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市场调研需求,压力机的冲压生产的手工送料将逐步由自动送料机构取代.应用三菱运动控制器Q173DCPU、伺服放大器、伺服电机进行了单机联线伺服送料系统的开发.分析了送料机械手的机械设计及对控制系统的要求,确定了控制系统的结构方案,并实现了对送料系统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胡建国 《锻压技术》2012,37(5):102-104
为了实现多工位传递模在冲压过程中自动送料,研制了一种伺服送料机械手.送料运动采用二维轨迹以提高送料效率,横向送料采用伺服驱动以提高定位精度,垂直取放料采用双三轴气缸和两个聚氨醋限位器以实现在3个垂直高度的定位.设计了PLC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部分.生产实践表明,当送料节拍达15次·min-1时,定位精度可达±0.2mm,机械手能平稳可靠地与压力机配合动作.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的三次元送料机械手低速、低精度的特点,设计了基于实时以太网EtherCAT的三轴联动送料机械手。通过对其运动轨迹进行了分析,合理地规划了三次元送料机械手的运动轨迹曲线;通过优化其速度和加速度以及加加速度的特征,提高了三次元送料机械手在运动过程的动态特性;通过在控制系统采用电子凸轮技术,使伺服电机的运动能够实现所规划轨迹的点对点的精确定位。在通信方式上采用了实时以太网EtherCAT总线来实现多轴精确同步控制,采用环形双向冗余技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通过实验验证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使送料机械手能够在所设计的工作空间内运行快速、平稳,达到所设计的35次/min的抓取速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动力电池壳冲压生产线的自动化生产,在多工位拉伸压力机的基础上设计了送料机械手的机械结构,该机械手采用桁架式结构,通过X、Y、Z这3个方向的自由度上的直线运动模块来实现夹紧-张开、升举-下降和移送-回退3个动作,规划了机械手的运动周期,并在正弦速度规划算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加加速度连续的4阶S型曲线速度控制算法,避免了机械手在运动中发生过大冲击。最终建立了机械手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机械手刚柔耦合运动特性分析,研究了速度优化算法对机械手运动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速度优化算法控制下,运动振幅明显减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销合链链板多工位冲压自动化加工平台,对其自动送料系统的运动可靠性展开研究。首先,依据实际工况,对自动送料系统的动作需求进行分析,并完成各运动部件的运动规划及动作时序的划分。然后,基于ADAMS软件建立自动送料系统的仿真模型,设置好仿真参数和各运动的驱动约束函数,通过运动仿真获得各构件的位移、受力和力矩的变化曲线;对自动送料系统的末端执行机构的水平、竖直方向的速度与加速度进行分析。最后,在完成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上,搭建了销合链链板多工位冲压自动化加工平台样机,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销合链链板多工位自动冲压的生产效率可以达到6~7件·min^(-1),满足销合链链板生产节拍≤10 s/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冲压设备送料自动化是冲压设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环路增量法可以较为准确的对机构运动误差进行求解.本文将环路增量法应用于求解冲压设备自动送料机构的送料可靠度.通过运用环路增量法的矢量理论,调用MATLAB函数.可以较为方便准确的对自动送料机构的可靠度进行求解,是一种简单、精确的可靠度求解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多工位自动化冲模在仪表板支架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对成形仪表板支架的模具结构进行分析,生产中采用横杆式自动送料机构、托料板与夹钳组合式的机械手实现送料,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并重点阐述了该模具的送料机构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机械手送料过载保护技术.阐述了该技术的工作原理、技术方案,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证明,当机械手在送料过载或送料出现卡死故障时,利用该技术装置,保护机械手传动件不被损坏,从而降低维修率、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内无低成本电池盒类冲件自动取料机械手问题,自主研制了适合于国内中小企业使用的电池盒类冲件自动取料机械手.控制系统使用了经济实用的PLC,臂部运动形式采用了圆柱坐标方式.应用ADAMS软件进行了虚拟数字样机设计,并对研制出的机械手进行了取料试验,取得了满意的试验效果.与现有生产中的机械手相比,该机械手具有电池盒送料效率高、可保障操作者安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宜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大型电子伺服多工位压力机是一种高效、先进的冲压设备,其中三坐标伺服送料系统是电子伺服三坐标多工位压力机的核心组成部件。本文针对三坐标伺服送料系统设计过程中的运动学问题,通过建立SolidWorks仿真模型和对系统相关部件运动规律的分析计算,运用ADAMS软件对三坐标伺服送料系统冲压动作进行了模拟,检查了模具和夹持机构在生产中的运动干涉情况。经过实际生产验证,证明了模拟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李东亚 《机床与液压》2018,46(11):75-78
为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无人自动化工厂,以运动控制开发系统、数控系统、加工中心机床主体和四自由度机械手自动送料机构为开发平台,通过运动控制开发系统对四自由度机械手的搬运路径规划设计,协同数控系统及加工中心机床主体构成一个柔性制造单元,使该平台具备自动上料、自动装夹、自动加工、自动下料的功能,是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2.
卷板机自动送料技术是一种用于卷板机卷制板材时上料的技术,具有高效率、高安全性等优点,其应用有助于提高卷板机板材卷制的自动化水平和板材卷制质量。首先,介绍了卷板机在板材卷制时对送料动作的基本要求,阐述了自动送料结构的特点;其次,总结了卷板机自动送料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并对自动送料的两个关键技术:直角坐标式机械手技术和真空吸盘拾取技术进行了简要的论述;最后,提出了板材自动送料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即: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技术、伺服控制技术、自动送料机的柔性化与智能化以及开放式数控系统。可以预见,随着自动送料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普及应用,其必将在板材卷制的自动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汽车散热器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人工穿管,存在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产品一致性差的现状,设计了一种用于汽车散热器生产的自动穿管机。文章详细介绍了穿管机的总体方案和主要机械结构,主要由下料机构、自动送料机构、自动抓取机构、穿管机构以及压装收口机构组成,通过伺服布管机构及送料机械手的组合应用实现自动穿管,突破了散热管自动下料、管子编排及穿管导入技术。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整体穿管合格率高达99.9%,实现了散热器生产穿管过程的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文章详细介绍了在数控锯片磨削加工系统中,采用毛坯供给机械手和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实现对毛坯上下料,毛坯与成品尺寸检测以及锯片磨削加工等磨削全过程的自动控制方法.其特点在于将磨削过程、毛坯供给与检测三个过程独立开采,使得本文开发的全自动锯片磨削系统,实现在锯片磨削加工同时,一边用机械手来上下料和锯片尺寸的检测,不仅提高了自动化水平,而且有效地重叠了磨削加工时间和毛坯准备时间,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5.
多工位冲压生产线自动送料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大型多工位压力机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提出了一种基于PLC和运动控制器共同控制的三次元送料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对送料机械手的整体结构、工作流程、伺服系统组成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阐述了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设计,详细介绍了PLC以及运动控制器的软件功能设计,并采用触摸屏设计了友好的人机界面。在轨迹控制方面,采用电子凸轮实现机械手在X、Y、Z方向及8个伺服轴的联动。根据机械手的实际运行状况,通过反复实践整定伺服增益参数,得到了理想的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机械手操作方便、运行稳定,当移送负载为120 kg时,机械手的工作速度可达25次·min~(-1)。  相似文献   

16.
利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对可重构冲压机械手进行模块划分与设计,然后利用设计的模块组成一种常用的圆柱坐标式冲压机械手和一种利用夹具的折弯机械手,并以折弯机械手为例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运动学正逆解。并利用CREO对折弯机械手的一次运动过程进行运动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机械手可以完成物料搬运与制件折弯的任务,为冲压自动生产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全自动超声波烫钻机机头送钻机械手存在振动大、冲击强、速度不可控、平稳性差的问题,优化设计一套基于曲柄摇块式自动送钻机械手机构。借助ADAMS软件对江门某公司研发的全自动超声波烫钻机的机头机械手进行了运动学建模、仿真分析,获得了位移、速度、加速度在各时间段内的变化情况,并对自动送钻机械手机构进行了分析,评估了该机构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机械手可以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控制速度、振动、冲击、平稳性在合理范围内变化,且变化随周期的增加,变得越来越理想,可以满足烫钻粘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结合Teamcenter,在MCD平台上完成数控车床上下料机械手机电一体化概念设计与控制仿真,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机械设计、自动化设计,并基于NX MCD平台,根据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的的需求分析,完成功能的分解、机构的设计和重用、功能属性的定义,以及仿真序列的设定及PLC程序的生成,完成了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的虚拟仿真的工作。实际应用体现了NX MCD平台具有多系统集成性高、概念建模及模拟仿真、可实现知识的重用等优势,打破了现有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概念设计的模式,对企业设计方式的改革、加快企业的研发速度、增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具有一定实际指导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