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万能试验机、硬度计、电导率仪、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仪等研究了不同均匀化温度和强淬火冷却方式对6005A铝合金型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均匀化温度的升高,铸锭的电导率和硬度下降,铸锭中的弥散相析出、聚集长大,对位错的滑移和再结晶长大的抑制作用降低,导致型材的力学性能和弯曲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采用扫描电镜(SEM)、洛氏硬度计和万能试验机研究了双金属带锯条的背材用钢30Cr4MoNiV经1150~1190 ℃淬火和520~640 ℃回火后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并通过弯曲疲劳试验和锯切试验来检测30Cr4MoNiV钢的疲劳性能。结果表明:30Cr4MoNiV钢合适的淬火温度为1190 ℃,此时合金元素固溶充分且马氏体组织均匀细小;最佳回火温度为600 ℃,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经1190 ℃淬火+600 ℃回火3次后,30Cr4MoNiV钢的强塑积为15.64 GPa·%,弯曲疲劳性能由3745次提高到5270次,且锯切疲劳性能比进口CDW钢高25.6%。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寻水平连铸球墨铸铁QT500-7型材的最佳等温淬火工艺,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奥氏体化温度和时间、等温淬火温度及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研究不同工艺参数下该型材的组织及硬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等温淬火温度和奥氏体化温度是影响合金硬度的主要因素,随着二者温度的升高,基体组织中残留奥氏体量增多,硬度逐渐减小.试验用型材在现有的热处理参数中,硬度最高的工艺为840℃×60 min奥氏体化+280℃×100 min等温淬火,在此工艺条件下可以得到由细密贝氏体型铁素体与少量残留奥氏体组成的组织,型材硬度为476 HBW.  相似文献   

4.
在线淬火工艺对6005A合金挤压型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和模拟试验的方法, 研究了在线淬火方式、淬火冷却速度及淬火延迟时间对6005A铝合金空心型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提高在线淬火冷却强度比提高挤压温度和挤压速度对改善型材性能的效果更明显, 型材强度随淬火冷却速度的增大明显提高, 而延伸率并无明显降低; 在线精密水雾淬火可使型材性能满足车辆型材使用要求; 缩短在线淬火前型材在室温环境下的停留时间, 可以显著提高型材强度性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直读光谱仪、电子万能试验机和光学显微镜等检测设备,试验研究新能源汽车用6082铝合金成分中元素含量区间、挤压工艺参数和在线淬火冷却方式对型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g含量增加对6082铝合金强度的提升有显著影响,但由于塑性降低,导致挤压过程型材出现裂纹倾向; Mn、Cr、Ti对组织细化有较好的作用,进而对型材表面质量及弯曲性能等有好的作用;不同在线淬火冷却方式对6082铝合金型材的性能有明显影响,采用先水雾冷后穿水冷的方式,能够得到较好的力学性能且保证型材外形和尺寸合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919合金的挤压工艺、拉矫变形、淬火与人工时效制度对其型材拉伸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拉应力腐蚀试验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双级时效对919合金型材抗应力腐蚀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挤压温度420~450℃,挤压后直接风冷淬火,100℃预时效6小时+160℃终时效3小时后,919合金型材即可得到力学性能与耐应力腐蚀性能的良好匹配。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固溶温度、保温时间、淬火转移时间、冷却水温及自然时效对Al-4.0Cu-2.0Mg铝合金型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制度。结果表明,固溶温度为(500±5)℃、保温时间在15 min~30 min为适宜;淬火转移时间在15 s以内,冷却水温控制在20℃以内时,合金无晶间腐蚀倾向;自然时效时间大于4 d(96 h)时,该合金型材性能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通过光学显微镜(OM)、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温度淬火对ZG25MnCrNiMo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态ZG25MnCrNiMo钢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在840~930 ℃温度区间,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组织中板条马氏体逐渐变细,930 ℃淬火试验钢板条最为细小。ZG25MnCrNiMo钢经840~930 ℃淬火后,进行600 ℃回火,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抗拉强度先升高后降低,伸长率和低温冲击吸收能量先降低后升高。930 ℃淬火试验钢抗拉强度最大,为992 MPa。840 ℃淬火试验钢伸长率和-40 ℃低温冲击吸收能量最大,分别为17.1%和78 J。  相似文献   

9.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观察等方法,研究了动车组6N01铝合金车体型材时效工艺对其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185℃3h时效制度对6N01铝合金车体型材很适宜,在此条件下,该合金型材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262.8N/mm2~231.1 N/mm2、224 N/mm2~214.3 N/mm2和13.1%~17.3%。这一结果说明,该时效制度比双级时效制度可节省保温时间7 h。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高速动车组用高强度铝合金中空型材的成形性能及变形规律,本文选取典型断面的中空型材进行成形试验、仿真分析.研究型材在不同弯曲半径下的塑性变形规律,成形缺陷的产生原因及抑制方法,探索降低缺陷的成形参数及工艺方法,为动车组用铝型材零件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万能试验机、显微维氏硬度计等对调质态G12MnMo7-4钢铸件出现异常组织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调质工艺做了优化。结果表明,因G12MnMo7-4钢属于低碳合金钢,调质淬火温度较高,致使局部产生过热异常组织;经改进调质工艺(870 ℃保温3 h急冷淬火+580 ℃保温3 h回火)处理后,组织为较细的回火索氏体,且综合性能良好,满足产品技术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利用等离子堆焊工艺制备了Fe-Cr-B-C合金涂层,并对其进行了不同温度(850、950和1050 ℃)的淬火处理。利用OM、SEM、XRD研究了合金涂层不同温度淬火后的显微组织,利用显微硬度计对合金涂层的硬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堆焊态Fe-Cr-B-C合金涂层的显微组织由树枝晶基体和网状硼碳化物组成;经1050 ℃淬火处理的Fe-Cr-B-C合金涂层网状硼碳化物回溶、球化,硬度达64.3 HRC,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3.
庞洪轩  陈建超  王智聪  郑磊  关秀格 《轧钢》2022,39(1):98-100
介绍了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NM500钢板的试制情况。针对NM500钢板试制过程中冷弯性能出现不合的问题,在大生产条件下对890 ℃淬火后的16 mm 厚NM500钢板进行不同回火工艺生产试验,采用显微硬度计、冷弯试验机和金相显微镜对不同回火工艺下NM500钢板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回火温度200 ℃、在炉时间80 min条件下,16 mm厚NM500钢板组织为正常马氏体组织,内部缺陷得到较好的回复,内应力释放更加完全,因此硬度适中、冷弯性能良好;在回火温度300 ℃、在炉时间80 min条件下,钢板组织中出现回火屈氏体组织,其硬度、冷弯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4.
研究"零保温"两次淬火对25MnV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零保温"一次淬火,在870~910℃的奥氏体化温度范围,强度和硬度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于910℃,强度和硬度逐渐下降;在试验温度范围内,25MnV钢"零保温"两次淬火的强度和硬度优于"零保温"一次淬火,且经910℃"零保温"一次淬火和900℃"零保温"二次淬火后,力学性能最佳,其组织为隐针马氏体。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淬火及回火温度对HJ低合金高速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J高速钢的奥氏体晶粒尺寸及力学性能对淬火温度很敏感。1160℃淬火时奥氏体晶粒细小均匀,综合性能良好;1170℃以上淬火时出现混晶,1210℃以上淬火时晶粒全面粗化,导致韧性显著降低。HJ高速钢回火二次硬化效果明显,二次硬化峰值温度为540℃左右。  相似文献   

16.
用BP人工神经网络及材料微观分析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P20钢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BP网络能根据淬火及回火温度精确预测P20钢热处理后的硬度;BP网络预测结果表明,P20钢经800~920℃淬火及530~650℃回火,在给定的淬火温度下,随回火温度的增加硬度急剧降低;在给定的回火温度下,随淬火温度的增加硬度略有增加。材料微观分析表明:这主要归因于回火温度升高造成的碳化物长大和α相的回复程度的加剧及淬火温度升高造成的碳及合金元素固溶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After different heat treatment processes, the metal compound,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hardness of the C-Cr-W- Mo-V-RE Fe-based hardfacing layers a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metallographic microscope, X-ray diffraction ( XRD ),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um( EDS ),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and hardness tes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ardfacing layers have higher tempering stability and secondary hardening property. After quenching at 820 ℃ ,the hardness value( HRC37 ) 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layers are similar to that normalized at 820 - 1 000 ℃. The tempering stability and the hardnes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quench temperature, 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amount of the alloy element in the matrix. These results are very helpful for improv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hardfacing layers.  相似文献   

18.
探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多元低、中碳中合金耐磨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特别分析了它们的强韧化机理.结果表明,低碳合金钢经945℃淬火、280℃回火后硬度值为49 HRC以上,韧性值超过224 J/cm2;中碳合金钢经945℃淬火、370℃回火后硬度值达48.6 HRC,韧性值90J/cm2左右.两种材料具有较好的回火稳定性,基体组织主要是板条状马氏体,马氏体板条间少量薄膜状的残余奥氏体,以及界面上弥散的碳化物起到强韧化作用,材料综合性能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9.
利用洛氏硬度计及场发射扫描电镜等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和回火温度对热锻模具用钢5Cr5Mo2V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经过不同温度的淬火和回火处理后,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碳化物。当5Cr5Mo2V钢在920~1030 ℃淬火时,随淬火温度升高硬度值增加并于1030 ℃达到最大值62.53 HRC,之后硬度值趋于稳定,且在1030 ℃淬火时晶粒较为细小,超过1030 ℃淬火晶粒开始粗化;试验钢在480~550 ℃回火时,硬度值随回火温度升高逐渐增加,并于550 ℃出现二次硬化峰值,但在此温度下试验钢的冲击性能为最低,此后随回火温度升高冲击性能逐渐增加,当回火温度为600 ℃时,试验钢在维持较高硬度(49 HRC)的同时,冲击吸收能量可达21 J,故5Cr5Mo2V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030 ℃淬火30 min后油冷,随后在600 ℃回火(2 h)2次空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