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分别采用乙酰丙酮钯、氯化钯和硝酸钯作前驱物,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Pd/C催化剂,以松香歧化反应评价其活性,研究了活性炭类型、载体预处理、溶剂、还原方法及温度等因素对Pd/C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孔容的活性炭作载体有利于钯在其表面的均匀分布和催化剂活性的提高;以Pd(acac)2作前驱体,以及使用极性较强的溶剂与用无机配合物前驱体相比,制备的Pd/C催化剂活性较高;TG-DTA分析表明Pd(acac)2在350℃下完全分解,基于此结果,作者在350℃条件下采用氢气干法还原,制备出活性略高于从日本进口的Pd/C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采用硝酸溶解四(三苯基膦)钯样品,高氯酸发烟分解有机物,以络合滴定法测定钯含量。对样品发烟分解条件进行了详细考察,结果表明,高氯酸残留量在1.0 mL以内,经3次发烟可完全分解有机物。采用丁二肟析出-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钯,所得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8%,加标回收率为99.66%~100.04%,满足样品中钯含量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利用硝酸钯加热水解的特性,将银铜钯合金中的钯溶解并富集为水合氧化耙,用二氯二氨络亚钯法回收提纯钯,钯直收率达92.8%,回收率达98.4%。新工艺流程短,试剂消耗少,成本低。  相似文献   

4.
银阳极泥在硝酸浸出时,大部分铂和钯会进入溶液,最终返回熔炼系统,铂钯直收率因此偏低。研究了亚硫酸氢钠还原沉淀硝酸浸出脱银液中铂和钯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还原剂用量、硝酸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均对铂和钯沉淀率有影响。在优化条件下,铂和钯的沉淀率分别可达到99.5%和99.7%,所得精矿中铂和钯含量分别为1.70%和13.59%。  相似文献   

5.
行卫东  赵振华  王杰  朱刘 《贵金属》2021,42(4):32-36
采用硝酸浸出-选择性分离钯-沉淀分离铟-抗坏血酸还原银的湿法工艺分离回收银钯合金靶材废料中贵金属银钯。结果表明,用4 mol/L硝酸,90℃加热,120 min即可完全浸出所有金属;浸出液采用理论量1.6倍的丁二酮肟可以完全沉淀分离99.9%以上的钯;将滤液调节至pH=5,其中的铟、铁、镓等可被沉淀分离得到纯净的硝酸银溶液;控制富银液pH 8~10,用0.8倍银质量的抗坏血酸可将银完全还原,银粉直收率大于96%。  相似文献   

6.
以钯银合金废料为原料,采用硝酸溶解-盐酸沉银-二氯二氨络亚钯法提纯-水合肼还原工艺回收钯。结果表明,当浓盐酸用量为2 m L/200 m L混合酸液,反应时间1 h时,银沉淀率为99.98%;当氨络合和盐酸酸化沉淀过程溶液最佳p H分别为8和1.5,并经温水洗涤3次,二氯二氨络亚钯纯度达到99.99%以上;该工艺钯回收率大于90%,并制得纯度大于99.99%的海绵钯,其平均粒径不大于0.5μm。  相似文献   

7.
为完全分解样品,消除碳的影响,以H2SO4+HNO3冒烟消除碳,甲酸还原,王水溶解,在ICP-AES选定的条件下测定废钯炭催化剂样品中钯的含量。样品加标回收率97.0%~101.6%,测定0.099%~0.324%的钯含量,相对标准偏差2.55%~2.84%,方法与灼烧还原法及火试金法测定结果一致,方法简单快速,环保节约,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8.
多孔钯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钯粉和碳酸钠为原料制备多孔钯的烧结-溶解新工艺,用FESEM分析了多孔钯的微观结构形貌,并进一步研究了制备的多孔钯的力学性能和氢同位素的交排换代性能。结果表明,烧结-溶解工艺能稳定地制备出孔隙率为85.29%-87.82%的多孔钯,其压缩强度大于2MPa。室温下孔隙率为87.30%的多孔钯对氘的单位质量吸收量为0.0767L/g,氢同位素排代交换率为86.2%。  相似文献   

9.
利用硝酸钯加热水解的特性,将银铜钯合金中的钯溶并富集为水合氧化钯,用二氯二氨络亚钯法回收提纯钯,钯直收率达92.8%,回收率达98.4%,新工艺流程短,试剂消耗少,成本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外冷凝装置代替醋酸钯制备工艺中的回流装置,实现了冰醋酸的回收和结晶母液体积的控制.确定了溶解10 g海绵钯需要250 mL冰醋酸和5 mL硝酸的最佳溶剂用量,同时得出醋酸钯母液钯质量浓度为65 g/L时醋酸钯的产率最高.经2次结晶,醋酸钯的总产率为98.46%.改进后工艺稳定,产率提高,成本节约,钯的总回收率达99.95%以上,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产物为三聚体醋酸钯.  相似文献   

11.
利用Keggin结构的12-硅钨酸作为模板,采用水浴法还原硝酸钯制备了纳米钯.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制备的钯纳米颗粒的形貌、粒径大小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滴涂法将Pd纳米颗粒修饰到Au电极表面,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纳米Pd对肼的电催化性质.结果显示,制备的纳米钯为3~4 nm的类球形颗粒,为面心立方结构.纳米Pd修饰电极对肼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在pH=6时,氧化峰电流(lpa)与肼的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钯是氚处理工艺中的关键功能材料,氚衰变及其产生的氦会引起钯的贮氢性能下降。对室温下贮氚老化1.6年的海绵钯进行了预处理,采用变温法获得了老化钯吸、放氕和氘的PCT曲线,作为对比,同时给出了新鲜钯的实验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氚老化钯吸、放氕和氘热力学性质分析。结果显示,氚老化会导致钯氢体系的α相右移、坪台压降低、坪台区变窄,且老化效应对钯氢体系的滞后效应、焓变及熵变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锆具有良好的吸氢性能,被认为是储氘领域的候选材料。但由于其吸氢温度较高且吸氢动力学较慢,目前尚不能进行广泛应用。采用电镀钯的方法对锆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其吸氢性能。结果表明:在经过镀钯且退火处理后的锆合金,在室温下可以实现吸氢,并且有适当的孕育期;与此同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镀钯且退火处理后的锆合金孕育期缩短,吸氢速率变快。通过对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在氢化后,钯层与锆基板之间形成了过渡区,过渡区中存在PdH1.33和H0.62Zr0.38。由此可见,过渡区中的氢化物对改善锆的吸氢性能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动力学机制进行研究,确定在室温下,镀钯且退火处理后的锆合金吸氢过程符合一维扩散机制;而在250 ℃时,符合二维扩散机制。  相似文献   

14.
吴喜龙  贺小塘  李勇  赵雨  王欢 《贵金属》2022,43(3):27-30, 34
采用分子识别材料SuperLigò2从含铂钯的溶液中选择性分离钯,钯吸附率大于99%,吸附、洗脱过程钯的直收率为95.87%,总收率为98.04%;得到的洗脱液氧化处理后生成钯沉淀,再经水合肼还原即可得到纯度为99.99%的钯粉。与传统的沉淀分离工艺相比,分子识别技术的生产流程短、铂不容易分散、操作方便、三废量少。  相似文献   

15.
通过铅试金富集树脂中的钯并用银作钯灰吹保护,得到的银钯合粒用王水溶解,在5%的盐酸介质中,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钯,该法测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3%,加标回收率在99.04%~100.10%之间。  相似文献   

16.
2007年钯市场评述及后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2007年钯市场走势,分析了钯市场的供应和需求情况。汽车催化剂对钯的需求继续成为钯市场最重要的需求领域,2007年出现8%的增长;预计汽油机车中的以钯代铂工作将继续,柴油机车中出现对钯的新需求;安泰科预计,2008年汽车工业中钯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首饰工业中钯的需求因中国消费量的下降而减少,但欧美的钯首饰消费出现增长。影响钯市场供应的不确定因素在俄罗斯库存,预计这部分库存将在今后2—3年间下降到正常水平。安泰科对钯市场的长期趋势仍旧看好,预计2008年的平均价格为380USD/oz。  相似文献   

17.
316L不锈钢上电刷镀钯膜的组成与耐蚀性(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电刷镀工艺在316L不锈钢上制备了结合力良好的钯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质量损失实验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膜层的性能。结果表明,电刷镀钯膜主要是由钯元素构成的;XPS分析表明,膜层中的钯为金属态。电刷镀钯后的不锈钢试样在沸腾的20%硫酸溶液和含0.005mol/L溴离子的甲酸和乙酸混合溶液中均显示了非常好的耐蚀性能。镀钯试样的腐蚀速率比不锈钢试样的下降了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8.
以硝酸钴和2-甲基咪唑合成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67,用层层自组装法将聚乙烯亚胺(PEI)、ZIF-67和聚乙烯醇(PAA)浸渍负载于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管上,得到ZIF-67/PVDF杂化膜。XRD、SEM和FT-IR表征结果显示ZIF-67成功负载在PVDF管表面及内壁面,负载效果良好。用杂化膜对钯溶液-聚电解质进行超滤,结果表明杂化膜对钯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且反复使用3次其截留性能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贾志华  王轶  李银娥  姜婷  郑晶 《贵金属》2018,39(S1):58-65
钯合金钎料在电子工业、真空多级钎焊、高温技术、燃气轮机及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对其研发及应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介绍工业生产、军工及民用等领域中常用的电子工业分级钎焊用、高温耐热型和具备特殊性能的钯基钎料,总结各个系列钎料的特点、性能及用途,评述目前国内外钯钎料研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钯钎料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