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调质对钴基碳化钨复合涂层疲劳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晨 《表面技术》2004,33(5):22-23,34
由于真空烧结涂层基体的硬度较低,采用对基体调质处理的方法来提高涂层基体的硬度.然后测量涂层和基体的硬度,并通过采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比较涂层试样与未涂层试样的疲劳强度.试验结果表明:调质处理提高基体的硬度,而涂层硬度基本不变;涂层与未涂层试样的S-N曲线相互交叉,在N<3×105时,涂层试样的疲劳强度大于未涂层试样,但在N>3×105时,则结果相反.  相似文献   

2.
真空熔烧Ni基合金-WC复合涂层疲劳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的方法,比较真空熔烧Ni基合金-WC复合涂层试样与未涂层试样在正火处理后的疲劳强度。测量正火前后涂层与基体的洛氏硬度,还测试涂层与基体的显微硬度变化规律。用扫描电镜观测涂层的微观组织,用X射线能谱仪测量熔烧后涂层中各相化学成分,用X衍射仪分析涂层的相结构。借助这些微观测试来分析疲劳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热处理对钴-碳化钨合金涂层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晨 《金属热处理》2004,29(12):30-32
采用真空熔覆的方法,在45钢表面涂覆一层钴.碳化钨合金复合涂层,并对其进行正火或调质处理,对热处理前后合金涂层的硬度和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正火或调质处理后提高了基体的硬度,正火处理后涂层的组织形貌基本没有变化,而调质处理后,涂层中的碳化钨聚集,形成较大的块状相,在靠近涂层界面的基体中产生裂纹。涂层的X射线衍射分析说明正火和调质处理后衍射图相似,相种类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4.
热处理对真空熔烧Ni-WC-RE涂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真空熔烧方法在45钢基体上制备Ni-WC-RE涂层,并进行正火和调质处理.对热处理后的45钢试样硬度进行测试,并对其组织用SEM、能谱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正火和调质热处理,能够提高45钢基体的硬度,促进涂层中的WC弥散化及涂层内各相之间的互扩散,但对涂层表面硬度、内部硬度分布趋势影响45钢不大.涂层进行调质热处理是提高试样性能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Ni718合金表面制备WC-17Co涂层,对喷涂后的试样进行150℃? h 和300℃? h 保温热处理,利用Almen试片曲率法计算不同热处理条件下涂层中的残余应力,利用反复弯曲试验测试试样的疲劳寿命,分析残余应力对试样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疲劳循环过程中,裂纹在涂层中萌生并向涂层/基体界面处扩展,最后扩展至基体内部形成最终断裂。涂层中的残余压应力能够抑制疲劳裂纹的产生和扩展。当经过保温处理后涂层中的残余压应力降低,导致试样的疲劳寿命随热处理的温度上升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Ni718合金表面制备WC-17C0涂层,对喷涂后的试样进行150℃,3 h和300℃,3 h保温热处理,利用Almen试片曲率法计算不同热处理条件下涂层中的残余应力,用反复弯曲试验测试试样的疲劳寿命,分析残余应力对试样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疲劳循环过程中,裂纹在涂层中萌生并向涂层/基体界面处扩展,最后扩展至基体内部形成最终断裂。涂层中的残余压应力能够抑制疲劳裂纹的产生和扩展。经过保温处理后涂层中的残余压应力降低,导致试样的疲劳寿命随热处理的温度上升而下降。  相似文献   

7.
本文调查了TiC镀覆钢材样品进行后热处理和不进行后热处理时的疲劳强度和耐磨特性。通过检测残余应力和硬度研究了显著影响疲劳强度和耐磨性的因素。作为样品,使用了两种钢材。这两种钢材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法)作了TiC镀覆处理。用弯曲疲劳试验机对疲劳特性进行了试验。本文发现,从疲劳强度和耐磨性的角度看,淬火一回火热处理非常重要。并发现,TiC镀覆钢材的疲劳强度和耐磨性取决于基体硬度和TiC层的残余应力以及邻近界面的基体区域。  相似文献   

8.
以输电铁塔用Q420钢为研究对象,在高频疲劳试验机下进行高频拉-压试验,通过S-N曲线分析了热镀锌对Q420钢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镀锌Q420钢试样疲劳强度约为108.7 MPa,经热浸镀纯锌后的疲劳强度下降明显,热浸镀锌合金后疲劳强度下降较小;热浸镀后热处理工艺对疲劳性能有较大影响,水冷有助于提高疲劳强度;疲劳断裂的断口处多为试样截面突变处,基体为韧性断裂,镀锌层为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9.
对由Cr5支承辊(锻后热处理态)截取的冲击试样进行不同回火温度的调质处理。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洛氏硬度计对冲击后试样进行断口、金相显微组织(调质处理前后)的观察和硬度检测。结果表明,调质处理后试样的显微组织得到显著改善,与锻后热处理态相比,调质处理后组织中的碳化物更加细小,并且弥散分布于基体上;随回火温度的升高,碳化物有聚集粗化倾向;断口形貌由准解理和撕裂棱向韧窝过渡;冲击吸收能量升高,硬度降低。回火温度为540℃左右时,Cr5钢材料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压力铸造用的压铸模和热变形模具在渗氮前须进行预先热处理—正火,调质。一些文献资料,例如资料〔1、2〕,关于预先热处理对渗氮过程和渗氮钢机械性能之影响的介绍是相矛盾的。因此,本文研究了预先热处理热循环处理对40X,Y8,3X2W8等结构钢和工具钢(见表1)的心部性能及渗氮层的影响。为了比较,将所研究钢的试样在渗氮前进行了正火和调质处理。其预先热处理规范和渗氮结果见表2。拉伸试验采用直径10mm,标距长度L=50mm的圆形试样。冲击韧性试验用I型V形缺口试样。在布氏和洛氏硬度计上测定硬度。渗氮层的显微硬度在IIMT—3型设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万能试验机和显微硬度仪等研究了正火+回火+调质热处理工艺对ZG34Cr2Ni2Mo低合金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火(870℃×3 h)+回火(600℃×5 h)+调质(淬火860℃×3 h+回火600℃×5 h)的热处理工艺有助于提高ZG34Cr2Ni2Mo低合金钢的力学性能,常温和400℃高温下,其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24%和16%;400℃高温下伸长率是原始铸态的2.25倍,硬度提高了8%;常温的断口形貌显示,断口由铸态时的韧窝断裂,经热处理后变为解理断裂。  相似文献   

12.
采用洛氏硬度和扫描电镜对“淬火+回火”、“正火+回火”和“热轧+回火”3种热处理工艺后P20钢的性能和组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工艺制备的试验钢回火热处理前的硬度虽有不同,随着回火温度升高硬度的变化趋势却相似,均呈现“缓降-陡降-再缓降“的趋势,其中580~600 ℃回火温度区间为3种工艺所共同具有的硬度“陡降”区间,此区间所对应的硬度范围分别为“淬火+回火”37.12~32.31 HRC,“正火+回火”34.87~31.07 HRC,“热轧+回火”35.00~31.63 HRC;“陡降”区间与GB/T 1299—2014所要求的硬度范围28~36 HRC基本重合。而对于相同的回火温度,“淬火+回火”试样的硬度值比“热轧+回火”试样的要高,而“正火+回火”试样的硬度比“热轧+回火”试样的要低。  相似文献   

13.
肖结良  黄诚  麻先银 《金属热处理》2020,45(11):210-213
通过试验对比了正火和调质热处理工艺对SM570钢叉车横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厚度为40 mm的横梁在900 ℃×3 h水淬+550 ℃×4 h回火的调质处理后才能完全满足力学性能的要求。而正火后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都较低,尤其屈服强度比技术要求低很多。SM570钢叉车横梁若要在正火态下交货,除了Si、Mn的固溶强化,还必须通过微合金化进行细晶强化,从而提高正火态下的屈服强度,提升屈强比。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光学显微镜及SEM进行组织观察,通过拉伸和低温冲击试验研究了热处理对两种不同碳含量3.5Ni钢的力学性能和低温韧性的影响。两种3.5Ni钢热轧板分别经860 ℃×1 h空冷的正火处理和860 ℃×1 h水淬+(580, 610, 640)×1 h回火的调质处理。结果表明:含碳量较高的3.5Ni钢热轧态强度低塑性高,但-100 ℃冲击吸收能量低,经正火处理后试验钢的整体性能降低,而调质处理后强度和低温冲击吸收能量均明显提升,塑性略有降低;含碳量较低的3.5Ni钢热轧态已经具有优异的拉伸性能和低温冲击性能,经热处理后拉伸性能和低温韧性没有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用不同工艺热处理的钢结硬质合金GJW50进行热循环试验,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该材料热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淬火回火后的材料其硬度较退火后有较大提高;不同的淬火回火工艺影响材料的热疲劳抗力和在热循环中的硬度变化趋势;热处理工艺对裂纹在试样缺口处的形态及裂纹的传播方式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AISI 4140 steel is usually used after quenching and tempering. During the heat treatment process in industry product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quenching cracks, related to water-cooling and low hardness due to oil quenching. A water-air circulation quenching process can solve the problems of quenching cracks with water and the high cost quenching with oil, which is flammable, unsafe and not enough to obtain the required hardness. The control of the water-cooling and air-cooling time is a key factor in the proces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quenching temperature, water-air cycle time and cycle index to prevent cracking for AISI 4140 steel. The optimum heat treatment parameters to achieve a good match of the strength and toughness of AISI 4140 steel were obtained by repeated adjustment of the water-air circulation quenching process parameters. The tensile strength, Charpy impact energy at ?10 °C and hardness of the heat treated AISI 4140 steel after quenching and tempering were approximately 1098 MPa, 67.5 J and 316 HB,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7.
30CrNi4Mo钢的组织和冲击疲劳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0CrNi4Mo钢不同热处理的组织和冲击疲劳性能。结果表明,30CrNi4Mo钢正火低温回火的组织由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淬火低温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正火低温回火的冲击疲劳裂纹形成寿命高于淬火低温回火和淬火高温回火的冲击疲劳裂纹形成寿命,淬火高温回火的冲击疲劳总寿命高于正火及淬火低温回火热处理的冲击疲劳寿命。分析了多冲击疲劳裂纹扩展的行为,讨论了正火低温回火冲击疲劳裂纹形成寿命较长及淬火高温回火提高冲击疲劳总寿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15MnNi4MoA钢渗碳后的热处理工艺对其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设计了3种不同的渗碳后热处理工艺:淬火+低温回火、一次高温回火+淬火+低温回火、两次高温回火+淬火+低温回火,并对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通过扫描电镜对3种不同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冲击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同时,对不同热处理工艺的试样进行了维氏硬度和常温冲击吸收能量(U型缺口)检测。结果表明,经3种不同的热处理后,试样的微观组织差异不大,均为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组织。其中,经两次高温回火处理所得到的试样,马氏体组织更加细小,力学性能更加突出,心部硬度降低至358 HV,表面硬度提高到664 HV,常温冲击吸收能量达到143 J。  相似文献   

19.
采用液-固复合的方法制备铸态复合耐磨试验钢,且分别进行等温淬火和淬火-回火处理,利用扫描电镜、硬度计及冲击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的热处理对高铬高碳钢/碳钢复合铸造耐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JMatPro软件对试验钢不同温度下平衡相种类与含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铸态高铬高碳钢/碳钢复合材料耐磨层的微观组织由网状碳化物和粒状珠光体组成;基体层为由粗大的奥氏体在较快冷速下形成的魏氏组织。等温淬火后试验钢耐磨层形成了网状碳化物+细粒状碳化物+奥氏体+铁素体的微观组织,基体层形成了块状铁素体与珠光体的微观组织;淬火-回火后试验钢耐磨层形成了网状碳化物+细粒状碳化物+马氏体的微观组织,基体层形成马氏体+上贝氏体的微观组织。经过等温淬火的试验钢耐磨层硬度为493 HBW,冲击吸收能量为2.6 J,基体层冲击吸收能量为79.2 J;经过淬火-回火的耐磨层硬度为629 HBW,冲击吸收能量为1.6 J,基体层的冲击吸收能量为20.0 J。考虑复合耐磨钢需要抵抗较高冲击载荷,880 ℃保温2 h空冷至320 ℃保温5.5 h的等温淬火为更优的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