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气浮隔振平台的振动隔离特性评估,建立隔振平台的力学模型,获得刚度-阻尼并联的两参数模型的传递特性。设计一套微振动测量评估系统,测量流程为:冲击锤激励隔振平台,低频微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地面和隔振台面微小振动加速度值,MI-7208型智能便携式数据采集仪实时采集振动数据,通过配套的专业隔振平台特性分析软件处理得到隔振平台的固有频率和隔振效果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气浮隔振平台振动衰减可达25 dB;其水平和垂直方向固有频率均在2 Hz附近,与设计参数吻合。  相似文献   

2.
超精密运动平台振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带不确定非线性系统.搭建了精密运动平台减振系统,设计了一种以空气弹簧为隔振元件,主/被动隔振在主动隔振和被动隔振之间通过开启电源进行切换的系统,分析并构建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平台的主动隔振系统进行测试研究.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证实了主动隔振系统可行性,有效提高了加工系统的隔振效果,为平台进行高精密加工提供了保证,同时,为主动隔振系统及相关系统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5t电液自由锻锤隔振基础及其振动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产5t电液自由锻锤的隔振装置结构,对其基础振动进行了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这种稳定性好、砧座水平可调节的板簧悬吊式砧下直接隔振装置,可使基础振动位移和振动加速度分别降至GB50040—96允许值的15%和3%以下,隔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根据锻锤隔振的设计原理和结构特点,利用VC++,Pro/TOOLKIT,Access等有关编程工具,在Pro/E平台下建立了锻锤隔振CAD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原理设计模块、参数化设计模块、标准件库设计模块组成,根据用户选择相应的隔振方案、隔振参数、标准件型号,交互式的输出隔振系统零部件的三维及二维图形,并以BOM清单的形式将零部件质量、材料、数量、备注等基本信息进行输出。实例证明,利用该系统可以方便地设计出参数化的隔振装置,显著提高了隔振装置的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锻锤砧下直接隔振技术,为5t自由锻锤设计了一种加配重板簧沉垫式的新型隔振结构,按砧座-基础二个自由度有阻尼振动系统的力学模型对该装置做了计算机模拟。并给出了隔振系统在同时作用粘性和摩擦阻尼时,阻尼分析和计算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自由锻锤的隔振法结构研究与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辛勇  杨国泰 《锻压机械》1996,31(3):50-53
采用锻锤砧下直接隔振技术,为5t自由锻锤设计了一种加配重板簧沉垫式的新型隔振结构,按砧-基础二个自由度有限阻尼振动系统的力学模型对该装置做了计算机模拟。并给出了隔振系统在同时作用粘性和摩擦阻尼时,阻尼分析和计算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国产 5t电液自由锻锤的隔振装置结构 ,对其基础振动进行了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 ,这种稳定性好、砧座水平可调节的板簧悬吊式砧下直接隔振装置 ,可使基础振动位移和振动加速度分别降至GB50 0 4 0 - 96允许值的 15%和 3%以下 ,隔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国内锻锤采用电液动力头进行节能改造的情况 ,分析了国外对大型自由锻锤提出的惯性块式隔振方法 ,介绍了由南昌大学设计、德阳二重基础件研究所制造的 5 0 k N电液自由锻锤板簧悬吊式砧下直接隔振装置的结构特点及设计计算。现场实测表明 ,该装置能在不影响打击效率的条件下 ,使基础振动加速度降低 97%。采用这种砧下直接隔振的方法 ,能在投资不大的前提下收到降低厂房和基础造价 ,提高生产面积利用率 ,改善劳动条件 ,消除振动公害 ,保护锻锤等多方面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空气锤砧下直接隔振的一种新的结构型式——砧座下加钢筋混凝土配重的悬吊式直接隔振,该装置已在7.5kN空气锤上得到成功应用,隔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螺旋压力机的致振原因,提高了冷击和锻打工件时冲量矩,冲量的计算方法,所得结论可供振动分析,隔振设计及基础设计时参考。对J53-300型双盘摩擦压力机的隔振计算表明:惯性块下螺旋弹簧和油阻器承垫式隔振基础可有效地吸收摩擦压力机工作时产生的冲量矩和冲量,使基础的振动加速度降为隔振前的1/125。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长径比铣刀杆刚性差、加工中极易出现切削颤振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动力减振装置。设计了铣刀杆整体结构,建立了减振铣削系统的铣削动力学模型。运用机械振动学和动力减振的定点理论推导出最优频率比和最佳阻尼比公式,利用MATLAB软件验证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计算出减振装置的最优参数,进行动力减振器的结构设计;通过ADAMS软件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所设计的减振装置的减振效果,同时进行了实际的切削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减振装置具有很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科隆蛋区段双重钢轨吸振器对钢轨波磨的抑制效果。方法 首先,结合现场建立轮对-钢轨-吸振器系统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基于摩擦自激振动理论,采用复特征值法与瞬时动态法对单重和双重钢轨吸振器的抑制效果进行对比。进而,采用谐响应分析探究双重钢轨吸振器对钢轨波磨抑制效果提高的原理。最后,对双重钢轨吸振器的关键连接参数进行参数化分析,基于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多参数拟合求最优解。结果 轮轨系统有3个不稳定振动频率228.57、480.97、1181.60Hz,单重钢轨吸振器对其的抑制效果分别达到了15.20%、100%、20.19%,双重钢轨吸振器对其的抑制效果达到了15.20%、100%、100%。双重钢轨吸振器调谐频率分别为183.64、473.62 Hz。对比参数优化前后,经过优化连接参数后的轮对-钢轨-吸振器系统的复特征值实部较小,为33.683。结论 双重钢轨吸振器因其2个调谐频率能更好地抑制轮轨系统的多个不稳定振动频率,从而对钢轨波磨的抑制效果更好。减小连接刚度和增大连接阻尼能提高其对钢轨波磨的抑制效果。当双重钢轨吸振器的下质量块垂向刚度为22.7×107N/...  相似文献   

13.
深孔加工中镗杆的颤振严重影响孔的加工质量,而振动的抑制与镗杆的内部工作温度有很大关系.文章主要研究镗杆在工作中,温度升高以后对镗杆减振性能的影响.通过对镗杆的结构设计和三维模型的简化,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对镗杆内置减振器振动产生的热量进行分析,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镗杆进行稳态热分析和瞬态热分析,最后得出镗杆减振效果和阻尼液的温度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新型滚子动力吸振器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振动控制特性,研究了吸振器参数的最优调整及系统各参数对振动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滚子动力吸振器振动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对三自由度主系统动力吸振器进行理论研究。根据三自由度系统简化模型,利用微分方程的叠加原理,推导三自由度主系统受简谐激励时传到基础上的力与激励力的力传递率解析表达式,得到耦合动力吸振器后系统力传递率解析表达式;根据所推导公式,分析动力吸振器质量比、固有频率比和阻尼比对力传递率的影响,得到吸振器各结构参数的影响规律,解决了三自由度主系统动力吸振器的参数选取问题,为多自由度主系统动力吸振器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磁流变减振器是一种可实现半主动控制的理想减振装置.本文对救护车辆的磁流变减振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振动状态和输入电压下减振器的示功特性和速度特性.实验表明,磁流变减振器具有良好的阻尼可控特性,是理想的救护车辆减振控制装置.  相似文献   

17.
探索动态吸振器对多自由度系统的影响,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动力吸振器控制振动噪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建立一个带阻尼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接着应用线加速度法求解到系统的多个传递函数。然后分别将动力吸振器的阻尼比和质量作为变量,分析两个参数对动力吸振器振动控制效果的影响。随着阻尼比增加对目标峰值衰减程度变化不大,然而新生成的峰值随着阻尼的增加有显著减小;动力吸振器的质量越大,对目标频率的衰减也越大,同时新峰值频率也越偏离目标频率。建议吸振器的阻尼比控制在6%~8%之间,同时质量最好控制在20%~40%目标件质量。  相似文献   

18.
液力减振器是汽车上常用的减振器,为了研究液力减振器的阻尼特性,首先分析了液力减振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利用减振器特性综合试验台对随机购买的4种液力减振器进行了阻尼特性试验,分别得出示功图,由示功图分析了减振器在性能上存在的缺陷,并用数学方法验算了减振器的空程性畸变,与试验结果一致,同时也分析了频率对空行程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了频率对阻尼特性的影响和减振器的阻尼衰减性,为减振器的设计改进及使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海上风机吊装过程中的振动对其工作稳定性有直接影响,合理选择吸振器对于减小吊装过程中的振动至关重要。为了研究不同控制器种类对于准零刚度液压动力吸振器性能的影响,使用Simulink建立一种基于准零刚度理论的液压动力吸振器,并添加了普通PID、模糊PID以及自适应控制器。同时引入了一组空白对照量,对比分析不同控制器下吸振器的工作性能。结果表明:液压动力吸振器能有效减小振动,在模糊PID控制下系统的响应时间更短,超调量更小,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20.
液压减振器试验台的改造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越琪  姜水生 《机床与液压》2004,(5):150-151,21
用计算机检测技术对液压减振器试验台进行了改造,介绍了检测系统的组成和原理,用软件技术确定减振器振动频率并对机构运动误差进行补偿。提出了在试验台检测数据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分析减振器工艺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