利于用较低的成本选择较好的声学元件。提出消声器功率损失比和比油耗之间不存在完全的线性关系,建议将比油耗作为内燃机排气消声器的一个独立评价量。提出消声器与热反应器相结合的设想,为设计净化消声器探讨了新的途径。设计消声器容积比4.8,消声量28.3dB(A),功率损失比1.93%,其性能优于国内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某乘用车急加速工况下排气噪声的运动感,通过控制排气噪声主要阶次声压级和能量配比从而达到改善排气声品质的目标。从典型消声器结构单元消声频率与阶次对应关系入手,推导典型消声单元传递损失与排气噪声的阶次相关性;基于某乘用车排气系统消声器模型设计四组正交组合方案,采用CAE方法研究抗性消声器结构对阶次噪声的影响规律,总结出排气噪声中四阶成分与六阶成分对扩张腔结构参数、四阶成分对共振腔结构参数、二阶成分对赫尔姆兹谐振腔结构参数变化敏感的规律。以此为依据正向设计消声器,实现排气噪声阶次成分调整。加工样件并进行排气噪声尾管试验,证明排气噪声阶次成分分布满足设计要求,主观感受声品质满足运动感目标。该研究可为消声器正向开发及声品质目标实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发动机排气系统中的噪声特性为高频、宽频带,以及排气气流作用下产生的再生噪声,传统的消声结构不能有效地解决该噪声问题。因此,提出通过将锥形分流单元与双层穿孔管相结合的消声方法。首先通过一个锥形分流单元对进入消声器的气流进行分流,分流后的气流在第一层穿孔管外腔得到充分的减速,再经过第一层穿孔管进行初次消声,然后通过第二层穿孔管进行二次消声,最后通过第二层穿孔管上的小孔进入到对冲腔,使气流在对冲腔发生对冲,气流在对冲的过程中速度逐渐降低,再生噪声减小消声效果增强。通过对双层穿孔管结构的传递损失进行推导,分析结构参数对消声性能的影响,得到传递损失的影响因素与变化特性,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消声方法能够在高频入射声波的情况下维持较高的传递损失和较宽的消声频带。  相似文献   

17.
根据特种发动机排气噪声的特性和消声器的安装要求,设计了一个组合式排气消声器.运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和声学有限元软件SYSNOISE对消声器的内部流场和声场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排气消声器能显著降低发动机排气口的气流速度和排气噪声,平均消声量可达21dB(A).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大缸径柴油机增压器BPF噪声,通过试验验证增压器增加消声环、进气空滤包裹吸声棉对BPF噪声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增压器增加消声环可以有效降低中高负荷工况下的BPF噪声,消声环轴向安装间隙对降噪效果有一定影响,当安装间隙小于流量拓宽槽间隙时,尽管降噪效果最好,但会对降低柴油机进气流量,增加喘振风险,当安装间隙大于流量拓宽槽间隙时,降噪效果并不理想,当两者间隙一致时,既能保证柴油机进气正常,也能有较好的降噪效果;在不影响柴油机进气的前提下,进气空滤包裹吸声棉后,所有工况下的柴油机噪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主要降低增压器BPF及倍频噪声,对中低频的进气噪声和结构辐射噪声也有一定的衰减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大缸径柴油机降噪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柴油机燃烧噪声直接测量的新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柴油机由于经济性能好而得到广泛应用.但从声学观点讲,柴油机却是一个很复杂的噪声源.在进行柴油机噪声源分离研究时发现,用消声器方法减低进、排气噪声后,从柴油机表面辐射的噪声就成为主要的声源,它是机械噪声和燃烧噪声的合成.对各种柴油机研究表明,在整个辐射噪声中,燃烧噪声占的比例很大.因此,为了降低柴油机的噪声级,必须降低燃烧噪声.一、确定燃烧噪声的早期方法柴油机中,有许多测量及评价燃烧噪声的方法.例如,马达拖动与实际运行柴油机噪声级比较法,临界气缸压力法,用气缸压力随时间的二次微商或从靠近气缸头的测点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排气噪声是柴油机的主要噪声源之一,在柴油机排气噪声中占主要地位的是空气动力性噪声,包括排气气流在排气系统内部的不稳定流动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和在排气管口附近的紊流扩散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由于排气阀处排气流速远大于排气管道中以及排气管口处的气流速度,柴油机的排气噪声又以排气阀附近区域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为主。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