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艺术振兴乡村的文化活动背景下,以湖头村创意集市作为研究对象,探索集市小生态形象操作策略的介入路径,以期有效达成乡村特色文化和生活的设计运用。在情境制造与空间构建的视角下切入,结合乡村文脉理论和社区建筑群肌理分析为理论框架,从村庄生态、形态、业态和文态等维度进行深度解读,通过文化特征和典型元素的梳理归纳,探索创意集市的空间组织建构逻辑,着力分析情境场域意义与传播策略。基于乡村建设实践中以活化湖头村人文风貌的创意集市为落脚点,逐步形成理性逻辑视角,提炼出修复而非重建、生活而非展示,特色而非标准、拓展而非守旧等情境制造下的介入路径策略,拉近集市空间与村民、游客之间的距离,做到特色凝聚具象化,以拓宽中国乡村建设研究的前沿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锡坤  于施施  王雪洁  刘林钰 《包装工程》2022,(S1):256-262+275
目的 为推动榆次老城历史街区在“十四五”期间的提档升级工作,提高榆次老城文旅产值。方法 以城市触媒理论在历史街区更新背景下的本土化发展为基础,划分城市触媒多元触媒系统,完成对比性研究。结论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提出城市触媒体“四优先”的提取原则:文物优先;唯一优先;传承优先;活化优先。建立多元触媒系统:政策规划系统;人居环境系统;商业生产系统;节事活动系统。构建历史街区触媒设计思维。在多元触媒系统框架内对比研究榆次老城与老门东两个历史街区的触媒设计,依据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研究成果对榆次老城历史街区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城市触媒理论本土化的设计实践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詹华山 《包装工程》2021,42(14):321-328
目的 针对现存各类城市家具仅停留在技术和功能层面、缺少与使用者的交互、对市民日常的多元生活需求关注不足、存在孤立呆板、缺少个性和趣味等问题,在微更新理念下探索共享城市家具的设计思考和实践,助力城市家具设计方向从粗放转向精细、品质与活力.方法 阐释微更新、共享理念和城市家具的关系,界定共享城市家具的内涵,分析其特征,针对性地选择具有落地性和效用性的共享城市家具案例,总结设计特点、提炼设计路径,通过设计实践案例进行印证.结果 微更新理念下的共享城市家具特征可总结为微扰动、微成本、微渗透、微织补和微营造,共享城市家具设计路径可以从地域可适应、模块可组合、结构可变动、生态可持续和智能可交互等方向进行思考和实践.结论 微更新理念下的共享城市家具可以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空间发生器,启示城市家具设计的新方向,提升城市空间的品质与活力,逐步达成充满关怀和温度的参与型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张欣  宋建军  阳杰  代辉 《湖南包装》2023,(2):158-161
现今,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满足不了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但老旧社区又不适宜大拆大建,而作为小尺度更新方式的城市触媒,却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文章以城市触媒理论为基础,分析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现存问题和触媒特征,着力改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功能缺失与退化、空间衰败、交通混乱、公共设施落后、文脉单一等问题,提出以触媒要素推动、空间载体活化、区域网络调控的触媒更新策略,激发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力再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严征璇  金海明 《湖南包装》2023,(5):72-73+82
文章以城市修补理论为视角,选取湖州衣裳街景观改造项目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反思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改造设计方法,思考如何使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肌理都能得到尊重和完善。从文化、空间、功能、景观4个方面来探索历史文化街区的再生之路,指导设计实践,以改善人们对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提升空间的环境质量,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发展与扩张伴随着经济重心转移与人口结构变化,导致部分或较多历史街区因诸多原因日渐衰落,造成了本土文脉的式微以及文化财富的流失。文章以探索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方式为目的,在城市针灸理念的视角下,以现阶段中国历史街区现状为基,思考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方式,将城市消极空间视为病源、历史街道视为穴位,以城市针灸为治疗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如何以"微创式""渐进式"的城市针灸理念,疏通文化血脉,活化消极空间,达到保护街道生态与肌理、提升街道活力及重构邻里关系的效果,从而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从文态、形态、业态上如何进展发起讨论,以期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西安市高密度居住区为例,从包容性视角出发,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更新优化的策略和路径;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高密度居住区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包括公共空间不足、空间分布不均、空间品质低下等;提出了基于包容性视角的城市公共空间更新优化策略,包括增加公共空间数量,优化公共空间布局、提升公共空间品质等。以期对激发城市公共空间新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鸣宇  章彰  安大地 《包装工程》2022,(S1):195-201
目的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针对城市家具不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多元化需求、社区活力衰退等问题,在微更新和共创设计理念下探索城市家具的设计方向,助力激活社区活力。方法 阐释微更新、共创设计和城市家具的关系,结合文献研究提炼微更新理念下的城市家具共创设计策略,并运用共创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实践及印证。结果 依托微更新理念下的模块可组合、生态可持续等设计策略并结合社区“一老一少”空间活动需求共创设计了老小孩补给站,结合补给站设计分析印证了从城市家具切入社区微更新的设计可行性。结论 微更新和共创理念为城市家具提供了设计新方向,“老小孩补给站”城市家具设计满足了居民多元活动需求,促进了代际互动,提高了社区的宜居性,有助于建设充满关怀和温度的全龄友好型社区。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人文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常成  史津 《包装工程》2015,36(20):57-60,69
目的基于人文的新视角来研究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方法以天津市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为具体研究载体,从系统性、人性化、文化性三大方面深入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策略。结论创建无障碍环境必须基于城市的系统无障碍设计原则,将无障碍设施设计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体系,并从设计上符合城市或地区的整体风貌,这对创建无障碍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代阳  张源源 《包装工程》2021,42(10):274-278
目的 以上海市的风貌保护区微更新为例,探究城市风貌保护区微更新过程中街道家具设计的具体路径和方法.方法 首先分析城市风貌保护区微更新中街道家具设计面临的核心问题,而后结合上海市风貌保护区中街道家具的典型案例,从人文历史展示、改善民生问题和适应多群体需求等方面对街道家具提出了具体的设计路径,探讨在当下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城市风貌保护区微更新过程中街道家具设计的要点.结论 在"留、改、拆"的城市更新背景下,提出了基于微更新的风貌保护区街道家具的多元化设计路径,以促进城市人文历史的传承与展示,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品质,打造有魅力、有活力、有温度的人文之城.  相似文献   

11.
陈媛媛 《包装工程》2019,40(20):236-238
目的 探索城市商业街区公共设施的设计新思路及其在各类型商业街区的具体应用。方法 首先,从商业街区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重要性入手,对其中的公共设施所发挥的作用进行认定。接着深入商业街区公共设施的功能特点,分析其在实用性、空间性和装饰性等方面的独特作用。然后,以此为依据,总结商业街区公共设施设计中的以人为本、注重文化、强调整体等基本原则。最后,分别选取旅游商业街区、体验式商业街区中的公共设施设计进行探究,分析其中的个性化应用,探索全新的设计路径。结论 商业街区是体现城市个性风貌的重要载体,将各种有效、新奇的设计思想及方法作用其中,可以营造多元化、现代化、人性化的商业街区形象,为今后的商业街区改造更新和公共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李天  傅昊  胡斌 《包装工程》2022,43(20):449-458
目的 从视觉体验的视角探究南京地区传统民居更新设计,解决近年来南京地区出现的“快速崛起快速陨落快速更新”现象并提升传统民居更新的质量与探寻文脉传承的方式。方法 运用视觉体验的相关理论,分析更新设计中的材质肌理、空间肌理、文化肌理,从视觉体验的视角对南京传统民居更新设计进行了分析。结果 以视觉体验的视角寻找适用于南京传统民居更新设计的设计策略,完成南京杨柳村传统民居更新设计方案,以期对南京地区的同类设计能够提供理论依据与支撑,为实践提供设计策略。结论 通过视觉体验视角分析文脉传承的方式,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多层次设计策略,从而提升传统民居更新设计的体验感、传承历史文脉并彻底激发村落活力。  相似文献   

13.
张蕾 《包装工程》2018,39(4):263-265
目的探究文化视角下的城市公共设施的体验化设计策略。方法从城市公共设施的现实诉求与主题定位着手,就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元素展开分析,并结合趣味、文化与人文3个方面特点,对城市公共设施的体验化设计进行深入分析,总结设计策略。结论城市公共设施产品与人的精神需求息息相关,在实现基础的使用功能外,体现文化魅力,丰富使用体验,能够呈现高品质的作品,使公共设施拥有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乔治  王丹  刘雅炜  张新平  卫东青 《包装工程》2022,43(16):248-259
目的 从地图集体认知记忆、地方小吃的声音与模型虚拟实现角度,以特色三维手绘游览图引导系列创新设计,增强西安回民坊文化旅游的人地互动关系,传播地域文化,增强地域认同。方法 以三维轴侧卡通化的手绘地图表达方式,串联集体记忆认知地图、认知度高的传统店铺和小吃;在增强现实应用设计上,串联还原真实声音(地方吆喝)、手绘地图的高认知度店铺、小吃形态的三维展现;以二维卡通绘画形式串联高评价特色小吃、文字化的地方吆喝,增加趣味性,增强地域认同。结果 以文化历史街区“西安回民坊”为研究对象,建立地域特色游览地认知、记忆提取,价值梳理、认知地图的平面与空间生成、手绘游览图增强现实应用、小吃文化价值的匹配与评价的设计方法。结论 地域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与游客的互动研究是城市转型过程中“地方性”再利用研究的突破点,应从单纯对文化的关注转向人地关系,历史文化遗产时空定位差异和引申价值是未来文化街区演化的动力,表现为普通活动场地(Site)转向文化活动场所(Place)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探究基于校园文化、地域文化的双创空间设计理论与方法,丰富双创街区的设计理论体系,更好地指导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空间设计实践。从校地融合、双创街区的概念入手,以南京“紫金创谷”双创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有关“双创”基地的优势因素与主要矛盾进行阐述,探讨了南京“紫金创谷”双创街区基于校地融合的空间设计策略。校地融合的双创文化空间模式是对国家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践行,既可重新激发高校与周边区域的活力使其良性健康发展,形成强大的创新资源集聚区,又能增强和提高各自及整体的创新能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孙响  刘韦伟  钟蕾 《包装工程》2023,44(20):383-391
目的 在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从使用者视角,研究影响轨道交通站域文化活力的设计因素与提升策略。方法 以天津市为研究案例地,运用POI空间聚集度分析,选取文化活力值较高的4个轨交站域作为实地问卷调查对象,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究影响轨交站域文化活力的设计因素。结果 归纳出服务设施、文化氛围、媒介感知、文化活动、场所衔接5个因子对轨交站域文化活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服务设施、文化氛围的影响效应最强,媒介感知、文化活动、场所衔接的影响效应次之。结论 基于研究可知,在细微中完善服务设施,注重人文关怀;促进站域媒介空间设计,增强文化体验;连通地上地下叙事场景,提升文化感知,将有利于提升轨道交通站域的文化活力。  相似文献   

17.
肖伟  杨丹丹  王娜娜 《包装工程》2022,43(20):423-430
目的 通过研究《金陵图》中的家具形制,结合当时的金陵城市井文化,梳理南宋时期家具形制特点,进一步探究形制变化与市井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图像学的角度研究《金陵图》中的家具,结合同时期的其他图像对比分析重文轻武背景下金陵地区家具形制特点,以及图像中所体现的市井文化特征;从社会学的角度,基于历史文献资料,分析日渐稳定的南宋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促进了市井文化的迅速兴起,体现在家具品类上的多样化趋势。结论 《金陵图》是反映宋代金陵地区风土人情的风俗画。图像中的家具虽然品种呈多样化,但是形制较为单一,以方形为主,并未广泛加以雕琢,而是以简洁质朴的风格占主导。可见,无论是贵族文人士大夫,还是市井百姓对于家具的需求是发挥其功能性,满足生活需求。在此背景下的高型家具得以广泛推广,融入人们的生活,“垂足而坐”已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顺锋 《包装工程》2018,39(14):237-240
目的探究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原则及方向。方法从公共设施在城市公共休憩空间中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其在人们生活、休闲、交流、休息等方面的功能,同时分析其在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不足,总结未来的设计原则,从生态、科学、人性、审美等视角探讨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的方向,再分别深入城市公园公共设施设计、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设计两方面探讨具体的设计策略,探索功能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尝试找到环境、人的最佳平衡点。结论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关系整个城市的文化形象,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对其中的公共设施设计进行全方位的设计思考及实践,能够营造出更富活力的城市空间,更好地提升城市品位。  相似文献   

19.
孟刚  孙颖  胡斌 《包装工程》2022,43(24):392-402
目的 以江南文化为语境载体,从视觉叙事的理论视角切入,探寻当代平面设计的中国语言。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平面设计方法的创新。方法 在系统研究梳理视觉叙事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以江南文化为衣钵的江苏平面设计作品视觉叙事的基本特征,其次剖析了海报、书籍作品视觉叙事的叙事方式和叙事结构,并从叙事内容,情节设置,表述途径,视觉设计4个维度构建模型。最后总结出从文字、图像,以及文图结合的设计叙事策略。结论 通过对“寻计江南”平面设计展作品的叙事策略、模型的案例分析总结,归纳出视觉传达叙事的设计策略,对当代的平面设计创新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宣  舒安琦 《包装工程》2024,(6):461-470
目的 在交互叙事视角下,研究城市智慧博物馆的沉浸式体验设计方法及设计实践。方法 通过案例研究等方法分析智慧博物馆交互叙述的构成要素和特点,进一步探索交互叙事与智慧博物馆沉浸式体验的关系,从构建跨数字媒介的多感官沉浸体验、重构交互叙事要素与关联叙事内容、营造情境感知的叙事空间与互动式故事体验三个方面提出基于交互叙事的智慧博物馆沉浸式体验设计方法,并设计基于交互叙事的智慧博物馆沉浸式体验设计的流程,从实践良渚博物馆沉浸体验项目的角度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论 设计者通过编码叙事空间和叙事内容,运用跨数字媒介助力多感官沉浸,提取智慧博物馆文化作为叙事主题,优化沉浸交互体验空间,使参观者超越时空限制,与所在城市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度互动,从而对城市文化产生更强烈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