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预热处理对FGH95高温合金粉末中碳化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PREP)FGH95高温合金粉末颗粒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预热处理,并对热处理粉末中碳化物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预热处理,粉末颗粒中的MC′型亚稳碳化物发生分解和转变,析出稳定的MC,M23C6及M6C型碳化物,明显改变碳化物的稳定性和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FGH95高温合金粉末的预热处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不同热处理制度下对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PREP)FGH95高温合金粉末颗粒进行预热处理,并对热处理粉末颗粒微观组织、碳化物析出相及γ相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预热处理温度升高,树枝晶组织逐渐消失,γ相由圆形逐渐转变为方形,粉末颗粒中的MC′型亚稳碳化物发生分解和转变,析出稳定的MC,M23C6及M6C型碳化物。M23C6碳化物的析出温度为950℃,M23C6与M6C碳化物的相互转变温度为1000~1050℃,M23C6和M6C的溶解温度为1100℃。  相似文献   

3.
针对等离子旋转电极工艺制备的FGH96合金粉末,采用俄歇电子能谱对合金粉末的颗粒表面进行成分分析,并利用透射电镜对预热处理后粉末中的碳化物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GH96合金粉末的颗粒表面明显存在O、C和Ti元素的偏聚,原始合金粉末的颗粒表面由O和C原子吸附层和富含Ti元素的碳氧化物层组成;经过预热处理,颗粒中形成于快速凝固过程中的MC′亚稳碳化物转变成稳定的MC碳化物,并析出M23C6碳化物,明显改善了颗粒内碳化物的稳定性和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4.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预处理前后FGH96合金粉末颗粒中的碳化物演变。结果表明:粉末在快速凝固过程中会析出不同形貌的MC’型亚稳态碳化物,MC’碳化物中含有较多的弱碳化物形成元素,不同形貌的MC’型碳化物的化学组成与点阵常数具有一定的差异。在粉末预处理过程中,粉末颗粒内部形成的亚稳态MC’型碳化物逐渐转变为稳定MC型碳化物,同时可形成M23C6和M6C碳化物;转变后的MC型碳化物形态以规则块状为主,成分上以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Nb,Zr为主。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Hf含量的FGH97合金松散粉末和断口中粉末的组织及析出相。结果表明,粉末颗粒内部的碳化物主要是富Nb、Ti、Hf的MC型碳化物,同时发现粉末颗粒内部存在Zr的氧化物。Hf能进入到粉末颗粒中MC碳化物内,并促进稳定MC碳化物的析出,适量的Hf有利于消除合金中原始粉末颗粒边界(PPB)。粉末颗粒表面的Hf以HfC和HfO2复合形式存在,Hf含量大于0.6%时会对PPB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镍基高温合金快速凝固粉末颗粒中MC型碳化物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本芙  陈焕铭  宋铎  李慧英 《金属学报》2005,41(10):1042-1046
对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PREP)法制备的FGH95镍基高温合金粉末中碳化物的形态、结构、成分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粉末颗粒凝固过程中的热学参数和非平衡溶质分配对碳化物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凝固FGH95合金粉末中亚稳MC型碳化物形态的几何完整度随粉末颗粒尺寸减小由规则形态向复杂形态变化,不同尺寸粉末颗粒中碳化物的形态和数量决定于凝固过程中热学参数的变化和非平衡溶质分配系数的不同.亚稳MC型碳化物在加热作用下发生分解及合金元素再分配,其形态由复杂形状为主转变为规则形态的稳定MC型碳化物.  相似文献   

7.
原始颗粒边界(PPB)是在粉末加热固结过程中MC型碳化物在颗粒边界析出造成的,利用扫描电镜(SEM)和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EPMA)研究了 MC型碳化物在镍基高温合金中的溶解度与粉末高温合金中原始颗粒边界(PPB)的关系.结果表明: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Zr、Hf、Nb、Ta)对应的MC型碳化物在镍与镍基高温合金中的溶解度顺序为:TiC>NbC>TaC>ZrC>HfC,同时温度越高MC型碳化物的溶解度越大;在镍基高温合金中溶解度较大的TiC容易在粉末高温合金的PPB上析出,而溶解度较小的TaC则避免了这种现象.未添加Ta元素的FGH4098合金中原始颗粒边界(PPB)上的MC型碳化物主要为TiC;添加Ta元素的FGH4098合金,制粉过程中会在粉末颗粒内部析出更多的含Ta的MC'型碳化物,在随后的热等静压过程中,这种MC'碳化物转变成为更高稳定性的MC型碳化物(Ta,Ti,Nb)C.(Ta,Ti,Nb)C存在富Ti的核心,Ti和C元素被"固定"在了碳化物中,阻碍了 MC型碳化物在PPB上析出.  相似文献   

8.
对新型第3代粉末高温合金母合金、等离子体旋转电极法生产(PREP)粉末和热等静压态合金中的微量元素Hf,Zr和Ta的存在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母合金中微量元素Hf,Zr和Ta主要以一次MC型碳化物存在,呈块状、条状和蝶状分布于枝晶间;原始粉末中碳化物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富Ti,Ta和Nb,另一类为含有Ta,Hf和Zr,两类碳化物均含有一定量非碳化物形成元素Co和Ni及弱碳化物形成元素Cr和Mo,以块状、粒状分布于枝晶间或胞晶间。另外,热等静压态分析表明,微量元素Hf,Ta和Zr主要以晶内和晶界MC型碳化物存在,说明微量元素Hf,Zr和Ta以MC型碳化物存在并具有一定遗传性的特点。与原始粉末相比,热等静压态γ′相和碳化物中的Ta量比较少。  相似文献   

9.
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场发射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等研究热处理后不同Ta含量的FGH4098合金中MC型碳化物的形貌、含量、尺寸和组成。结果表明:对于热处理态FGH4098合金,加入Ta元素可以抑制MC型碳化物沿原始粉末颗粒边界(PPB)析出;随Ta含量的增加,FGH4098合金中MC型碳化物的含量有所增加,等效粒径也略有增加,但变化不大;加入合金中的Ta元素会替代MC型碳化物中的Ti,改变了MC型碳化物组成,且随着合金Ta含量的增加,MC型碳化物组成中Ta元素的所占比例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白雪峰  刘健平  韩欢 《铸造》2012,61(5):467-470
采用真空熔炼炉,在不同熔体热处理温度下精炼K465合金,然后浇注持久性能试棒,分析气体含量和熔体热处理温度对K465合金初生MC碳化物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MC碳化物形态与合金熔体中氧和氮的总量即气体含量有关.在同一温度下,随着气体含量的增加,MC碳化物由骨架状经小颗粒+短杆状演变成颗粒状.氮和氧影响MC碳化物析出形态的方式不同,熔体中的氮通过形成MC碳化物的形核核心来影响MC碳化物的析出形态,而氧则是通过改变氮在熔体中的存在形式影响MC碳化物的析出形态.提高熔体热处理温度可以增大初生MC碳化物以颗粒状形态析出的趋势,但相比于气体含量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以17CrNiMo6钢制齿轮轴为研究对象,用有限元软件对齿轮轴的渗碳预热和直接渗碳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确定了影响畸变的主要预热工艺参数,并对这两种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预热处理对齿轮轴热处理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渗碳前进行400 ℃保温3 h的预热处理,能够有效减小齿轮轴热处理畸变。  相似文献   

12.
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20CrMnMoH齿轮钢在预先热处理过程中产生贝氏体非平衡组织的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CrMnMoH齿轮钢在常规预先热处理过程中的冷却速度无法控制,过冷奥氏体进行非平衡组织转变,容易得到贝氏体等非平衡组织。根据贝氏体等非平衡组织的组织遗传效应,结合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原理和机制,设计了两次等温正火预先热处理工艺,首次等温正火预先热处理完成了非平衡组织到平衡组织的转变,二次等温正火预先热处理实现了晶粒的细化和均匀化。通过工艺优化控制实现了齿轮锻件的金相组织为1~2级、同批次不同齿轮锻件硬度差≤5 HB的技术指标。成品齿轮的精度可以达到6级,验证了预先热处理对减小齿轮热处理畸变、提高齿轮精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冷轧、预热处理和等通道转角挤压制备了超细晶铝。利用室温单轴拉伸测试、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预热处理对超细晶铝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30℃预热处理时采用空冷、炉冷、水冷3类冷却方式试样的抗拉强度分别达到130、160和180 MPa,而伸长率降低到3.2%、3.9%和2.8%。试样的拉伸断裂处形成了大小不均的韧窝。预热处理时不同冷却方式造成的再结晶晶粒尺寸和晶界特征的不同是导致材料力学性能产生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对40Cr钢凸轮轴双联齿轮加工工序、预先热处理工艺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找到了造成齿轮内孔盐浴氮碳共渗畸变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整加工工序和预先热处理工艺,提高了齿轮心部强度,机加工应力得到了有效消除,从而使凸轮轴齿轮盐浴氮碳共渗畸变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对先进国家制造的手术器械锻造毛坯进行了金相分析.结合收集的国外材料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与国内传统工艺锻造的毛坯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先进国家手术器械用马氏体不锈钢在预先热处理方面不同于国内,毛坯先经锻造余热空冷淬火,再长时间高温回火,使锻造毛坯获得回火索氏体这一淬火准备组织,最终使产品在硬度、刚性、塑性、韧性和耐腐蚀能力方面更佳.新工艺值得国内制造业借鉴.  相似文献   

16.
固溶处理对Ni-Cr-W合金碳化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EM、TEM和XRD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一种Ni-Cr-W合金经不同温度(1230~1300 ℃)和不同时间(10~120 min)固溶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经过固溶处理后,合金的析出相为富W的面心立方M6C和富Cr面心立方的M23C6。随着固溶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碳化物体积分数降低。在1270 ℃, 120 min时,大部分的碳化物溶解进入基体,孪晶处的碳化物首先发生溶解。M6C与基体不存在任何位向关系,晶界上析出的M23C6(220)晶面与基体(11)晶面的夹角为30°。  相似文献   

17.
李同道  王勇  韩彬 《表面技术》2008,37(1):40-41,74
为提高锅炉燃烧器喷嘴的表面性能,采用5kW横流CO2激光加工系统对高铬铸钢表面进行熔凝处理,并进行显微组织分析和硬度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铸态高铬铸钢晶粒较粗大、组织不均匀,原始组织以奥氏体为基体,还存在大量网状断续共晶碳化物、莱氏体.经激光凝熔后,显微组织明显细化,其试样剖面组织分为激光熔凝区(细小奥氏体 少量细小未熔碳化物)、激光相变区(奥氏体 少量晶界碳化物)、过渡区和母材4个区域.熔凝区和相变硬化区的淬硬深度依工艺参数不同.可达0.2~0.3mm.由于形成了奥氏体组织,高铬铸钢表面硬度增加不明显,硬度最大值出现在相变硬化区.  相似文献   

18.
Conclusion The ductility of iron-carbon alloys of the eutectic type is governed by the structure of eutectic carbides and it may be increased by two methods. The first envisages formation during prior heat treatment of dislocations in eutectic carbides and creation of subgrain boundaries along which during deformation there is carbide fragmentation. This method, as a result of the specific effect of the metal base on formation of dislocations in carbides and prevention of carbide failure under the action of compressive stresses from the surrounding solid solution, may only be used for alloys in which the carbide phase reinforces a metal matrix. The second method involves a marked increase in carbide ductility as a result of transformation occurring in them under the action of deformation [10]. This method may be used to increase the ductility of cast irons around the eutectic composition with eutectics whose matrix phase is carbide. In this way forming may be accomplished by rolling in the range of rates used in metallurgical production practice.Translated from Metallovedenie i Termicheskaya Obrabotka Metallov, No. 9, pp. 5–9, September, 19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