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纯铜双层辉光离子渗钛高温氧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纯铜表面形成均匀的渗钛层.对离子渗钛试样和纯铜试样在400℃和700℃进行了高温氧化对比实验,分别给出了它们的氧化动力学曲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氧化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纯铜表面离子渗钛后提高了高温抗氧化的性能,降低了氧化速率,离子渗钛层的氧化膜致密,对继续氧化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
纯铜加弧辉光离子渗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加弧辉光离子渗钛新技术,利用此技术在纯铜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渗钛层,探讨了纯铜渗钛后渗层的组织特征、渗层合金成分分布、渗层的相组成及其显微硬度分布。  相似文献   

3.
纯铜双层辉光离子临界区渗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纯铜表面制备了铜钛合金层。实验结果表明,合金层由以铜钛化合物为主的表层和钛在铜中α固溶体与弥散分布的Cu4Ti有序相的次表层组成。在源极与工件间距固定的条件下,表层成分受源极电压、工件电压和温度的影响,次表层厚度主要受温度和时间影响。在扩渗初期,轰击离子的强度对钛元素有催渗作用。源极电压与工件电压之比V源/V工≥2,气压选在(25~40)Pa有利于铜钛合金层的形成。纯铜渗钛虽可使材料表面强化,但表面电阻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辉技术在TA2基体表面渗入铌形成结构致密、与基体形成冶金结合的钛铌合金层。结合XRD、SEM及EDS等手段分析渗铌和未渗铌TA2试样分别在700、800、900℃的高温氧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氧化温度的提高,氧化增重增加,渗铌比未渗铌的氧化增重降低,抗高温氧化性能改善,特别在900℃铌的作用明显;对渗铌和未渗铌TA2在900℃分别氧化20、40、100 h后氧化层的表面及截面进行分析,获得对合金层成分、结构、氧化性能之间关系的认识。钛铌合金层高温氧化后的氧化层是由三部分组成:外层是由高浓度合金层氧化而形成,其氧化产物主要是Nb2O5/TiO2,中间层主要由TiO2/TiO和Nb2O5组成,内层是分布着条状的富铌相。  相似文献   

5.
钛铝基合金渗硅层结构及抗高温氧化性能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钛铝基合金固体渗硅后的渗层结构、抗高温循环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钛铝基合金固体渗硅后表层形成主要由Ti5Si3、Al3O3和Al3Ti、TiSi2、Si构成的复合渗层,该复合渗硅层有效阻止了高温氧化过程的进行,显著提高了钛铝基合金的抗高温循环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用负压铸渗法制备了铜合金表面铁基渗层,并研究了渗层在800℃时的氧化行为.用SEM、XRD对渗层的微观组织形貌、成分和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铁基合金渗层在高温下与氧作用形成的Fe和Cr的氧化物及FeCr2O4相覆盖在渗层表面,能有效阻止内部渗层的氧化,使渗层具有较好的抗高温氧化性.  相似文献   

7.
以铜为基体,采用电镀镍和浆料包渗铝法,在800°C渗铝12 h制备出组织为Ni2Al3的单相渗层。采用SEM、XRD和光学显微镜,研究在1000°C下空气中氧化25~250 h,Ni2Al3渗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与组织转变行为。结果表明:Ni2Al3渗层在1000°C氧化250 h后,氧化增重分别为纯铜和镍镀层的1/15和1/2。氧化时间在25 h内时,渗层表面仍有Ni2Al3相;氧化50 h后,出现NiAl相;当氧化时间增加到100 h时,Ni2Al3相完全转变为NiAl相。当氧化到250 h时,渗层仍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温度铬钛共渗得到的化合物层进行成分分析和相结构分析,探讨了温度对化合物层成分和相结构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表明,在900℃以上共渗,可获得钛碳和铬碳化合物的复合共渗化合物层。  相似文献   

9.
纯铜离子渗镀钛层的耐蚀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加弧辉光离子渗镀技术, 实现了在纯铜表面形成均匀的渗镀钛层. 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对渗镀层在0.5moL/LH2SO4溶液中的耐蚀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渗镀钛层的耐蚀性能大大提高, 与钛板相当, 并对渗镀层钛浓度的分布、渗镀层显微硬度、渗镀层相的结构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浆料包渗法,以TiO2粉为渗Ti源,纯Al粉为还原剂,NH4Cl作为活化剂,Al2O3为惰性添加剂,蛋白质(鸡蛋清)为粘结剂,在Cu表面预先镀Ni随后表面浆料包渗Ti-Al,制备Ti-Al共渗层。研究CeO2氧化物对Ti-Al渗层的组织和氧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渗剂中添加CeO2氧化物后,渗层组织由Ni-Ti金属间化合物为主转变为Ni-Al金属间化合物为主,包渗过程由渗Ti为主转变为渗Al为主;Ti-Al渗层氧化增重由纯铜的1/10降低到1/28,氧化产物为TiO2、Al2O3和少量的NiO,氧化层致密,没有明显的裂纹和空洞出现,改善了抗高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Alloys of Pd-Au-Sn and Pd-Cu-Sn system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metallography,electron microprobe,X ray diffraction and DTA.Partial isothermal sections were plots at 800oС and 500oС.Ternary τ-phase having tetragonal structure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each systems.The region of existence of phases in equilibrium with the solid solution based on palladium.  相似文献   

12.
新型镍基高温合金在950℃和1000℃的氧化行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热重分析法、XRD和SEM(EDX)研究了1种新型镍基高温合金在950℃和1000℃的高温氧化行为。合金在950℃氧化时,氧化增重遵循抛物线规律,表面氧化膜无剥落,在1000℃氧化时表面氧化膜出现剥落,仍近似遵循抛物线规律。氧化膜由Cr2O3,Ni,Co)Cr2O4,TiO2,SiO2和Al2O3组成,并有内氧化现象发生。合金在1000℃的氧化速度比在950℃时约高出1个数量级。根据氧化膜的组成进一步分析了合金的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13.
带涂层的TiAlNb合金高温氧化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带NiCrAlY,TiAlCr及搪瓷涂层的TiAlNb合金分别在800℃和900℃时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3种涂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基体合金提供防护,但氧化后,涂层和合金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应和互扩散。氧化时,NiCrAlY涂层发生内氧化,且在NiCrAlY/TiAlNb界面互扩散严重,而界面的某些区域形成的保护性Al2O3虽能有效阻碍氧的内扩散,但也导致涂层从基体表面剥落:TiAlCr涂层表面形成连续Al2O3能对基体提供很好的防护,但涂层/合金界面出现的Nb和Cr的互扩散带可能会影响涂层寿命及基体合金的力学性能。在与TiAl合金接触时,搪瓷变得不稳定,氧化过程中,涂层与合金界面形成一定厚度的反应层,致使涂层与合金间结合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Fe-Cu纳米涂层在700与800℃空气中的氧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远士  牛焱  傅广艳  吴维 《金属学报》2000,36(8):847-850
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Fe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25和50的两种Fe-Cu纳米涂层,并研究了该涂层在700与800℃空气中的氧化,结果表明,Fe-75Cu涂层氧化后形成了外层为氧化铜和内侧为氧化铁的复合氧化膜,而Fe-50Cu发生了Fe的单一外氧化,其氧化特征均有别于同成分的铸态合金,这种氧化机制在于晶粒尺寸细化显著扩展了Fe在Cu中的溶解度,同时大量的晶界也为组元扩散提供了短路通道,晶粒尺寸  相似文献   

15.
Ni-Cr-Co基高温合金704℃和760℃时效组织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热力学计算、SEM、TEM和相分析研究了一种新型Ni-Cr-Co基高温合金在704℃和760℃长期时效至2000h后的组织变化。结果表明:该合金标准热处理态和在704℃长期时效后的析出相有MC,M23C6,M6C和γ,在760℃长期时效后还析出了η相。随时效时间增加,γ( η)及碳化物MC,M23C6和M6C的含量变化很小,化学组成稳定,但γ相粗化明显。该合金在760℃时效时,η相的析出随时效时间的增加而加剧,并且呈魏氏体分布。新合金在704℃长期时效时具有良好的组织稳定性,但在760℃时效时组织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钛合金在500℃~650℃下的氧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XPS试验对Ti811钛合金在500℃~650℃下、50h的氧化行为进行了分析,利用扫描俄歇微探针对氧化后试样表面的氧影响区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温度为550℃时,试样表面生成的氧化膜较致密;温度在500℃~600℃之间时,试样表面氧化膜的厚度随温度的增加的幅度较小,温度高于600℃后迅速增加;而氧缓慢扩散区厚度则在500℃~650℃之间随温度的升高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7.
氧化薄膜对锆-4合金表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氧化薄膜对Zr-4合金表面性能的影响,对样品分别进行了350℃和400℃各10 min,15 min,20 min和25 min氧化.结果发现,不同条件下氧化生成的样品表面呈现不同的颜色.小角掠射X射线衍射分析(GAXRD)表明,生成的氧化物为非化学计量的六方相氧化锆.样品在0.5 mol/L的H2SO4溶液中进行电化学试验发现,氧化后样品的耐电化学腐蚀性能有所提高.而用纳米压痕仪试验的结果表明,氧化后样品有较高的纳米硬度和较低的弹性模量,意味着氧化后样品可能有更好的耐磨性.400℃氧化样品对合金性能的提高优于350℃氧化样品.  相似文献   

18.
用金相、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谱(SEM/EDX)及热重分析法研究了NaCl盐膜对CuCr合金在700℃~900℃下的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uCr合金在NaCl盐膜下比在单独空气中发生更严重的腐蚀,其腐蚀产物疏松且易剥落,Cr相较Cu易腐蚀,且在腐蚀区以下的合金基体中有贫铬现象.讨论了在该环境下变形对CuCr合金腐蚀的影响及NaCl加速CuCr合金腐蚀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1 INTRODUCTIONTiAl basedalloysareattractivecandidatemateri alsforaerospaceandengineapplications ,owingtotheirlowdensities ,highspec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GH4169合金室温、700~800℃高温范围内的组织演化、瞬时拉伸及持久性能.实验结果发现,GH4169合金的瞬时拉伸强度随温度提高而降低,塑性在750℃下出现极小值,超过750℃后,又随温度的提高而大幅度提高;合金在750℃温度/295MPa应力下的持久时间高达406h 55min,这是由于在此温度下,基体中析出了点状和棒状魏氏体,延长空洞萌生时间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