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197铝锂合金化学铣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确定适用于2197铝锂合金的化学铣切工艺,先通过对比实验筛选出适用的碱洗液和化铣液,之后设计正交试验,以化铣试样的表面粗糙度为参数,确定了化铣液的最优配方,并研究了化铣温度和化铣厚度对化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洗液以NaOH溶液(NaOH质量浓度10~20 g/L)为好;化铣液各组分的最佳配比为NaOH 200 g/L,Na2S 35 g/L,Al3+45 g/L,三乙醇胺50 g/L;该化铣液的化铣温度以85℃为宜,化铣厚度不宜高于5 mm。  相似文献   

2.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了适合2197铝锂合金化学铣切加工抛光工艺的槽液配方,探讨了材料状态、抛光温度和抛光时间对2197铝锂合金碱腐蚀及化学铣切后表面抛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NO_3含量和温度是影响抛光效果的主要因素,CrO_3的影响次之,HF最小。材料的不同状态对抛光有较大影响,T8态过时效的铝锂合金抛光后粗糙度最小,T6态欠时效的铝锂合金抛光后粗糙度最大。当抛光的配方和工艺条件为硝酸250g/L、铬酐10g/L、氢氟酸2g/L、抛光时间2~3min、抛光温度25℃时,2197铝锂合金化铣表面能获得良好的抛光效果。  相似文献   

3.
LY12铝合金化铣工艺及加工质量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了适合LY12铝合金的化铣槽液配方,并探讨了影响化铣加工速率、表面粗糙度以及浸蚀比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化铣溶液的配比为p(NaOH)=180g/L、p(三乙醇胺)=35g/L、P(Na2S)=20g/L、P(Al^3+)=25g/L可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化铣速率取决于NaOH质量浓度和温度,随着NaOH质量浓度和温度的升高,化铣速率增加。溶液中Al^3+的存在会影响化铣速率、表面质量和浸蚀比,Al^3+质量浓度增加,化铣速率降低,表面粗糙度先降低后升高,浸蚀比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介绍用于钢件上铰制 Zn-Fe 合金的槽液、电解条件和镀层后处理方法,即由氧化锌40g/L、氢氧化钠140g/L、氢氧化铁(Fe~(3+))2g/L、三乙醇胺10g/L、乙二胺与表氯醇的反应产物3g/L、茴香醛1g/L 组成的工作液和电流密度3A/dm~2,pH 值14,槽  相似文献   

5.
对去除DD6合金铸件表面塑性变形层的化铣方法进行了研究。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化铣速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HNO3HFHClFeCl3,适宜的槽液配方为:HNO3180 mL/L,HF 110 mL/L,HCl 120 mL/L,FeCl3160 mg/L。化铣温度在35℃左右,单位容积化铣处理面积采用0.2~0.3 dm2/L时,可以控制腐蚀速率,化铣过程稳定,能够有效去除单晶铸件的塑性变形层。按实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化铣时,铸件表面上不增加新的缺陷,不发生选择性腐蚀,化铣后经热处理未出现再结晶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一种碱性氰化槽液,由它可镀制铜锡锌三元合金(铜为60%、锡32%、锌17%和1%的镍),该合金镀层为银色光亮,光泽持久。这种槽液配方和电沉积条件如下: 氰化铜4.4g/L、锡酸钠3.1g/L、氰化锌2.5g/L、醋酸锡0.03g/L、氰化钢30g/L、氢氧化钠5.3g/L、碳酸钠19.5g/L.槽液温度66℃,电流密度0.4A/dm~2、按通常镀复时间进行,便可获得前面提及到的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7.
你问我答     
怎样在铝上浸锌镍合金及镀硬铬?答:铝及铝合金制件经碱蚀和酸洗出光后,就可以进行浸锌-镍合金(二次法)处理。其合金液组成及工艺条件为:120g/L氢氧化钠,40g/L硫酸锌,40g/L酒石酸钾钠,30g/L硫酸镍,5g/L硫酸铜,10g/L氰化钾,2g/L三氯化铁。第一次浸锌-镍合金(时间40~60s)后,在1∶1硝  相似文献   

8.
《表面工程资讯》2012,(4):47-47
答:铝及铝合金制件经碱蚀和酸洗出光后,就可以进行浸锌-镍合金(二次法)处理。其合金液组成及工艺条件为:120g/L氢氧化钠,40g/L硫酸锌,40g/L酒石酸钾钠,30g/L硫酸镍,  相似文献   

9.
化学镀 Cu-Co-P 非晶合金及其催化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化Cu-Co-P非晶合金的化学镀工艺,研究其对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催化性能。方法以铁片为基体,研究化学镀Cu-Co-P非晶合金的制备工艺,探讨镀液成分对沉积速率、镀液稳定性及镀层质量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筛选出化学镀Cu-Co-P的优化配方。采用该配方对氧化铝(γ-Al2O3)基体施镀,制备出负载型Cu-Co-P/γ-Al2O3非晶合金催化剂,对其组成、形貌和结构等进行表征。利用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实验,评价制备的负载型Cu-Co-P多元合金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根据优化配方制备出的负载型非晶合金Cu-Co-P/γ-Al2O3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233 m2/g,相对组成为57.85%Cu+39.69%Co钴+2.46%P(均为质量分数)。45℃条件下,在20 m L含1 g硼氢化钠和1 g氢氧化钠的溶液中,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速率为1295 m L/(g·min)。结论化学镀Cu-Co-P的优化配方组成为:硫酸钴20 g/L,硫酸铜0.7 g/L,次亚磷酸钠40 g/L,柠檬酸钠20 g/L,EDTA-2Na 10 g/L,氟化铵25 g/L。工艺参数为:温度(85±1)℃,p H=9。  相似文献   

10.
以2A97铝锂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效处理对其微观组织、硬度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级时效处理后,2A97铝锂合金的强度较高,塑性也有所改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铝阳极活化性能以及降低腐蚀,用旋转圆柱电极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在4 mol/L NaOH溶液中传统添加剂Na2SnO3、含氟阴离子表面活性添加剂F1以及两者的复合添加剂在静态和动态情况下对铝合金阳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Na2SnO3在静态下对提高铝阳极活化及抑制铝阳极腐蚀均作用明显,但在动态下作用减弱;F1在动、静态条件下对抑制析氢效果明显;复合添加剂在动态条件下能够有效抑制铝阳极的腐蚀和提高其活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包铝LY12铝合金表面镀铬层的界面显微组织及耐蚀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电镀法在包铝LY12铝合金表面上制备约20 μm厚 的Cr镀层,通过对热处理前后镀铬试样的断面显微硬度分布的测试,用扫描电镜对镀铬试样的断面形貌进行观察分析以及电子探针测定镀铬试样界面处的元素线分布状态等分析了镀铬试样的界面显微组织.同时,分别在60℃、Na2CO3(25 g/L)和室温、NaOH(10 g/L)两种溶液中对镀铬层的耐蚀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通过镀铬处理在上述两种腐蚀环境下使包铝LY12铝合金的耐蚀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GW93镁合金表面锡酸盐化学转化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锡酸钠为转化液主要成分对Mg-8.8Gd-3.1Y-0.6Zn-0.5Zr(GW93)镁合金进行无铬化学转化表面处理,通过全浸法评价转化膜在pH为中性的3.5%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的腐蚀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转化膜的微观形貌和相组成。结果表明,适用于GW93镁合金的锡酸盐转化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锡酸钠50 g/L,焦磷酸钠50 g/L,乙酸钠15 g/L,氢氧化钠5 g/L,柠檬酸3 g/L,碳酸钠20 g/L,转化温度80℃,转化时间15 min。转化膜主要组成为MgSnO3·3H2O。该工艺下形成的膜层为细小的、近球状颗粒堆积而成,表面均匀平整。腐蚀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未经锡酸盐化学转化的镁合金的平均腐蚀速率为6.1083 g·a-1·cm-2,经最佳化学转化成膜工艺处理后,该镁合金的平均腐蚀速率为0.1264 g·a-1·cm-2。抗腐蚀性能被提高了97.9%,说明该锡酸盐化学转化膜层可以有效地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有效提高稀土转化膜性能的添加剂体系。方法采用电化学手段研究添加剂(硼酸、柠檬酸钠、磷酸钠、硅酸钠、氟化氢铵、氟化钠、草酸铵)对稀土转化膜的影响,对于具有积极作用的添加剂,使用响应面法进行复配,并优化配方。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电化学测试对优化条件下制备的稀土转化膜性能进行表征。结果向基础转化液中加入氟化钠(NaF)、柠檬酸钠(Na_3C_6H_5O_7)和磷酸钠(Na_3PO_4)可以提高稀土转化膜的电化学性能。经过复配并优化配方,得到最优添加剂体系为0.68g/L氟化钠+0.80g/L磷酸钠。该配方可以抑制铝合金在转化液中的溶解,有利于铈元素的沉积,使铈的沉积量由5.01%提高到了9.60%。优化配方下制备出的膜层更加均匀致密,腐蚀电位提高了0.13 V,点滴时间可达122 s。XRD和EDS结果表明,膜层的主要成分为非晶态的铈锰氧化物。结论 0.68 g/L氟化钠+0.80g/L磷酸钠为最优添加剂配方。在优化体系中制得的稀土膜层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了提升,表面更加均匀致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电解液中各电解质不同浓度配比下微弧氧化膜层的制备、微观结构及耐蚀性能,以确定最优配方.方法 基于配方均匀试验方法,在硅酸盐系电解液中对AM60B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引入微弧氧化反应的可行性和微弧氧化膜层的成膜性两个试验指标,分别评判本研究中某电解液配方是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以及评价在某个电解液配方下所制得膜层的合格程度.利用涡流测厚仪、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子探针(EPMA)、硝酸点滴实验以及电化学实验等方法,分别表征膜层的厚度、微观结构、物相组成、元素成分及耐蚀性能.结果 当电解液中NaOH的质量浓度小于10 g/L时,方能获得表观完整且色泽均匀的微弧氧化膜层.当NaOH和KF的浓度配比接近,且两者之和约为Na2SiO3所占配比时,即Na2SiO3为19.24 g/L、NaOH为8.80 g/L、KF为11.96 g/L时,膜层中孔径的尺寸小,缺陷少,致密度最高,此时膜层的耐蚀性最好,与基体相比,该膜层的硝酸点滴耐蚀性提高了39倍,电化学耐蚀性提高了3个数量级.膜层主要由MgO、Mg2SiO4及少量的MgF2、MgAl2O4组成,但含量有差别.结论 实验设计方法的选择是保证本研究结果有效性的核心和关键.电解液中NaOH的浓度高低是决定某电解液配方是否具有实用价值的首要因素.只有Na2SiO3、NaOH和KF三者间具备适当的配比时,才能降低膜层中的微孔尺寸,减少微裂纹,提高其致密度,并能够在膜层中沉积更多的优质物相,这些是增强膜层耐蚀性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含有Na2WO4和不同NaOH浓度的硅酸盐系列电解液,利用微弧氧化(MAO)技术在Al-Cu-Li合金表面制备陶瓷涂层,研究NaOH浓度在1-9 g/L范围内对涂层显微组织和腐蚀行为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膜层的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aOH促进MAO反应中氧化物的生成,使膜层厚度增加。电化学腐蚀测试(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和质量损失试验确定膜层的耐蚀性随NaOH加入量的增加而提高,且在7g/LNaOH溶液中制备的膜层耐蚀性最优。全浸泡腐蚀试验也给出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钛合金腐蚀加工液中钛离子的去除方式,为化学铣切溶液的循环再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向钛合金化学铣切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去除过量钛离子,借助紫外分光光度计表征溶液中钛离子的去除效果,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研究沉淀物的成分及其组织结构,通过调整滤液成分检测循环溶液的化学铣切能力。结果当钛合金化学铣切溶液中钛离子质量浓度达70~90 g/L时,金属离子导致溶液黏稠,溶液腐蚀加工性能变差,化学铣切溶液很难继续溶解钛合金。通过向该溶液中加入盐类物质,发现当加入氟化钾时,溶液中的钛离子去除率最高,可达90%以上。检测发现,经水洗干燥后的钛离子沉淀物为纯净的氟钛酸钾晶体。通过补加酸液和添加剂,溶液可重新恢复化铣性能,化学铣切速度和试样表面粗糙度均满足工业要求。结论钛合金化学铣切溶液通过沉淀钛离子再调整可循环使用,提高了化学铣切溶液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2024-T3铝合金在中性Na Cl溶液中的耐小孔腐蚀性能。方法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扫描电镜(SEM)观察并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研究2024-T3铝合金在含不同浓度Na2Sn O3的0.1 mol/L Na 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分析Na2Sn O3及其浓度对2024-T3铝合金小孔腐蚀和均匀腐蚀的作用。结果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添加一定量(0.05~0.4 g/L)的Na2Sn O3可以使溶液的p H值升高(可从6.6上升至10.1),促进铝合金表面发生钝化,使铝合金孔蚀电位Eb和自腐蚀电位Ecorr的差值增大(最大可达到600 m V),因此降低了铝合金的孔蚀敏感性,提高了其耐小孔腐蚀的能力。但是Na2Sn O3质量浓度较大(0.2、0.4 g/L)时,会促进2024-T3铝合金的均匀腐蚀。SEM和XPS结果显示,小孔及其附近区域Cu含量较多,并有大量的Sn O2颗粒沉积。结论少量(0.05、0.1 g/L)的Na2Sn O3对2024-T3铝合金的小孔腐蚀和均匀腐蚀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Na2Sn O3对2024-T3铝合金的缓蚀作用可能源于其水解产生的Sn O2优先在铝合金表面的金属间颗粒(S相)周围发生沉淀,从而屏蔽了铝合金表面的活性点。  相似文献   

19.
孙萍  杨建 《金属成形工艺》2012,(1):21-25,77
利用扫描电镜(SEM)、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铝合金A356微弧氧化电解液配方对膜层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了电解液配方:主电解质NaOH的质量浓度为4g/L及Na2SiO3的质量浓度为14g/L,添加剂KF的质量浓度为6g/L。KF对膜层性能有很大的改善,随着KF的加入,耐蚀时间从28.7min增大至36min,粗糙度从0.9μm减少到0.55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