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粉煤灰漂珠颗粒增强泡沫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熔体发泡法制得粉煤灰漂珠颗粒增强泡沫铝基复合材料.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粉煤灰漂珠颗粒增强泡沫铝基复合材料孔隙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发泡时间、发泡温度和发泡剂含量.粉煤灰漂珠颗粒增强泡沫铝基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发泡时间12 min,发泡温度800℃,发泡剂含量3%.准静态压缩试验表明,粉煤灰漂珠颗粒增强泡沫铝基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弹性应变区、屈服平台区和致密压实区3个区域.  相似文献   

2.
采用半固态搅拌铸造法制备了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定位置、分阶段提取制备过程中的浆料试样,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的微观结构,并用阿基米德法测量试样密度.结果表明,SiC颗粒在熔体中的存在形式分3种:粉末状聚集团、聚集的小团体和分散的单个颗粒.其中,聚集成团的粉末与合金熔体完全没有润湿,聚集的小团体与合金熔体部分润湿.SiC颗粒完全润湿之后才能完全的分散,同时气体逐渐从熔体中排出.最终,确立了搅拌铸造法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增强颗粒分散规律的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3.
通过SiC颗粒自增黏熔体发泡法工艺制备得到泡沫铝基材料的铸锭;对制得的泡沫铝铸锭进行各个层面上不同部位的平均孔径和平均孔隙率的测定,得到了铸锭内部的孔隙率和孔径在铸锭径向和轴向上的变化规律;并且讨论和研究了熔体未发泡区域的形成原因,得到了熔体直接发泡法制备泡沫材料时气孔的形成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4.
在原位合成工艺制备TiB2颗粒增强ZL109复合材料基础上,通过加入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了TiB2+SiC混杂颗粒增强ZLl09复合材料。结果表明:TiB2颗粒在铝合金熔体中具有良好的悬浮稳定性,而且在TiB2+SiC混杂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由于TiB2颗粒的存在,有效抑制了SiC颗粒的沉降行为,熔体经45min静置仍可获得颗粒分布均匀的复合材料,这使得制备高模量复杂形状零件的直接铸造成型成为可能;在TiB,+SiC混杂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颗粒的混杂作用对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提高具有协同作用,能够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其弹性模量较计算值提高14.7%;对于(10%TiB2+10%SiC)/ZL109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经T6热处理后,材料抗拉强度可达到275MPa,弹性模量提高到105.8GPa。  相似文献   

5.
碳化硅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的新型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几种主要制备工艺,重点阐述了高能超声半固态复合法制备SiCp/Al复合材料。首先用渗流法制备SiC体积分数高的SiCp/Al预制块,进行SiC预分散,然后将预制块加入处于半固态温度条件下的铝合金熔体中,最后导入超声波进行搅拌。此法很好地改善了增强颗粒与基体之间的润湿性,使SiC在基体中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6.
《焊接》2016,(8)
从增强相在铝基体中的分布均匀性、铝基体晶粒形状尺寸变化、添加颗粒对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等方面出发,详细介绍了目前搅拌摩擦加工技术在制备碳化硅(SiC)、氧化铝(Al_2O_3)和碳纳米管等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总结了采用搅拌摩擦加工技术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工艺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包括:颗粒含量的提高,颗粒添加方式的改进、增强相颗粒种类的扩展等。  相似文献   

7.
颗粒增强铸造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颗粒增强名基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影响铝基复合材料制造工艺的主要因素以及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同时还介绍了我们制备颗粒墙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试验情况。将碳化硅颗粒增强粉料经氟盐预处理再加入过热铝熔体,经搅拌可以制造出碳化硅颗粒均匀分布的名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搅拌铸造方法制备颗粒尺寸为20~50 μm的SiCp/6061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SiC颗粒尺寸对6061铝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拉伸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搅拌铸造方法制备6061铝基复合材料,SiC颗粒在6061铝基复合材料中分布较为均匀,且随SiC颗粒尺寸增大,6061铝基复合材料中SiC颗粒的分布均匀性提高.SiC颗粒尺寸越小,6061铝基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越高.在SiC颗粒尺寸为20μm时,6061铝基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296MPa、5.5%.随SiC颗粒尺寸增大,6061铝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提高,磨损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从颗粒的浸润,凝固机制研究、界面性能和颗粒分布等方面总结了搅拌法制备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时研究热点问题如颗粒与熔体的浸润性、颗粒的分布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利用搅拌铸造技术制备SiCp/A356铝基复合材料.通过金相观察(OM),扫描电镜(SEM)及力学性能测试对所制备的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C增强颗粒较均匀地分布于基体中,SiC/Al界面处存在明显的Si溶质偏聚,复合材料的孔隙率为4.2%;与基体合金相比,SiC颗粒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延伸率略有下降;断口分析表明,搅拌铸造SiCp/A356铝基复合材料主要的断裂机制为SiC/Al界面脱粘及基体合金的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11.
为了丰富泡沫材料制备工艺、推动其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以CaCO3为发泡剂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SiCp/2024Al泡沫复合材料。采用SEM和Magiscan-2A图像分析仪研究了CaCO3发泡剂和SiC颗粒的含量对发泡行为的影响,并且通过Gleeble 1500热模拟机分析了SiC颗粒的含量对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泡剂的增多,孔隙率和孔径先增加后减小。随着增强体含量的增加,孔隙率和孔径都减小。压缩曲线揭示加入增强体可以改善压缩屈服强度和吸能能力。SiCp/2024Al泡沫复合材料显示为脆性泡沫材料。  相似文献   

12.
SiCp/AZ61镁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三种不同铸造工艺条件下镁基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并对其硬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全液态铸造法和半固态铸造法相比,搅熔铸造制备的SiCp/AZ61镁基复合材料,其增强相SiC颗粒分布均匀,气孔率较少,是一种较理想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未增强的AZ61基体镁合金的维氏硬度高于其半固态坯料的维氏硬度;而SiCp/AZ61镁基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明显高于基体的维氏硬度,并随着SiC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其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利用搅拌铸造?热挤压工艺制备SiCp/2024铝基复合材料板材,研究该复合材料铸态、热挤压态和热处理态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iC颗粒较均匀地分布于铸锭中,大部分SiC颗粒沿晶界分布,少数颗粒分布于晶内,晶界粗大的第二相呈非连续状分布;复合材料经热挤压变形后,显微孔洞等铸造缺陷明显消除,破碎的晶界第二相及SiC颗粒沿热挤压方向呈流线分布,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显著提高;对热挤压板材进行(495℃,1h)固溶处理+(177℃,8h)时效处理后,其抗拉强度达430MPa,此时的主要析出强化相为S′(Al2CuMg);热挤压变形有利于改善SiC颗粒与基体合金的界面结合,热处理SiCp/2024铝基复合材料的主要断裂方式为基体合金的延性断裂、SiC颗粒断裂和SiC/Al的界面脱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半固态搅拌铸造和热挤压变形复合工艺制备出了质量分数为1%的纳米SiCp/Mg-9Al-1Zn镁基复合材料。研究了搅拌时间分别为10min和30min时对纳米SiCp/Mg-9Al-1Zn镁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铸态的纳米SiCp/Mg-9Al-1Zn镁基复合材料来说,搅拌时间为30min时,基体的晶粒细化,但在晶界处析出的Mg17Al12相数量增多,网状化严重且SiC团聚增加,使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而通过热挤压后,复合材料形成了粗晶与细晶交替的组织结构。特别是对于搅拌时间为30min的复合材料,细晶区增多且纳米SiC颗粒分布更加均匀, 这就使得力学性能高于搅拌10min的挤压态的SiCp/Mg-9Al-1Zn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5.
原位反应热压复合SiCP/MoSi2的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含英  杨延清  吴中 《上海金属》2006,28(3):20-23,35
以Mo粉、Si粉和C粉为原料,采用湿法混合和原位反应高温热压一次复合工艺制备了不同配比的SiCp/MoSi2复合材料,研究了该种工艺原位生成的SiC颗粒对MoSi2基体显微结构和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反应生成的适量SiC颗粒可以细化基体晶粒,改善其力学性能,与同样工艺下制备的纯MoSi2相比,含40vol%SiCp的SiCp/MoSi2复合材料室温抗弯强度是其3.4倍,含50vol%SiCp的SiCp/MoSi2复合材料室温断裂韧性是纯MoSi2的1.5倍;该种工艺的强化机制为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韧化机制为细晶韧化。  相似文献   

16.
lINTR0DUCTIONParticleReinforcedMetalMatrixC0mp0s-ites(PMMCs)havehighspecificstrength,spe-cificmodulus,elevatedtemperatureproperties,res1stancetowearandlowcost.However,com-paniedlowductilityandtoughnessisonemainobstacletotheirapplicationforengineeringL','j.ManystudiesonSiCparticlereinforcedalu-.minum.ll.y.['v']showthattheadditionofpar-ticlenotonlyrefinesmatrixgrainbutalsoresultsinhighdensitydislocationsinthematrixneartheinterface.Particlesblocklong-distance-slipofthedislocationsinthema…  相似文献   

17.
SiCp/AZ91镁基复合材料的搅拌混合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镁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较好的耐磨性、耐高温及减震性能,在航空、航天特别是汽车工业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在制备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各种方法中,搅拌熔铸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最有希望实现大规模工业生产。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搅拌混合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机制,制备了一种颗粒分布均匀的SiCp/AZ91镁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8.
Particulate reinforced magnesium matrix nano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by semisolid stirring assisted ultrasonic vibration. Compared with the as-cast AZ91 alloy, the grain size of matrix alloy in the SiCp/AZ91 nanocomposite stirring for 5 min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due to the addition of SiC nanoparticles. SiC nanoparticles within the grains exhibited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although some SiC clusters still existed along the grain boundaries in the SiCp/AZ91 nanocomposite stirring for 5 min. With increasing the stirring time, agglomerates of SiC nanoparticles located along the grain boundaries increased. 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yield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to fracture of the SiCp/AZ91 nanocomposite stirring for 5 min were simultaneous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as-cast AZ91 alloy. However, 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to fracture of the SiCp/AZ91 nanocomposit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he stirring time.  相似文献   

19.
采用凝胶注模法制备SiC预制件用于无压熔渗液态铝合金实现60~67 vol%SiCp/Al复合材料的近净成形制备,研究了碳化硅颗粒级配及热处理对复合材料力学和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的SiC粉体在铝基体中分布均匀,无明显偏聚现象;采用较细的SiC颗粒级配和退火处理都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强度;粗颗粒级配能增大SiC在复合材料中的体积分数,有利于导热性能的提高和热膨胀系数的降低;SiCp/Al复合材料抗弯强度介于240~365 MPa,室温时热导率介于122~175 W·m-1·℃-1.之间,室温至250℃的平均线热膨胀系数小于7.5×10-6℃-1,满足电子封装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0.
SiCp/Al复合材料制造工艺与颗粒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半固态搅熔复合法是制造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一种较常用的方法。对制造工艺对颗粒分布状态的影响规 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为该材料的产品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