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条件下0.04 mm厚AA8079冷轧态铝箔第二相的演变规律,并测试了其显微硬度值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当退火工艺为200 ℃×6 h时,析出短棒状的βb(AlFeSi)相和细小粒状αc(AlFeSi)相;当退火工艺为350 ℃×6 h时,发生了βP(AlFeSi)相到αc(AlFeSi) 相转变,且析出型αc(AlFeSi) 相有些在晶内析出,有些沿位错线附近析出;AA8079铝箔的最佳中间退火工艺为400 ℃×6 h  相似文献   

2.
Al—Mg—Si—Mn—Cr合金的显微组织与拉伸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微量Mn和Cr对Al-Mg-Si合金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L-Mg-Si合金中同时添加微量Mn和Cr,可形成含Mn、Cr的弥散 出相,阻止合金的再结晶,使合金挤压后纤维状组织;均匀化处理可使Mg2Si溶及针状β-AlFeSi相转化为粒状α-AlFeSi相;同时有利于细小时效析出相的析出,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AA1235铝箔坯料的中温相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AA1235铝箔坯料中温温度范围内相形成和转变的规律。结果表明,AA1235铝箔坯料在中温温度范围内存在两个相变反应:一个是从铝基体中析出α(AlFeSi)相的脱溶相变,另一个是β′(AlFeSi)→α(AlFeSi)的相变;α(AlFeSi)相的尺寸非常细小,在nm数量级;中间退火过程中Fe、Si元素在铝基体中的固溶度存在一极小值点,即最佳固溶贫化点,该现象的存在是上述两个对固溶度的变化起相反作用的相变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氢在铝合金铸锭结晶过程中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铝及其合金铸锭在缩晶时氢的固溶、氢的偏析、溶质氢富集区的形成、气核的形成和长大、气泡的上浮和逸出、析出气泡的遗留、气泡的汇集.气体缺陷的形成和减少产生气体缺陷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快速凝固法制备过饱和CuCr合金时效析出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时效温度下研究雾化法制备过饱和Cucr合金的时效析出动力学.通过能谱测定不同时刻的析出相体积分数,用Avrami方程分析不同温度的时效动力学,发现扩散是相变的主要控制因素,而固溶原子、杂质、空位、位错、晶界和点阵畸变等都会对析出动力学产生影响.研究发现,低温时效的初期会形成无序的溶质富集区,析出相与基体之间保持共格关系.电子衍射和能谱分析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Cr元素不断在基体中富集,会形成明显的GP区,最后形成单质Cr相.而在高温时效时,由于原子迁移的激活能容易满足,Cr元素析出动力较大且富集很快,完成析出过程的时间很短,会在材料内部迅速生成单质Cr相,很难观察到GP区.  相似文献   

6.
PD3重轨钢氢压裂纹的形核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透射电镜中原位观察了PD3重轨钢氢气泡及氢压裂纹的形核过程。结果表明,充氢时选形成氢包,随氢压增大,周围局部屈服,但在气泡壁附近存在无位错区,其中的应力可能很高,当气泡中的氢压升高到等于被富集降低了原子键合力时,氢压裂纹在气汽壁上形核。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温镁熔液中氢气泡析出过程的可监控性难问题,利用建立的镁熔液氢气泡析出动力学模型分析多个因素对气泡析出动态变化的影响。采用传统的单因素法,设定不同初始半径、不同初始高度以及不同镁熔液温度的工艺参数条件,探究氢气泡的各项特性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将特定工艺参数下的动力学方程在MATLAB中进行编程计算,得到气泡上浮速度、气泡半径及气泡上浮高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在满足镁熔液-氢气泡相体系条件下,气泡初始形核高度及镁熔液温度对氢气泡析出变化影响较小,气泡初始半径对其析出影响较为显著。相同时刻下,氢气泡初始半径与气泡上浮速度、上浮高度都成正相关;且在一定变化范围内,随着气泡初始半径增大,气泡到达最大上浮速度的时间滞后性更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研究了置氢0.12 wt%H对Ti-0.3Mo-0.8Ni氩弧焊接接头微观组织演变影响,揭示了氢元素对无损焊接接头组织特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氢化物析出促使焊接接头初始组织发生变化,置氢量增加有助于焊接接头微观组织中β相析出。薄片状的面心立方δ氢化物均匀分布在置氢量为0.12 wt%H的焊接接头中,且仅能从层片状α相中析出,但无法从转变β相中析出。δ氢化物的析出与αH相分解反应:αH→α(贫氢区)+δ(富氢区)相关,富氢区最终转变为δ氢化物.置氢焊接接头组织中的位错分布不均匀,δ氢化物析出产生的应力场引起的晶格畸变直接导致了析出δ氢化物附近有相对密度高的位错分布。  相似文献   

9.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不同氢含量TA15钛合金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研究氢元素对其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是β相稳定元素,随着氢含量的增加,TA15组织中残留β相的含量随之增加;氢的存在能够促进TA15钛合金中孪晶的生长,随着氢含量的增加,孪晶数量随之增大;充氢后,TA15钛合金组织中生成氢化物,氢化物的形成方式有3种,一是以α相为基体、按α→α+δ方式析出面心立方结构的δ氢化物;二是在α相内部析出的层片状氢化物;三是按β→δ+α方式在β相内部共析转变生成的层状交替分布的δ氢化物.  相似文献   

10.
合金元素对Al-Mg-Si铝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研究了不同Mg/Si比及Mn元素对Al-Mg-Si铝合金铸态显微组织及第二相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Mg/Si比在1.73附近时,组织比较均匀,Mg2Si相及粗大针状AlFeSi相在晶界富集量较少。大量Si过剩或Mg过剩都会对铸态组织的均匀性及析出相的种类和尺寸以及分布产生影响。少量Mn元素的添加,能有效的改善富Fe相的形态,促进α富Fe相的生成,减少β-AlFeSi相及Mg2Si的数量。  相似文献   

11.
合金成分对锆合金焊接区腐蚀时吸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Fe含量相同,但Cr含量不同的锆合金板与Zr-4板对接焊,腐蚀后不同样品中的氢含量差别很在,与氧化膜的厚度不成比例,说明合金元素Cr对锆合金的吸氢性能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当不含Cr时,焊接样品腐蚀后的氢含量明显减少:Zr.4经不同热处理后Zr(Fe,Cr)2第二相的大小和多少与氢含量有关,说明合金中存在Cr时形成的Zr(Fe,Cr)2第二相是引起吸氢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不含Cr的锆合金中添加合金元素Nb,不仅改善了焊接区的耐腐蚀性能,而且不会引起腐蚀时吸氢增加。氯化锆会在对接焊样品中未焊透的前端析出,这是张应力引起氢的扩散富集并诱发氢化物析出的结果。氢化锆还会沿着熔区边界集中析出,这将影响锆合金力学性能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研究了0.12 wt.% H 对Ti-0.3Mo-0.8Ni氩弧焊接接头微观组织演变影响,揭示了氢元素对无损焊接接头组织特性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氢化物析出促使焊接接头初始组织发生变化,置氢量增加有助于焊接接头微观组织中β相析出。薄片状的面心立方δ氢化物均匀分布在置氢量为0.12 wt.% H的焊接接头中,且仅能从层片状α相中析出,但无法从转变β相中析出。δ氢化物的析出与αH相分解反应:αH→α (贫氢区) + δ (富氢区)相关,富氢区最终转变为δ氢化物. 置氢焊接接头组织中的位错分布不均匀,δ氢化物析出产生的应力场引起的晶格畸变直接导致了析出δ氢化物附近有相对密度高的位错分布。  相似文献   

13.
针对镁熔液中氢气泡的析出过程,采用FLUENT对氢气泡析出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仿真,得到了单个氢气泡在镁熔液中析出的运动变化规律,并对不同初始半径、不同初始位置的氢气泡析出过程进行比较,分析了其对氢气泡形状及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半径越大,氢气泡形状变化越明显,氢气泡在析出时总是呈现出无规则的上升运动且有向中心靠拢的运动趋势。同时,利用回归方法对氢气泡瞬时速度、瞬时当量半径、瞬时位置进行了量化计算,得到的瞬时回归方程高度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24铝合金挤压棒材表面气泡低倍组织、显微组织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表面气泡是由于气体析出形成的气体通透性气泡。解决办法是要对熔铸精炼过程氢含量、热处理过程中环境和工艺、挤压过程中气体带入进行工艺控制。这能为生产中减少和避免表面气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二元系凝固过程通道偏析形成的数学模型,给出了描述焓与温度及固相分数耦合关系的表达式.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对亚共晶与过共晶成分的NH4Cl-H2O侧向凝固通道偏析的形成位置与生长方向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偏析通道起源于糊状区,偏析通道中的富集溶质从糊状区流向液相区.为了维持偏析通道中的液体流动,枝晶间液体可通过糊状区从液相区得到补充.糊状区中富集溶质的流动方向取决于析出溶质的密度.NH4Cl-70%H2O侧向凝固时,析出的溶质密度较小,偏析通道倾斜向上生长,在糊状区上部形成A偏析.NH4Cl-90%H2O侧向凝固时,析出的溶质密度较大,在糊状区下部偏析通道倾斜向下生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将QCr0.5铜合金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时效处理,分析其析出相时效析出过程,结果表明:QCr0.5铜合金在固溶变形处理后,400℃及以下由于析出动力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析出相结构,材料保持形变结构特征;425℃时效2 h材料内部形成GP区,450℃开始析出共格的纳米析出相,475℃纳米析出相的析出比较均匀,大小在4~6 nm左右,材料的强度和导电率均达到较高的水平;当温度升至500℃时,2 h时效后析出相出现共格失配现象,随着温度的进一步提高,析出相开始长大,完全失去共格效应,同时材料的硬度出现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了Ti6Al4V合金置氢后的微观组织变化,分析了氢化物的形成机制,通过硬度测试分析了置氢对Ti6Al4V合金硬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置氢可以显著降低(á a)/a转变温度.置氢后的组织中存在斜方结构的马氏体á"和面心立方结构的氢化物?,氢化物?不仅可以从á相内析出,还可以从a相析出.文章认为,?在á相内的形成过程是基于氢元素扩散的相变过程,而a相内的?是共析反应aH→á ?的产物.硬度测试的结果显示:随着氢含量的增加,Ti6Al4V合金的硬度增加,这是氢化物析出强化、氢固溶强化、氢与位错的相互作用以及马氏体转变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OM,SEM,TEM,EPMA和二次离子质谱(SIMS)等手段,研究了B对J75抗氢合金晶界h相析出的抑制作用机制,采用饱和热充氢、三维原子探针(3DAP)技术和氢渗透实验方法,研究了B对合金抗氢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含B合金中存在Ti的晶界偏聚,导致晶界h相在时效过程中析出;含B合金中,由于B抑制了Ti的晶界偏聚,使h相难以形核长大,从而抑制了晶界h相的析出.B和H原子存在位置竞争关系,B降低合金的氢扩散系数,阻碍H原子的扩散和迁移,减少晶界偏聚H原子数量,抑制氢致裂纹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Inconel 706合金宏观偏析“黑斑”区相变行为及析出相的形成特征,对黑斑区和正常区的相析出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并用热力学相计算手段对合金黑斑区的相变规律和元素的热力学平衡分配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认为,Inconel 706合金宏观偏析黑斑主要是由富Nb的Laves相和富Ti的η,δ相的严重偏聚粗化导致的。从黑斑的组织行为分析及热力学相计算可以认为,Nb在凝固过程中发生了极为明显的枝晶间液态偏聚,同时Ti和Al也有一定程度的偏聚,这些元素不同程度的液态偏聚行为是造成合金黑斑区相富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采用热脱氢分析装置 (TDS) 研究了含复合 (Ti,Mo)C析出相的马氏体钢的氢的捕获与解吸附行为。结果表明,36-60 nm的未溶球形(Ti,Mo)复合析出相在室温电化学充氢过程中不能捕获氢,而回火析出的1-5 nm的复合 (Ti,Mo)C析出相是有效的氢陷阱,尽管其氢陷阱激活能相对较低,为16.4-22.1 kJ/mol,与晶界、位错处的氢陷阱激活能相近,同时远低于纯的共格TiC析出相的氢陷阱激活能,但在大气中放置时,被回火析出的1-5 nm的复合 (Ti,Mo)C析出相捕获的氢无法解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